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56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扫描式背光装置及具有该扫描式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ー种扫描式背光装置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主流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之设计以轻、薄、节能为趋势,故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设计由直下式(Direct type)转为侧光式(Side lighttype)。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多项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中,如行动电话、数字相机、笔记型计算机及液晶电视等。然而,因为液晶分子自身并不发光,故须借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之面光源,使得背光模块成为液晶显示器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多媒体上,使用者对于动态影像的要求也就 越高,液晶显示器受限于液晶的反应时间及液晶显示光源表现为持续方式,使得动态影像表现上,在人眼视觉停留的因素下,导致动态拖影(Motion blur)现象的产生。而扫描式背光(Scanning type backlight)技术系改善动态拖影的ー种方法,其是利用循序点亮的控制机制,在背光源中将光源的点灭方式由上往下循序点亮,以改善动态影像之清晰程度。目前针对改善动态拖影的扫描式背光技术有许多的解决方案,但还是以沟槽式导光板的成本最为低廉,习知的沟槽式导光板结构如第一图所不,其包括一导光板10’,于第一表面具有复数个沟槽101’横跨该导光板10’的两相对侧边,以将该导光板10’分隔成各区域,该沟槽101’之沟槽底部11’呈ー直角;一扩散片20’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系与第一表面彼此相对;及至少一光源组40’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沟槽101’所跨越的两侧边之一的旁边,该光源组40’系包含复数个光源単元41’。基于前述结构,因为该导光板10’的沟槽底部11’呈ー直角,于光源组40’的各光源単元41’同时开启后,各光源単元41’同时照射由复数个沟槽101’分隔之导光板10’的各区域,其光线在该导光板10’各区域的交界(即沟槽101’位置)互相传递重叠,因而导致出光面21’有光通量不均匀的问题,相应于液晶面板的表面产生微亮细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扫描式背光装置及具有该扫描式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以解决先前技术中于液晶面板的表面产生微亮细带之缺点。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ー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扩散片,至少一光源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彼此相対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圆弧形沟槽横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侧边,将所述导光板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网印图案层;所述光源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垂直于圆弧形沟槽的两侧边之中的其中任ー边。优选地,所述网印图案层为一具有渐层的网印图案层,所述网印图案层由油墨构成,其中所述油墨采用半透明抗磨颜料。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沟槽还包含ー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整个沟槽中。优选地,所述光源组包含多个用以照射所述导光板各区域的光源単元。或者,ー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扩散片,至少一光源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圆弧形沟槽横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侧边,将所述导光板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扩散片任ー表面设有网印图案层;所述光源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垂直于圆弧形沟槽的两侧边之中的其中任ー边。优选地,所述网印图案层为一具有渐层的网印图案层,所述网印图案层由油墨构成,其中所述油墨采用半透明抗磨颜料。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沟槽还包含ー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整个沟槽中。优选地,所述光源组包含多个用以照射所述导光板各区域的光源単元。依借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之沟槽底部的形状系为圆弧形,用于均匀该导光板之光通量,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创作扫描式背光装置及具有该扫描式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系借由网印图案层及圆弧形底部的沟槽来克服先前技术结构所造成之光通量不均匀的问题,从而解决相应于液晶面板表面所产生微亮细带之问题。

图I是现有技术沟槽式导光板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描式背光装置第一实施例之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扫描式背光装置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描式背光装置第二实施例之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扫描式背光装置之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导光板11沟槽底部20扩散片30网印图案层40光源组41光源单元101 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參阅第二图及第三图,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I系详细说明如下。该扫描式背光装置I包括一导光板10, —扩散片20,及至少一光源组40。该导光板10于第一表面(如第三图所示之底面)具有复数个底部为圆弧形之沟槽101,横跨该导光板10的两相对侧边,以将该导光板10分隔成各个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于该扩散片20之任一表面上(如顶面或底面)对应该等沟槽101的位置具有复数个特殊网印图案层30。该扩散片20系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第二表面(如第三图所示之顶面)上。该导光板10的第二表面系与第一表面彼此相对。该等光源组40系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沟槽101所跨越的两侧边之一的旁边,如第三图所示。该光源组40系包含复数个光源単元41。基于前述结构,该沟槽底部11的形状系为圆弧形,其相较于习知的沟槽式导光板结构,于该光源组40的各光源単元41同时开启后,对于由复数个沟槽101分隔之导光板10的各区域之交界处(即沟槽101位置)具有较均匀之光通量,接续以Mura量测仪量测液晶面板之各微亮细带的光分布,相应于该微亮细带之光分布位置,以高精密网版依照其亮度变化印刷油墨至该扩散片20的任一表面,以形成一特殊网印图案层30,该特殊网印图案层30系一具有渐层之网印图案层,藉由该特殊网印图案层30遮蔽且抑制微亮细带的不同亮度,其中该油墨系一半透明抗磨颜料。于本实施例中,该光源组40电性连接于ー电路板(图中未标示),且由该电路板上之集成电路(图中未标示)控制光源组40之各光源单元41的点灭或点亮。 于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10之沟槽101更可以包含ー挡板(图中未标不),其系设置于整个沟槽101中,用以阻绝各区背光之相互干扰。请參阅第四图及第五图,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2系详细说明如下。该扫描式背光装置2包括一导光板10, —扩散片20,及至少一光源组40。该导光板10于第一表面(如第五图所示之底面)具有复数个底部为圆弧形之沟槽101,横跨该导光板10的两相对侧边,以将该导光板10分隔成各个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于导光板10之第二表面(如第五图所示之顶面)相应于该等沟槽101的位置具有复数个特殊网印图案层30。该导光板10的第二表面系与该第一表面彼此相对。该扩散片20系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第二表面上。该等光源组40系设置于该导光板10之沟槽101所跨越的两侧边之一的旁边,如第五图所示。该光源组40系包含复数个光源単元41。基于前述结构,该沟槽底部11的形状系为圆弧形,其相较于习知的沟槽式导光板结构,于该光源组40的各光源単元41同时开启后,对于由复数个沟槽101分隔之导光板10的各区域之交界处(即沟槽101位置)具有较均匀之光通量,接续以Mura量测仪量测液晶面板之各微亮细带的光分布,相应于该微亮细带之光分布位置,以高精密网版依照其亮度变化印刷油墨至该导光板10之第二表面,以形成一特殊网印图案层30,该特殊网印图案层30系一具有渐层之网印图案层,藉由该特殊网印图案层30遮蔽且抑制微亮细带的不同亮度,其中该油墨系一半透明抗磨颜料。于本实施例中,该光源组40电性连接于ー电路板(图中未标示),且由该电路板上之集成电路(图中未标示)控制光源组40之各光源单元41的点灭或点亮。于本实施例中,该导光板10之沟槽101更可以包含ー挡板(图中未标不),其系设置于整个沟槽101中,用以阻绝各区背光之相互干扰。如上所述,本创作扫描式背光装置及具有该扫描式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系藉由复数个特殊网印图案层30及圆弧形底部的沟槽101来克服习知的沟槽式导光板结构所造成之光通量不均匀的问题,从而解决相应于液晶面板表面所产生微亮细带之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扩散片,至少一光源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圆弧形沟槽横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侧边,将所述导光板分隔成多个区域; 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网印图案层; 所述光源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垂直于圆弧形沟槽的两侧边之中的其中任一边。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印图案层为一具有渐层的网印图案层,所述网印图案层由油墨构成,其中所述油墨采用半透明抗磨颜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沟槽还包含一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整个沟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包含多个用以照射所述导光板各区域的光源单元。
5.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扩散片,至少一光源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圆弧形沟槽横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侧边,将所述导光板分隔成多个区域; 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扩散片任一表面设有网印图案层; 所述光源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垂直于圆弧形沟槽的两侧边之中的其中任一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印图案层为一具有渐层的网印图案层,所述网印图案层由油墨构成,其中所述油墨采用半透明抗磨颜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沟槽还包含一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整个沟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包含多个用以照射所述导光板各区域的光源单元。
专利摘要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式背光装置,包括一导光板,于第一表面具有复数个底部为圆弧形之沟槽,横跨导光板的两相对侧边,以将导光板分隔成各个区域;一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之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系与第一表面彼此相对;至少一光源组,设置于导光板之沟槽所跨越的两侧边之一的旁边。复数个特殊网印图案层分布于扩散片的任一表面,或导光板之第二表面,且分别相应于导光板的沟槽的位置。本创作藉由复数个特殊网印图案层及圆弧形底部的沟槽来克服习知的沟槽式导光板结构所造成之光通量不均匀的问题,从而解决相应于液晶面板表面所产生微亮细带之问题。
文档编号F21V13/02GK202649647SQ2012201464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黎鸿俊, 林琪升 申请人: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