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36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灯具,特别是利用风扇辅助散热,并可提供室内或室外照明的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灯具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1316121号《灯具》专利案,请配合参照图1所示,该灯具包含有一外壳81、一散热器82、一发光元件83及一散热风扇84。该外壳81由一第一壳体811及一第二壳体812组成,且该第一壳体811具有一出风部811a及一透光部 811b,该第二壳体812则具有一进风部81加。该散热器82、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均设置于该外壳81内,且该散热器82位于该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之间,并使该发光元件83朝向该透光部811b。借此当该散热风扇84运转时,可将空气经由该进风部81 吸入,且通过该散热器82周边之后再由该出风部811a吹出,以驱散该发光元件83所产生的热能。只是,此现有技术结构的外壳81由该第一壳体811及第二壳体812组合而成,不仅造成零组件数量增加,使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外,由于该散热器82、发光元件83及散热风扇84被包覆于该外壳81内,因此必须在该外壳81另外开设数个孔洞以形成该进风部 811a及出风部812a,造成加工不方便的缺点。另外为了配合装潢的整体美观性需求,而必须将该灯具呈内嵌隐藏设置时,由于该现有技术结构的进风部811a及出风部81 设置于该外壳81,使得该进风部811a及出风部81 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仅保留该透光部81 Ib显露于天花板表面,然而该天花板上方与建筑物本身的水泥楼层板之间的空间一般为封闭,该空间不易与外界空气循环,会影响其空气流通效果及散热效能,进而产生积热问题,影响该现有技术灯具结构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现有技术灯具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M346745号《端向排热式LED灯具》专利案,再配合参照图2所示,该灯具包含有一外壳91、一散热器92、一风扇93及一 LED灯组 94。该外壳91由一上壳911及一下壳912组成,该上壳911设有数个通气孔911a,且该下壳912设有一穿透孔91加。该散热器92位于该外壳91内并与该下壳912的穿透孔91 之间形成有通风道95,该风扇93也位于该外壳91内并结合于该散热器92,该LED灯组94 则结合于该散热器92并显露于该穿透孔91 处。借此当该风扇93运转时,可将空气经由各该通气孔911a吸入后再由该通风道95经穿透孔91 排出,以驱散该LED灯组94所产生的热能。只是,此现有技术结构的外壳91由该上壳911及下壳912组合而成,同样存在有造成零组件数量增加,使整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缺点,且该现有技术结构的散热器92与该穿透孔91 之间虽然形成有通风道95,但仍必须于该上壳911开设有数个通气孔911a, 故该现有技术结构仍存在有加工不方便的缺点。而且该现有技术结构呈内嵌隐藏设置时, 虽然该通风道95显露于天花板表面,但是各该通气孔91 Ia仍埋入于天花板上方,故仍存在有空气流通及散热效能不佳,进而产生积热并影响该现有技术灯具结构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是于该壳体与风扇框体之间,以及该风扇框体与散热器之间分别形成该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使该壳体不需要另外加工开设任何进风孔或出风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其作为内嵌隐藏式灯具型式时,该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均不会被遮蔽。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灯具,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容室并形成有一开口 ;一风扇,设于该壳体的容室,该风扇于一框体内设有一扇轮,且该框体外周面与该壳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导风通道;一散热器,耦接于该风扇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向该扇轮,且该散热器外周缘与该框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导风通道;及一发光元件,设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灯具,包含一个壳体,具有一个容室并形成有一个开口 ;一个风扇,设于该壳体的容室,该风扇于一个框体内设有一个扇轮,且该框体外周面与该壳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导风通道;一个散热器,于一个环墙内设有一个本体,该环墙内周壁与该本体外周缘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导风通道,该本体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风扇框体覆盖于该环墙其中一端,且该第一表面面向该扇轮;以及,一个发光元件,设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运用于各种型式的灯具时,均可提供良好的散热效能,故即使是运用于内嵌式灯具,该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也外露于天花板表面, 可与外界空气顺畅循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延长该灯具使用寿命。



212第二气流口213第一组装部214第二组装部
22扇轮23’延伸部231,结合部
3散热器3’散热器31第一表面
311凸出部312散热鳍片32第二表面
33固定部4发光元件41基板
42发光体5罩体5’罩体
5”罩体51外缘部511组装孔
512通风孔52’延伸部521,结合部
6固定元件7散热器71本体
711第一表面711a凸出部711b散热鳍片
712第二表面72环墙721延伸部
Rl第一导风通道R2第二导风通道。H纵向高度差
〔现有技术〕
81外壳811第一壳体811a出风部
811b透光部812第二壳体812a进风部
82散热器83发光元件84散热风扇
91外壳 911上壳 911a通气孔
912下壳 91 穿透孔 92散热器
93风扇 94LED灯组 95通风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具包含有一壳体1、一风扇2、一散热器3及一发光元件4。其中,该风扇2、散热器3及发光元件4均设于该壳体1内。该壳体1具有一容室11,该容室11 一端形成有一开口 12,且该壳体1内周壁可另设置数个支撑件13,各该支撑件13可为肋条或支撑柱等呈凸出的柱状、块状或片状型式。该风扇2具有一框体21及一扇轮22,该框体21设有呈相通的一第一气流口 211 及一第二气流口 212,该扇轮22设于该框体21内,并位于该第一气流口 211及第二气流口 212之间,借此可将空气经由该第一气流口 211及第二气流口 212其中之一吸入,再由另一吹出(其中该空气的流通方向依照该扇轮22的旋转方向而定)。该风扇2设置于该壳体1的容室11内,且该框体21外周面与该壳体1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一导风通道(R1),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可为进风或出风功能,使该容室11的空气可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与该壳体1外的空气互相流通。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2的第一气流口 211可位于该容室11中,该第二气流口 212则凸出于该壳体1 的开口 12,使该第二气流口 212与该开口 12之间形成有一纵向高度差(H),使该框体21凸出该开口 12的该段可将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该第二气流口 212适当隔开一纵向距离, 以避免该处被吸入及吹出的空气交互影响而产生紊流。该框体21可另设有数个第一组装部213及第二组装部214,其中各该第一组装部213与该壳体1的各该支撑件13相对,并可通过固定元件6将该壳体1及框体21组合,而且利用该支撑件13可为凸出的柱状、块状或片状型式,故可支撑间隔于该壳体1内周壁与该框体21外周面之间以形成该第一导风通道 (Rl)。该散热器3可选择为各种几何形状的外形结构,用以耦接于该风扇2,如图所示的实施例,该散热器3选择为圆形的外形结构做为实施样式说明;该散热器3具有一第一表面 31及一第二表面32,该第一表面31面向该扇轮22,且该散热器3外周缘与该框体21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一第二导风通道(R2),该第二导风通道(似)也可为进风或出风功能,并可配合该第一导风通道(Rl)选择其进风或出风功能,使该容室11的空气可经由该第二导风通道(似)与该壳体1外的空气互相流通。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器3设置于该框体 21的第二气流口 212处,该第一表面31可设有一凸出部311及数个散热鳍片312,以增加该散热器3的散热面积,且该散热器3外周缘可另凸设有数个固定部33,各该固定部33可为任何能够与该框体21的第二组装部214相互结合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固定部33选择为凸耳形状,且各该固定部33与该框体21的各该第二组装部214相对,并可通过固定元件6将该框体21及散热器3组合。该发光元件4设置于该散热器3的第二表面32。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元件4于一基板41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体42,该发光体42可为发光二极体,且该基板41可利用固定元件6组合于该第二表面3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具可增设一罩体5,该罩体5为透光材质并罩盖该发光元件4,且该罩体5可设置于该散热器3的第二表面32。其中该罩体5可利用粘合、螺设或卡扣等方式组合于该第二表面32,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5外周形成有一外缘部51,该外缘部 51相对于该散热器3的各固定部33设有组装孔511,以供该固定元件6穿过并同时将该框体21、散热器3及罩体5组合,而且该外缘部51相对该第二导风通道(似)设有数个通风孔 512,以供空气流通。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具实际使用时,可将该壳体1埋入于装潢隔层的天花板上方〔未绘示〕,仅保留该开口 12显露于天花板表面。当该风扇3的扇轮22运转时,可将空气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中的一吸入至该容室11,再由另一吹出,以辅助驱散该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热能。且本发明可依照该风扇3扇轮22的旋转方向决定该空气的流通方向,例如当该扇轮22逆向旋转时,可将空气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吸入至该容室11,然后再通过该框体21并经由该第二导风通道(似)吹出。当该扇轮22顺向旋转时,则可将空气经由该第二导风通道(似)并通过该框体21吸入至该容室11,然后再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吹出,以辅助驱散该发光元件4所产生的热能。本发明于该壳体1内周壁与该风扇2框体21外周面之间形成该第一导风通道 (Rl),并于该风扇2框体21内壁周与该散热器3外周缘之间形成该第二导风通道(R2),且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均与该外壳1的容室11相通,可供该容室11 的空气可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与该壳体1外的空气互相流通, 而不需要在该壳体1另外加工开设任何进、出风孔,以方便加工。而且无论该空气的流通方向为何,本发明的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的进、出端口均外露于该天花板表面,可与外界空气顺畅循环以提高散热效率。请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具也包含有一壳体1、一风扇2’、一散热器3、一发光元件4及一罩体5。其中该壳体1、散热器3、发光元件4及罩体5的结构型式均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以下将不再重复赘述。相较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风扇2,本第二实施例的风扇2’可省略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部213,并进一步于该框体21的第二气流口 212周缘径向朝向外延伸有一延伸部 23’,且该延伸部23’上设有数个结合部231’,各该结合部231’与该壳体1的各该支撑件 13相对,并可通过固定元件6将该壳体1及框体21组合。该风扇2’的延伸部23’可引导并改变该第一导风通道(Rl)的进风及出风方向, 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形成径向进风或出风,可更进一步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气流口 212为不同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可避免热空气回流。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具也包含有一壳体1、一风扇2、一散热器3、一发光元件4及一罩体5’。其中本实施例也具有延伸部52’的设计,且相较于前述第二实施例,本第三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延伸部52’并非形成于该风扇2框体21,而是改由该罩体5’的外缘部51 朝向外延伸所形成,且该延伸部52’上设有数个结合部521’,各该结合部521’与该壳体1 的各该支撑件13相对,并可通过固定元件6将该壳体1及罩体5’组合。本实施例的延伸部52’也可引导并改变该第一导风通道(Rl)的进风及出风方向, 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为不同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可避免热空气回流。而且该延伸部52’设置于该罩体5’时,可使该风扇2框体21的结构型式简单化,以利于加工。请参照图8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揭示另一种灯具型式,该灯具包含有一壳体 1’、一风扇2’、一散热器3’、一发光元件4及一罩体5”。其中该壳体1’、风扇2’、发光元件 4及罩体5”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仅外观形状略有不同,其主要结构特征仍大致相同,故以下将不再重复赘述。相较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3,本第四实施例的散热器3’除了仍与该风扇2’ 扇框21内周壁之间形成有该第二导风通道(似)外,该散热器3’的外周缘可进一步向外延伸,并与该风扇2’的延伸部23’之间具有一间隙(G),使该第二导风通道(R2)也形成径向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可以更广泛运用于各种型式的灯具。而且本实施例的罩体5”采用卡扣方式组合于该散热器3’的第二表面32。请参照图9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灯具也包含有一壳体1、一风扇2、一散热器 7、一发光元件4及一罩体5。其中该壳体1、风扇2、发光元件4及罩体5的结构型式均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以下将不再重复赘述。本第五实施例的散热器7包含一本体71及一环墙72,该本体71具有一第一表面 711及一第二表面712,且该第一表面711设有一凸出部711a及数个散热鳍片711b,以增加该本体71的散热面积。该环墙72环设于该本体71,且该环墙72内周壁与该本体71外周缘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该第二导风通道(R2),该第二导风通道(似)的进出端口也可凸出于该壳体1的开口 12,且该环墙72内周壁与该本体71外周缘之间可利用数个肋条连接。该风扇2的框体21覆盖该散热器7环墙71的其中一端,使该风扇2的第二气流口 212与该第二导风通道(似)相通,且该散热器7的第一表面711面向该扇轮22,该发光元件4及罩体5则设于该第二表面712。该散热器7的环墙72外周面另朝外径向延伸有延伸部721,该延伸部721可引导并改变该第一导风通道(Rl)的进风及出风方向,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形成径向进风或出风,并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气流口 212为不同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可避免热空气回流。请参照图10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灯具也包含有一壳体1、一风扇2、一散热器7、一发光元件4及一罩体5’。本实施例也具有延伸部52’的设计,且相较于前述第五实施例,本第六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延伸部52’并非形成于该散热器7的环墙72外周面,而是改由该罩体5’的外缘部51朝向外延伸所形成,且该外缘部51相对该第二导风通道(似)设有数个通风孔512, 以供空气流通。本实施例的延伸部52’也可引导并改变该第一导风通道(Rl)的进风及出风方向, 使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为不同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可避免热空气回流,同时可使该散热器7的结构型式简单化,以利于加工。如上所述,本发明于该壳体内周壁与该风扇框体外周面之间形成该第一导风通道 (Rl),并于该风扇框体内壁周与该散热器外周缘之间形成该第二导风通道(R2),且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均与该外壳的容室相通,可供该容室的空气可经由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与该壳体外的空气互相流通,故本发明仅以单一个独立构件的壳体即可供容置该风扇、散热器及发光元件,且该壳体上不需要另外加工开设任何进、出风孔,以降低结构复杂度,使加工及组装更方便。本发明运用于各种型式的灯具时,均可提供良好的散热效能,故即使是运用于内嵌式灯具,该第一导风通道(Rl)及第二导风通道(似)也外露于天花板表面,可与外界空气顺畅循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延长该灯具使用寿命。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其特征是包含一个壳体,具有一个容室并形成有一个开口 ;一个风扇,设于该壳体的容室,该风扇于一个框体内设有一个扇轮,且该框体外周面与该壳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导风通道;一个散热器,耦接于该风扇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向该扇轮,且该散热器外周缘与该框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导风通道;及一个发光元件,设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框体设有相通的一个第一气流口及一个第二气流口,该扇轮位于该第一气流口及第二气流口之间,该第一气流口位于该壳体的容室内,且该散热器设于该第二气流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第二气流口凸出于该壳体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框体的第二气流口周缘径向向外延伸有一个延伸部。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另具有一个罩体,该罩体罩盖该发光元件,且该罩体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外周形成有一个外缘部,该外缘部相对于该第二导风通道设有数个通风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外缘部外周另延伸有一个延伸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与该风扇的延伸部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第一表面设有一个凸出部及数个散热鳍片。
10.一种灯具,其特征是包含一个壳体,具有一个容室并形成有一个开口 ;一个风扇,设于该壳体的容室,该风扇于一个框体内设有一个扇轮,且该框体外周面与该壳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导风通道;一个散热器,于一个环墙内设有一个本体,该环墙内周壁与该本体外周缘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导风通道,该本体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第二表面,该风扇框体覆盖于该环墙其中一端,且该第一表面面向该扇轮;及一个发光元件,设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框体设有相通的一个第一气流口及一个第二气流口,该扇轮位于该第一气流口及第二气流口之间,该第一气流口位于该壳体的容室内,且该第二气流口与该第二导风通道相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第二导风通道的进出端口凸出于该壳体的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环墙外周面朝外径向延伸有一个延伸部。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另具有一个罩体,该罩体罩盖该发光元件,且该罩体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另具有一个罩体,该罩体罩盖该发光元件,且该罩体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外周形成有一个外缘部,该外缘部相对于该第二导风通道设有数个通风孔,且该外缘部外周另延伸有一个延伸部。
17.如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第一表面设有一个凸出部及数个散热鳍片。
全文摘要
一种灯具,包含一壳体、一风扇、一散热器及一发光元件。该壳体具有一容室并形成有一开口,该风扇设于该壳体的容室,该风扇于一框体内设有一扇轮,且该框体外周面与该壳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导风通道,该散热器耦接于该风扇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向该扇轮,且该散热器外周缘与该框体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导风通道,该发光元件设于该散热器的第二表面。借此可减少零组件数量并降低结构复杂度,使加工及组装更方便。
文档编号F21V29/02GK102537691SQ2010105959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方议乐, 李明聪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