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88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光学、结构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亮度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具,一般采 用集中高亮度LED在同一个面光源上,搭配光学透镜或横向折角后的几个面光源,再搭配 光学透镜,甚至先横向折角、后搭配反光罩。最后照明的结果是光斑过于集中,无法有效达 到较宽广道路的道路照明均勻度要求,以及道路照明环境比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多面角 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由于一般属于集中高亮度LED在同一个面光源上再搭配光学透镜的路灯,其散热 方法皆为采用散热鳍片直接当外壳。虽然能够达到散热效果,但是风阻过大,灯壳与灯杆必 须设计为可以承受更大强风的结构,其安全性令人担忧。因此,在传统高压钠灯的灯壳都做 了导流设计,用以降低风阻,防止台风过后灯具损毁或歪七扭八、增加维护成本。并且,传统 高压钠灯的灯壳兼具弧线形美观设计,不像使用散热鳍片直接当外壳的单调乏味。但横向 折角后的几个面光源的热量仍然密闭在灯壳内,并未有效地将热量传导至灯壳外,因此就 需要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灯具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面角度组成 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使得照明灯具满足道路照明要求,又兼具有效散热的 功效。可以达成前述目的的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其技 术方案包括由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和铝型材灯壳所组成的照明与散热结 构,所述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所投射的光线朝向路面车道宽度的方向与路面 纵向的方向,用以达到被照射面的照度与均勻度需求,其高亮度LED光源腔产生的热量直 接传导至铝型材灯壳,并将热量传导至灯壳外,有效降低了高亮度LED光源的温度。其中,使用相同的发散角度光学透镜、或者不同的发散角度光学透镜组成高亮度 LED发光模块,该高亮度LED发光模块与多面角度腔体结合形成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 光源腔。其中,多面角度腔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面纵向方向光源腔体和光源结合板结 合形成,而路面纵向方向光源腔体朝向路面车道宽度较近及较远的方向,即多面角度腔体 的角度分别为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横向角度投射至被照射面的纵向面,而纵向角度投射 至被照射面的横向面,角度越大表示投射的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光斑发散就越大,因此就需 要发散角较小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角度越小表示投射的距离越近,光斑发散就越小,因 此就需要使用发散角较大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依照被照射面的面积大小、照度、以及均勻度需求,设计其多面角度腔体的角度,再搭配发散角不同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使其被照射面照度均勻,并达到被照射面的照 明要求。多面角度腔体结构是以内凹的形式来限制75度以上的光线,直接由腔体遮住光线 以减少光害或炫光。铝型材灯壳其表面为圆弧设计可以降低风阻,减少积蓄灰尘,又可以增加散热面 积;铝型材灯壳内侧为平面与多面角度腔体的面直接面与面接触,其间隙用导热胶增强导 热效果,铝型材灯壳内侧与灯壳圆弧表面之间是直接连在一起的,缩短热量传导路径,增强 散热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 图;图I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壳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亮度LED光源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结构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向方向光源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面角度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总光线投射示 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横向光线投射 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纵向光线投射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 灯壳2 高亮度LED光源腔3 高亮度LED发光模块4 纵向方向光源腔体5 光源结合板6 多面角度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 源配光与散热结构。以路灯为例,其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示意 图如图1所示。该路灯的照明结构由图IA所示的铝型材为主的导热灯壳1与图IB或图2 所示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组装而成。其中,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 光源腔2,搭配有30度发散角度的不同发光强度高亮度LED发光模块3,可以依据被照射面 的面积大小、照度大小、以及均勻度的最低要求来设计其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 腔2的每个角度。参见图2B、图2C和图2D,路面纵向方向光源腔体4与光源结合板5组装 成多面角度腔体6。参见图2,高亮度LED发光模块3组装在多面角度腔体6上,就形成了 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用以实现被照射面所需的多面角度的高亮度LED发 光源。多面角度腔体6的角度分别为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横向角度投射至被照射面的纵 向面,而纵向角度投射至被照射面的横向面,角度越大表示投射的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光斑 发散就越大,因此就需要发散角较小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6,角度越小表示投射的距离越 近,光斑发散就越小,因此就需要使用发散角较大的高亮度LED发光模块6。当高亮度LED 发光模块3点亮时产生热量,多面角度腔体6直接将热量传导至铝型材灯壳1,由灯壳1直 接散热,多面角度腔体6与铝型材灯壳1内侧平面之间涂抹导热膏以提高导热能力。铝型 材灯壳1内侧与灯壳1圆弧表面之间是直接连在一起的,缩短热传导路径,增强散热效果。 多面角度腔体6的结构是以内凹的形式来限制75度以上的光线,直接由腔体遮住光线以减 少光害或炫光。经由前述的结构组成,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总光线投射仰视示意 图如图3所示,其可以形成一个较宽广的面光源。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横 向光线投射示意图如图4所示,角度越大其投射光线就越远,角度越小其投射光线就越近。 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纵向光线投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原理与横向投射 光线原理相同。依照多面角度的高亮度LED光源腔2设计其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可以投 射出一个符合照明需求的光源。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 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壳,由铝型材制成;一高亮度LED光源腔,形成为多面角度设计,并装置在该灯壳内;通过前述组成的配光与散热结构,该高亮度LED光源腔所投射的光线朝向路面车道宽度的方向与路面纵向的方向,可以达到被照射面的照度与均匀度的需求,该高亮度LED光源腔体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该铝型材灯壳,并将热量传导至灯壳外,有效降低了高亮度LED光源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高亮度LED发光模块由相同的发散角度光学透镜、或者不同的发散角度光学透镜组 成,其与一多面角度腔体结合形成该高亮度LED光源腔,该高亮度LED光源腔的投射方向依 照被照射面的需求,使其被照射面呈现照度均勻,并达到被照射面的照明要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多面角度腔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面纵向方向光源腔体、和光源结合板结合 形成,而路面纵向方向光源腔体朝向路面车道宽度较近及较远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铝型材灯壳其表面为圆弧设计,可以降低风阻,减少积蓄灰尘,又可以增加散热面 积;铝型材灯壳内侧为平面,与该高亮度LED光源腔的平面直接面与面接触,其间隙使用导 热胶增强导热效果,铝型材灯壳内侧平面与灯壳圆弧表面之间是直接连在一起的,缩短热 传导路径,增强散热效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配光与散热结构,属于照明技术、光学、结构等领域。该结构包括由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和铝型材灯壳所组成的照明与散热结构。该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所投射的光线朝向路面车道宽度的方向与路面纵向的方向,可以达到被照射表面的照度与均匀度的需求,其多面角度组成的高亮度LED光源腔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铝型材灯壳,并将热量传导至灯壳外,有效降低了高亮度LED光源的温度。
文档编号F21S8/00GK201599651SQ20092027451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施树璜, 黄天隆 申请人:施树璜;黄天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