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539阅读:10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光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以将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传导至导光环圈等光扩散元件的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车用光圈灯,如中国台湾核准第M380255号新型专利,其揭示一种光圈灯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导光环圈、一入光部及一发光元件,入光部是用以将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传导至导光环圈,其中入光部是设为同一直径的圆柱状,而发光元件一般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是从二极管顶部呈特定的发散角度向外发射再进入入光部,如此一来,将无法避免让部分进入入光部的光线发散出来,将导致严重的漏光问题。 此外,圆柱状入光部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轴线是位于同一轴线上,但是这样的结构只能作为直线导光,在转折外型的非直线导光的情形下,如何让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尽可能低光损地通过导光结构,现有技术并未详加探讨或提出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低光损地导引光线通过转折处的导光结构。为了达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出射部、一呈锥状的入射部及一衔接段,其中出射部具有一环面、一出射面位于该环面一端、一第一衔接面位于环面另端及一出射轴垂直于出射面,出射面是供光线自导光结构射出;入射部具有一环形锥面、一入射面位于环形锥面一端、一第二衔接面位于环形锥面另端及一入射轴垂直于入射面,入射面是供光线射入导光结构,环形锥面于远离入射面的方向呈渐扩状;衔接段是连接于第一、第二衔接面之间。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将入射轴与出射轴设为不同轴线,入射部的环形锥面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远边及一第一近边连接于入射面与第二衔接面之间,其中第一远边是环形锥面中最远离出射部的一边,第一近边是环形锥面中最接近出射部的一边,第一远边与入射轴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第一近边与入射轴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较佳的设计是将该第一夹角大于该第二夹角;此外,第一、第二夹角是不大于35度。因此,入射至第一远边及其邻近处的光线将因入射角较大而具有较大的光传递距离,而入射至第一近边及其邻近处的光线则较不会被反射至转折处造成漏光,由此,本实用新型导光结构的光损得以降低。较佳的,出射部的环面于接近出射面的方向呈渐缩锥状。出射部的环面具有一第二远边及一第二近边,第二远边及第二近边皆连接于出射面与第一衔接面之间,第二远边是环面中最远离入射部的一边,第二近边是环面中最接近入射部的一边,第二远边与出射轴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第二近边与出射轴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而第三夹角大于第四夹角;此外,第三、第四夹角皆不大于35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以配合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而减少漏光的问题。

以下将通过若干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惟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线反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的4-4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图2。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具有一呈锥状的入射部10、一出射部20以及一衔接段30,且该导光结构的材质可使用但不限于聚碳酸酯(PC)。该入射部10具有一环形锥面11、一入射面12位于该环形锥面11 一端、一第二衔接面13位于该环形锥面11另端及一入射轴14垂直于该入射面12。该入射面12是供光线射入该导光结构,因此该入射面12是邻近于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该环形锥面11于远离入射面12的方向呈渐扩状,且该环形锥面11具有一第一远边111及一第一近边112,该第一远边111及第一近边112皆连接于该入射面12与该第二衔接面13之间,该第一远边111是该环形锥面11中最远离出射部20的一边,该第一近边112是该环形锥面11中最接近出射部20的一边,其中,第一远边111与该入射轴14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0 I,而第一近边112与该入射轴14之间则具有一第二夹角0 2,该第一夹角0 I大于该第二夹角0 2。该出射部20具有一环面21、一出射面22位于该环面21 —端、一第一衔接面23位于该环面21另端及一出射轴24垂直于该出射面22,其中该出射面22是供光线自该导光结构射出并邻近于导光环圈等光扩散元件,且该入射轴14与出射轴24非为同轴而仅呈平行。本实施例中,该出射部20的环面21于接近出射面22的方向亦呈渐缩锥状,且该环面21具有一第二远边211及一第二近边212,该第二远边211及第二近边212皆连接于该出射面22与该第一衔接面23之间,该第二远边211是该环面21中最远离入射部10的一边,该第二近边212则是该环面21中最接近入射部10的一边,其中,该第二远边211与该出射轴24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Q 3,该第二近边212与该出射轴24之间则具有一第四夹角0 4,且该第三夹角9 3大于第四夹角0 4。该衔接段30则连接于第一衔接面23与第二衔接面13之间。请进一步参考图3,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入射部10邻近第一远边111处时,由于第一远边111与入射轴14之间存在该第一夹角0 1,因此入射光与环形锥面11的法线N之间的入射角a将会增加,由此增加光线于导光结构内的传递距离。另一方面,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入射部10邻近第一近边112处时,由于第一近边112与入射轴14之间存在该第二夹角e 2,因此可以令光线被反射进入衔接段30,以避免该光线被反射至转折处15所造成的漏光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更设计令第一夹角0 1大于第二夹角0 2,其目的在于减少第二衔接面13朝第一近边112的方向延伸的面积(请参考图4),进而避免自第一远边111处或衔接段30上半部反射的光线反而被邻近第一近边112处的环形锥面11反射回入射面11的情形,据此确保经第一远边111邻近处反射的光线通过该第二衔接面13并完全抵达衔接段30及出射部20,以降低光损。另外,为了避免入射部10及出射部20的体积过大,并令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具有较好的光线导引性,该第一至第四夹角皆以不大于35°为较佳。又,本实施例出射部20呈渐缩状设计,其功效在于将光线的传递角度收敛至接近发光元件的发射角度;由于光线经过渐扩状入射部10后会加大跨径(即传递距离),并转变成大角度传递,故在进入光扩散元件之前,必须先经过渐缩状出射部20将传递角度收敛至接近发光元件的原始发散角度,再进入光扩散元件。惟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出射部20是改呈圆柱状,且其出射轴24与入射轴14不仅非位于同轴,两者亦非平行,由于入射部10仍呈渐扩锥状且第一夹角0 1大于第二夹角0 2,因此该导光结构仍可达成避免光损的功效。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出射部20具有较小的管径,使第一衔接面23面积小于第二衔 接面13,因而导致连接第一与第二衔接面23、13的衔接段30呈现锥状。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避免转折处光损过大的解决方案,从而适用于有转折的配置环境,以便增加配置弹性,满足实务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出射部,具有一环面、一出射面位于该环面一端、一第一衔接面位于该环面另端及一出射轴垂直于该出射面,该出射面供光线自该导光结构射出; 一呈锥状的入射部,具有一环形锥面、一入射面位于该环形锥面一端、一第二衔接面位于该环形锥面另端及一入射轴垂直于该入射面,该入射面供光线射入该导光结构,该环形锥面于远离入射面的方向呈渐扩状;以及 一衔接段,连接于该第一、第二衔接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入射轴与该出射轴非为同轴,该入射部的环形锥面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远边及一第一近边连接于该入射面与该第二衔接面之间,该第一远边是该环形锥面中最远离出射部的一边,该第一近边是该环形锥面中最接近出射部的一边,该第一远边与该入射轴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第一近边与该入射轴之 间具有一第二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夹角大于该第二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夹角皆不大于35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出射部的环面于接近该出射面的方向呈渐缩锥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出射部的环面具有一第二远边及一第二近边,该第二远边及该第二近边皆连接于该出射面与该第一衔接面之间,该第二远边是该环面中最远离入射部的一边,该第二近边是该环面中最接近该入射部的一边,该第二远边与该出射轴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该第二近边与该出射轴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夹角大于第四夹角。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第四夹角皆不大于3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其包括一出射部、一呈锥状的入射部及一衔接段,入射部具有一环形锥面及一入射面位于该环形锥面一端,环形锥面于远离入射面的方向呈渐扩状,由此减少导光结构转折处的漏光问题,满足设计弹性与需求。
文档编号F21V8/00GK202791810SQ2012203307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林群杰 申请人:帝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