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3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灯装置,特别涉及从图像显示屏的背面照射光的背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正广泛推进利用了液晶屏、PDP(Plasma Display Panel 等离子显示屏)等的薄型显示器的开发。近年来,各生产商的目光正特别朝向使这样的薄型显示器进一步薄型化的方向。已知在制造例如使用了 LCD屏的显示器时,需要从屏后方照射光的背光灯装置。 为推进显示器的薄型化,该背光灯装置的薄型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为使背光灯薄型化,提出有从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向导光板的端面射出光的背光灯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这样将LED配置在导光板的旁边,能抑制光源所造成的背光灯厚度的增加。此外,提出有将导光板的入射面与发光元件的间隙距离设为d、将发光元件彼此间的间隙距离设为ρ时,满足0. 2p < d < 0. 8p的关系的背光灯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表2003-53227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7-2;344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由于LED是点光源,所以需要沿导光板的端面配置多个LED。此时,需要适当抑制该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此外,目前还正并行推进显示器的大型化和薄型化, 伴随于此,需要使从背光灯整体射出的光的光量增加。在如上所述从LED向导光板的端面射出光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导光板的端面周边配置很多LED。但是,在例如为了便于组装等而将两个以上的LED分组化来一并组装等的情况下,存在并排设于导光板的一个端面周边的LED并不全都等间隔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适当抑制该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向导光板的端面射出光的多个LED的背光灯装置中抑制LED的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背光灯装置具有导光板、以及与导光板的端面介由间隔H地沿导光板的端面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被并排设置成,由两个以上的白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分组中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配置间隔为P1、且分组的配置间隔为P2 ;导光板被配置成满足Pl < H < P2。〔发明效果〕通过本发明,能够在具有向导光板的端面射出光的多个LED的背光灯装置中抑制LED的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从图1的视点P来看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时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中的间隔H与导光板端面的光度不均K的关系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中的导光板高度L4与间隔H的变化的关系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所设置的点亮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称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剖面图。图1表示了以垂直平面在装置左右方向上切断时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上方部分的剖面。图像显示装置10具有液晶屏 12、前盖13、支架14、垫块16、光学片18、以及背光灯装置20。液晶屏12被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被配置成显示面朝向图像显示装置10的装置前方。液晶屏12的边缘部设有遮光部12a。支架14具有使L字180度旋转后的形状的剖面,其左右方向的长度仅比液晶屏12略长。支架14被配置成在液晶屏12的上方覆盖装置前方和装置上方。在支架14的前面的下部设有垫块16,垫块16和前盖13夹着液晶屏12 的上方的遮光部12a。此外,支架14的背面被施以白色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光的反射率。在液晶屏12和支架14的装置后方侧设置背光灯装置20。背光灯装置20具有导光板22、后板24、散热器沈、散热片观、基板单元30、以及反射片40。此外,在背光灯装置 20的下方部分也同样设置有散热器沈、散热片28、以及基板单元30。以下说明背光灯装置 20的上方部分,省略设于下方的散热器沈、散热片观及基板单元30的说明。此外,散热器 26、散热片观及基板单元30的配置位置并不限于导光板22的装置上方和装置下方,例如也可以被配置在从正面看图像显示装置10时的导光板22的右侧和左侧。导光板22由透明的板状部件形成,其大小仅比液晶屏12略大。在第1实施方式中,导光板22由有机玻璃形成,导光板22的厚度被设为2mm。当然,导光板22也可以由例如聚碳酸酯等其它材质形成。此外,导光板22的厚度当然也不限于该值,但为使图像显示装置10的整体薄型化,导光板22采用Imm 5mm的任意值的厚度。导光板22以全部覆盖液晶屏12的背面侧的方式被配置在液晶屏12的装置后方侧。进而,在导光板22的液晶屏 12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点图案(dot pattern) 23,具有使从导光板22的端面2 入射的光射向液晶屏12侧的功能。光学片18是层叠散射片、棱镜片及偏光分离片而形成的。光学片18被配置在液晶屏12与导光板22之间。
后板M由具有比导光板22大的矩形外形的板金形成。后板M被配置在比导光板22更靠装置后方侧。反射片40被形成为比导光板22大的矩形,配置在导光板22与后板对之间。基板单元30具有挠性基板32和LED单元34。挠性基板32是使用聚酰亚胺膜作为绝缘体、使用铜箔作为导体的一般的具有柔软性的基板,具有与导光板22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全长相同的长度。挠性基板32被形成为曲折成L字状的形状。在挠性基板32的外表面粘接有多个LED单元34。各LED单元34上分别设有LED38。LED38采用射出白色光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具体来说,LED38是在发出蓝色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层叠受蓝色光激励而射出黄色光的荧光体层而构成的。由此,从 LED38射出作为蓝色光与黄色光之合成光的白色光。当然,LED38也可以在发出蓝色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层叠受蓝色光激励而射出红色光的第1荧光体层,和受蓝色光激励而射出绿色光的第2荧光体层来构成。这样,也能得到作为蓝色光、红色光及绿色光之合成光的白色光。LED单元34为保护LED38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将之用密封材料密封,该密封材料例如是在可视区域透明性高的合成树脂等光学负荷较少的密封材料。挠性基板32被配置在导光板22的装置上方,使得LED38与导光板22的端面2 分离开间隔H。间隔H是在与导光板22的端面2 垂直的方向上,LED38与端面2 之间的距离。LED38、导光板22的端面22a、支架14、以及反射片40所围成的空间被形成为光混合腔42。光混合腔42具有使从LED38发出的光缓和光度不均地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 的功能。从LED38发出的光通过该光混合腔42后,或直接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或在被支架14的内表面或反射片40反射后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从端面2 入射到导光板22内部的光之后被反射片40漫反射,作为均勻的光而通过光学片18后照射到液晶屏12的背面。导光板22的背面被施以加工处理,使得此时来自LED38的光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朝向液晶屏12。散热器沈由铝等散热性高的材料形成为块状,紧密贴合地配置在挠性基板32的内表面,使得能够散掉LED38所发出的热。该紧密贴合由散热片和硅脂(silicone paste) 等来维持。散热器26经由散热片观而固定在后板M的前面。散热器沈与散热片观之间通过硅脂热连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以挠性基板32来构成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基材的基板来构成。液晶屏12的遮光部1 被设置成在前方覆盖导光板22的端面。遮光部1 被设置成从用户的虚拟视点Sl来看时,导光板22的端面2 被遮光部1 遮挡而看不到的形式。所谓虚拟视点Si,是假设用户观看图像显示装置10所显示的图像时眼睛所处的位置, 被定位预定的范围。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虚拟视点Sl需要网罗用户能看到图像显示装置10之显示的全部范围。作为假定的用户眼睛的位置,不仅是图像显示装置10的正面位置,还需要考虑从图像显示装置10的正面位置起具有预定角度的情况。例如作为从上下方向观看图像显示装置10的例子,考虑从下方向上看悬挂状态的屏幕的情况。此外,从左右方向观看的情况也是一样,考虑从有角度的横方向观看的情况。进而,将遮光部12a的背面侧的边界作为遮光边界S3。将导光板22背面中的、从虚拟视点Sl可视认的范围的边缘部、即从虚拟视点Sl来看与遮光边界S3重叠的位置作为视认边界S2。图2是从图1的视点P来看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时的状态的图。各LED 单元34分别具有筐体50和两个LED38。筐体50由散热性高的半导体形成为外形为矩形的板状。筐体5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突起,形成中央凹的形状。凹下的中央的底部50a是平坦的。两个LED38以第1配置间隔Pl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底部50a。筐体50为将从LED38的侧面射出的光也高效地利用,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倾斜部50b。倾斜部50b的高度被形成为比LED38高。并且,筐体50的表面被形成得反射率高。通过这样设置倾斜部50b,能够使光从LED38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到端面22a。 当然,由于该倾斜部50b,从LED38射出的、与垂直于导光板22的方向具有较大角度而前进的光反而会被遮挡。这样设于一个LED单元34中的两个LED38被一体地构成。设于LED单元34的 LED38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也可以设置3、4、6、8等3以上数量的LED38。在该情况下, 设于相同LED单元34中的多个LED38按照第1配置间隔Pl等间隔地并排设置。基板单元30上,沿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延伸方向以第2配置间隔P2并排设置多个LED单元34。这里,为使入射到导光板22的光量增加,也考虑以端面22a的延伸方向与各LED单元34中的LED38的并排方向成直角的方式并排设置多个LED单元34的方案。 但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使图像显示装置10薄型化,导光板22也采用了较薄的结构。因此, 如果按上述方案配置LED38,则难以使LED38发出的光适当地入射到端面22a。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LED单元34被配置成LED38沿端面22a的延伸方向呈一直线状排列。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配置间隔Pl被定为0. 6mm,第2配置间隔P2 被定为10mm。当然,第1配置间隔Pl和第2配置间隔P2并不限于该值。第1配置间隔Pl为不与间距方向相重合地配置,最小也需要设定在0. Imm以上。此外,通过使得能用自动设备将一个陶瓷筐体装配到基板上,能够降低装配成本。为这样用自动设备来进行装配,需要使第1配置间隔Pl在3mm以下,优选设定为2mm的值。因此,第1配置间隔Pl可以被设定为 0. Imm以上、3mm以下的任意值。此外,第2配置间隔P2可以被设定为5mm以上、15mm以下的任意值。LED单元34中分别设有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各一个。该一对电极被作为共用电极来使用,通过对该电极间施加电压,该LED单元34的两个LED38都被点亮。两个LED38被并联连接,也可以再并联连接过压保护用的保护元件。在采用较薄的导光板22时,如上述那样与导光板22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并排设置 LED38是较为困难的。因此,为避免入射到导光板22的光量不足,考虑缩小LED38的配置间隔地配置较多LED38的方案。然而,如果对各LED38都设置电极,则有可能LED38的安装作业变得繁杂,难以抑制图像显示装置10的制造工序数。而通过象这样对一个LED单元34 设置多个LED38,并将LED单元34安装在挠性基板32上,就能够将多个LED38 —体地安装到LED38上了。因此,能够使LED38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能够简化图像显示装置10的制造工序。当然,也不限定于这样将多个LED38 —体构成的方案,例如也可以对各LED38分别设置在点亮时被施加电压的一对电极。并且,也并非一定是多个LED38都被一体地构成,可以象两个以上的LED38所构成的分组中的LED38的配置间隔成为第1配置间隔P1,且分组的配置间隔成为第2配置间隔P2这样来并排设置。这里所谓“分组”,是指以第1配置间隔Pl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LED的群。分组中所包含的LED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例如可以是3、4、6、8等3以上的数量。此时,多个LED38 可以被配置成,将各分组中所包含的LED的数量记为N,满足NX第1配置间隔Pl <第2配置间隔P2的关系。LED38作为点光源来发挥功能。已知各个LED38所发出的光的分布D如图2所示那样呈圆形。因此,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光有可能会出现LED38的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谓“光度不均”,是指导光板22的端面22a中的光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从第1实施方式的LED单元34射出的光的光度分布中,与端面 2 平行的方向的分量要比与导光板22的端面2 垂直的方向的强。这样的光度分布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强光度不均的一个因素。由于LED38的光度分布D是这种状态,所以若改变间隔H,会增减该光度不均。一般,若从LED至导光板的间隔变短,则LED间的光度的下降会变大,光度不均会增大。而若拉大LED至导光板的间隔,则虽然光度不均会变小,但由于光混合腔42中的光的散射、吸收等,入射到导光板的端面的光的光度平均会下降。因此,要求设定间隔H,使得导光板22的端面22a中的光度不均和光度平均满足要求值。LED38都等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情况下,能够改变间隔H,采用光度不均变得最小的间隔H。但在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LED38是以LED单元34中所设的两个LED38的配置间隔为第1配置间隔P1,且LED单元34的配置间隔为第2配置间隔P2的方式并排设置的。 因此,光度不均的增减也随第1配置间隔Pl和第2配置间隔P2而变化。研究开发发现,在这样并排设置LED38的情况下,通过将导光板22配置成满足Pl < H < P2关系,既能够抑制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光的入射光效率的下降,又能恰当地抑制入射到端面2 的光的光度不均。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中的间隔H与导光板22的端面2 上的光度不均K的关系的图。在图3中,分别表示了第2配置间隔P2为5mm、10mm、以及15mm 时的间隔H与光度不均K的关系。此时,第2配置间隔P2分别为5mm和15mm时所示的虚线表示第1配置间隔Pl在0. Imm以上、3mm以下范围内变化时的变动幅度。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第2配置间隔P2增大,光度不均K会变大。允许临界光度不均Kmax是指为满足图像显示装置10的要求品质所允许的入射到导光板22端面22a的入射光的光度不均的临界值。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配置间隔P2被定为10mm,所以间隔H被定为使光度不均K处于允许临界光度不均Kmax以下的最小值的 4mm。从图3可知,多个LED38被配置成满足第1配置间隔Pl在0. Imm以上、3mm以下,并且第2配置间隔P2在5mm以上、15mm以下时,为将光度不均K抑制在允许临界光度不均Kmax 以下,间隔H需要设定在Imm以上、7mm以下。因此,导光板22被配置成间隔H在Imm以上、 7mm以下。在优选例中,第1配置间隔Pl定为0. 5mm,第2配置间隔P2定为5mm,间隔H定为 1. 5mm。在另一优选例中,第1配置间隔Pl定为0. 6mm,第2配置间隔P2定为8mm,间隔H 定为3mm。在再一个优选例中,第1配置间隔Pl定为0. 7mm,第2配置间隔P2定为10mm,间隔H定为4mm。此外,被装配到LED单元;34中的LED38是两个,并被配置成2 X第1配置间隔Pl <第2配置间隔P2。此时,第1配置间隔P1、第2配置间隔P2、以及间隔H被设定成满足 Pl彡H彡P2/2。此时,优选第1配置间隔Pl在0. Imm以上、2_以下,间隔!1在以上、 5謹以下,第2配置间隔P2在5謹以上、Ilmm以下。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的正面图。导光板22的下方两个角部分别被第1支承部件60支承,上方两个角部分别被第2支承部件62支承。如图4 所示那样,基板单元30被设置成LED38分别朝向导光板22的上方的端面2 和下方的端面22a。另一方面,导光板22被定位在因重力而抵接于第1支承部件60的位置。因此,在导光板22的高度L4(下称“导光板高度L4”)因设置环境的温度而膨胀或收缩时,下方的端面2 与LED38的间隔H不太变化,而上方的端面2 与LED38的间隔H会较大地变化。回到图1。如上述那样,导光板22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而收缩时,间隔H会变大。 但若间隔H过分增大,则有可能导光板22的端面2 到达视认边界S2,变得能够从虚拟视点Sl视认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在用户从图像显示装置10的正面观看液晶屏12时,会通过遮光边界S3的周边而清楚地视认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结果,其周边看起来较暗, 可能给用户造成不协调感。因此,第1实施方式的导光板22被设计成在因设想环境温度内的温度变化而收缩时,从用户的虚拟视点Sl来看,导光板22的端面2 也被遮光部1 遮挡而看不见。实际上,由于光学片18和导光板22的折射率,虚拟视点Sl 视认边界S2并不呈直线,在此是假定从虚拟视点Sl到视认边界S2能以直线连接的。例如将从虚拟视点Sl看遮光边界S3的视线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记为β,将从遮光边界S3至导光板22的背面的距离记为L3时, 视认边界S2成为比遮光边界S3高L3 X tan β = L2的位置。图像显示装置10的标准环境温度Ts被设定在25度,该标准环境温度Ts是在设想要设置该图像显示装置10的环境中被设为标准的的温度。导光板22被设计成在标准环境温度Ts下,从导光板22的端面2 到视认边界S2的距离为界限(margin)Li。并且,图像显示装置10被预先设定有设想环境温度,该设想环境温度是在要设置该图像显示装置 10的环境中所设想的温度范围,被定为最低环境温度Tmin与最高环境温度Tmax之间的温度。在第1实施方式中,界限Ll被设定成比环境温度从标准环境温度Ts下降到最低环境温度Tmin时的导光板22的收缩量长。由此,即使在达到最低环境温度Tmin时,也避免端面2 达到视认边界S2。此外,如上述那样,随着间隔H变小,入射到端面22a的光的光度不均有可能会增加。并且,导光板22被设计成在因设想环境温度内的温度变化而伸长了时,间隔H也不短于多个LED38的配置间隔所引起的光度不均成为允许值的最小间隔Hmin。具体来说,导光板22被设计成在因设想环境温度内的温度变化而伸缩时,也满足第1配置间隔Pl <间隔 H彡第2配置间隔P2。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中的导光板高度L4与间隔H的变化的关系的图。在图5中,向右上扬的直线表示出环境温度成为最低环境温度Tmin时的导光板高度L4与间隔H的关系,向右下降的直线表示出环境温度成为最高环境温度Tmax时的导光板高度L4与间隔H的关系。在图5中,将标准环境温度Ts时的间隔记为Hs。考虑用于
8形成导光板22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为有机玻璃α=7 8X10~-5[/°C]聚碳酸酯α=6 7X10~-5[/°C ]。因此,导光板22的线膨胀系数α在6X 10~_5以上、8X 10~_5以下。在图5中,针对线膨胀系数α为6\10~-5、7\10~-5、以及8\10~-5的三种导光板22,表示出导光板高度L4与间隔H的变化的关系。在图5中,最大间隔Hmax是指从LED38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光的入射光效率为允许值的间隔H的最大值。这样,导光板22被设计成在因设想环境温度内的温度变化而收缩时,间隔H也不长于从多个LED38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光的入射光效率为允许值的最大间隔Hmax。此外,最小间隔Hmin是从LED38入射到导光板22的端面22a的光的光度不均为允许值的间隔H的最小值,如上所述被定为满足第1配置间隔Pl <间隔H的最小值。由于该值成为第1配置间隔P1,故在第1实施方式中间隔H被设成与第1配置间隔Pl相同。如图5所示,可知要使得在上述线膨胀系数α的全部范围内,间隔H因导光板22 收缩而增大时也不超过最大间隔Hmax,需要使导光板高度L4在800mm以下。此外,可知为使得在上述线膨胀系数α的全部范围内,间隔H因导光板22伸长而减小时也不超过最小间隔Hmin,同样需要使导光板高度L4在800mm以下。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导光板高度 L4被设在800mm以下。图5中的最大间隔Hmax,可以是在导光板22因设想环境温度内的温度变化而最大限度收缩时,从用户的虚拟视点Sl来看,导光板22的端面2 也被液晶屏12的遮光部 12a遮挡而看不见时的间隔H的最大值。此时,需要使标准环境温度Ts下的间隔H与界限 Ll相加后的值在最大间隔Hmax以下。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中所设的点亮控制系统70的构成的框图。点亮控制系统70具有LED驱动控制电路72、LED驱动电路74、LED38、以及温度传感器76。温度传感器76被设在图像显示装置10内,检测导光板22周边的环境温度。 温度传感器76与LED驱动控制电路72相连接,LED驱动控制电路72每预定时间读取一次温度传感器76的检测结果。LED驱动控制电路72向LED驱动电路74发送控制信号,LED 驱动电路74将与收到的控制信号相应的驱动电流提供给LED38。例如,在标准环境温度Ts为25°C、最高环境温度Tmax为50°C、用线膨胀系数α为 8Χ10"-5的有机玻璃形成导光板22、导光板高度L4为400mm的情况下,环境温度达到最高环境温度Tmax时,间隔H仅收缩400 X 25 X (8 X 10"-5) = 0. 8mm。间隔H在标准环境温度 Ts下为4. 8mm时,在最高环境温度Tmax下成为4. 0mm。如上所述随着间隔H变小,向导光板22的入射光效率会增加。点亮控制系统70控制提供给LED38的功率,使得抑制伴随于这样的入射光效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从背光灯装置20向液晶屏12的照射光的光度的变动。具体来说,LED驱动控制电路72控制对LED38的功率供给,使得随着温度传感器 76所检测到的导光板22周边的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随着导光板 22周边的环境温度降低而加大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例如LED驱动控制电路72在相对于标准环境温度Ts上升了温度时,以a为常数,使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减少aX 。反过来,在相对于标准环境温度Ts下降了温度时,使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增加aXX%。由此,能够使LED38效率良好地点亮,故能够使LED38的耗电减少,还能抑制LED38的发热量。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相对于温度变化呈对数变化。因此,LED驱动控制电路72可以保持确定有温度传感器76的输出值与应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的对应关系的表。LED驱动控制电路72可以在读取了温度传感器76的输出值时,参照该表来决定应供给LED38的驱动电流。(第2实施方式)图7是示意性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100的正面图。背光灯装置100除设置导光板102和支承部件104来取代导光板22、第1支承部件60、以及第2支承部件62 外,其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灯装置20 —样。以下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导光板102在左右端面的大致中央处设置矩形的沟部102b。后板M上固定两个支承部件104。支承部件104具有高度比沟部102b略小的矩形外形。导光板102被配置成支承部件104插入在沟部102b中。这样,导光板102被支承部件104定位在导光板高度 L4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当然,沟部102b和支承部件104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通过这样将导光板102定位在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那样定位上下一个端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上下一者的间隔H的变动抑制一半左右。此外,导光板102的定位当然也不限于高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位置,也可以将导光板102定位在导光板 102的左右端面中的其它中途部。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此外,也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对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被施加了这样的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标号说明〕10图像显示装置、12液晶屏、1 遮光部、13前盖、14支架、20背光灯装置、22导光板、2 端面、23点图案、M后板J6散热器、30基板单元、32挠性基板、34LED单元、38LED、 40反射片、42光混合腔、50筐体、50a底部、50b倾斜部、60第1支承部件、62第2支承部件、 70点亮控制系统、72LED驱动控制电路、74LED驱动电路、76温度传感器、100背光灯装置、 102导光板、10 端面。〔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能用于背光灯装置,特别能用于从图像显示屏的背面照射光的背光灯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和与上述导光板的端面介由间隔H地沿上述导光板的端面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其中,上述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按两个以上的白色发光二极管而构成分组,被并排设置成上述分组中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配置间隔为P1、且分组的配置间隔为P2 ; 上述导光板被配置成满足Pl < H < P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被并排设置成上述Pl满足0. Imm以上、3mm以下,上述P2满足5mm以上、15mm以下;上述导光板被配置成上述H在Imm以上、7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的厚度在Imm以上、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分组中所包含的两个以上的白色发光二极管被构成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白色发光二极管被配置成,将各分组中所包含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记为 N 时,NXPl < P2。
全文摘要
在背光灯装置(20)中,LED单元(34)中设置有按第1配置间隔(P1)并排设置的LED(38)。LED单元(34)按第2配置间隔(P2)的间隔安装在挠性基板(32)上。导光板(22)被配置成端面(22a)与LED(38)隔着间隔(H)。导光板(22)被配置成满足第1配置间隔(P1)≤间隔(H)≤第2配置间隔(P2)。具体来说,多个LED(38)被并排设置成第1配置间隔(P1)满足0.1mm以上、3mm以下,第2配置间隔P2满足5mm以上、15mm以下。导光板(22)被配置成间隔(H)在1mm以上、7mm以下。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395826SQ20108001671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
发明者奥村实纪雄, 山岸信义, 广畑直人, 柿沼拓也, 植木泰弘 申请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