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等的发光元件来作为光源并能提高该光源的散热性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LED等发光元件的高输出化、高效率化及普及化,已开发出使用发光元件来作为光源而可能期待长寿命化的照明器具。例如,正逐渐使用LED来作为筒灯(downlight)的光源。LED等的发光元件随着其温度上升,光的输出会下降,耐用年限也会变短。因此,对于采用LED或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元件等固态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而言,必须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以延长耐用年限或改善发光效率等的特性。 因此,使用LED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是在具有导热性的本体的前表面侧(光的照射面侧)配设光源部,在背面侧设置多个散热鳍片(fin),以促进散热性,实现对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的抑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10-7365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但是,随着LED等发光元件的高输出化,进而要求散热性时,必须将本体大型化,或者加大各散热鳍片的高度尺寸,以提高散热性。因此存在照明器具大型化的倾向。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可抑制大型化,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包括光源部,将发光元件作为光源;以及散热构件,在前表面侧配设所述光源部,并且具有多个支柱及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多个支柱从背面侧竖立设置,并以大致中央部为中心而朝向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形成,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从背面侧竖立设置,从所述多个支柱中的邻接的壁面侧朝向外周方向相互隔离,且大致平行地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所述支柱与所述散热鳍片是一体地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在所述散热鳍片的背面侧端部,以不会延伸至所述散热构件的所述背面侧的中央部而载置的方式,配设着安装有接线板的安装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在所述支柱的外周侧,形成有可安装照明器具本体安装用的安装支撑机构的安装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提高散热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从前表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平面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Y-Y线而表示的部分(除光源部等以外)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的散热构件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的散热构件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散热构件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I至图9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在各图中,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是嵌入天花板内而设置的类型的筒灯。筒灯如图I所示,包括作为散热构件的器具本体I、光源部2、配光构件3、罩(cover)构件4、作为器具本体安装用的安装支撑机构的安装弹簧5、接线板(terminalblock)安装用的安装构件6以及未图示的电源单元(unit)。器具本体I具有导热性,是通过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例如铝合金制的压铸(diecast)成形而制作。在该器具本体I的前表面侧(光的照射面侧),配设着光源部2。如图I、图2、图7及图8所示,器具本体I具有底座(base)部11 ;多个支柱12,以从该底座部11的背面侧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而形成;以及多个散热鳍片13,同样地以从底座部11的背面侧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底座部11、支柱12及散热鳍片13是一体地形成。底座部11形成为大致圆形的板状。在该底座部11的前表面侧,热结合地配设着后文详述的光源部2。如图7代表性地所示,支柱12以底座部11的大致中央部为中心而朝向外周方向延伸,且呈放射状地形成。具体而言,支柱12以底座部11的大致中央部为中心,隔开大致120度的角度而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即,3个支柱12呈放射状地形成。散热鳍片13从多个支柱12中的邻接的壁面12a侧朝向外周方向延伸,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隔离,且各散热鳍片13呈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形态。因此,在邻接的支柱12中的壁面12a间配设有多个散热鳍片13,具体而言配设有7个散热鳍片13。若将这7个散热鳍片13作为一个块(block),则形成有三个块,从而配设有21个散热鳍片13。这样,支柱12朝向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地形成,散热鳍片13朝向外周方向相互隔离而大致平行地形成,从而遍布整周而在各散热鳍片13间形成并确保通气路V。而且,在底座部11的中央部,散热鳍片13也是相互隔离且大致平行地形成,从而形成并确保固定间隔的通气路V。而且,在支柱12的外周侧,形成有可安装照明器具本体安装用的安装弹簧5的安装面14。该安装面14呈平面状,以使安装弹簧5稳定地固定。另外,优选的是,对器具本体I的整个表面实施耐酸铝(alumite)处理,以提高辐
射率、增大散热量。其次,光源部2为发光模块(module),详细的图不虽已省略,但该光源部2具备基板;作为发光元件的多个LED裸芯片(bare chip),安装于基板的表面侧;含有突光体的密封树脂层,以覆盖该多个LED裸芯片上的方式而涂布;以及导热性的安装板,安装所述基板。 本实施方式中,基板包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铝制的平板。对于多个LED裸芯片,例如使用发出蓝色光的LED裸芯片,以使发光部发出白色系的光。密封树脂层是透光性合成树脂制,例如具有规定弹性的透明硅酮(silicone)树脂制,且适量含有YAG:Ce等的荧光体的荧光体层。荧光体受到LED发出的光激发,而放射出与LED发出的光的颜色为不同色的光。在LED发出蓝色光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荧光体使用黄色荧光体,以便能够出射白色光,所述黄色荧光体放射出与蓝色光存在补色关系的黄色系的光。另外,对于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也可使用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package),并不特别限定于该形态。此种发光模块的导热性的安装板以接触器具本体I的前表面侧的方式而配设且
热结合。在该光源部2的前表面侧,以覆盖光源部2的方式而配设有罩构件4,该罩构件4安装在圆筒状的支架(holder)上且具有透光性。该罩构件4为圆形状,由经过扩散处理的聚碳酸酯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配光构件3具有圆筒状部,且以从该圆筒状部朝向前表面侧扩开的方式而形成为倾斜状。配光构件3例如由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 ABS)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呈白色。而且,在配光构件3上,在随着朝向前表面侧而扩开的大致圆形的开口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沿外周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凸缘(flange) 31以作为装饰框。以此方式构成的配光构件3以包围所述光源部2的周围的方式而配设。配光构件3具有下述功能,即通过朝向前表面侧扩开的倾斜状的形态,对从光源部2出射的光进行配光控制。例如,具有抑制眩光(glare)的功能。作为器具本体安装用的安装支撑机构的安装弹簧5在配光构件3的开口侧外周部隔开大致120度的等间隔而安装在三处。接线板安装用的安装构件6由镀锌钢板等的金属制的板状材料形成,且呈大致四边形状,在背侧安装着接线板61。在该接线板61上,连接有从电源单元导出的电源线或信号线等。安装构件6的一端侧安装于散热鳍片13。具体而言,安装构件6以不会延伸至所述器具本体I的背面侧的中央部而载置的方式,而安装于散热鳍片13的背面侧端部。[0047]因此,安装构件6是安装成不会在背面侧堵塞散热鳍片13所形成的通气路V的形式,即,不会整面覆盖背面侧,保留一部分通气路V以确保通气路V。因此,通过通气路V,从而确保空气从外周侧流入并朝背面方向成为上升气流的对流。未图示的电源单元连接于商用电源,且具备点灯电路或连接端子,并经由所述接线板61而与光源部2即发光模块电性连接。点灯电路例如是在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子间连接平滑电容器(condenser),并将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及电流检测机构连接于该平滑电容器而构成。由此,对发光模块供给电力,从而对发光元件进行点灯控制。该电源单元设置在天花板的背侧。当设置此种筒灯时,从嵌入孔插入电源单元,并配置于天花板背面。接下来,用两手克服弹性力来压缩操作安装弹簧5,一边支撑器具本体I 一边从嵌入孔插入。随着器具本 体I插入嵌入孔,放开手并上按器具本体I。由此,安装弹簧5朝外侧方向恢复并抵接于天花板背面,器具本体I借助该弹性力而被拉向上方,配光构件3的凸缘31压接于嵌入孔的周缘,器具本体I被设置于天花板面上。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对电源单元通电时,电力被供给至光源部2的发光模块,从而发光元件发光。从各发光元件出射的大部分光透过透光性的罩构件4而照射向前方。并且,这些照射向前方的光由配光构件3整体进行配光控制并照射向前表面侧。在发光元件的发光过程中会产生热。从发光元件产生的热主要从发光模块的背面侧向器具本体I传递。该热从器具本体I的底座部11传导至支柱12及散热鳍片13,并伴随作用于通气路V的对流而散热,所述通气路V是通过各散热鳍片13相互隔离且大致平行地配置而形成。此时,遍布器具本体I的整周而在各散热鳍片13间形成有通气路V,因此空气从整周流入并朝背面方向成为上升气流而产生对流。而且,因从发光模块产生的热,底座部11的中央部的温度存在上升的倾向,但在中央部也确保了固定间隔的通气路V,因此对流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而且,支柱12与散热鳍片13是一体地形成,因此热从底座部11侧传导至散热鳍片13,并且热也从支柱12传导至散热鳍片13,从而能够期待散热性的提高。进而,安装构件6是安装成,不会在背面侧堵塞散热鳍片13所形成的通气路V,因此能确保通气路V来进行散热,能够减轻散热性受到阻碍的现象。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而且,能够抑制器具本体I的大型化。另外,参照图9来说明器具本体I的变形例。与上述器具本体I同样地,散热鳍片13从多个支柱12中的邻接的壁面12a侧朝向外周方向延伸。但是,散热鳍片13并未与支柱12—体地形成。即,散热鳍片13是与支柱12中的壁面12a稍许隔离而形成。此时,也能遍布器具本体I的整周而在各散热鳍片13间确保通气路V,而且,在底座部11的中央部也确保了通气路V,因此对流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果。接下来,参照图10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另外,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第I实施方式的筒灯为不同类型的筒灯。作为散热构件的器具本体I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第I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支撑机构的安装弹簧5是安装在配光构件3的开口侧外周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弹簧5是安装在支柱12的外周侧所形成的安装面14上。根据此种结构,除了第I实施方式起到的效果以外,通过安装弹簧5来直接支承有重量的器具本体I,因此重量平衡(balance)变得良好,能够期待在设置筒灯时提高施工作业性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 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将发光元件作为光源;以及 散热构件,在前表面侧配设所述光源部,并且具有多个支柱和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多个支柱从背面侧竖立设置,且以中央部为中心而朝向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地形成,所述散热鳍片从所述背面侧竖立设置,且从所述多个支柱中的邻接的壁面侧朝向外周方向相互隔离,且平行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与所述散热鳍片是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鳍片的背面侧端部,以不会延伸至所述散热构件的所述背面侧的中央部而载置的方式,配设着安装有接线板的安装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柱的外周侧,形成有可安装照明器具本体安装用的安装支撑机构的安装面。
专利摘要一种照明器具,可抑制大型化,并且通过实现散热性的提高而有效地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本实用新型是照明器具,包括光源部(2),将发光元件作为光源;以及散热构件(1),在前表面侧配设所述光源部(2),并且具有多个支柱(12)和多个散热鳍片(13),所述多个支柱(12)从背面侧竖立设置,且以大致中央部为中心而朝向外周方向呈放射状地形成,所述多个散热鳍片(13)从背面侧竖立设置,从所述多个支柱(12)中的邻接的壁面(12a)侧朝向外周方向相互隔离,且大致平行地形成。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561481SQ20122011045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增田敏文, 樋口一斎, 松田良太郎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