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510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顶灯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顶灯,特别涉及一种吸顶灯底座。
背景技术
灯具领域的吸顶灯底座可实现固定灯具内部元器件,以及整体的安装固定等功能。吸顶灯底座主要由底板及与底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侧壁组成,为满足足够的强度,底板通常采用较厚的铁板,并进行电镀或镀锡处理以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寿命,目前市面上有一类用于中高档次的吸顶灯底座,为满足其外形效果,在其底板外部,还会附加一层不锈钢板,形成二合一的结构,这样在满足使用效果的同时,不锈钢板的光滑平面还会使得整体的外形更为靓丽,提高了产品的档次。由于底板、不锈钢板和侧壁均是扁平的板状结构,边沿处均比较锋利,因此需选用比较厚的板材,才能防止其刮伤使用者,尤其是不锈钢板,厚度规格须选用IOmm以上,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安全性,这样一来,难免增加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此外,由于底板和不锈钢板的装配关系是相互贴合在一起,通常在制造时无相互固定, 需要在灯具的整体组装过程中,再有螺栓固定在一起,装配及定位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没有锋利边缘的吸顶灯底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顶灯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向内卷折。优选地,所述底板外侧贴附有一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的边缘朝底板卷曲并包覆所述底板的边缘。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均勻裁切出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的一边缘与所述底板还连接着,所述凸块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网状的散热通孔。优选地,所述侧壁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中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向内卷折,使得自身边缘朝内而不会直接与操作者的手接触,刮伤使用者;所采用的不锈钢板贴附在底板外侧,其边缘朝底板卷曲并包覆所述底板的边缘,使得自身边缘朝内而不会直接与操作者的手接触,并且还能够包覆住底板的边缘,将底板边缘也保护起来,这样使得相互贴合在一起的底板和不锈钢板边缘整体形成一个内折弯的平滑过渡,杜绝了因锋利而易割伤手的危险,因此原材料可采用较薄的板材,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顶灯底座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吸顶灯底座的一实施例,包括底板10和侧壁20,底板 10为一圆形镀锡金属板,以保证其防水防蚀性能;侧壁20则为满足外观需要采用不锈钢材料,并收尾焊接形成环状。侧壁20的一端与底板10连接,在底板10上与侧壁20连接的相对位置均勻裁切出若干个凸块101,凸块101的一边缘与底板10还连接着,底板10放置在凸块101外侧,并与凸块101贴合,凸块101通过焊接方式与侧壁20固定连接。侧壁20的另一端的边缘向内卷折,形成一个内折弯的平滑过渡,使得侧壁20锋利的边缘朝内而不会直接与操作者的手接触,杜绝了因边缘锋利而易割伤手的危险。侧壁20上还设置有网状的散热201通孔,用于安装在底座内的发光体散热。底板10外侧贴附有一不锈钢板30,不锈钢板30的形状与底板10相适配,刚好覆盖住底板10的外侧,并且其边缘略长。不锈钢板30的边缘朝底板10卷曲并刚好将底板10 的边缘包覆住,使得不锈钢板30的边缘朝内而不会直接与操作者的手接触,并将底板10边缘也保护起来,使得相互贴合在一起的底板10和不锈钢板30边缘整体形成一个内折弯的平滑过渡,杜绝了因锋利而易割伤手的危险,因此原材料可采用较薄的板材,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底板10和侧壁20也可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吸顶灯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向内卷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外侧贴附有一不锈钢板, 所述不锈钢板的边缘朝底板卷曲并包覆所述底板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顶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均勻裁切出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的一边缘与所述底板还连接着,所述凸块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顶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网状的散热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顶灯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端的边缘向内卷折,形成一个内折弯的平滑过渡,使得侧壁的边缘朝内而不会直接与操作者的手接触,杜绝了因侧壁边缘锋利而易割伤操作者的手的危险。
文档编号F21V21/00GK202253446SQ2011204045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龚张平 申请人:龚张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