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82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指一种可对灯具本身进行散热作用的 灯具。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具有散热功能的灯具9包含外壳91、发光元 件92、散热器93及散热风扇94。该外壳91 一端形成透光部911,另一 端形成电连接部912,且该外壳91的外周壁设有进风部913及出风部914; 该发光元件92、散热器93及散热风扇94设置于该外壳91的内部,其中 该发光元件92贴接于该散热器93的一侧,该散热器93背向于该发光元 件92的一侧形成数个鳍片931及容置空间932,该散热风扇94设置于该 容置空间932内。
该现有灯具9实际使用时,借助该电连接部912连接于墙壁、天花 板或桌上等地点的灯座(未绘示),以便通过该灯座与一般供电系统形 成电连接,进而使该发光元件92通电产生灯光,并经由该外壳91的透 光部911将灯光投射至外界。另外,当该发光元件92因通电产生热量时, 则借助该散热器93的鳍片931的热传导作用,并配合该散热风扇94的 转动,以便经由该进风部913引入外界气流A,再进一步导引该外界气 流A通过各该鳍片931的间隙,进而由该外界气流A经由该出风部914 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空间,以达到预定的散热效果,故可延长该发光元件 92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灯具9虽可借助该散热器93及散热风扇94的设计,以 提供该发光元件92预定的散热效果。可是如图l所示,当该散热风扇94 自该进风部913引入外界气流A,且导引该外界气流A进入该容置空间 932后,该外界气流A的部分气流a则容易经由各该鳍片931的间隙而朝
5向该进风部913的方向回流,除造成该外界气流A无法顺利将热量经由 该出风部914传递至外界空间外,该部分气流a亦可能通过各鳍片931 靠近该进风部913的一端,进而与后续自该进风部913所导入外界气流 A形成扰流现象,而影响该散热器93及散热风扇94的整体散热效果, 故现有灯具9仍无法有效的延长该发光元件92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前述现有灯具散热效果不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 具,以便更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为其主要的实用新型目的。
为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及该方案 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灯具包含一外壳、 一散热器、 一发光元件、 一散热风扇及一阻 隔环。该外壳一端设有一透光部,另一端设有一电连接部,并于该外壳 的外周壁分别设有一进风部及一出风部;该散热器设置于该外壳内部, 且该散热器一侧具有一 固定部,另 一侧形成邻近该出风部的数个鳍片及 一容置空间,各该鳍片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 外壳的进风部,该第二端朝向该固定部,且各该鳍片环绕设置于该容置 空间的周边;该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散热器的固定部,该发光元件对位该 外壳的透光部且电连接至该电连接部;该散热风扇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容 置空间内;以及该阻隔环设置于该外壳的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与该散热 器之间,该阻隔环具有一入风孔,该入风孔对位该散热器的容置空间。 藉此,该阻隔环可有效减少部分气流朝向该进风部的方向回流且形成扰 流现象,以便该散热风扇所引入的外界气流可顺利将热量经由该出风部 传递至外界空间,进而达到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所述灯具阻隔环的外径可大于该散热器的外径;藉此,以便缩减该 外壳的内周壁与各该鳍片的第一端外周缘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而达到可更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所述灯具的阻隔环的外周缘可沿轴向朝 一 侧延伸出 一 套合部,该阻
隔环以该套合部结合于该散热器的各鳍片的第一端;藉此,可方便将该 阻隔环与该散热器进行组装作业,以达到提升组装^f更利性的功效。
所述灯具阻隔环的外周缘可沿轴向分别朝二侧延伸出 一第 一结合部 及一第二结合部,另该外壳由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所组成,该第一 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可供该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结合;藉此,该第一壳 体及第二壳体可共同夹持固定该阻隔环,以达到使该第一壳体、第二壳 体及阻隔环彼此之间具有更为稳固结合效果的功效。
所述灯具散热器的容置空间内设置一緩冲垫,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 缓冲垫上;藉此,可有效减少该散热风扇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以 达到减少噪音的功效。

图1现有灯具的组合剖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组合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灯具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的组合剖视图。
其中-.
1外壳11第一壳体111透光部112第一接合部
113出风部12第二壳体121第二接合部122电连接部
123进风部124定位柱2 散热器21 固定部
22鳍片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定位孔
7224穿孔23容置空间24固定元件25緩冲垫
3发光元件4散热风扇阻隔环51入风孔
52第一通孔53第二通孔54结合元件6阻隔环
61入风孑L62通孔63套合部阻隔环
71入风孑L72通孔73第一结合部74第二结合部
9灯具91外壳911透光部912电连接部
913进风部914出风部92发光元件93散热器
931戦932容置空间94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
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i兌明如下
请参照图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灯具包含一外壳1、 一散热器2、 一发光元件3、 一散热风扇4及一阻隔环5。其中
该外壳1可为一中空壳体或以数个壳体相互对组所构成,其以可供相 关构件组装于该外壳1内部为原则。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由一第一壳 体11及一第二壳体12所组成。该第一壳体11的一端设有一透光部111, 另一端则形成一第一接合部112,且该第一壳体11的外周壁具有一出风 部113,该出风部113较佳由贯穿该第一壳体11外周壁的数个槽孔所构 成;该第二壳体12的一端形成一第二接合部121,另一端则设有一电连 接部122,且该第二壳体12的外周壁具有一进风部123,该进风部123 较佳由贯穿该第二壳体12外周壁的数个透孔所构成;又,该第二壳体12 的内周壁形成数个定位柱124,这些定位柱124向该第二接合部121的方 向延伸。藉此,该第一壳体11的第一接合部112及该第二壳体12的第 二接合部121可相互对合构成该外壳1。
该散热器2设置于该外壳1的内部,且该散热器2由可导热的材质制成。该散热器2的一側具有一固定部21,另一侧形成环状间隔排列的数 个鳍片22及一容置空间23,这些鳍片22邻近该外壳1的出风部113, 且这些鳍片22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21及一第二端222,该第一端221朝 向该外壳1的进风部123,该第二端222则朝向该固定部21,且各该鳍 片22环绕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3的周边。又,该散热器2的部分鳍片22 分别设有数个定位孔223及数个穿孔224,其中定位孔223形成于该鳍片 22的第一端221;穿孔224由该鳍片22的第一端221贯穿至第二端222, 藉此,即可利用数个固定元件24 (如螺丝、螺栓或定位梢等)分别穿伸 各穿孔224,再将各固定元件24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二壳体12的各定位柱 124,使得该散热器2可固定于该外壳1的内部。另外,该容置空间23 内较佳设有一緩冲垫25。
该发光元件3较佳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或其它通电后产生 灯光的构件。该发光元件3结合于该散热器2的固定部21,且该发光元 件3朝向该外壳1的透光部111,并可借助数个电源线(未绘示)电连接 至该外壳1的电连接部122。
该散热风扇4结合于该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3内,且该散热风扇4 较佳结合于该緩冲垫25上,以便利用该緩冲垫25减少该散热风扇4转 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而达到减少噪音的功能。
该阻隔环5设置于该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123与该散热器2 之间。该阻隔环5中央具有轴向贯穿的一入风孔51,该入风孔51对位该 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3;又,该阻隔环5于该入风孔51周边分别设有数 个第一通孔52及数个第二通孔53,其中各第一通孔52分别供前述各固 定元件24通过;各第二通孔53供数个结合元件54 (如螺丝、螺栓或定 位梢等)穿伸后结合于该散热器2相应的定位孔223,以便将该阻隔环5 直接固定于该散热器2鳍片22的第一端221。另外,如图3所示,该阻
9隔环5的外径较佳设计为大于该散热器2的外径,以便缩减该外壳1的 内周壁与各该鳍片22第一端221外周缘彼此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灯具实际使用时,可借助该电连接部122连接于墙壁、天 花板或桌上等地点的灯座(未绘示),以便利用一般供电系统使该发光 元件3通电产生灯光,并经由该透光部111将灯光才殳射至外界,再者, 该透光部111更可设计为不同的颜色(例如绿色、黄色或红色等), 以便该发光元件3借助该透光部111投射不同颜色的灯光。另外,当该 发光元件3通电产生热量时,可借助该散热器2的鳍片22的热传导作用, 且配合该散热风扇4的转动,以便自该进风部123引入外界气流,并导 引该外界气流依序通过该阻隔环5的入风孔51及各鳍片22的间隙,最 后再由该外界气流经由该出风部113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空间,以达到预 定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具借助该阻隔环5的设计,当该散热 风扇4自该进风部123引入外界气流,且导引该外界气流经由该阻隔环5 的入风孔51进入该容置空间23后,可利用该阻隔环5有效减少部分气 流经由各鳍片22的第一端221的间隙而带有温度的朝向该进风部123的 方向回流且形成扰流现象,使外界气流可顺利将热量经由该出风部113 传递至外界空间,进而提升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4的整体散热效果, 以有效延长该发光元件3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4及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灯具亦包含一外壳1、 一散热器2、 一发光元件3、 一散热风扇4及一阻隔环6,其中该外壳l、 散热器2、发光元件3及散热风扇4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区 别在于该散热器2省略了定位孔223的设计),故不再赘述。另外, 该阻隔环6同样设置于该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123与该散热器2 之间;该阻隔环6具有一入风孔61,该入风孔61对位该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3;该阻隔环6另于该入风孔61周边设有数个通孔62,各通孔62 可分别供前述各该固定元件24通过;又,该阻隔环6的外周缘沿轴向朝 一侧延伸出一套合部63,藉此,使该阻隔环6利用该套合部63结合于该 散热器2的各鳍片22的第一端221,以方便将该阻隔环6与该散热器2 进行组装作业。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灯具同样可借助该阻隔环6的 设计,以减少部分气流经由各鳍片22第一端221的间隙而将带有温度朝 向该进风部123方向回流且形成扰流的现象,进而有效提升该散热器2 及散热风扇4的整体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6及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亦包含一外壳1、 一散热器2、 一发光元件3、 一散热风扇4及一阻隔环7,其中该外壳l、 散热器2、发光元件3及散热风扇4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区 别在于该散热器2省略了定位孔223的设计),故不再赘述。另外, 该阻隔环7位于该进风部123与该散热器2之间;该阻隔J不7具有一入 风孔71,该入风孔71对位该散热器2的容置空间23;该阻隔环7另于 该入风孔71周边设有数个通孔72,各通孔72可分别供前述各固定元件 24通过;又,该阻隔环7的外周缘沿轴向分别朝二侧延伸出一第一结合 部73及一第二结合部74。藉此,该第一壳体11的第一接合部112可直 接以卡接、扣接或螺接等方式结合于该阻隔环7的第一结合部73,而该 第二壳体12的第二接合部121同样可直接以卡接、扣接或螺接等方式结 合于该阻隔环7的第二结合部74。整体而言,该阻隔环7可供该第一壳 体11及第二壳体12结合,且该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亦可共同夹 持固定该阻隔环7,使得该第一壳体ll、第二壳体12及阻隔环7彼此之 间具有更为稳固的结合效果。藉此,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同样 可借助该阻隔环7的设计,以减少部分气流经由各鳍片22第一端221的 间隙而将带有温度朝向该进风部123方向回流且形成扰流的现象,进而有效提升该散热器2及散热风扇4的整体散热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具确可利用该阻隔环5、 6、 7所形成的阻隔 作用,以减少部分热气流朝向该进风部123方向回流且形成扰流的现象, 使该散热风扇4所引入的外界气流可顺利将热量经由该出风部113传递 至外界空间,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该发光元件3的使 用寿命。
综上所述,虽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以上内容,但并非用以限 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 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外壳,一端设有一个透光部,另一端设有一个电连接部,且该外壳的外周壁分别具有一个进风部及一个出风部;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外壳内部,该散热器一侧具有一个固定部,另一侧形成邻近该出风部的数个鳍片及一个容置空间,各该鳍片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外壳的进风部,该第二端朝向该固定部,且各该鳍片环绕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周边;一个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散热器的固定部,该发光元件朝向该外壳的透光部且电连接至该电连接部;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容置空间内;一个阻隔环,设置于该外壳的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与该散热器之间,该阻隔环具有一个入风孔,该入风孔对位该散热器的容置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环的外径大 于该散热器的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形 成有数个定位柱,该阻隔环于该入风孔周边设有数个第一通孔,该散热 器的部分鳍片设有穿孔,该穿孔由该鳍片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另设 有数个固定该散热器于该外壳内部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分别穿入 各该穿孔及各该第一通孔,且各该固定元件的一端固定于各该定位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部分鳍 片设有定位孔,该阻隔环于该入风孔周边设有数个第二通孔,另设有数 个固定该阻隔环于该散热器各鳍片第 一端的结合元件,各该结合元件穿 伸各该第二通孔,且各该结合元件的一端固定于各该定位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环的外周缘 沿轴向朝 一侧延伸出 一个套合部,该阻隔环以该套合部结合于该散热器各鳍片的第一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内周壁形成 有数个定位柱,该阻隔环于该入风孔周边设有数个通孔,该散热器的部 分鳍片设有穿孔,该穿孔由该鳍片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另设有数个 固定元件分别穿伸各该穿孔及各该通孔,各该固定元件的一端固定于各 该定位柱,该散热器固定于该外壳内部。
7、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或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壳由一个第一壳体及一个第二壳体所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或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散热器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一个緩冲垫,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缓沖垫 上。
9、 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外壳,由一个第一壳体及一个第二壳体所组成,该第一壳体的 一端设有一个透光部,另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接合部,且该第一壳体的外 周壁具有一个出风部,该第二壳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第二接合部,另一端 设有一个电连接部,且该第二壳体的外周壁具有一个进风部;一个散热器,设置于该外壳内部,该散热器一侧具有一个固定部, 另 一侧形成邻近该出风部的的数个鳍片及一个容置空间,各该鳍片分别 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外壳的进风部,该第二端朝向该固定部,且各该鳍片环绕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周边;一个发光元件,结合于该散热器的固定部,该发光元件朝向该外壳的透光部且电连接至该电连接部;一个散热风扇,设置于该散热器的容置空间内;一个阻隔环,i殳置于该外壳的内部且位于该进风部与该散热器之间,各该鳍片的第 一端与该进风部之间形成阻隔,该阻隔环具有一个入风孔,该入风孔对位该散热器的容置空间,另该阻隔环的外周缘沿轴向分别朝 二侧延伸出一个第一结合部及一个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一 壳体的第一接合部结合,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接合部结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二壳 体内周壁形成有数个定位柱,该阻隔环于该入风孔周边设有数个通孔, 该散热器的部分鳍片设有穿孔,该穿孔由该鳍片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 另设有数个固定元件分别穿伸各该穿孔及各该通孔,各该固定元件的一 端固定于各该定位柱,所述固定元件固定该散热器于该外壳内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IO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 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一个緩沖垫,该散热风扇结合于该緩沖垫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具,其包含外壳、散热器、发光元件、散热风扇及阻隔环。该外壳具有进风部及出风部;该散热器一侧具有固定部,另一侧形成数个鳍片及容置空间,各该鳍片分别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朝向该进风部,该第二端朝向该固定部,各该鳍片环绕于该容置空间的周边;该发光元件结合该固定部;该散热风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阻隔环位于该进风部与该散热器之间。藉此,可利用该阻隔环减少部分气流朝向该进风部的方向回流且形成扰流现象,使该散热风扇所引入的外界气流可顺利将热量经由该出风部传递至外界空间,以提升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1259192SQ20082013309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0日
发明者洪银树, 胡恒毓, 锺志豪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