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60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台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台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的光源,广泛使用了使用荧光灯的光源(参照专利文献
1、3)。特别是关于边缘照明(edge light)式的背光,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配置导光板,并在该导光板的侧部配置荧光灯等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光源配置在远离液晶面板所占的区域的位置,光在导光板的内部进行全反射并且传播,因此存在如下优点亮度不均匀不会变大,并且能够使装置整体的厚度变薄。这里,根据专利文献I的技术,通过配置于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聚光器使光源光接近平行光而入射到导光板,从而能够提高光利用效率并且使向导光板垂直方向射出的射出光均匀而获得适用于液晶等的背光。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导光器(Light Guide),该导光器包括光源;反射镜,覆盖该光源的周围,从一端侧的投射开口照射光;以及中空的引导部,与反射镜的投射开口连接而对所入射的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引导并且从所需圆周面射出。这样的导光器设置有光分割导光部件,该光分割导光部件将从反射镜的投射开口入射到引导部的光分成多个方向并且使光指向所需方向。并非是利用导光器内面的反射进行的导光,而是利用光分割导光部件导光到引导部的规定的部位。近年来,使用了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逐渐得以实用化,其中,LED实现了发光效率的提高、发光量的增加,并且寿命延长且功耗变小,有利于环境。另外,自从开发出蓝色LED芯片以来,开发出了将该蓝色LED芯片和被来自该LED芯片的光所激发而发出规定波长的激发光的荧光体组合起来发出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以及使用蓝色LED芯片、绿色LED芯片和红色LED芯片的三基色LED芯片来合成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为此,作为照明器具的照明装置,使用了配置该白色LED光源的LED照明装置。特别是作为照明台灯用的照明装置,摸索了使用功耗小、发热也小的LED光源,例如已经提出了使用多个LED和导光板的照明台灯用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17492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14919号公报专利文献3 :国际专利公开第2006/01396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59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从导光板的侧端面入射LED等发光元件的光而在导光板内进行导光,并从主表面进行照射,从而能够构筑可对宽范围均匀地进行照射的照明器具。但是,虽然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照明器具中也是相同的,但由于是使来自导光板的射出光大致垂直地射出到主面的结构,因此在与桌案上表面平行地配置了导光板的情况下,照明器具的正下方成为最大照度,具有照度以同心圆状而逐渐降低的照度分布。为此,在将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照明器具配置于桌案的里侧时,照明器具的正下方明亮,但是使用者的手边容易变暗,无法获得足够的照度。如果将手边都要明亮地进行照明,则需要加大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或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功耗的增加。另外,离使用者远的照明器具的背面侧一般是不需要照明或即使暗也可以的区域,因此向这样的区域照射与照明区域同等的照明光会导致浪费变大,并非是优选的。能够通过改变导光板的方向或者使导光板弯曲来调整照明光的照射方向,但是如果以使照明光朝向跟前侧的方式进行角度调整,则在使用者抬起脸时,照明光的一部分会直接进入使用者的眼睛,导致感到晃眼,因此并非是优选的。另外,通过进行倾斜而使照明器具与桌案上的距离变长,因此难以将跟前也有效地进行照亮。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而能够以低功耗且有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台灯。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是照明器具用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该导光板具备第I主面及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以及在与所述第I主面及所述第2主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侧面部;以及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光源,所述照明装置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在所述第I主面以及所述第2主面反射且在所述导光板内进行导光而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其中,在所述第I主面或者所述第2主面设置有光取出部,该光取出部在导光方向上形成凹或者凸的重复构造,使所述导光板内的光路偏转而使朝向所述第I主面的入射角成为比全反射角小的角度,从而从所述第I主面取出光,形成有所述光取出部的凹或者凸构造,以从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方向偏转规定角度而照射照明光,并且使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Qmax满足10° <0max〈4O°。根据该照明装置,通过在导光方向上具有凹或者凸的重复构造的光取出部而偏转规定角度来照射照明光,因此能够实现可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照明台灯是使用了上述照明装置的照明台灯,具备台座部和支架,在所述支架的前端侧安装所述照明装置,并将所述照明装置的第I主面配置成与被照明面平行的情况下,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射出光以向从配置了所述支架的一侧远离的方向倾斜了的角度进行射出。根据该照明台灯,通过使用能够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第I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照明装置,在将照明装置的第I主面配置成与被照明面平行的情况下,即使将照明装置设置到被照明区域的里侧,也能够高效地照明跟前侧的被照明区域,因此能够得到可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器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并能够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台灯。


图。明图。明图。
截面图。
截面图。
截面图。
截面图。
图1是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的概要的概要截面图。
图2是只取出LED 2和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不出的说明用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只取出LED 2和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不出的说明用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只取出LED 2和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截面
图5是表示图1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最大强度照明光的方向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照明台灯的概要的概要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照明台灯所致的被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概要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和最大强度照明光的方向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照明装置所致的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和最大强度照明光的方向的说
图15是表示图14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照明装置所致的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和最大强度照明光的方向的说
图18是表示图17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照明装置的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
图20是表示照明台灯的概要的概要说明图。
图21是表示以等间距配置了不同宽度的V槽而成的V槽结构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以不同间距配置了不同宽度的V槽而成的V槽结构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经由V槽而射出的照明光的概要说明图。
图2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
图26是表示图24的照明装置所致的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
图27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
图28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
图29是菲涅尔反射(Fresnel reflection)的说明图。
图30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图31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
截面图。
截面图。
截面图。图。图。图。
图32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图33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图34是只取出LED 2和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图35是表示本发明人用于研究的模型的图。
图36的(a) (c)是在图35的模型中针对各条件示出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37的(a) (c)是在图35的模型中针对各条件示出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38的(a) (c)是在图35的模型中针对各条件示出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
图3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具备而优选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
图40是在图1中向以V-V线进行了切断的方向观看的图。
图41是通过仿真求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I主面的亮度分布的图,是用白色表示最大亮度、用黑色表示最小亮度的灰度级。图4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最大强度照明光的方向的说明图。图43是表不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图44是通过仿真求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I主面的亮度分布的图,用白色表示最大売度,用黑色表不最小売度。图4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图46是表不变形例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图47是表不其它变形例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图48是表不第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图49是通过仿真求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I主面的亮度分布的图,是用白色表示最大亮度、用黑色表示最小亮度的灰度级。图5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图51是表示使用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照明装置的概要的概要截面图。图52是表不第八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概要截面图。图53是将与第八实施方式有关的导光板I的一部分与LED 2—起不出的截面图。图54是通过仿真求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第I主面的亮度的图,是用白色表示最大亮度、用黑色表示最小亮度的灰度级。图55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图56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取出导光板示出的图。(附图标记说明)I IM :导光板;2 :发光兀件(LED) ;3 :外壳;4 :反射板;5 :扩散板;11 :第I主面;12 :第2主面;13 :入射面;14 :端面;15 :光取出部;16 :光束分支部;V1 :第I斜面;V2 :第2斜面;DT1 :三维扩散点;U、U1、U2 :照明装置;ST1、ST2 :照明台灯(照明器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相同的构成构件使用相同的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是具备进行面发光的照射面的照明器具用的照明装置U,例如如图1所示,该照明装置U具备导光板1,该导光板I具备进行面发光的第I主面(射出面)11以及与该第I主面相对而平行地延伸的第2主面(反射面)12 ;以及多个发光元件2,在与第I主面11及第2主面1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成为该导光板I的入射面13的一个侧面部(一个端面)相对而配置,其中,该照明装置U将发光元件2射出的光导光至导光板I内并从第I主面11射出。此外,第I主面(射出面)11与第2主面(反射面)12即使并非完全平行而是离平行偏离至5度左右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S卩,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平行”包括相互倾斜5度以内的情况。导光板I是将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平板形状,构成为以使第I主面 11露出的方式与发光兀件2 —起一体地收容于外壳3。发光元件2只要是向入射面13的方向射出照明光的光源即可,例如,能够使用线状的光源(冷阴极管)、在入射面13的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点状光源(LED)。另外,优选使用低功耗、发光强度高、且发出白色光的LED。为此,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白色LED。为此,以后代替发光源2而设为LED 2来进行说明。在收容于外壳3内的基板21的长度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大致等间隔(例如,约15mm间距)地排列有多个LED 2。LED 2是白色LED,是将蓝色LED和被来自蓝色LED的光所激发而发出规定波长的激发光的荧光体(例如,黄色荧光体)组合起来发出白色光的LED。另外,白色LED也可以使用将红色LED、蓝色LED、绿色LED进行了组合的高显色LED。通过使用高显色LED,能够实现适用于需要高的颜色再现性的用途的照明装置。基板21例如设为入射面13的长度方向的全长程度的长度,在该基板21中以规定间距搭载多个芯片式的LED 2。这样,基板21在长度方向上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分成多个基板并分别进行电连接。另外,基板21通过引线而与配置于照明装置外部的电源电路(未图示)连接,能够通过设置于电路中的亮度调整按钮来调整流过LED的电流,从而调整照明装置的亮度。图2、图3是只取出LED 2和导光板I的一部分而示出的说明用的放大截面图。在图2中,入射面13是V字槽状,具有以导光板I的厚度方向中央为边界以靠近LED 2的外周侧的方式进行了倾斜的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因此,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进行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进行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入射面13的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是对称形状,因此朝向第I主面11的光和朝向第2主面12的光大致被2分割,全反射成分增加,所以能够获得高的取出效率。这里,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的倾斜角Θ优选为直到20度为止。当倾斜大于20度时,从LED 2射出的高强度的光在第I主面11以及第2主面12中不会成为全反射成分而是在靠近LED2的位置处射出等,从而导光性以及光取出效率变差。此外,通过使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倾斜20度,从而直到从LED 2以辐射角70度(余弦O. 34)射出的低强度光为止进行入射,并且,在入射面13中的入射角50度下菲涅尔反射变得比较小。另一方面,当从其它观点考虑时,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的倾斜角Θ优选为atan (t/ (2L))的角度以上。这里,参照图5,将导光板厚度设为t (mm),将从入射面13至导光板I的与入射面相反侧的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L (mm)。在t=3、L=55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为atan (t/ (2L))=1. 5度以上,直接到达与入射面13相反侧的端面的引导光消失,高强度光被引导到作为光取出部件的光取出部15,能够尽可能在去路中取出光,因此能够防止导光往返所致的吸收、闪烁光(Flare light)等的损失。而且,从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入射的全部光束(除了边缘衍射光以外)优选以全反射角入射到最初入射的第I主面11以及第2主面12。在导光板I由折射率为1. 5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的倾斜角Θ =6度以 下,折射的全部入射光束在第I主面11以及第2主面12中进行全反射。但是,如前所述,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优选以倾斜角Θ =1. 5度以上进行倾斜。从LED 2射出的光从入射面13入射并在导光板I内被导光。即设为如下结构光在导光板I的下表面(第I主面11)与上表面(第2主面)之间一边被全反射一边被导光,入射到光取出部15并从全反射角偏离的光从第I主面11射出而进行面发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取出部15在进行面发光时,能够向相对于导光板I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第I主面11)的垂线进行了倾斜的方向照射强光。更具体地说,在第I主面11或者第2主面12中设置光取出部15,经由该光取出部15从第I主面11的垂线方向偏转规定角度而照射照明光。参照图6,第I主面11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如后所述优选满足10° <0max〈4O° ,而且更优选为 15° <0max〈35°。图3所示的光取出部15采用了设置于第2主面12的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V槽。如果是该结构,则在与射出面相对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12设置光取出部15,因此能够实现照度分布的均匀化,能够使射出面位置处的照度分布更均匀。另外,构成光取出部15的V槽具有入射面侧的第I斜面VlA (倾斜面)和与该第
I斜面VlA —起形成所述V槽的第2斜面V2A,通过改变该第I斜面VlA和第2斜面V2A的倾斜角度,能够调整从第I主面11的垂线方向偏转规定角度Θ max的照明光的最大峰值强度光的方向。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4所示,还能够调整第I斜面VlA的倾斜角度而向第I主面11的法线方向射出。更具体地说,以使垂直方向成为照明光的最大峰值强度的方式设定第I斜面VIA。在图4中虚线表示从入射面13入射并直接入射到第I斜面VlA的低强度的光的光路。关于直接入射到第I斜面VlA的光,由于射出方向与进行全反射而被导光的光大不相同,因此使效率变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入射面13倾斜了的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因此直接入射到第I斜面VlA的光变得极少。另外,第I偏转平面13a和第2偏转平面13b的倾斜角优选为atan (t/ (2M))的角度以上。这里,将导光板厚度设为t(mm),将从入射面(侧面部)13至最初的第I斜面VlA为止的距离设为M (mm)。在t=3mm、M=10mm的情况下,通过设定为atan (t/ (2Μ))=8·5度以上,直接到达最初的第I斜面VlA的引导光消失,高强度光被引导到第I斜面VIA。还考虑到在所述导光全反射成分中利用高强度光,在本变形例中设定为10度。这里,导光板I由折射率约为1. 4以上且使可见光透过的透明的材料(例如折射率约为1.5的PMMA :丙烯酸(acrylic))构成,既可以追加加工V槽状的光取出部15来形成,也可以一体地成形。另外,该导光板I根据用途,也可以是玻璃材料、PMMA以外的丙烯酸、聚碳酸酯、具有可塑性的硅树脂片等。 通过对使导光板I成形的模具的转印面实施面粗化加工,从而使第I斜面VlA成为粗糙面,能够作为扩散部件而具有扩散效果。该导光方向上的扩散度在强度半值幅宽下优选为3度至10度。在LED的排列方向的间距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作为光取出部件的斜面的扩散度根据LED排列方向而具有大的扩散度的各向异性扩散面。通过所述扩散部件,入射到斜面VlA的光被混合而减少射出光的强度不均匀,从而能够实现均匀的照明。这里,作为扩散部件,例如通过提高了对倾斜面进行转印的转印面的面粗糙度的模具来进行转印成形,从而使倾斜面成为粗糙面,或者在将LED等点状光源以离散方式配置多个时,在LED的排列方向的间距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作为光取出部件的斜面的扩散度根据LED排列方向而具有大的扩散度的各向异性扩散面。各向异性扩散面能够通过表面浮雕全息图(Surface relief hologram)(参照日本特开2009-170430的段落
)、或者在具有各向同性散射的喷射面组合细线(Hairline)用的各向异性散射结构来实现。从LED 2射出的光束在第I主面11与第2主面12之间一边进行全反射一边被导光,通过光取出部15进行反射扩散并从全反射角偏离的光束从第I主面11作为照明光而射出。这里,通过在第2主面12的外侧配置反射板4,能够反射由光取出部15偏转而漏出到第2主面12的外侧的光以使再次返回到导光板I内,能够增大从第I主面11射出的照明光的强度,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照明装置U。虽然反射板4不是必须的结构,但是根据上述的观点,优选在第2主面12的外侧配置反射板4。反射板4能够使用对其内面实施镜面处理或粘贴了镜薄膜(Mirror Film)的树脂板、具有实施了白色涂饰的白色反射处理或镜面处理的反射面的铝金属板等。另外,既可以将收容导光板I的外壳3的内面例如形成为对铝制金属板实施了白色涂饰的白色反射处理或镜面处理的反射面,也可以设为使用反射薄膜(例如,KIMOTO (爸i i)公司产的REF-WHITE ( ^ 7 ^ 9 -1 卜))的结构。另外,在第I主面11的外侧配置有扩散板5。如果是该结构,则即使光取出部15由离散地配置的多个V槽构成,也能够降低射出面(第I主面11)中的照明光的照度不均匀(亮度不均匀),从而实现均匀且对于眼睛柔和的高品质的照明装置U。扩散板5能够使用具有透光性的以往公知的树脂扩散板、树脂扩散薄膜。虽然扩散板5不是必须的结构,但是根据上述的观点,优选在第I主面11的外侧配置扩散板5。接着,使用图5进一步说明导光板IA。图5所示的导光板IA是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所具备的部件,由折射率为I以上的透明体、例如折射率约为1. 5的PMMA构成,长度L为50mm,厚度t为3mm,宽度(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200mm。在将作为凹或者凸构造间的导光方向中的光取出部件的倾斜面的最大间隔(SP,连接面与平面部之和)设为Pmax (mm)、将从倾斜面射出的光的扩散角的半值幅宽设为σ(° )、将倾斜面与和射出面相邻的扩散板的距离设为t (mm)时,导光板IA优选满足以下的公式。t sin σ <Pmax<t sin σ +0. 7 (I)参照图56说明上述公式(I)的意义。作为凹或者凸构造,考虑由第I斜面VlA和第2斜面V2A构成的V槽。这里,将第I斜面VlA与和射出面相邻的扩散板的距离处理为与导光板I的厚度t (mm)近似。如果由设置于厚度为t (mm)的导光板上的第I斜面VlA反射的光以扩散度σ进行扩散,则在从射出面射出时,在导光方向上具有t sino的范围。因此,如果V槽的导光方向上的最大距离Pmax小于t sino,则射出面整体会发光。另一方面,即使V槽的导光方向上的最大距离Pmax是t sino以上,使用者有时也会感觉不到不协调感。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V槽的导光方向上的最大距离Pmax大于t sin σ, 则从各第I斜面VlA射出的光线在从射出面射出之前不会相交,因此在射出面出现亮度低的区域BK。这里,如果在导光方向上离散地配置有多个V槽,则亮度低的区域BK被显现为条纹状的条状图案。这里,当视力为O. 5的人从离开400mm的位置以70度以上的角度观看射出面时,如果亮度低的区域BK的范围是角度2 ’的范围,则难以识别条状图案,因此亮度低的区域BK的允许范围成为400 ·8; η2’/οο875° =0. 7mm。因此,如果凹或者凸构造间的导光方向上的最大距离Pmax小于(t sino+0.7),则即使从射出面的法线方向以75度以上的角度进行观察,也难以观察到没有被光取出部件取出光的部分(条状图案),所以由此被识别为面发光,因此感到由亮度不均匀引起的炫目(晃眼)的担忧少。回到图5来进行说明。在入射面13为平面的情况下,从LED 2垂直地射出的光在导光板内直线前进,因此从第I主面11作为照明光而取出的效率降低。在导光板IA的上表面(第2主面12)中作为光取出部15而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的多个V槽。这样,通过将光取出部15设置到与射出面(第I主面11)相对的面,能够使射出面中的照度分布均匀化。特别是,能够缓和V槽特有的刺目感,能够实现对眼睛柔和的闻品质的照明。V槽具有入射面侧的第I斜面Vl (VIA)和与该第I斜面Vl —起形成V槽的第2斜面V2 (V2A),其宽度LV为1mm,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A为60°,第2斜面V2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2Α为30°。V槽的宽度LV优选为比导光板IA的厚度t小(LV〈t)。如果LV过大,则由一个V槽斜面反射而向导光板外射出的光量变大,容易产生照明光的亮度不均匀。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导光板IA的厚度t为3mm,而将V槽的宽度LV设为1mm。V槽的配置间距P随着远离光源侧而逐渐变小,即,使配置密度变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配置该间距设最大间距Pl=3. 5mm,且直至P2 Pn (约Imm)为止逐渐变小。这样,随着远离光源而使密度变高,由此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亮度分布进一步均匀。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 ( θ 1A)优选为满足50°〈 Θ 1〈75°。当满足该条件时,能够经由以比45°还大的角度Θ I倾斜了的第I斜面VI,有效地从第I主面11向倾斜了的方向射出照明光。另外,从入射面13入射的光之中,在到达相对的端面14之前由第I斜面Vl反射从而第I主面11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能够满足15°〈 Θ max〈35°。如果是第I主面11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满足15° <emax〈35°的结构,则即便使第I主面11与被照明面(例如,桌案上表面)平行(水平),也能够宽范围地明亮地照明被照明区域。另外,来自照明装置的高强度照明光不会直接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使 用者不会感到晃眼,能够清楚地观察被照明体。另夕卜,第I斜面Vl与第2斜面V2所成的角度、即Θ 1+ Θ 2优选为满足80°〈 Θ 1+ Θ 2〈110°。如果是该结构,则能够使如下的光经由该第2斜面V2而有效地从第I主面11向倾斜了的方向射出,其中,该光为从入射面13入射并在导光板IA内导光而到达与入射面13相对的端面14的光由该端面14或者设置于外侧的反射面反射、从而再次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即,在第I斜面Vl与第2斜面V2所成的角度θ 1+Θ 2满足80° <Θ1+Θ2〈110°的情况下,能够使从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并在导光板内导光而到达相对的端面14并被反射的光,有效地向0max>O的方向射出、即向从照明装置的垂线方向朝向使用者侧倾斜了的方向射出。例如如图6所示,具备该导光板I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向图中所示的Qmax的方向、即向从照明装置的垂线方向朝向使用者侧倾斜了的方向射出最大强度光。另外,图7中示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图中所示的Xz截面相当于通过图6所示的照明装置Ul的中心的与纸面平行的面、即相当于从射出面至桌案上表面的照明空间的上下的面,图中所示的yz截面相当于与照明装置Ul的宽度(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平行的面。图7所示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是基于仿真的计算结果,但是通过在导光板IA的第2主面12设置由规定形状的V槽构成的光取出部15A,从而如XZ截面的照明光强度RA所示,示出从照明装置UI的垂线方向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即向使用者侧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照明光分布。另外,如yz截面的照明光强度RB所示,可知在yz截面方向上是大致均匀地变化的照明光分布。这种情况下的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大约为22. 5°。S卩,通过设置由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1为60°、第2斜面V2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2为30°的V槽构成的光取出部15,能够实现表示向使用者侧倾斜了 22. 5度的照明光分布的照明装置U1。在导光板IA的入射面13和成为射出面的第I主面11以外的面中,与各个面靠近地配置了具有扩散特性且反射率高的反射板。作为该反射板,例如能够使用KMOTO公司产的REF-WHITE等反射薄膜。另外,在导光板IA的下侧,隔着空气层(例如,O. 5mm左右)配置了扩散板5。通过配置扩散板5,能够降低照明装置Ul的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亮度不均匀。特别是能够抑制V槽特有的刺目感而实现对眼睛柔和的高品质的照明装置。在从入射面13起的规定距离内不设置构成光取出部15A的V槽。例如,在图5所示的非配置区域La (约5_)中没有设置V槽,而只在配置区域Lb中设置V槽。S卩,该配置区域Lb成为光取出部设置部。如果在入射面附近设置V槽,则作为点状光源的LED 2被离散地配置,因此入射光在混合之前被反射,在照明装置的入射面附近产生亮线而在亮度分布中产生不均匀。因此,设置非配置区域La,在入射光彼此相互重叠后使光路进行偏转。另外,构成光取出部15A的V槽被配置成随着远离光源侧而逐渐减小其配置间距、即提高设置密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成其间距按照3. 5mnTlmm逐渐变小。这样,随着远离光源而提高密度,由此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亮度分布更均匀。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能够优选适用于水池用的照明灯、照明台灯等的照明器具。为此,使用10说明作为具备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的照明器具的照明台灯。此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还能够应用于设置于墙面而对地面进行照明的脚下照明。图8所示的照明台灯STl是使用了上述照明装置Ul的照明器具。另外,具备台座部31和支架32,在该支架32的前端侧安装照明装置U1,将该照明装置Ul的进行面发光的第I主面11设置成与被照明面(桌案上表面)大致平行。·关于照明装置U1,如前所述,示出朝向使用者侧倾斜了 22. 5度的部位成为最大强度的照明光分布,因此朝向如图中的角度Θ max所示那样向使用者(观察者40)侧倾斜了约22.5°的方向射出最大强度照明光。另外,从桌案上表面30反射的反射光RF进入观察者40的眼睛。在图9中示出在设该照明装置Ul的第I主面11与桌案上表面的距离H为400mm时对桌案上表面中的照度分布进行图形化的情形,在图10中示出对此时的照度比进行曲线图化的情形。如对亮度的程度进行浓淡显示的图9所示那样,照明台灯STl的照明装置Ul的正下方附近的照度高。另外,具有跟前侧(X轴的+侧)的照度比桌案里侧(X轴的-侧)更高的非对称式的照度分布。S卩,即使将照明台灯STl配置于桌案上的里侧从而相对于桌案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照明装置Ul的射出面(第I主面11),最大强度照明光也向观察者40侧倾斜,因此能够足够亮地照明手边。例如,从图10的表示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可知,关于X轴上的照度Rx,在跟前侧照度比高,在里侧照度比低。在该曲线图中,以照明装置的正下方为原点而将离照明装置400mm的下方的被照射面(桌案上表面)的x轴上以及y轴上的照度分布进行了曲线图化。另外,照度分布表示对将被照明面中的最大照度设为I而进行标准化得到的值。y轴上的照度Ry的照度分布相对于原点大致对称,但是x轴上的照度Rx的照度分布是非对称的,可知X为正(+ )的区域即观察者侧的区域、与X为负(_)的区域即照明台灯STl的背面侧相比,被更明亮地照明。例如,X轴上的照度比成为1/2的点在X为正的区域中是x=350mm,但是在x为负的区域中是x=_230mm。因而,通过使用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能够实现宽范围地照亮被照明区域、并且使朝向不需要照明的区域的无用的照明光减少的高效率的照明器具。例如,通过使射出光的最大强度的方向满足15° <0max〈35° ,从而使最大强度光的观察面中的正反射光反射到使用者(观察者)侧,因此观察者能够更清楚地进行观察。即使观察面是扩散面,由于观察光的强度重心与正反射方向一致的情况较多,因此观察面为扩散面时也有效。
接着,使用图11 图13说明在导光板的第2主面设置的V槽具有并非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斜面的结构例。图11所示的导光板IB设置有光取出部15B,该光取出部15B由第I斜面VlB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B为45°、第2斜面V2B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2Β为45°的V槽构成。S卩,Θ IB是不满足50°〈 Θ 1〈75°的例子。作为例子,由于θ 1Β=Θ2Β=45°,因此在导光板IB的第2主面12设置的V槽相对于第2主面12的垂线是左右对称,第I斜面VlB与第2斜面V2B所成的角度Θ IB+ θ 2Β是90°。另外,导光板IB的厚度t为3臟,V槽的宽度LV为1mm。在这种情况下,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emax为0°,可知第I主面11的垂线方向成为最大强度。另外,从图12所示的具备导光板IB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图13所示的表示被照射面的照度比的曲线图可知,照明光的强度分布对于所有方向一致,大致成为朗伯照明,但是在XZ截面中,一些X为正的区域的强度变强。这是由于从入射面入射到导光板内并朝向相对的端面的光束、与在V槽斜面被光路偏转而从射出面射出的光束在端面被反射而朝向入射面侧的光束相比强度更强而引起的强度差,并非向规定的方向照射强光。总之,在使用了构成光取出部15的V槽具有并非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斜面的结构例的导光板IB的照明装置中,无法高效地对观察者的手边侧进行照明。接着,使用图14 图16说明在导光板的第2主面设置的V槽具有处于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斜面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在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的导光板IA替换为导光板IC的这点不同,其它结构相同。为此,在图14中作为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只显示导光板1C。如图1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导光板IC设置有光取出部15C,该光取出部15C由第I斜面VlC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C为74. 5°、第2斜面V2C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C为30°的V槽构成。S卩,作为例子,在导光板IC的第2主面12设置的V槽相对于第2主面12的垂线是非对称,第I斜面VlC与第2斜面V2C所成的角度Θ 1C+0 2C为104. 5°。另外,导光板IC的厚度t为3mm, V槽的宽度LV为1mm。在这种情况下,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emax为15°,可知从第I主面11的垂线方向朝向跟前侧(观察者侧)倾斜了 15°的方向成为最大强度。另外,从图15所示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可知,射出光的强度在θ=0° 45°的范围内大致恒定,从照明装置的正下方方向朝向手边方向能够实现大致均匀的强度角度特性。另外,如从图16所示的被照射面(桌案上表面)的照度比可知,使用了该导光板IC的照明装置在X轴上的30(T500mm的范围中照度分布也变高。即,可知通过使用Θ max约为15° (相当于10°〈 Θ max〈40° )的照明装置能够更明亮地照明至观察者的手边。接着,使用图17 图19说明在导光板的第2主面设置的V槽具有处于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斜面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也只是在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的导光板IA替换为导光板ID的这点上不同,因此在图17中作为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只显示导光板1D。如图1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导光板ID设置有光取出部15D,该光取出部15D由第I斜面VlD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D为55°、第2斜面V2D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D为35°的V槽构成。S卩,作为例子,在导光板ID的 第2主面12设置的V槽相对于第2主面12的垂线是非对称,第I斜面VlD与第2斜面V2D所成的角度Θ ID+ Θ 2D为90°。另外,导光板ID的厚度t为3mm,V槽的宽度LV为1mm。在这种情况下,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emax为17°,可知从第I主面11的垂线方向朝向跟前侧(观察者侧)倾斜了 17°的方向成为最大强度。另外,从图18所示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可知,射出光的强度在θ=5° 25°的范围中变强,从照明装置的正下方方向朝向手边方向能够实现高强度照明区域。另外,从图19所示的被照射面(桌案上表面)的照度比可知,使用了该导光板ID的照明装置在X轴上的(T300mm的范围中照度分布也变高。即,可知能够更明亮地照明观察者的手边前方侧。在将与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作为照明台灯而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来自台灯光源的光不会直接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因此,当观察者观察到经由光取出部15(15A、15C、15D)而偏转的最大强度照射光在桌案上表面反射的反射光时,使用图20来确认台灯光源的光是否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图20所示的照明台灯ST2是使用了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另外,具备台座部31和支架32,在该支架32的前端侧安装照明装置U (U1),将该照明装置U(Ul)的进行面发光的第I主面11设置成与该照明面大致平行而使用。关于照明装置U (U1),如前所述,示出向使用者侧倾斜了规定角度((Γ40度)的照明光分布,因此向朝向使用者(观察者40)侧倾斜了图中的角度Θ max所示的规定角度的方向射出最大强度的照明光。另外,观察者40观察从桌案上表面30反射的反射光RF。这里,通常关于人的上下方向的视野角度,大体上来说上侧的视野角度VAl是50°、下侧的视野角度VA2是75°左右,因此如图所示,对反射光RF进行观察的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成为从反射光RF向上侧倾斜了 50°的上限视野ALl和向下侧倾斜了 75°的下限视野AL2之间的区域。另外,如果来自从桌案上表面30离开的高度为H=400mm、且与桌案上表面30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照明装置U (Ul)的直接光RL从该上限视野VLl偏离,则不会进入观察者40的眼睛。例如,在角度emax为40°的情况下,上限视野VLl成为大致水平角度,来自照明装置U的直接光RL成为最大限度地进入观察者40的眼睛的角度。S卩,如果emax小于40°,则来自照明装置U的直接光RL不会进入观察者40的眼睛。另外,观察者40的头不会碰到照明装置的最低限所需角度的Θ max约为10°。S卩,如果是10° <0max,则观察者40不会感到照明装置碰到头等不适,能够清楚地观察照明面。为此,在将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作为照明台灯而使用的情况下,导光板的第I主面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Qmax优选满足10°〈0max〈4O°
(更优选为如前所述那样满足15° <0max〈35° )。
另外,作为光取出部件而设置于导光板的V槽以规定间距配置在第2主面12,因此如果V槽间的间距过宽,则会产生射出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为此,优选是照明装置的射出面(最外面、即扩散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变得大致均匀的V槽间距,且是V槽形状。为此,使用图21 图23说明能够减小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来均匀地进行照明的规定的V槽结构。在图21所示的导光板IEa中,设为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成为大致均匀的固定的V槽间距P (例如,1_),逐渐地加宽截面形状相似的V槽的宽度,使V槽的占有密度(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V槽的形状与前面所示的导光板IA相同,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A为60°、第2斜面V2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A为30°。另外,导光板IEa的厚度t为3臟,与此相对,关于V槽的宽度LV,其最小宽度LVl为O. 2mm且最·大宽度LVn为1mm。如上所述,设为Θ1Α=60°、θ 2Α=30ο,因此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约为22. 5°。另外,从射出面离开O. 5mm而设置扩散板。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lEa,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小、且使射出光强度最大角度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照明装置。在图22所示的导光板IEb中,设为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成为大致均匀的固定的V槽间距P以下,逐渐地加宽截面形状相似的V槽的宽度,使V槽的占有密度(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另外,V槽的形状与前面所示的导光板lA、lEa相同,Θ IA为60°,Θ2Α为30°。另外,导光板IEb的厚度t为3mm,与此相对,关于V槽的宽度LV,设其最大宽度LVn为O. 6mm、其最小宽度LVl为O. 2mmο另外,关于V槽间距,设为Pl=L 0mm、Pn=O. 6mm。在该结构中也设为Θ1Α=60°、θ 2Α=30ο,因此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Qmax约为22.5°。另外,从射出面离开O. 5mm而设置扩散板。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lEb,能够实现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小、且使射出光强度最大角度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照明装置。而且,与间距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改变V槽的面积密度,因此能够实现更均匀的照明装置。接着,使用图23说明V槽间的间距和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的对比度。在该图23中,用细的实线表示经由在导光板IEc的第2主面12设置的V槽而射出的照明光。另外,在第I主面11的下侧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有扩散板5。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在向光源侧倾斜了的V槽的倾斜面中取出大部分的光。另一方面,从向光源侧倾斜了的斜面以外的部分在射出面中射出的光较少,因此发生照明装置的射出面被看成条状的情况。如果V槽间的间距过宽,则射出面(或者扩散板面)中的条状的照度不均匀的对比度变大。扩散板离射出面越远,扩散效果越高,但是由于导致大型化而并非优选。图中所示的Lb是不主要生成从射出面射出的光的非射出区域。为此,能够针对该非射出区域的宽度Lb和射出光强度最大角度Θ max,根据规定的条件式来决定扩散板的配置位置,实现小型且射出面不会晃眼的照明。例如,配置成在将从设置V槽的第2主面12至扩散板5的相隔距离设为空气换算距离d时满足式(I)。d=Lb/sin Θ max …式(I)即,当Lb=O. 7mm、9max=20°时成为d=2mm,因此考虑导光板的厚度、扩散板的厚度而在按照空气换算距离成为约2mm的部位配置了扩散板5。
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的结构,来自相邻的V槽的倾斜面的光在扩散板上排列,因此条状的光被分散而射出,能够实现在射出面中照度均匀的照明装置。另外,设置于导光板的光取出部件除了 V槽以外还能够使用扩散点、例如透镜状的三维扩散点来形成。为此,使用图24 图27说明通过三维扩散点来形成光取出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也只是在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l的导光板IA替换为具备三维扩散点(凸点)DT1的导光板IF的这点上不同,因此在图24中作为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只显示导光板1F。图24所示的导光板IF在上表面的第2主面12以规定间距配置了多个三维扩散点DT1。另外,该三维扩散点DTl例如具有如下形状在与第2主面平行的平面将以使长边与导光方向一致并向导光方向旋转20°的方式使长径Ldl=O. 5mm、短径Ld2=0. 3mm、圆锥系数为-O. 56的旋转椭圆体进行倾斜得到的椭圆球进行了切断的形状。例如通过将UV固化树脂从喷嘴喷涂到导光板上的任意位置,并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能够制作这样的偏心了的三维扩散点DTl。通过一边控制量一边错开位置而多次重叠地喷涂一个点并使其固化,由此可制作偏心形状。另外,也可以通过与导光板一体地成形而制作。通过使三维扩散点DTl的截面具有偏心的倾斜度,能够朝向倾斜方向控制在扩散点表面进行全反射并从第I主面射出的照明光的射出角度。另外,三维扩散点DTl配置成使相互的间隔随着远离入射面而变小、即密度逐渐变高。通过控制该三维扩散点DTl的配置,能够实现在射出面具有均匀的亮度分布的高品质的照明装置。另外,图25示出具备形成了三维扩散点DTl的导光板IF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图26示出被照射面(桌案上表面)的照度比。在该结构中,0max=25°左右,可知宽范围地高效地对X轴的正区域(观察者侧)进行照明。在图27中,在导光板IF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所导光的光在入射到三维扩散点DTl之后,在其球面或者非球面进行反射,以全反射条件不成立的状态入射到第I主面11侧,因此透过它而射出。如上所述,即使是具备形成了向规定方向偏心了的透镜状的三维扩散点DTl的光取出部15F的导光板1F,也能够生成在从第I主面的垂直方向偏离规定角度而倾斜了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强度的照明光。S卩,不管是具备多个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的第I斜面和第2斜面的V槽的光取出部15 (15A、15C、1 ),还是具备多个三维扩散点DTl的光取出部15F,都能够生成在从第I主面的垂直方向偏离规定角度而倾斜了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强度的照明光。图28是与LED 2 —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主面12上通过喷墨而描绘了 O.1mm直径程度的平面状点IJ。对于折射率为1. 5的导光板1,一边在第I主面11和第2主面12进行全反射一边进行导光,因此反射角为42度 83度的引导光能够将损失抑制得低。另一方面,反射角为83度 90度的引导光是通过入射面进行了折射的光源周边光、入射面边缘所致的衍射光,因此成为低强度。而且,没有以反射角38度 42度进行全反射的引导光是从光源向周边射出的低强度的光,而且在入射面进行菲涅尔反射,因此是低强度(参照图29的曲线图)。即,通过全反射而对高强度的光进行导光,因此是高效率。在图28中,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并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在第2主面12中形成有使光扩散的扩散点IJ。扩散点IJ例如是直径为Imm的圆形,且以间距1. 5 2mm配置。扩散点IJ的大小、形状、间距不限于此,只要设定成满足规定的亮度、光分布即可。另外,扩散点也包含线状的扩散部。所导光的光入射到扩散点IJ之后进行扩散反射,以全反射条件不成立的状态入射到第I主面11侧,因此透过它而射出。能够通过改变扩散点IJ的扩散度而使光分布变化。如果使扩散度变小,则能够使从第I主面11射出的角度变大。图30是与LED 2 一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将入射面13进行2分割,将上半部分设为第I菲涅尔透镜面(第I偏转面)13c,将下半部分设为第2菲涅尔透镜面(第2偏转面)13d。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30中,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菲涅尔透镜面13c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使从LED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菲涅尔透镜面13d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这样,将入射面13分割为菲涅尔透镜状从而分割成两个光束,而且以使越接近端部、倾斜角越小的方式改变倾斜角,作为使接近端部的光束与导光板中心附近的光束的角度相近的光束,使射出方向一致而能够实现强度提高。图31是与LED 2 一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将入射面13进行2分割,将上半部分设为第I折射面(第I偏转面)13e,将下半部分设为第2折射面(第2偏转面)13f。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31中,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折射面13e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折射面13f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图32是与LED 2 一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向第2主面12突出地形成了作为光取出部件的凸部15’。凸部15’由光源侧的斜面SI和相反侧的斜面(倾斜面)S2构成。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作为凸部15’的形状,图32所示的截面除了三角形以外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截面也可以是梯形。在图32中,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并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之后,通过入射到斜面S2而被反射扩散,从全反射角偏离了的光束从第I主面11作为照明光而射出。图33是与LED 2 一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与第I主面11的端部附近相对地设置有LED 2。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从LED 2的左半部射出的光从第I主面11入射并由第2偏转平面13b反射而朝向第I主面11,从LED 2的右半部射出的光由第I偏转平面13a反射而朝向第2主面12。图34是与LED 2 一起示出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在第I主面11侧设置有作为光取出部15的V槽。V槽的第I斜面(倾斜面)VlB的倾斜角度是30度。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并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之后,通过入射到第I斜面VlG从而破坏全反射而透过,并作为照明光而从第I主面11射出。此时,射出方向是相对于第I斜面VlG向反光源侧倾斜了 50度(相对于第I主面11的法线,倾斜了 80度)的状态。在本变形例中,在将导光板的折射率设为1. 5时,反射角为42度 83度的引导光在第I主面11和第2主面12中进行全反射而导光,因此能够将损失抑制得低。另一方面,反射角为83度 90度的引导光是由入射面进行了折射的光源周边光、入射面边缘所致的衍射光,因此成为低强度。而且,以反射角38度 42度没有全·反射的引导光是从光源射出到周边的低强度的光,而且在入射面中进行菲涅尔反射,因此是低强度(参照图29的曲线图)。即,通过全反射而对高强度的光进行导光,因此是高效率。说明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结果。在图35所示的模型中,将相对于第2主面12的法线的第I斜面Vl的角度设为Θ1、第2斜面V2的角度设为Θ 2、入射面13的V槽角度设为Θ 3 ( Θ 3=180° -2 Θ )时,以如下三个条件进行比较(A)光从第I偏转平面13a以及第2偏转平面13b这双方入射;(B)光只从第I偏转平面13a入射;(C)光只从第2偏转平面13b入射。图36的(a) (C)是表示在Θ 3=160度、Θ 1=60度、Θ 2=30度时分别与条件(A) (C)相对应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RA、RB的说明与图7相同。在该例子中,条件(A)的最大峰值角0max.all为23度,条件(B)的最大峰值角0_._^为23度,条件(C)的最大峰值角θ.]■为23度,因此透过第I偏转平面13a以及第2偏转平面13b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图37的(a) (C)是表示在Θ 3=140度、Θ 1=60度、Θ 2=30度时分别与条件(A) (C)相对应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在该例子中,条件(A)的最大峰值角0max.all为23度,条件(B)的最大峰值角9_._^为22度,条件(C)的最大峰值角Qmax]。■为28度,因此能够改变射出方向,以使透过了第2偏转平面13b的光相对于透过了第I偏转平面13a的光而成为朝外。图38的(a广(C)是表示在Θ 3=170度、Θ 1=60度、Θ 2=30度时分别与条件(A广(C)相对应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的图。在该例子中,条件(A)的最大峰值角0_.all为23度,条件(B)的最大峰值角9_._^为23.5度,条件(C)的最大峰值角θ..:。■为21度,因此能够改变射出方向以使透过第2偏转平面13b的光相对于透过第I偏转平面13a的光而成为朝内。透过第I偏转平面13a的射出光与透过第2偏转平面13b的射出光的峰值角度差优选在10度以内。如上所述,通过考虑导光板的V槽的配置间距、槽宽,能够减小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实现能够更均匀地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在凸点的情况下也同样地通过采用规定的三维形状和规定的配置间距,从而减小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能够实现可更均匀地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为此,使用具备这些光取出部15的照明装置U(Ul),能够得到将该照明装置U(Ul)设置于被照明区域的里侧也能够对跟前侧的被照明区域高效地进行照明的照明器具、即能够得到可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器具。另外,在安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U (Ul)并将该照明装置的进行面发光的第I主面11设置成与被照明面大致平行而使用的结构的照明台灯中,即使将该照明装置设置于被照明区域的里侧而使第I主面与桌案上表面大致平行,也能够对使用者的跟前侧的被照明区域高效地进行照明。即,能够得到可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台灯。如上所述,与本发明有关的照明装置在第I主面的外侧配置有扩散板,因此即使离散地配置了光取出部件,也会降低射出面中的照明光的照度不均匀(亮度不均匀),能够实现均匀且对眼睛柔和的高品质的照明装置。另外,经由光取出部件使来自发光元件(LED)的光偏转规定角度而作为照明光进行照射,因此具有能够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光分布特性。为此,通过使用导光板,成为薄型、重量轻、且适用于能够可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器具以及照明台灯的照明装置。接着,使用图39说明用于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板。图39所示的导光板IH是与图1相同的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适合具备的导光板,由折射率为I以上的透明体、例如折射率约为1. 5的PMMA、PC构成,长度L为50mm,宽度(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200mm,厚度=3mm。另外,光取出部15的扩散角度(半值幅宽)σ=5°,t · sin σ =0.26臟,V槽的宽度为固定,V槽的宽度Lv=O. 5臟,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V槽的宽度大且固定,Pmax=O. 825mm, V槽间距固定为1. 2mm,入射面的角度为160度,扩散板的模糊值为85%。此外,模糊值是通过Td/TtX 100 (%)而得到的值。其中,Td是扩散透过率,Tt是全光线透过率。另外,在入射面13设置有顶角Θ 3为160°的V槽状的光束分支部16。通过设置这种V槽状的光束分支部16,向朝向导光板IG的第I主面11和第2主面12的方向分支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在到达端面14之前,经由光取出部15有效地从第I主面11射出,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照明装置。通过设置光束分支部16,能够使从LED 2射出的光中的强度最强的垂直方向的射出光在入射面13进行折射,在导光板IG内在上下的主面之间进行反射而导光,经由V槽状的光取出部15而生成从全反射角偏离了的光,并从第I主面11射出。在入射面13为平面的情况下,从LED 2垂直地射出的光在导光板内直线前进,因此损失变大。在导光板IG的上表面(第2主面12),作为光取出部15而形成有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的多个V槽(凸或凹构造)。这样,通过在与射出面(第I主面11)相对的面设置光取出部15,能够使射出面中的照度分布均匀化。特别是能够缓和V槽特有的刺目感,能够实现对眼睛柔和的闻品质的照明。V槽具有入射面侧的第I斜面VlA和与该第I斜面VlA —起形成V槽的第2斜面V2A,第I斜面VlA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 ( θ 1A)为60°,第2斜面V2A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 ( θ 2A)为30°。V槽的宽度(导光方向尺寸)Lv优选为比导光板IG的厚度t还小(Lv〈t)。如果宽度Lv过大,则由一个V槽斜面反射而向导光板外射出的光量变大,照明光的亮度不均匀会变得过大。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IG的厚度t为3mm,与此相对,V槽的宽度Lv固定为O. 5mmο而且,V槽的配置间距(导光方向间距)P固定为1.2mm。V槽的尺寸和间距是固定的,因此没有由光取出部15进行光取出的部分在75度下不容易让使用者感到晃眼。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优选满足50°〈 Θ 1〈75°。当满足该条件时,能够经由以比45°大的角度Θ I进行了倾斜的第I斜面Vl而向从第I主面11倾斜了的方向高效地射出照明光。另外,从入射面13入射的光之中,在到达相对的端面14之前由第I斜面VlA反射,第I主面11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 能够满足 15。<0max〈35。。·
如果是第I主面11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满足15° <0max〈35°的结构,则即使将第I主面11设为与被照明面(例如,桌案上表面)平行(水平),也能够宽范围地明亮地照明被照明区域。另外,来自照明装置的高强度照明光不会直接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使用者不会感到晃眼而能够清楚地观察被照明体。例如如图3所示,具备该导光板IH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向图中所示的Qmax的方向、即向从照明装置的垂线方向朝向使用者侧倾斜了的方向射出最大强度光。另外,图40表示在以XL-XL线进行了切断的方向上观看图1的结构的图。在射出面的法线方向上观看的情况下,成为光取出部15的V槽中的多个第I斜面Vl明亮地发亮、且除此以外看起来暗的条状图案,但是通过扩散板5从而射出光被扩散,难以看到条状图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利用将导光方向最大尺寸设为O. 5mm以上的尺寸较大的V槽,使在导光板IH内进行导光而来的光入射并进行偏转,因此减少衍射引起的散射光等,并且可靠地反射引导光,从而能够确保高的效率的同时一边提高射出光的定向性一边射出,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所期望的照明方向的照度的照明装置。在图41中示出通过仿真求出的第I主面的亮度。图42示出使用导光板IH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图中所示的Xz截面相当于通过图42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中心的与纸面平行的面、即从射出面到达至桌案上表面的照明空间的上下的面,图中所示的yz截面相当于与照明装置U的宽度(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平行的面。图42所示的照明光强度的角度特性是基于仿真的计算结果,但是通过在导光板IH的第2主面12设置由规定形状的V槽构成的光取出部15,从而如XZ截面的照明光强度RA所示,表示从照明装置的垂线方向向图中的右侧方向、即向使用者侧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照明光分布。另外,可知如yz截面的照明光强度RB所示在yz截面方向上是大致均匀地变化的照明光分布。这种情况下的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大约为20°。S卩,通过设置由第I斜面Vl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为60°、第2斜面V2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ν2为30°的V槽构成的光取出部15,能够实现表示向使用者侧倾斜了 20度的照明光分布的照明装置。关于导光板IG的入射面13和成为射出面的第I主面11以外的面,与各个面接近地配置了具有扩散特性且反射率高的反射板。作为该反射板,能够使用具有扩散反射特性的反射片、例如KMOTO公司产的REF-WHITE、东丽(TORAY)株式会社产的露米勒(> ^ 9 一)
等反射薄膜。另外,在导光板IH的下侧,隔着空气层(例如,O. 5mm左右)而配置扩散板5。通过配置扩散板5,能够降低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照度不均匀、亮度不均匀。特别是能够抑制V槽特有的刺目感,实现对眼睛柔和的高品质的照明装置。在从入射面13起的规定距离内不设置构成光取出部15的V槽。例如,在图39所示的非配置区域La (约5_)中不设置V槽,只在配置区域Lb中设置V槽。S卩,该配置区域Lb成为光取出部件设置部。在入射面附近设置V槽时,由于离散地配置有作为点状光源的LED 2,因此入射光相互混合之前被反射,在照明装置的入射面附近产生亮线而在亮度分布中产生不均匀。因此,设置非配置区域La,在入射光彼此相互重叠后使光路进行偏转。·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能够优选用于水池用的照明灯、照明台灯等的照明器具。作为具备使用了该导光板IG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的照明台灯,能够与上述的图8同样地构成。照明装置如上所述,示出朝向使用者侧倾斜了 20°的部位成为最大强度的照明光分布,因此如图中的角度Θ max所示向朝向使用者(观察者40)侧倾斜了约20°的方向射出最大强度照明光。另外,从桌案上表面30反射的反射光RF进入观察者40的眼睛。在将该照明装置的第I主面11与桌案上表面的距离H设为400mm时对桌案上表面的照度分布进行图形化得到的图与图9几乎相同。如对亮度的程度进行浓淡显示的图9所示那样,照明台灯STl的照明装置的正下方附近的照度高。另外,具有跟前侧(X轴的+侧)的照度比桌案里侧(X轴的-侧)更高的非对称式的照度分布。S卩,即使将照明台灯STl配置于桌案上的里侧,并将照明装置的射出面(第I主面11)配置成相对于桌案上表面平行,最大强度照明光也向观察者40侧倾斜,因此能够足够明亮地照明手边。y轴上的照度Ry的照度分布相对于原点大致对称,但是x轴上的照度Rx的照度分布是非对称的,可知X为正(+)的区域即观察者侧的区域、与X为负(-)的区域即照明台灯STl的背面侧相比被更明亮地照明。因而,通过使用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照明装置,能够实现宽范围地照亮被照明区域、且使朝向不需要照明的区域的无用的照明光减少的高效率的照明器具。例如,通过使射出光的最大强度的方向满足15° <0max〈35° ,从而使最大强度光的观察面中的正反射光反射到使用者(观察者)侧,因此观察者能够更清楚地进行观察。即使观察面为扩散面,也由于观察光的强度重心与正反射方向一致的情况较多,因此即使观察面是扩散面也有效。接着,使用图43 图45说明在导光板的第2主面设置的V槽的密度随着远离入射面13而变大的第六实施方式。该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在将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板IG替换为导光板IH的这点上不同,其它结构相同。为此,在图43中作为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只显示导光板1H。如图43所不,第六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导光板II设置有光取出部151,该光取出部151由第I斜面VlA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为60°、第2斜面V2A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为30°的V槽构成。V槽的形状在整个区域中相同。S卩,作为例子,在导光板II的第2主面12设置的V槽相对于第2主面12的垂线是非对称,第I斜面VlA与第2斜面V2A所成的角度Θ 1+ Θ 2为90°。另外,导光板IH的厚度t=3mm, σ=8° , t · sin σ =0. 42mm, V槽的宽度是固定的,Lv=O. 5mm,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V槽的宽度大,V槽间的最大距离Pmax=L 125mm, V槽的配置间距Pn随着远离入射面13而逐渐变小,其最大值=1. 5_,入射面的角度为160度,模糊值为90%。这样通过使V槽的配置间距Pn随着远离光源侧而逐渐变小、即提高配置密度,从而与V槽间距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面中的亮度分布更均匀。在图44中示出通过仿真求出的第I主面的亮度。另外,如图45所示,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约为20°。·
图4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I的与图43相同的图。根据本变形例,作为光取出部15J的V槽的间距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地是固定的,但是V槽形状是相似形状且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大。但是,入射面13为平面,导光板的厚度t=3mm,σ=5°,t *sin σ =0. 26mm, V槽的宽度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大,其最大值Lv=O. 9mm,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V槽的宽度大,V槽间的最大距离Pmax=O. 7mm,V槽的配置间距P为固定且是1. 0mm,模糊值为80%。图47是其它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IK的与图43相同的图。根据本变形例,作为光取出部15K的V槽的间距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小,V槽形状是相似形状且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大。导光板的厚度t=3mm, σ =5° , t · sin σ =0. 26mm, V槽的宽度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大,其最大值Lv=O. 9mm,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V槽的宽度大,V槽间的距离随着远离光源而逐渐变大,Pmax=O. 8mm,V槽的配置间距Pn随着远离入射面13而逐渐变小,其最大值=1. 1mm,入射面的角度(Θ 3)为160度,模糊值为90%。接着,使用图48 图50说明将在导光板的第2主面设置的光取出部15L的间距以及尺寸设为固定、但并非V槽而是设为梯形槽的第七实施方式。在该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在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的导光板I替换为导光板IL的这点上不同,其它结构相同。为此,在图48中作为照明装置的要部结构只显示导光板1L。如图48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具备的导光板IL在第I斜面VlA与第2斜面V2A之间具备与第I主面11平行的底面B。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1为60°,第2斜面V2A与第2主面12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2为30°。此外,入射面13是平面。S卩,作为例子,在导光板IL的第2主面12设置的梯形槽(凹或者凸构造)相对于第2主面12的垂线是非对称,第I斜面VlA与第2斜面V2A所成的角度Θ 1+ Θ 2为90°。另外,导光板II的厚度t为3mm,梯形槽的宽度固定,Lv为O. 5mm,但是入射面13为平面,σ =3°,t sino =0. 26mm,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梯形槽的宽度大,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最大距离Pmax=O. 925mm,梯形槽的配置间距为固定且是1. 3mm,模糊值为8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与第I主面11平行的第2主面12分成梯形槽的底面B以及相邻的梯形槽间的区域A,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第I主面11中的亮度不均匀。在图49中示出通过仿真求出的第I主面的亮度。另外,如图50所示,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约为30°。接着,使用图51 图55说明在导光板的第I主面设置光取出部15、并将间距以及尺寸设为固定的第八实施方式。该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U2如图51所示,使用共用的标记并省略说明。图52是与LED 2 一起不出与第八实施方式有关的导光板IM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主面11侧设置有作为光取出部15M的V槽。参照图53,V槽的第I 斜面(倾斜面)VlG的倾斜角度Θ I为30度,第2斜面V2G的倾斜角度Θ 2为60度。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光取出用斜面与扩散面之间的距离T=O. 5mm,σ =5°,V槽的宽度固定,Lv=O. 5mm,光取出用的斜面间的距离比相邻的V槽的宽度大且是固定的,Pmax=O. 625mm,V槽的配置间距为固定且是1. 0mm,入射面的角度为160度,模糊值为65%。如图52所述,在导光板I内进行导光以使从LED 2的上半部射出的光在第I偏转平面13a中折射而朝向第2主面12、并使从LED 2的下半部射出的光在第2偏转平面13b中折射而朝向第I主面11之后,通过入射到第I斜面VlG来破坏全反射而透过,从第I主面11作为照明光而射出。此时,射出方向是相对于第I斜面VlG向反光源侧倾斜了 50度(相对于第I主面11的法线而倾斜了 80度)的状态。由此能够实现在从射出面的垂线起的倾斜更大的方向上具有射出光的定向性的照明装置。在图54中示出通过仿真求出的第I主面的亮度。另外,如图55所示,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 max约为22. 5°。在表I中总结地示出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数值。
本发明不限于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而还包含其它实施方式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是照明器具用的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该导光板具备第I主面及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以及在与所述第I主面及所述第2主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侧面部;以及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光源,所述照明装置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在所述第I主面以及所述第2主面反射且在所述导光板内进行导光而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其中,在所述第I主面或者所述第2主面设置有光取出部,该光取出部使所述导光板内的光路偏转而使朝向所述第I主面的入射角成为比全反射角小的角度,从而从所述第I主面取出光,形成有所述光取出部的凹或者凸构造,以从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方向偏转规定角度而照射照明光,并且使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与射出光的最大强度方向所成的角度QmadiM10° <0max〈4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在导光方向上具有凹或者凸的重复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由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构成,所述槽具有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所入射的一侧的第I斜面和与该第I斜面一起形成所述槽的第2斜面,所述第I斜面与所述第2主面的垂线所成的角度Θ I满足50°〈 Θ 1〈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2斜面与所述第2主面的垂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 2时,所述第I斜面与所述第2斜面所成的角度θ 1+Θ 2满足80° <Θ1+Θ2〈1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由所述第I斜面反射的光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设置于所述第I主面,在所述第I斜面折射的光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并由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凸部构成,所述凸部具有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所入射的一侧的第I斜面和与该第I斜面一起形成所述凸部的第2斜面,由所述第2斜面反射的光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射到所述光取出部之后从所述第I主面射出的光,以相对于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向从配置了所述光源的一侧远离的方向倾斜了的角度射出。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配置成使密度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所入射的一侧朝向另一个端部变高。
10.根据权利要求广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扩散板。
11.根据权利要求广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2主面相对的反射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2主面相对的反射板。
13.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由折射率大于1. 4的介质的材料形成,所述侧面部具备第I偏转面和第2偏转面,所述第I偏转面和所述第2偏转面在所述侧面部形成凹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透过所述第I偏转面和第2偏转面或者在所述第I偏转面和第2偏转面反射之后,在所述导光板内反射而被导光,构成为在所述导光板内被导光的光之中,透过所述第I偏转面或者在所述第I偏转面反射的光、以及透过所述第2偏转面或者在所述第2偏转面反射的光这两者入射到所述光取出部之后,从所述第I主面相对于所述第I主面的垂线向同一侧射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部的凹部形成为V槽形状,其顶角Θ 3满足120° <Θ3<16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配置成与所述侧面部相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所述第I偏转面以及第2偏转面折射从而在所述导光板内反射而被导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在所述导光板的端部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地配置,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所述第I主面入射并在所述第I偏转面以及第2偏转面反射,从而在所述导光板内反射而被导光。
17.根据权利要求2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或者凸的重复构造中的至少一个的导光方向的最大尺寸为O. 5mm以上,所述凹或者凸构造间的所述导光方向间隔的最大值比所述凹或者凸构造的导光方向尺寸的最大值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或者凸的重复构造中的至少一个的导光方向的最大尺寸为O. 5mm以上,所述凹或者凸构造间的所述导光方向间隔的最大值比所述凹或者凸构造的导光方向尺寸的最大值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扩散板,在将构成所述光取出部的所述倾斜面的最大间隔设为Pmax (mm)、将从所述倾斜面射出的光的扩散角的半值幅宽设为σ Γ )、将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扩散板的距离设为T (mm)时,满足以下的公式,T sin σ <Pmax<T sin σ +0. 7 (I)。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取出部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扩散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扩散部件提供的导光方向上的扩散度在强度半值幅宽下为3度至10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扩散板和与所述第2主面相对的反射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部由扩散点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 8、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27.一种照明台灯,使用了权利要求广8、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照明台灯具备台座部和支架,在所述支架的前端侧安装所述照明装置,将所述照明装置的第I主面设置成与被照明面大致平行而使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射出光以向从配置了所述支架的一侧远离的方向倾斜了的角度射出。
28.一种照明台灯,使用了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该照明台灯具备台座部和支架,在所述支架的前端侧安装所述照明装置,将所述照明装置的第I主面设置成与被照明面大致平行而使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射出光以向从配置了所述支架的一侧远离的方向倾斜了的角度射出。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者28所述的照明台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I主面相对的扩散板和与所述第2主面相对的反射板。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照明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照明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在所述侧面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LED。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台灯,提供能够向与导光板的射出照明光的主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强光的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并能够低功耗且高效地照明手边的照明台灯。在使发光元件(2)所射出的光在导光板(1)内进行导光而从第1主面(11)射出的照明器具用的照明装置(U)中,在第1主面(11)或者第2主面(12)设置光取出部(15),通过光取出部(15)从第1主面的垂线方向偏转规定角度而照射照明光,实现了使用该照明装置(U)的照明器具以及照明台灯(ST1)。
文档编号F21S6/00GK102997106SQ20121032321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清水佳恵, 谷尻靖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