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16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作为一种便携式电子照明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特别的,对 于户外旅行或者钓鱼的人来说,把手电筒带在身边显得尤为必要。这时候如果把雨伞也带 在身边,则对于轻装出行的人而言,无疑增添了负担。因为在行李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又要 腾出多余的空间来同时放置雨伞和手电筒,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雨 伞和手电筒多半相互分离,如能把雨伞和手电筒结合为一体,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将 手电筒和可折叠伞结合为一体,使手电筒既能正常照明,又可弹射雨伞,从而解决了现有技 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包 括手电筒和可折叠伞;手电筒包括灯头、筒体和电池;可折叠伞包括可压缩/伸长的伞骨, 该伞骨中装有用于带动伞骨压缩或伸长的第一弹簧;筒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可折叠伞沿 该开口装入筒体的腔内,且可折叠伞的伞骨的末端固接于筒体内的底端;在筒体上装有一 用于弹射伞的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与伞骨中的第一弹簧对应配合以使伞骨伸长而伸出筒 体;灯头设在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电池装在筒体的后端,并与灯头电连接。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一按钮、一第二弹簧和一扣头,该扣头通过一钢丝绳与伞骨 内的顶部相连接;在伞骨的底部侧壁开有一扣孔,该扣头随第一弹簧的压缩或伸长而与该 扣孔相卡置或分离;在筒体的底部侧壁中对应扣孔的前方开有一按钮孔,按钮通过第二弹 簧装在该按钮孔中,以使按钮的内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靠向或背离扣孔而与扣头对应配
I=I O所述的灯头包括第一壳体和多个LED灯;第一壳体呈锥筒结构,该锥筒结构包覆 在所述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多个LED灯沿所述筒体的外筒壁周圈分布在锥筒结构中,该 多个LED灯分别通过导线和一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的灯头内还包括多个第二壳体,各个第二壳体分别呈锥体结构,该各个锥体 结构分别沿所述筒体的外筒壁周圈分布在所述锥筒结构中,所述多个LED灯分别装在对应 的椎体结构中。所述的电源开关设在所述筒体的外筒壁上。所述的筒体的前端开口配合一可打开的盖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筒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可折叠伞沿该 开口装入筒体的腔内,且可折叠伞的伞骨的末端固接于筒体内的底端;在筒体上装有一用 于弹射伞的制动机构,且该制动机构与伞骨中的第一弹簧对应配合以使伞骨伸长而伸出筒体;灯头设在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电池装在筒体的后端,并与灯头电连接,使得该手电筒 既有正常照明的功能,又能够将可折叠伞装入其筒体内,并在必要时将其筒体内的可折叠 伞弹射开来。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手电筒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将可折叠伞容纳于其 中,大大缩小了两者的占用空间,方便人们出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与可折叠伞设为 一体式结构,使用更加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 弹射雨伞的手电筒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机构部分(雨伞弹射前)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包括手电筒 和可折叠伞4 ;手电筒包括灯头2、筒体3和电池7 ;可折叠伞4包括可压缩/伸长的伞骨 41,该伞骨41中装有用于带动伞骨压缩或伸长的第一弹簧42 ;筒体3的前端设有一开口, 可折叠伞4沿该开口装入筒体3的腔内,且可折叠伞4的伞骨41的末端固接于筒体内的底 端;在筒体3上装有一用于弹射伞的制动机构5,该制动机构5与伞骨41中的第一弹簧42 对应配合以使伞骨41伸长而伸出筒体3 ;灯头2设在筒体3的前部外筒壁上;电池7装在 筒体3的后端,并与灯头2电连接。其中,所述的制动机构5包括一按钮51、一第二弹簧52和一扣头53,该扣头53通过一 钢丝绳M与伞骨内的顶部相连接;在伞骨41的底部侧壁开有一扣孔411,该扣头53随第一 弹簧42的压缩或伸长而与该扣孔411相卡置或分离;在筒体3的底部侧壁中对应扣孔411 的前方开有一按钮孔31,按钮51通过第二弹簧52装在该按钮孔31中,这里,按钮51侧壁 上设有一圆台511,该圆台511配合在筒内3的内侧,第二弹簧52的两端即张顶在该圆台 511的内侧及伞骨41的外侧壁之间;在第二弹簧52的作用下,按钮51的内端靠向或背离 扣孔而与扣头53对应配合;请参见图3所示,所述的灯头2包括第一壳体21和多个LED灯23 ;第一壳体21呈 锥筒结构,该锥筒结构包覆在所述筒体3的前部外筒壁上;多个LED灯23沿所述筒体3的 外筒壁周圈分布在锥筒结构中,该多个LED灯23分别通过导线和一电源开关6与所述电池 7电连接;所述的灯头2内还包括多个第二壳体22,各个第二壳体22分别呈锥体结构,该各 个锥体结构分别沿所述筒体3的外筒壁周圈分布在所述锥筒结构中,所述多个LED灯23分 别装在对应的椎体结构中;所述的电源开关6设在所述筒体3的外筒壁上;所述的筒体3的前端开口配合一可打开的盖体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请参见图2所示,容纳在筒体3内的可折叠伞4在弹射前,其伞骨41及第一弹簧42分别呈压缩状态,扣头M卡置在扣孔411处。当 需要使用该可折叠伞4时,只需先打开盖体1,再按动按钮51,即可使该按钮51的圆台511 向内压缩第二弹簧52,从而使按钮51的内端抵向扣头53,而把扣头53推离扣孔411 ;随着 扣头53与扣孔411的分离,伞骨41即在第一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沿筒体3的开口处向 外伸长。当伞骨41伸长后,该可折叠伞4的伞面露出筒体3外,再通过手动或设置自动打 开的机构使该可折叠伞4的伞面撑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将其灯头2设在筒体3的前部外筒壁上, 既可以对盖体1配合在筒体3的前端进行让位,又可以使灯头2中的LED灯向前发光,从而 起到照明的功能。在筒体3的前端配合可打开的盖体1,可以方便可折叠伞4的伞骨41由 筒体3的前端向外弹射。本实用新型将电池7设在筒体3的后端,可以方便拆装电池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当出外旅行或者钓鱼的人,需要同时带 上手电筒和雨伞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即可将可折叠伞装入该手电筒的筒体中,这 就节省了可折叠伞的占用空间。这对于轻装出行的人而言,在行李容积有限,又需同时带上 手电筒和雨伞,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此外,本实用新型将可折叠伞和手电筒设 为一体式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在可折叠伞打开状态下,手电筒的筒 体刚好作为该可折叠伞的握把,这既方便使用,又可避免手电筒和可折叠伞分开使用所造 成的麻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并 兼具照明及雨伞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但本实用 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 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包括手电筒和可折叠伞;手电筒包括灯头、筒体和电池; 可折叠伞包括可压缩/伸长的伞骨,该伞骨中装有用于带动伞骨压缩或伸长的第一弹簧; 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可折叠伞沿该开口装入筒体的腔内,且可折叠伞的伞 骨的末端固接于筒体内的底端;在筒体上装有一用于弹射伞的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与伞 骨中的第一弹簧对应配合以使伞骨伸长而伸出筒体;灯头设在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电池 装在筒体的后端,并与灯头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一 按钮、一第二弹簧和一扣头,该扣头通过一钢丝绳与伞骨内的顶部相连接;在伞骨的底部侧 壁开有一扣孔,该扣头随第一弹簧的压缩或伸长而与该扣孔相卡置或分离;在筒体的底部 侧壁中对应扣孔的前方开有一按钮孔,按钮通过第二弹簧装在该按钮孔中,以使按钮的内 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靠向或背离扣孔而与扣头对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头包括第 一壳体和多个LED灯;第一壳体呈锥筒结构,该锥筒结构包覆在所述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 多个LED灯沿所述筒体的外筒壁周圈分布在锥筒结构中,该多个LED灯分别通过导线和一 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头内还包括多 个第二壳体,各个第二壳体分别呈锥体结构,该各个锥体结构分别沿所述筒体的外筒壁周 圈分布在所述锥筒结构中,所述多个LED灯分别装在对应的椎体结构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开关设在所 述筒体的外筒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的前端开口 配合一可打开的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包括手电筒和可折叠伞;手电筒包括灯头、筒体和电池;可折叠伞包括可压缩/伸长的伞骨,该伞骨中装有用于带动伞骨压缩或伸长的第一弹簧;筒体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可折叠伞沿该开口装入筒体的腔内,且可折叠伞的伞骨的末端固接于筒体内的底端;在筒体上装有一用于弹射伞的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与伞骨中的第一弹簧对应配合以使伞骨伸长而伸出筒体;灯头设在筒体的前部外筒壁上;电池装在筒体的后端,并与灯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弹射雨伞的手电筒,集照明和雨伞的功能于一体,具有方便携带、使用方便、节省占据空间等特点。
文档编号F21L4/00GK201925730SQ201020628969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于洋, 陈诺成 申请人:厦门汇耕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