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48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真空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一种利用高速电子注与微波信号互作用将电子注的动能转化为微波能量的功率放大器件。行波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卫星通讯都使用行波管作为末级放大器。在大多数雷达系统中都要使用一只或若干只行波管作为产生高频发射脉冲的大功率放大器。此外,在其它设备中行波管还可以用在某些大功率放大器,如正交场放大器的激励级。行波管按慢波结构一般分为螺旋线行波管和耦合腔行波管两大类。在分析行波放大时,已发现存在4个波,这些波中的一个波以反方向从管子的末端收集极端向电子枪端行进。这个波可以携带从负载或者从输出反射的功率,穿过行波管达到输入端。如果输入端匹配不佳,就会有部分反射信号形成反馈信号。结果将形成振荡或使增益随频率剧烈波动。为了防止增益随频率剧烈变化,行波管的实际增益要被限制在 20dB左右,为了提高增益,需要在行波管中实用衰减和切断。在耦合腔行波管中,一般将行波管分成3段或4段,每一个切断的终端用吸收器进行匹配,这样总的增益可以做到30 dB 50dB。在耦合腔行波管中,终端匹配必须耗散的高频功率是可以估计的,因此匹配终端通常采用能在高温工作的陶瓷衰减材料,并与周围的金属材料焊接在一起制作成体吸收器组件,实现所要求的耗散能力。多注耦合腔行波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波管,与单注行波管相比,具有工作电压低、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好等优点。它的作用原理是,在一个行波管的慢波系统里使用多个电子注同时与微波信号发生互作用。每个电子注的导流系数都不大,所以可以利用较小的聚焦磁场对这些单独的电子注进行聚焦,但是因为电子注的数量可以做的比较多,所以总的电子注导流系数又比较大。因此,从外观上来看,多注耦合腔行波管采用小的电压和大的电流来获得优良的特性。单注耦合腔行波管的体吸收器结构有很多形式,但是都不适用于多注耦合腔行波管中,因为多注耦合腔行波管腔体的大部分空间都被电子注通道所占据,因此留给体吸收器的空间就很小,同时,多注行波管单腔的增益和效率都比单注行波管高,因此多注体吸收器需要承受更大的耗散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体吸收器无法满足多注行波管要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包括有吸收器隔片、吸收器铜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隔片包括圆盘状且中心带中心筒的极靴,所述极靴盘面上靠近中心筒对称的两侧
3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耦合通孔,所述耦合通孔中填充有铜塞块,所述中心筒中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电子注通道,中心筒两端筒口处分别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子注通道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吸收器铜环包括共中心轴依次连接为一体的三个吸收器陶瓷,以及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外且与吸收器陶瓷连接为一体的铜环,所述吸收器陶瓷均为筒状, 三个吸收器陶瓷外径相同,内径依次递减;所述吸收器铜环分别套接在吸收器隔片的极靴中心筒两端并抵顶在极靴盘面上,且吸收器铜环中内径最大的吸收器陶瓷处于最外端。所述的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环内环面上成型有让位齿,铜环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外,铜环的让位齿与吸收器陶瓷的外壁接触。本实用新型中,体吸收器结构由一个极靴、两个垫片组成的吸收器隔片两边各焊接占据2节耦合腔位置的焊接好的吸收器铜环组成。因为吸收器铜环总共占据了 4节耦合腔的位置,所以具有较大的衰减度。吸收器隔片上留有多注电子注通道,为了增加行波管的隔离度,将这些通道的漂移管均进行了加长处理并且用铜塞块堵塞上极靴上的耦合通孔。 吸收器陶瓷的外圆进行了金属化处理,并直接与铜环焊接,提高了吸收器铜环的导热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剖视图。图2为吸收器铜环结构侧剖视图。图3为铜环结构正视图。图4为吸收器隔片结构侧剖视图。图5为极靴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包括有吸收器隔片1、吸收器铜环2,吸收器隔片1包括圆盘状且中心带中心筒11的极靴8,极靴8盘面上靠近中心筒11 对称的两侧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耦合通孔10,耦合通孔10中填充有铜塞块3,中心筒11中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电子注通道12,中心筒11两端筒口处分别设置有垫片9,垫片9中设置有与电子注通道12—一对应的通孔;吸收器铜环2包括共中心轴依次连接为一体的三个吸收器陶瓷5、6、7,以及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5、6、7外且与吸收器陶瓷5、6、7连接为一体的铜环 4,吸收器陶瓷5、6、7均为筒状,三个吸收器陶瓷5、6、7外径相同,内径依次递减;吸收器铜环2分别套接在吸收器隔片1的极靴8中心筒两端并抵顶在极靴8盘面上,且吸收器铜环 2中内径最大的吸收器陶瓷5处于最外端。铜环4内环面上成型有让位齿13,铜环4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5、6、7外,铜环4的让位齿13与吸收器陶瓷5、6、7的外壁接触。本实用新型由一个吸收器隔片1、两个焊接好的吸收器铜环2、两个铜塞块3焊接而成。焊接好的吸收器铜环2由铜环4、吸收器陶瓷5、吸收器陶瓷6、吸收器陶瓷7焊接而成。吸收器陶瓷5 7可以时渗碳的多孔氧化铍陶瓷、氮化铝陶瓷或氧化钛陶瓷。它们的外径相同,并进行了金属化处理,以便于与铜环4进行焊接。铜环4的内径如图3所示, 切割出了多个可以让位的齿。因为在焊接时或在行波管工作时,吸收器上的温度都很高,陶瓷和金属的膨胀吸收相差较大,如果不采取措施,陶瓷在膨胀时,受到金属的限制挤压,必然出现破裂的失效,有了这些让位齿,就能防止因膨胀系数不一致而造成的失效。同时吸收器陶瓷5 7的内径又各不相同,从微波输入的方向逐渐缩小,这样有助于吸收器的匹配。 采用各吸收器陶瓷而不是采用一个整体吸收器陶瓷的另一个原因是,吸收器陶瓷的真空性能一般较绝缘陶瓷差,孔隙较多。体积越大,其内部的孔隙就越多,越难以进行彻底的排气和除气,体积较小就可以提高它的真空性能。吸收器隔片1由一个极靴8和两个垫片9组成。极靴8的材料采用电工纯铁DT8 制作,其余材料均采用非铁磁性和导热较好的材料制作,这样就保证了行波管的磁聚焦系统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垫片9的作用是增加隔离度,因为微波信号在通过这些截止孔时是快速衰减的,但是并不表示完全衰减了,只有将截止孔的长度加长才能获得最大的衰减和隔离度。垫片9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提高所在区域的导热性能。从图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极靴上的19个电子注通道孔和2个耦合通孔10。两个耦合通孔10是为了保证磁系统的一致性,在体吸收器组件装配时,为了增加隔离度,需要使用铜塞块3将耦合通孔10堵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包括有吸收器隔片、吸收器铜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隔片包括圆盘状且中心带中心筒的极靴,所述极靴盘面上靠近中心筒对称的两侧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耦合通孔,所述耦合通孔中填充有铜塞块,所述中心筒中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电子注通道,中心筒两端筒口处分别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设置有与所述电子注通道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吸收器铜环包括共中心轴依次连接为一体的三个吸收器陶瓷,以及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外且与吸收器陶瓷连接为一体的铜环,所述吸收器陶瓷均为筒状,三个吸收器陶瓷外径相同,内径依次递减;所述吸收器铜环分别套接在吸收器隔片的极靴中心筒两端并抵顶在极靴盘面上,且吸收器铜环中内径最大的吸收器陶瓷处于最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环内环面上成型有让位齿,铜环套在三个吸收器陶瓷外,铜环的让位齿与吸收器陶瓷的外壁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注行波管体吸收器结构由一个极靴组成的吸收器隔片两边各焊接占据2节耦合腔位置的焊接好的吸收器铜环组成。因为共占据了4节耦合腔的位置,所以具有较大的衰减度。吸收器隔片上留有多注电子注通道,为了增加行波管的隔离度,将这些通道的漂移管均进行了加长处理并且用铜塞块堵塞上极靴上的耦合通孔。吸收器陶瓷的外圆进行了金属化处理,并直接与铜环焊接,提高了吸收器组件的导热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H01J23/30GK201946560SQ20102067082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余峰, 吴华夏, 江祝苗, 王昊 申请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