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05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板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萤幕背光模块的背光光源设计。
技术背景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被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显示上;它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萤幕上的亮度, 而背光板则设于LCD后方除了提供光线之外,并将原本不甚均勻的光源转成提供均勻光 线的板体;由于受到科技的进步及流行趋势的影响,LCD朝着大尺寸来发展,故背光模 块也必须朝着大尺寸化的技术突破,才能追上科技潮流的脚步。
一般背光板的型式大致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请参看图7所示,为 因应大尺寸LCD的需求而制出的背光板示意图,主要是在背光板体50的四个侧面各设有 一组的强力发光源60,使得所述背光板体50具有足够的光线,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四 组的发光源成本较贵,而中央区域则略显暗淡;为节省成本,则又有如图8所示的背光 板结构,主要是仅在板体7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发光源80以节省成本,但为了弥补光线不 足,特别在板体70上设有多个密集的凸点71且愈在中央区域愈密,因此光线会被聚集在 中央而改善亮度不均勻的问题,但却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大尺寸的背光板体 70本来就是被制成很薄,如今又要在其上增设许多疏密不同的凸点71,故在成型时很容 易因收缩而变形或破裂,使得制作成本反而大幅提高,制程技术提高增加人工及机械的 成本,是其缺点。
直下型结构的背光板,如图9所示,主要是在背光板体40上密布设有许多嵌接 槽41,在所述每一嵌接槽41上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42,据此而构成密集点状光源的背光 板结构,但是所述密集设置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42的设计,除了零件材料增加,焊接困 难度高,故制造及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且密集的发光二极管42又产生了散热的问题 不易解决,是目前大尺寸的背光板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再予突破。
另一种直下型背光板是以极细的灯管为光源,同样是因为细长的灯管制作不 易,同时容易破裂而使成本高居不下,仍是没有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
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板结构虽在小尺寸时较为省工、省材,但大尺寸时则有制 造不易及光线不均勻的问题;而直下型结构背光板虽光线较均勻且较强,但成本较高, 又有散热问题,同样是一项极待克服的课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其是使用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 条,同时将多根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多根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 (例如发光二极管),使所述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勻的光柱,以构 成整片的背光,故能节省发光源(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同时制造方便,相较于现有的大 尺寸的薄板结构,在制程上更为简单而方便,能大幅节省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在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上, 在距发光源较远的位置设有较密的聚光点,使光线能在原本光线较弱之处,因聚光点而 使光度变成均一高度,提供更为优质的均勻混光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在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顶面 覆设有一层反光膜,使所述光源条的光线能朝底面的方向射出,除了更增加亮度,同时 省略了现有的反光板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其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材 制成的光源条,相互以一定间距排列而组成栅状的发光结构体。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根光源条的间距为零,即相互并排无间距而并成板 状结构。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所述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板。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列。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较佳的实施方案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述光源条沿着轴向的一侧面覆设有一层反光膜。 所述多根光源条上均设有多个聚光点。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圆形。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方形。 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对称的多边形。 所述多根并排的光源条间设有连结部。 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点状的连结部。 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线状的连结部。 所述多根光源条具有色泽。 所述多根光源条本身为透明。 所述多根光源条的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多根的光源条后方设有反光板。 所述多根光源条的两端是被夹具所结合固定。 所述光源条为可弯曲的软质高导光率材质所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是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 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发光结构体;且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管体两端分别 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板。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图3为本发明中的光源棒结构分解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剖视图;5
图5为本发明的变化实施例图6为本发明的另种结构实施例图7为现有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8为现有改良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9为现有直下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背光板;20-光源条;21-管体;210-通孔;211-聚光 点;212-聚光点;22-发光源;220-电路板;221-发光二极管;23-连结部;24-反 光膜;30-反光板;31-偏光板;40-板体;41-嵌接槽;42-发光二极管;50-板体; 60-发光源;70-板体;71-凸点;80-发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背光板10,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并 排而组成板状,或者相互间隔成适当间距,如栅状(请参看图6所示)的发光结构体。
请配合参看图1、3所示,所述光源条20不同于一般的灯管,为一软材的透光管 体21,中央可设有一通孔210,并在管体21的外部设有多颗聚光点211、212,且为了使 管体21表面所散发出的光度更为均勻,所述管体21在中央位置的多颗聚光点211间距, 是较管体21两端位置的多颗聚光点212更为密集,且呈渐进式的分布(请参看图2、3所 示);另在多根光源条20的管体21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22所述发光源22包含有至 少一颗发光二极管221及一控制电路板220,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221可依实际状况加以 增减,本案图式仅以一颗作为说明,且所述发光二极管221可采用各种照明用的规格, 不需要特别限定,包括表面粘着(SMT)式及具一般具两焊接脚的发光二极管221零件 规格。
另外,由于所述光源条20为一软材的结构体,故可依需要而略为弯曲,而且 由于为高导光材制成,即使弯曲并不影响其透光性及传导性,因此本发明确为一突破传 统,为新颖而创新的设计。
本发明在使用时,请参看图4所示,但亦请配合参看图1、2、3所示,由所述多 根光源条20所组成的背光板10,其一侧面(前方)可设有偏光板31,而在另一侧面(后 方)则设有反光板30,所述反光板30具有高反射面,并可设有如抛物线的弧形,能将一 部分的光源再反射至前方;因此,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在其两端的发光源22投 射光线后,即通过管体21的导光而形成光条,再通过疏密设计的多颗聚光点211、212, 可使出光更为均勻,通过每一根皆为均勻出光的光源条20以构成整片的背光板10。
再请参看图6所示,多根光源条20可沿着轴向的一侧面涂布或贴设有一层反光 膜M,使所述光源条20的光线能朝另一侧面的方向射出,除了更增加亮度,同时省略了 如图4的反光板30结构,能使背光板10本身(如图6所示)即具有背侧反光的功能,使 萤幕的厚度更薄。
在本发明的特征里,如图1、6所示并排的多根光源条20,其两端是可依需要而 被各种夹具所结合固定(但由于属现有技艺,故本案图中并未特别表绘出);又上述的多根光源条20亦可以一体成型制出,如图5的示意,在各光源条20间直接在射出成型时, 设有点状或沿着轴向构成线性的连结部23,如此在生产时更为快速。
当然所述光源条20的截面,是以圆形为佳,但方形、对称的多边形截面等亦属 本案的构思范畴,且所述光源条20虽以透明为佳,但略具有色泽亦佳;至于所述光源条 20可直接射出成形为管体,或由薄片所卷曲形成管体则属现有制作的方式简易推知,并 非本案的重点,但仍为本案所考虑之处,即不应此种简易的改变而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之 外,合先陈明。
因此,本发明在实施时将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以多根光源条构成背光板,所述光源条材料为目前市面即有的材料可 供选用,因此材料来源不会缺乏,而且可以个别连续制造再予结合,或由一体成型制 出,相较于现有薄而大尺寸的板状结构,在制造上更为简单,故更能节省成本,且大幅 降低不良品机率,并且加工更为简单,为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2.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板,更减少了多颗的发光二极管,零件及加 工的成本降低,且同样是出光均勻,功效相同,散热问题极小,为本发明的另一优点。
3.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板,较四面皆具发光源的设计更为节省零件 成本,对于二面式的大尺寸薄板体,在制造上更为方便,且不良率降低,故使零件的制 造及组装均更为方便,为本发明的又一优点。
4.本发明在于上述的光源条顶面覆设有一层反光膜,使所述光源条的光线能朝 底面的方向射出,除了更增加亮度,同时省略了现有的反光板结构,而使萤幕的总厚度 变薄,为本发明的再一优点。
但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 的范围,其他如将本发明的光源棒作不同的造形变化、尺寸变化,或简单的在材质、 色泽或制法上作更改,而光源条表面的聚光点亦可等效以不同的凹、凸表面来取代,此 种均是以本发明的特征,再利用现有技艺应用而成,如此种为了规避本发明,由本领域 技术人员即能依本发明的说明而作出等效取代或轻易改变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与范围下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具有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且较现有同类产品有很大的 进步,对产业的利用价值更是十分重大,具有实用性,且符合产业的期待,应予专利的 保护;依专利法的规定,提起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多根高导光率材制成的光源条,相互以 一定间距排列而组成栅状的发光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间距为零,即 相互并排无间距而并成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所 述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 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条上设有多个 聚光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聚光点是具有疏 密的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聚光点是以中央 密集而两端较疏的方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沿着轴向的一侧面覆设有一层反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上均设有多个聚7 点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截面为方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截面为对称的多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并排的光源条间设有连结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 点状的连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并列的光源条间设有 线状的连结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具有色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本身为透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轴向设有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的光源条后方设有反 光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两端是被夹 具所结合固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为可弯曲的软质高 导光率材质所制成。
21.—种背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 状的发光结构体;且所述光源条具有一管体,且在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板结构,是取用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同时将多根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多根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使所述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整片的背光,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光源(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同时制造方便,相较于现有大尺寸的薄形背光板板结构,在制程上更为简单而方便并大幅节省成本。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022663SQ20091017393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庄英德, 陈亿圣, 陈建源 申请人:馨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