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90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色混光的COB (chip on board 板上芯片封装)面光源模块的所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按目前现有的SMD型(surface mounted devices 表面贴装器件)LED光源结构如图7所示,其SMD型LED光源组30是将芯片31利用接着剂32黏附在支架33上,该接着剂 32大多是为环氧树脂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通过接着剂内环氧树脂高温硬化之特性来固定芯片31,并以接着剂内添加之金属粉末达到导电与导热的目的,且其多个支架33在导接至基板体34的正负电极处(图中未示),但其具有下列问题存在1.结构稳定性差其接着剂因材质属性的问题,会使芯片与支架有较大的距离, 且接着剂的分子间空隙较大,使其固着力较差而无法承受较大的推力与拉力,故其结构稳定性差。2.光源控制性差其多个支架导接至基板体的正负电极处,无法单独控制芯片的发光及供电,故其光源控制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SMD型LED光源结构稳定性差及光源生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包括一陶瓷基板体,该陶瓷基板体设有一红光发光区、一绿光发光区、一蓝光发光区及一白光发光区,该红、绿、蓝光发光区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所述导电层体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且该导电层体分别导接设有多个红、绿、蓝光芯片体,而该导电层体及红、绿、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所述白光发光区也设有导电层体,所述白光发光区的导电层体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且该导电层体导接设有多个蓝光芯片体,而该导电层体及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及荧光粉体。作为优选,所述白光发光区设于所述陶瓷基板体中央。作为优选,所述红光发光区、绿光发光区及蓝光发光区围绕设于所述白光发光区外侧。作为优选,所述红、绿、蓝及白光发光区的正、负极导电部电接至一电源控制器模块。作为优选,所述红、绿、蓝及白光发光区的正、负极导电部均分别电接至一电源控制器模块。作为优选,所述陶瓷基板体呈圆形或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红光发光区、绿光发光区、蓝光发光区及白光发光区的透明封装胶体封装和导电层体电接一个或多个电源控制器模块,控制红光发光区、绿光发光区、蓝光发光区及白光发光区的单独或全部点亮,且红光发光区、绿光发光区、蓝光发光区及白光发光区可以分别具有独立的电源输入,以达到结构稳定性和光源控制性好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立体组合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俯视状态视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结合一组电源控制器模块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结合多组电源控制器模块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SMD型LED光源结构参考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陶瓷基板体11-红光发光区110-导电层体110A-正极导电部110B-负极导电部111-红光芯片体112-透明封装胶体12-绿光发光区120-导电层体120A-正极导电部120B-负极导电部121-绿光芯片体122-透明封装胶体13-蓝光发光区130-导电层体130A-正极导电部130B-负极导电部131-蓝光芯片体132-透明封装胶体 14-白光发光区140-导电层体140A-正极导电部140B-负极导电部141-蓝光芯片体[0045]142-透明封装胶体143-荧光粉体20-电源控制器模块30-SMD 型 LED 光源组 31-芯片32-接着剂33-支架34-基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配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立体组合、分解及俯视状态示意图,包括一陶瓷基板体10,该陶瓷基板体10为呈圆形或矩形,且该陶瓷基板体10设有一红光发光区11、一绿光发光区12、一蓝光发光区13及一白光发光区14,而白光发光区14设于陶瓷基板体10中央,且红光发光区11、绿光发光区 12及蓝光发光区13围绕设于白光发光区14外侧,该红、绿、蓝光发光区11、12、13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110、120、130,而导电层体110、120、130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110A、120A、 130A及一负极导电部110B、120B、130B,且该导电层体110、120、130上方分别导接设有多个红、绿、蓝光芯片体111、121、131,而该导电层体110、120、130及红、绿、蓝光芯片体111、 121,131上方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112、122、132。另外,白光发光区14设有一导电层体140,而导电层体140设有一正极导电部140A及一负极导电部140B,且该导电层体140 上方导接设有多个蓝光芯片体141,而该导电层体140及蓝光芯片体141上方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142及荧光粉体143。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请配合参阅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图3中A-A剖面状态示意图、及结合一组或多组电源控制器模块使用状态参考图,白光发光区14的蓝光芯片体141经荧光粉体143激发出白光,而红光发光区11、绿光发光区 12、蓝光发光区13及白光发光区14的导电层体110、120、130、140电接至同一个电源控制器模块20,也可分别电接至一个电源控制器模块20,相应的电源控制器模块20控制红光发光区11、绿光发光区12、蓝光发光区13及白光发光区14单独或全部点亮及电量的输入,且红光发光区U、绿光发光区12、蓝光发光区13及白光发光区14的导电层体110、120、130、 140分别具有独立的正极导电部110A、120A、130A、140A及负极导电部110B、120B、130B、 140B供电源输入,以达到结构稳定性及光源控制性好的效果。下面进一步结合具体结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的优点1.结构稳定性好其中的红、绿、蓝及白光发光区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而导电层体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红、绿、蓝发光区的导电层体上方分别导接设有多个红、绿、蓝光芯片体,该导电层体及红、绿、蓝光芯片体上方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白光发光区的导电层体上方导接设有多个蓝光芯片体,该导电层体及蓝光芯片体上方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及荧光粉体,使其导接稳定并封装紧密,故其结构稳定性佳。 2.光源控制性好其中的红、绿、蓝及白光发光区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而导电层体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而该正、负极导电部电接至一电源控制器模块, 也可分别电接一个电源控制器模块,以控制红、绿、蓝及白光发光区的单独或全部点亮及电量的输入,故其光源控制性好。
权利要求1.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陶瓷基板体,该陶瓷基板体设有一红光发光区、一绿光发光区、一蓝光发光区及一白光发光区,该红、绿、蓝光发光区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所述导电层体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且该导电层体分别导接设有多个红、绿、蓝光芯片体,而该导电层体及红、绿、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所述白光发光区也设有一导电层体,所述白光发光区的导电层体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该导电层体导接设有多个蓝光芯片体,该导电层体及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及荧光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区设于所述陶瓷基板体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光区、绿光发光区及蓝光发光区围绕设于所述白光发光区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绿、 蓝及白光发光区的正、负极导电部电接至一电源控制器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绿、 蓝及白光发光区的正、负极导电部均分别电接至一电源控制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板体呈圆形或矩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绿蓝白四色混光COB面光源模块,包括一陶瓷基板体,该陶瓷基板体设有一红光发光区、一绿光发光区、一蓝光发光区及一白光发光区,该红、绿、蓝光发光区分别设有一导电层体,而导电层体分别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且该导电层体分别导接设有多个红、绿、蓝光芯片体,而该导电层体及红、绿、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白光发光区也设有一导电层体,导电层体设有一正极导电部及一负极导电部,该导电层体导接设有多个蓝光芯片体,该导电层体及蓝光芯片体均覆设有一透明封装胶体及荧光粉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好及光源控制性好。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2209553SQ2011203133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侯志勇 申请人:新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