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30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运用于液晶面板的背光模组,尤指一种够提高反 射效率及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組的反射片设计。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4所示, 一般运用于液晶面板50的背光模组90主要包含有 一导光板(LGP)91、 一位于导光板91下方的反射片(Reflector) 92、 一设于 导光板91侧面端部的光源装置93,以及一位于导光板91上方的光学膜片 (Prism sheet)94;如此,由光源装置93所提供的光源入射导光板91后, 透过导光板91的传导及反射片92的反射,将光线折射到位于背光模组90 上方的液晶面板50,以提供液晶面板50所需的光线,并且为维持整个液晶 面板50的光线均匀度,于液晶面板50的上、下侧各设有一扩散板 (Diffuser) 51。其中,为提高液晶面板50的光源辉度,许多的业者提出在导光板91 上方增设复数个棱镜片材的方法,不过这样利用增加棱镜片材的方法,将 会造成装配麻烦费时、成本高、重量和体积增加及电力损耗等问题,显然 不是一种适当的解决方法;再者,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1247142 号r背光模组用的导光板」、M243654号「背光系统J 、 M266469号r提高 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结构」、M286939号「高效率高辉 度低成板的背光模组」及M300824号「导光板的结构改良」等专利案所示, 许多的业者提出于导光板或反射片的表面设置各种呈凹凸形态配置的导光构造,由提高光线的均匀折射作用而增发背光模组的光源辉度,不过这样 改变导光板或反射片表面形状的方法,将会造成导光板的制造困难、重量 体积增加及模具成本高等问题,依然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法。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可解决现 有液晶面板的背光模组的缺陷,能够简单有效地提高背光模组的光线均勻 辉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导光板;一反射片,设于该导光板的下方且于朝向该导光板方向的表面,分布 设有多数个反光珠层,各反光珠层的表层分布设有多数个颗粒状的反光珠; 一个以上设于该导光板侧边的光源装置。. 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设置一光学膜片。所述的各反光珠层的设置密度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的增加而 提高。相邻的所述反光珠层的间距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增加而缩小。所述反光珠层的面积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利用印刷或黏贴等方式于背 光模组的反射片表面分布设有多数个反光珠层,各反光珠层的表层均勻分 布设有多数个能够将入射光线反射导回导光板的颗粒状反光珠,有效地以 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效率及均匀辉度等实用效能,深 具产业利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 至少包括
1. 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珠层是直接以印刷或黏贴方式,分布设置于反射 片的表面,加工制作极为简便容易、并且制造成本低。2. 本实用新型直接于反射片的表面印刷分布设置多数个反光珠层,不 仅能够达到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效率及均匀辉度等实用效能,并且几乎不 会增加背光模组的重量及体积,深具产业利用价值。3. 本实用新型于各反光珠层均匀排列设有多数个反光珠,利用呈球形 颗粒状反光珠的聚光、增光及反射作用,能够以最佳的效率将入射的光线 反射导回导光板,大幅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效率。4. 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产品设计的需要,灵活地改变各反光珠层的图 案形状及分布形态,大幅提高产品设计的变化性及多样化。


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设反射片的立体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设反射片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配置示意图。附图标号10背光模组ll导光板 12反射片122基材 124反射层13光源装置 14光学膜片 20反光珠层21反光珠 22翁合层50液晶面板51扩散板 90背光模组91导光板 92反射片922基材 924反射层93光源装置 94光学膜片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 该背光模组10包含有一导光板11、 一位于导光板11下方的反射片12,以 及二分别设于导光板11两侧面端部的光源装置13等构造,并且可以进一 步于导光板ll的上方设置一光学膜片14;其中该导光板11是具有传导及散射均光等效能的可透光板材; 该反射片12设置于导光板11的下方而可将导光板ll底面露出的光线 反射导回导光板ll,如图2、图3所示,该反射片12设有一刚性或具可挠 性的基材122,于基材122朝向导光板11方向的表面涂覆设有一以扩散反 射性材料构成的反射层124,并依据产品设计的需要及各光源装置13的位 置,以印刷或黏贴等方式,于反射片12的反射层124表面分布设有多数个 反光珠层20,如图3所示,各反光珠层20的表层均匀分布设有多数个球形 颗粒状的反光珠21,各反光珠21是利用黏合层22翻结固定于反射片12的 表面,利用球形颗粒状的反光珠21的聚光与增光作用,有效地以最佳的效 率将导光板11底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导回通过导光板11而投射到液晶面板 50;前述各反光珠层20的图案形状及分布配置形态本实用新型不作特定的 限制, 一般对于各反光珠层20的分布配置形态是根据距离光源装置13的 远近而变化,例如可以随着与光源装置13距离的增加而缩小相邻反光珠层 20的间距或增加反光珠层20的面积,即随着与光源装置13距离的增加而 提高各反光珠层20的设置密度,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的各反光珠层20 是形成平行的条列形式排列,并且相邻反光珠层20的间距随着与光源装置 13距离的增加而缩小;
该光源装置13设于导光板11的侧面端部,其可以为二个以上间隔排 列的发光二极管(LED)或一呈直线形式的冷阴极灯管(CCFL)等实施方式,以作为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光源;
该光学膜片14设于导光板11的上方,由光学膜片14的散射均光作用, 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加背光模组10的均匀辉度。
如闺1、图2、图3所示,当光源装置13的光源进入导光板11后,利 用导光板ll的传导及散射均光作用,大部份的光源可以直接传导到液晶面 板50,部分由导光板ll底面露出的光线,可以利用各反光珠层20的聚光、 增光及反射作用,以及反射片12以反射层124产生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均 勻地将光源散射导回通过导光板11而朝液晶面板50投射,不仅能够高效 率地将光源装置13的光源传导投射到液晶面板50,并且可以大幅提高液晶 面板50的均匀辉度,如图l的较佳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仅需于液晶面 板50下方设置一扩散板51即可产生足够的均匀辉度,有效地提供降低成 本及减缩液晶显示器体积、重量等实用效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 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 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反射片,设于该导光板的下方且于朝向该导光板方向的表面,分布设有多数个反光珠层,各反光珠层的表层分布设有多数个颗粒状的反光珠;一个以上设于该导光板侧边的光源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于所 述导光板的上方设置一光学膜片。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各反光珠层的设置密度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的增加而提 高。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 的所述反光珠层的间距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增加而缩小。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高均勻辉度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 反光珠层的面积是随着与所述光源装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高均匀辉度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解决现有背光模组无法有效解决辉度不足及均匀度的问题及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位于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表面,分布设有多数个反光珠层,各反光珠层的表层分布设有多数个颗粒状的反光珠,利用各反光珠的聚光、增光及反射作用,能够高效率且均匀地将由导光板底面露出的光线反射导回导光板,有效地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效率及均匀辉度的实用效能。
文档编号F21V7/00GK201016457SQ20072000451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8日
发明者江升晖 申请人:江升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