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10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使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背光模块里使用导光柱来增加光路距离的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关键零组件,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块用来提供充足的光亮度与分部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 示器具有显示影像的功能。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光式(edge lighting)与直下式(bottom lighting)两种,其中侧光式背光模块通常具有侧边入射的光源设计,拥有量轻、薄型、低耗电的特色,常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型计算机屏幕的首选。请参考图I为现有侧光式背光模块结构部份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9包括一导光板920,发光二极管910,其中发光二极管910发出的光源直接进入导光板920。另外,在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9中,相邻发光二极管910之间距以P表示,发光二极管910的发光表面至显示面板的可视区930投影至导光板920的距离以A表示。而发光二极管910的发光表面至显示面板的可视区930投影至导光板920的距离A与相邻发光二极管910之间距P的比值(下文以A/P比值表示)可用来判断显示影像的质量,A/P比值愈大对于显示面板发光效应愈佳,而A/P比值愈小时,显示质量会受到影响。在较高A/P比值的情况下导光板920可提供显示面板的可视区930较均匀的光源,而A/P比值降低时导光板920提供的光源会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而产生萤火虫(hot spot)现象,而降低显示质量。基于成本、总耗电量、散热以及环保等考虑,发光二极管910的数目必须减少。因此在不改变面板尺寸的情况下,发光二极管910的间距P会相对增加。然而,在不缩小显示面板的可视区930的情况下,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9的发光二极管910的发光表面至显示面板的可视区930投影至导光板920的距离A已受到结构设计上的限制而无法相对应增力口,因此无法提升A/P比值而造成显示质量的下降。因此,便需要提供一种能降低萤火虫(hot spot)现象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造成在光学模片上产生萤火虫现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侧光式背光模块,所要解决一技术问题是光源装置距离导光板太近,因而在导光板上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画面的质量。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造成在光学模片上产生萤火虫现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侧光式背光模块,所要解决一技术问题是光源装置距离导光板太近,因而在液晶面板上产生区域性亮暗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画面的质量。为达成上述提供的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柱,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光源装置,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此入光面;一导光板,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此发光面位在导光板的表面,此进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侧面,此导光板相邻此导光柱,且此进光面相对此出光面,此发光面垂直于此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以及一光学模片,设置于此导光板的发光面上。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此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此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此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前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为达成上述提供的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面板;以及一侧光式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光源给此液晶面板,包括一导光柱,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光源装置,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此入光面;一导光板,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此发光面位于导光板的表面,此进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侧面,此导光板相邻此导光柱,且此进光面相对此出光面,此发光面垂直于此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以及一光学模片,设置于此导光板的发光面上。前述的液晶显示器,此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此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前述的液晶显示器,此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前述的液晶显示器,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前述的液晶显示器,此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其效果在于,利用导光柱以增加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到导光板的距离,并配合导光柱的反射面的弧度或倾斜度,使进人导光板的亮度分布更为均匀,就可防止萤火虫现象(Hot spot)的产生。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I为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结构部份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I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以及图5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图2为本发明第I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器I包括一液晶面板110及一侧光式背光模块100、一背框120、一前框121及一中框122。
在背框120上设置此侧光式背光模块100,并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100上设置一中框122,换句话说,此侧光式背光模块100设在中框122及一背框120之间。在侧光式背光模块100上设置液晶面板110,此中框122设在侧光式背光模块100及液晶面板110之间,以及一前框121设置在此液晶面板110上方,换句话说,就是此液晶面板110位于前框121及中框122之间。上述中的前框121、中框122及背框120,主要用以固定液晶面板1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100。侧光式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柱170、一光源装置160、一导光板140、一光学模片150、一反射层130及一散热片180。其中导光柱170包括一入光面173、一出光面171及一反射面172 ;其中导光板140包括一发光面142以及相邻发光面142的一进光面141。光源装置160固定在散热片180上 ,当光源装置160投射一光线161至导光柱170的入光面173时,此光源装置160所产生的热,借由散热片1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光源装置1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140的发光面142,而且从图2的此液晶显示器I的侧面观看,此光源装置160由上往下发出光线161。此光源装置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LED)。导光柱170设置在光源装置160的下方,且导光柱170的入光面173正对于此光源装置160,此导光柱170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此导光柱170的两个平面分别为入光面173及出光面171 ;导光柱170的一弧面为一反射面172,此反射面172贴附一反射片172a。当光源装置160发光时,光线161由入光面173进入,经过反射面172将光线161反射,光线161再从出光面171射出。导光板140设置在背框120与中框122之间,且导光板140相邻此导光柱170,且导光板140的进光面141相对于导光柱170的出光面171。光学模片150设置在导光板140的上方,且位于中框122及导光板140之间。此光学模片150由下而上依序为扩散片151、棱镜片152及保护扩散片153。反射层130设置在导光板140的下方,且位于背框120及导光板140之间。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如图3所示,用以固定液晶显示器2中的液晶面板2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200的方式,与第I实施例相同,在此则不于赘述。其中第2实施例与第I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200的导光柱270的结构和位置。光源装置260固定在散热片280上,当光源装置260投射一光线261至导光柱270的入光面273时,此光源装置260所产生的热,借由散热片2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光源装置2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240的发光面,而且从图3的此液晶显示器2的侧面观看,此光源装置2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261。导光柱270设置在光源装置260的下方,且导光柱270的入光面273正对于此光源装置260,此导光柱270的剖面形状为一直角三角形。此导光柱270的两个相互垂直面分别为入光面273及出光面271 ;导光柱270的一斜面为一反射面272,此反射面272贴附一反射片272a。当光源装置260发光时,光线261由入光面273进入,经过反射面272将光线261反射,光线261再从出光面271射出。或者此导光柱270为三菱镜,借由全反射原理,将进入入光面272的光线261,反射至出光面271上。图4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器3包括一液晶面板310及一侧光式背光模块300、一背框320、一前框321及一中框322。在背框320上设置此侧光式背光模块300,并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300上设置一中框322,换句话说,此侧光式背光模块300设在中框322及一背框320之间。在侧光式背光模块300上设置液晶面板310,此中框322设在侧光式背光模块300及液晶面板310之间,以及一前框321设置在此液晶面板310上方,换句话说,就是此液晶面板310位在前框321及中框322之间。上述中的前框321、中框322及背框320,主要用以固定液晶面板3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300。侧光式背光模块300包括一导光 柱370、一光源装置360、一导光板340、一光学模片350、一反射层330及一散热片380。其中导光柱370包括一入光面373、一出光面371及一反射面372 ;其中导光板340包括一发光面342以及相邻发光面342的一进光面341。光源装置360固定在散热片360上,当光源装置360投射一光线361至导光柱370的入光面373时,此光源装置360所产生的热,借由散热片3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光源装置3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340的发光面342,而且从图4的此液晶显示器3的侧面观看,此光源装置3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361。导光柱370设置在光源装置360的上方,且导光柱370的入光面373正对于此光源装置360,此导光柱370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此导光柱370的两个平面分别为入光面373及出光面371 ;导光柱370的一弧面为一反射面372,此反射面372贴附一反射片372a。当光源装置360发光时,光线361由入光面373进入,经过反射面372将光线361反射,光线361再从出光面371射出。导光板340设置在背框320与中框322之间,且导光板340相邻此导光柱370,且导光板340的进光面341相对于导光柱370的出光面371。光学模片350设置在导光板340的上方,且位于中框322及导光板340之间。此光学模片350由下而上依序为扩散片351、棱镜片352及保护扩散片353。反射层330设置在导光板340的下方,且位于背框320及导光板340之间。图5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部份剖面图。如图5所示,固定液晶显示器4中的液晶面板410及侧光式背光模块400的方式,与第3实施例相同,在此则不于赘述。第4实施例与第3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400的导光柱470的结构和位置。光源装置460固定在散热片460上,当光源装置460投射一光线461至导光柱470的入光面473时,此光源装置460所产生的热,借由散热片480将热传导至空气中。光源装置460的发光方向垂直于导光板440的发光面,而且从图5的此液晶显示器4的侧面观看,此光源装置460从上往下发出光线461。导光柱470设置在光源装置460的上方,且导光柱470的入光面473正对于此光源装置460,此导光柱470的剖面形状为一直角三角形。此导光柱470的两个相互垂直面分别为入光面473及出光面471 ;导光柱470的一斜面为一反射面472,此反射面472贴附一反射片472a。当光源装置460发光时,光线461由入光面473进入,经过反射面472将光线461反射,光线461再从出光面471射出。或者此导光柱470为三菱镜,藉由全反射原理,将进入入光面473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471上。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使用此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其效果在于,利用导光柱以增加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到导光板的距离,并配合导光柱的反射面的弧度或倾斜度,使进人导光板的亮度分布更为均匀,就可防止萤火虫现象(Hotspot)的产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意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进行限定。凡根据上述的文字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进行的简单的替换,都在本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柱,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所述的入光面; 一导光板,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所述的发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表面,所述的进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的导光板相邻所述的导光柱,且所述的进光面相对所述的出光面,所述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以及 一光学模片,设置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所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6.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晶面板;以及 一侧光式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光源给所述的液晶面板,包括 一导光柱,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 一光源装置,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所述的入光面; 一导光板,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所述的发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表面,所述的进光面位于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的导光板相邻所述的导光柱,且所述的进光面相对所述的出光面,所述的发光面垂直于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以及 一光学模片,设置于所述的导光板的发光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还包括一反射面,用于反射所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至导光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面贴附一反射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一扇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柱的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柱,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光源装置,用以投射一光线至此入光面;一导光板,包括一发光面以及一进光面,此发光面位于导光板的表面,此进光面位于导光板的侧面,此导光板相邻此导光柱,且此进光面相对此出光面,此发光面垂直于此光源装置的发光方向;以及一光学模片,设置于此导光板的发光面上。为此,本发明就可防止萤火虫现象的产生。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767768SQ20121028054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曾大伟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