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75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串的控制装置。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圣诞灯串多用于悬挂于各种圣诞节日用品上,而将圣诞节日用 品点缀得更加多彩多姿,而且其一般是由多个灯泡悬挂于一条或多条电源线上 面而成,现有的用于各种节日喜庆等活动的灯串组合所采用的灯泡多为普通白炽灯泡或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LED灯,同时,对于这些灯泡的连接方式来 说,多采用的是直接将灯连接在电源线上并在电源线的一端连接一个插头,在 需要使用灯串的时候直接将插头插接在电源上从而使灯串上的普通白炽灯泡 或LED灯点亮。近年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经过潜心研究从所采用的这种电性连接的方式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 其灯串插上电源后,需要专人控制,造成了极大人力、财力的浪费;2、 而且其连接方式比较复杂。本案创作人员有鉴于上述现有在使用时的不足之处,结合个人多年的生产 与设计经验,经过潜心研究,终于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灯串控制盒。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灯串所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之处,提供 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使本旋转组装控制盒一方面具有能控制灯串的开关以及 定时的功能; 一方面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装控制盒包括底座,其
由底座上部分和底座下部分构成,且所述底座上部分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固线 装置及第二固线装置,所述第一固线装置中形成有第一容线槽以及第一下压块 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固线装置中形成有第二容线槽以及第二下压块容置空间; 所述底座下部分形成有控制系统容置空间,并在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安装有 一控制系统;所述底座上部分与底座下部分扣合为一体;第一下压块及第二下 压块,所述第一下压块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压块容置空间中以压抵一电源线,所 述第二下压块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压块容置空间中以压抵另一电源线;第一上盖 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螺接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上部以抵顶所述第一下 压块,所述第二上盖螺接于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上部以抵顶所述第二下压块; 以及第一导电片组及第二导电片组,所述第一导电片组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 的顶壁内,且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一容线槽内的突破片以与所述一电 源线的两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中与所述控 制系统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组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的顶壁内,且 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二容线槽内的突破片以与所述另一电源线的两 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中与所述控制系统形 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可以自动控制灯串的开和关的功能,所述控制系统为 定时电路系统或遥控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所述定时电路系统包括整流电路、 稳压电路、定时电路及开关。优选所述定时电路系统还包括一滤波电路,并联于稳压电路;优选所述开关为一可控硅。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形成电 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组亦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形成电 性连接。而且,为了达到使固线装置与上盖扣合更紧密,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外壁 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一上盖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固线装置与第一 上盖形成螺纹连接;并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外壁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上盖 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固线装置与第二上盖形成螺纹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线槽上下贯穿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本体,且所述 第一下压块的下端形成有第一下压块定位部,所述第一下压块定位部放置在所 述第一容线槽中;以及所述第二容线槽上下贯穿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本体,且
所述第二下压块的下端形成有第二下压块定位部,所述第二下压块定位部放置 在所述第二容线槽中。为了使突破片更容易穿破电源线,所述突破片呈尖状。最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装控制盒制造更加方便,第一固线装置 及第二固线装置、第一下压块及第二下压块、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导电 片组及第二导电片组分别沿所述旋转组装控制盒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灯串所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之处, 本旋转组装控制盒一方面具有能控制灯串的开关以及定时的功能; 一方面具有 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的上盖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包括底座1、第一 上盖21、第二上盖22、第一下压块51、第二下压块52、第一导电片组41以 及第二导电片组42。所述底座1由底座上部分11和底座下部分12扣合在一起而形成。 所述底座上部分11的上端面110上形成有第一固线装置111及第二固线 装置112。所述第一固线装置111中形成有第一容线槽1111以及第一下压块容 置空间1112;所述第二固线装置112中形成有第二容线槽1121以及第二下压 块容置空间1122。底座下部分12中形成有控制系统容置空间121,并在控制系统容置空间 121安装有一控制系统122。第一下压块51安装于第一固线装置111的第一下压块容置空间1112中, 用于将第一电源线31压抵在第一容线槽1111中,既使得第一电源线31定位 在第一容线槽1111中,又使得第一导电片组41的突破片43能够刺破第一电 源线31的外皮分别与第一电源线31的两导线形成电性连接。 第二下压块52安装于第二固线装置112的第二下压块容置空间1122中, 用于将第二电源线32压抵在第二容线槽1121中,既使得第二电源线32定位 在第二容线槽1121中,又使得第二导电片组42的突破片44能够剌破第二电 源线32的外皮分别与第二电源线32的两导线形成电性连接。第一上盖21螺接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111的上部,随着第一上盖21与所 述第一固线装置lll的螺合,第一上盖21向下抵顶第一下压块51,使得第一 下压块51能够向下压抵第一电源线31。第二上盖22螺接于所述第二固线装置112的上部,随着第二上盖22与所 述第二固线装置112的螺合,第二上盖22向下抵顶第二下压块52,使得第二 下压块52能够向下压抵第二电源线32。第一导电片组41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11的顶壁110内,且一端向上延 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一容线槽1111内的突破片43以与电源线31的两导线分别 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121中与所述控制系统122 形成电性连接。第二导电片组42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11的顶壁110内,且一端向上延 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二容线槽1121内的突破片44以与电源线32的两导线分别 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121中与所述控制系统122 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31以及第二电源线32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线槽1111 及第二容线槽1121内。在所述第一上盖21以及第二上盖22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111及 第二固线装置112上时,所述突破片43和44与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线槽 1111及第二容线槽1121内的第一电源线31以及第二电源线32分别形成电性 连接。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可以自动控制灯串的开和关的功能,所述控制系统 122为定时电路系统或遥控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所述定时电路系统包括整流 电路、稳压电路、定时电路及开关。优选所述定时电路系统还包括一滤波电路,并联于稳压电路;优选所述开关为一可控硅。同时,所述第一导电片组41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122的输入 端1221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组42亦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 统122的输出端1222形成电性连接。而且,为了达到使固线装置与上盖扣合更紧密,所述第一固线装置111的 外壁形成有外螺纹1113,所述第一上盖21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211,所述第 一固线装置111与第一上盖21形成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固线装置112的外 壁形成有外螺纹1113,所述第二上盖22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211,所述第二 固线装置与112第二上盖22形成螺纹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线槽111上下贯穿所述第一固线装置111的本体, 且第一下压块51的下端形成有第一下压块定位部511;且所述第二容线槽112 上下贯穿所述第二固线装置112的本体,且第二下压块52的下端形成有第二 下压块定位部512。在第一下压块51安装在第一固线装置111中且第二下压 块52安装在所述第二固线装置112中后,第一下压块定位部511容置在第一 容线槽111中,第二下压块定位部512容置在第二容线槽112中,这样在第一 上盖21与第一固线装置111螺合以及第二上盖22与第二固线装置112螺合时, 第一下压块定位部511能够防止第一下压块51转动并能封闭第一容线槽111; 第二下压块定位部512能够防止第二下压块52转动并能封闭第二容线槽112。为了使突破片43更容易穿破电源线,所述突破片呈尖状。参见图l,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制造更加方便,第一 固线装置111及第二固线装置112、第一下压块51及第二下压块52、第一上 盖21及第二上盖22、第一导电片组41及第二导电片组42分别沿所述旋转组 装控制盒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这样,第一下压块51与第二下压块52 可以互换,第一上盖21及第二上盖22可以互换,第一导电片组41及第二导 电片组42也可以互换,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制造时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本旋转组装控制盒克服了现有灯串所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 之处, 一方面具有能控制灯串的开关以及定时的功能; 一方面具有安装方便、 结构简单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内容,是为较佳实施例的两种,但凡局部变更、变化, 或对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且为熟习该项 技艺的人所不加创造性思维易于推知的,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装控制盒包括底座,其由底座上部分和底座下部分构成,且所述底座上部分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固线装置及第二固线装置,所述第一固线装置中形成有第一容线槽以及第一下压块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固线装置中形成有第二容线槽以及第二下压块容置空间;所述底座下部分形成有控制系统容置空间,并在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安装有一控制系统;所述底座上部分与底座下部分扣合为一体;第一下压块及第二下压块,所述第一下压块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压块容置空间中以压抵一电源线,所述第二下压块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压块容置空间中以压抵另一电源线;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螺接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上部以抵顶所述第一下压块,所述第二上盖螺接于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上部以抵顶所述第二下压块;以及第一导电片组及第二导电片组,所述第一导电片组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的顶壁内,且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一容线槽内的突破片以与所述一电源线的两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中与所述控制系统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组嵌设于所述底座上部分的顶壁内,且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处于所述第二容线槽内的突破片以与所述另一电源线的两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系统容置空间中与所述控制系统形成电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为定时电路系统或遥控控制系统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片组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片组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形成电性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外壁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一上盖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以及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外壁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上盖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线槽上下贯穿所述第一固线装置的本体,且所述第一下压块的下端形成有第一下压块定位部,所述第一下压块定位部放置在所述第一容线槽 中;以及所述第二容线槽上下贯穿所述第二固线装置的本体,且所述第二下压块的 下端形成有第二下压块定位部,所述第二下压块定位部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线槽 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破片呈尖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固线 装置及第二固线装置、第一下压块及第二下压块、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 导电片组及第二导电片组分别沿所述旋转组装控制盒的横向中心线左右对称 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组装控制盒,包括底座、下压块、上盖和导电片。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部分、底座下部分,所述底座上部分与底座下部分扣合为一体;所述上盖包括第一上盖以及第二上盖;所述下压块包括第一下压块及第二下压块;所述第一上盖以及第二上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固线装置及第二固线装置上时,所述突破片与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线槽及第二容线槽内的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分别形成电性连接。本旋转组装控制盒具有能控制灯串的开关以及定时的功能,并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1081195SQ20072017016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3日
发明者赖文程 申请人:东莞大信装饰礼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