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42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耦合无极荧光灯,尤其涉及该灯灯管之间的焊 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无极荧光灯(或称为电磁感应灯)是一种无电极、无灯丝、高光效、 寿命长、无液汞的节能型产品。它被广泛使用在需要自然光但不方便更换 灯具或灯泡的场所,如道路照明、工厂照明、矿用照明、铁路隧道、机 场、港口、加油站、纺织及印染行业、室内运动场、大型会议室、礼堂大 厅、停车场照明、大型广告、大卖场等。
1991年日本松下公司的EverCight无极灯、1994年GE通用公司的 Genura无极灯、1997年飞利浦公司的LQ无极灯以及2004中国 200410017576.5的双规结构灯管的电磁感应灯,它们的工作原理大都一致, 就是将线圈绕在磁环上形成耦合器,磁环在扣在灯管两端,由IC电路驱动 耦合器,使之产生250KHz (国家标准号QB/T2871-2007)的交流电能激励 汞原子,使其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又将磁能转换成光能的一个目的,因此 都属于无极荧光灯(电磁感应灯),而灯管所充的多是高纯氪气和高纯氩气 的混合气体,从构造上来说也大同小异。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电磁感应灯) 灯管的焊接结构各有不同,如专利号为200410017576.5名称是具有双规结 构灯管的电磁感应灯的灯管焊接结构过与复杂,需要4个桥接和4个封接 才能完成一只灯管的焊接结构。
由图1可见桥接玻璃1的一端被焊接在焊接处2,桥接玻璃1的另焊接处5,桥接玻璃1
的另一端被焊接在焊接处6,封接玻璃9和封接玻璃11分别被焊接在灯管 玻璃7的两端,封接玻璃10和封接玻璃12分别被焊接在灯管玻璃8的两 端。图2中上、下发光体(90、 100)、 4个焊接面(21、 20、 30、 40)对 应4个感应面(50、 60、 70、 80)、荥齐110;图3中焊接处(31、 32)、 感应体(33、 34)、发光体(90、 100)。
这样的焊接结构使得制作工艺复杂、接桥工艺难度高、封接位置多, 产品一致性难控制等因数,制约了无极灯的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 之间的焊接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条内置发光体以及用于放置汞齐小玻璃管的玻 璃灯管,第二条内置发光体玻璃灯管;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的形状与第 一条玻璃灯管相对称;所述的第一条玻璃灯管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一感 应面和第二感应面;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三感应 面和第四感应面;第一感应面和第三感应面直接焊接成第一感应体;第二 感应面和第四感应面直接焊接成第二感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改变玻璃灯管的结 构,使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的焊接更加简单,减少了接桥和封接的次数; 同样生产一个灯,减少了时间,增加了产量;使无极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 阔,并拓宽了无极灯的销售市场。

图1是现有技术中无极荧光灯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未焊接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己经焊接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未焊接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已经焊接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4、图5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条内置发光体410以及用于
放置汞齐小玻璃管411的玻璃灯管41,第二条内置发光体420玻璃灯管42; 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42的形状与第一条玻璃灯管41相对称;所述的第 一条玻璃灯管41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一感应面412和第二感应面413; 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42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三感应面421和第四感应 面422;第一感应面412和第三感应面421直接悍接成第一感应体414;第 二感应面413和第四感应面422直接焊接成第二感应体423;
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条玻璃灯管41和第二条玻璃灯管42的形状是弧型 和倒弧型;
所述的第一感应面412、第二感应面413、第三感应面421以及第四感 应面422的下方的焊接面是平面;
所述的第一感应体414和第二感应体423的外径小于发光体外径的 10%~60%,是为了更方便安装无极灯的感应磁环。
本实用新型每只灯管所需2条,只需将其焊接面进行对焊连接就可形 成一只工艺简单、焊接方便的无极灯灯管。由于改变了玻璃灯管的结构, 使其大大减少了玻璃焊接工艺和焊接数量。
权利要求1.一种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包括第一条内置发光体(410)以及用于放置汞齐小玻璃管(411)的玻璃灯管(41),第二条内置发光体(420)玻璃灯管(42);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42)的形状与第一条玻璃灯管(41)相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条玻璃灯管(41)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一感应面(412)和第二感应面(413);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42)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三感应面(421)和第四感应面(422);第一感应面(412)和第三感应面(421)直接焊接成第一感应体(414);第二感应面(413)和第四感应面(422)直接焊接成第二感应体(42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条玻璃灯管(41)和第二条玻璃灯管(42) 的形状是弧型和倒弧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面(412)、第二感应面(413)、第三感应面(421)以及第四感应面(422)的下方的焊接面是平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感应体(414)和第二感应体(423)的外径小于发 光体外径的10% 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之间的焊接结构,包括第一条内置发光体以及用于放置汞齐小玻璃管的玻璃灯管,第二条内置发光体玻璃灯管;第二条玻璃灯管的形状与第一条玻璃灯管相对称;第一条玻璃灯管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所述的第二条玻璃灯管的形状是两头折弯成第三感应面和第四感应面;第一感应面和第三感应面直接焊接成第一感应体;第二感应面和第四感应面直接焊接成第二感应体;由于改变玻璃灯管的结构,使外耦合无极荧光灯灯管的焊接更加简单,减少了接桥和封接的次数;同样生产一个灯,减少了时间,增加了产量;使无极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并拓宽了无极灯的销售市场。
文档编号H01J61/36GK201397804SQ20082015741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叶际爽 申请人:上海源明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