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无磁芯无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17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功率无磁芯无极荧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极荧光灯。
背景技术
无电极放电光源由于没有电极,因此它与传统的电光源相比有诸多优势,例如寿命长,在寿命期间光衰小而且不用担心发光物质和电极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无电极放电光源在调光方面也有很好的性能,其调光有色表改变小,并且不影响发光效率和该光源的寿命。最早的无极灯专利是P. C. Hewitt于1907年提出(US 843,534),该专利提出的无极灯的放电结构包括其内充有少量汞的球形泡壳和在包围在该球形泡壳外面的线圈。由于当时没有高频电子设备,所以放电的驱动频率仅为125 - 300Hz。Hewitt的发明奠定了射频无极放电结构的基础。随后出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专利,它们分别是J. Bethenod和A. Claude于1936 年提出的US 2,030,957和 J. M. Anderson于 1970年提出的US 3,500,118。在 J. Bethenod 和A. Claude提出的专利中,其泡壳结构采用凹状空腔结构,在空腔内放入线圈和磁芯。这种结构在目前仍被较多的无极荧光灯所应用,其优点是放电结构紧凑,感应线圈不会阻挡光线,射频辐射可以被等离子体屏蔽,而且加工方便。而Anderson在其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外置感应线圈的结构,按照该结构,感应线圈被放置在泡壳外面,放电在一个密闭的泡壳内进行。这种结构放电启动容易并很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因而对材料的要求可以降低,可以实现大功率放电,而且放电性能较稳定,光效较高。无电极无极荧光灯的一些基本结构由下列美国专利公开US 3, 500, 118,1970 年 3 月 10 日颁发给 Anderson ;US 3,521,120,,1970 年 7 月 21 日颁发给 Anderson ;US 3,987,334,1976 年 10 月 19 日颁发给 Anderson ;US 4,010, 400,1977 年 5 月 1 日颁发给 Hollister0这类结构的无电极灯的基本原理是放电灯管形成了连续的闭合回路,其内含有低压的汞蒸汽和缓冲气体;绕在磁芯上线圈和放电灯管分别构成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线圈。能量以电磁感应的形式耦合到放电灯管中,并维持放电灯管的放电电压。放电灯管内表面涂有荧光粉,将激发态汞原子辐射出来的紫外的光子转换成可见光。目前无极荧光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小功率的无极荧光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有产品均采用铁氧体磁芯结构,因此功率很难达到10W以下。如何采用新的放电结构,进一步降低小功率无极灯的功率成为发展小功率无极灯的重要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磁芯损耗、功率小的无极荧光灯,以进一步降低其功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极荧光灯,包括灯管、排气管、线圈基体、一体化电源、灯头和外壳;其中,所述灯管,其两端封闭,且两端截面积大,中部收缩,面积变小。例如该灯管两端可以呈球冠状、纺锤状或锥状等结构,而两端之间由由较细的管道连通。灯管内壁涂荧光粉,并填充惰性气体;所述排气管,其开口端与灯管气密相连,封闭端放置有汞齐,中间放置铟网并延伸到灯管内;所述线圈基体包括线圈和护套,线圈包围在灯管的中部,并与上部的电源相连,护套在线圈外部,并将线圈完全包围;所述外壳与灯管相连,并与灯头连接,外壳内部放置一体化电源;所述一体化电源,通过隔板安装在外壳内,输入端与灯头电气连接, 输出端与线圈电气连接;所述灯头与电源相连,并与一体化电源的输入端相连。进一步,所述灯管的两端大,中间小,灯管中部的管径与灯管两端截面的比值大于 0. 2。进一步,所述无极荧光灯,其工作的频率范围在ΙΜΗζ-ΙΟΟΟΜΗζ,优选地工作在 2MHz-8MHz。进一步,所述无极荧光灯,其线圈基体的线圈的匝数为5-100圈,优选地匝数为 10-40 圈。进一步,所述无极荧光灯,其线圈基体的护套的材料为铝、铜、镍和不锈钢等。本发明提供的无极荧光灯,不使用磁芯,故无磁芯损耗,而且功率可以更小,能够实现2W左右的稳定放电。另外,该无极荧光灯结构简单,因而可以小型化,使其重量轻,体积小。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极荧光灯的整体结构图。图中标号1为灯管,2为排气管,3为线圈基体,4为一体化电源,5为外壳,6为隔板,7为灯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极荧光灯结构图。该无极荧光灯,包括
放电灯管1,放电灯管两端呈球冠状,中间由细管连通,形成闭合回路,放电灯管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排气管2,排气管中放有锌汞齐,并通过玻璃管收口将锌汞齐固定在排气管的顶端,卷绕的铟网塞在排气管内,并有Imm左右伸入灯管1中;
线圈基体3,其线圈环绕在放电灯管1上,铝金属护套将线圈包围; 一体化电源4,通过金属隔板6安装在外壳5内;
外壳5,将整个灯组合起来,为了更好的散热,外壳上在隔板6以下部分可以开有细槽; 灯头7,与外界电源相连并为灯供电。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使该无极灯能够实现2W左右的稳定放电,而且由于其结构简单,整个灯的高度可以控制在7cm以下,其中灯管的最大长度为4. 5cm。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
4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灯管、排气管、线圈基体、一体化电源、灯头和外壳;其中所述灯管,其两端封闭,且两端截面积大,中部收缩,面积变小;灯管内壁涂荧光粉,并填充惰性气体;所述排气管,其开口端与灯管气密相连,封闭端放置有汞齐,中间放置铟网并延伸到灯管内;所述线圈基体包括线圈和护套,线圈包围在灯管的中部,并与上部的电源相连,护套在线圈外部,并将线圈完全包围;所述外壳与灯管相连,并与灯头连接,外壳内部放置一体化电源;所述一体化电源,通过隔板安装在外壳内,输入端与灯头电气连接,输出端与线圈电气连接;所述灯头与电源相连,并与一体化电源的输入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两端呈球冠状、纺锤状或锥状结构,两端之间由较细的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的两端大,中间小,灯管中部的管径与灯管两端截面的比值大于0. 2。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的频率范围在 ΙΜΗζ-ΙΟΟΟΜΗ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基体的线圈的匝数为 5-100 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极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基体的护套的材料为铝、铜、镍或不锈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荧光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功率无磁芯无极荧光灯。该无极荧光灯包括放电灯管、排气管、线圈基体、一体化电源、外壳和灯头等。灯管的两端封闭,且两端截面积大,中部收缩,面积变小。例如该灯管两端可以呈球冠状、纺锤状或锥状等结构,而两端之间由由较细的管道连通。本发明的无极荧光灯可以实现小功率的放电,而且无需铁氧体磁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H01J61/30GK102290322SQ2011101212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1日
发明者刘洋, 陈育明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