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37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丝,具体是涉及一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
背景技术
荧光灯因其节能和发光效率高,使用非常普遍。荧光灯的发光机制一般为荧光灯灯丝上涂有电子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灯丝交替地作为阴极和阳极,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管内充有一定压力的氩气和少量的汞;通电后,汞蒸发为汞蒸气,在电场作用下,阴极材料所发射的热电子使汞原子不断从原始状态激发成激发态,继而自发跃迁到基态,并辐射出一定波长的紫外线,荧光粉吸收紫外线的辐射能后发出可见光。从荧光灯发光机制可知,提高灯丝升温效能和增加电子粉含量是提高荧光灯寿命的关键。目前,节能荧光灯主要采用单主丝单辅丝三螺旋结构灯丝,即由一根主钨丝和一跟辅钨丝经三次螺旋缠绕形成主辅式三螺旋结构。这种结构的灯丝虽然抗轰击性能较好,但由于辅钨丝容易断,影响灯管的寿命及可靠性。为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020508937. 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主丝三螺旋灯丝,包括由一次缠绕体经两次螺旋缠绕形成的灯丝主体和灯丝主体两端的灯丝丝脚,一次缠绕体由两根平行紧靠的主钨丝以及单向均匀紧密螺旋缠绕在两根主钨丝上的辅钨丝组成。该结构的双主丝三螺旋灯丝,采用将辅钨丝呈梨形形状或椭圆形状螺旋环绕在两根主钨丝上的结构,增强了主钨丝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同时使钨丝与电子粉粘连牢固不易掉落,灯丝中钨丝分布广泛均匀、电热转化效能提高、灯丝热辐射面积增大使电子粉受热均匀、阴极电子粉分解激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但是该灯丝结构的电子粉储量仍然较低,且加工工序繁琐,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该结构的灯丝内电子粉的储量大大增加,提高了荧光灯的使用寿命,且加工简单,制作成本的低。一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由两根主钨丝以及缠绕在这两根主钨丝上的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使得在灯丝加工过程,不需要另外加工灯丝丝脚。绷丝时,直接夹在灯丝主体的两端即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圆形孔为由两直边以及将这两直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弧线组成的非圆形孔,两直边可相互平行,也可不平行。或者,根据需要,上述两直边少许弯曲,但曲度小于两弧线的曲度。为降低加工温度,降低加工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连续扭曲。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实际加工过程中,所述固定轴线与灯丝主体长度方向重合。为自动上丝方便,且成品率高,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的两端带有封头。[0010]为增加灯丝强度以及电子粉的含量,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两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加工时,可采用将一次缠绕体绕一根、两根或多根直径相等或不等的钥芯线或钢芯线等单向均匀螺旋缠绕形成。为提高一次缠 绕体的整体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辅钨丝的数量为1-4根。实际缠绕过程中,一般将两根主钨丝相互贴紧且平行布置。两根主钨丝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一般情况下,所述两根主钨丝的截面积之比为1:1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灯丝主体的中心孔加工成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大大提高了灯丝主体的可调性,方便了灯管的绷丝工序,提高绷丝效率,且该结构的灯丝采用双主丝提高了阴极的耐轰击性能,阴极升温快有效提高了灯管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缠绕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ー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ー次缠绕体的另ー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ー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5为利用图1所示ー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灯丝主体预制体的侧视图。图7为利用图3所示ー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灯丝主体预制体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的ー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麻花 型棒式)。图10为图9所示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两端设置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利用图1所示ー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ニ次缠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ニ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13为图利用图3所示ー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ニ次缠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ニ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15为图9所示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分别在灯丝主体的A-A截面B-B截面和 C-C截面上中心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另ー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直线型棒式)。图17为图16所示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在D-D截面上中心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10所示,ー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1,灯丝主体1由ー 次缠绕体经ー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如图1-2所示,ー次缠绕体6由两根主钨丝以及缠绕在这两根主钨丝上的ー根辅 钨丝组成。图1和图2中,两根主钨丝的直径不等,其中主钨丝2的直径大于主钨丝3的直径,两根主钨丝的横截面面积之比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I 9 I。辅钨丝5的数
量为一根。如图5、图6和图9、图10所示,首先由一次缠绕体6绕两根芯线7单向螺旋缠绕形成灯丝主体预制体12。两根芯线7的直径相等,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绕制完成后,利用现有的成型工艺去除芯线7,得到如图9中所示的麻花状灯丝主体I。灯丝主体I的中心孔为椭圆形。当定型温度较低,无法将一次缠绕体完全定型时,去除芯线后,灯丝主体I将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形成麻花型棒式灯丝,该固定轴线与灯丝主体长度方向重合,实际扭曲方向与一次缠绕体绕制的方向相反,其个位置的横截面结构参见图15。可根据需要对麻花灯丝两端进行设置封头8,结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一次缠绕体6也可选择如图3和图4的结构,其中两根主钨丝4的直径相等。利用该方法绕制而成的一次缠绕体6绕制成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两根芯线7直径相等。另外,当本实施例中最终成型温度较高时,去除芯线7后一次缠绕体6的完全定型,则可得到没有发生任何扭曲的直线型棒式灯丝主体,该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椭圆形,结构如图16和图17。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辅钨丝5的数量为两根或者三根。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灯丝主体I由二次缠绕体10单向螺旋缠绕形成,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 体6单向螺旋缠绕形成。二次缠绕体10的结构如图11-图14,主要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次缠绕体6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图1和图2所示。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体6沿芯线11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次缠绕体6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图3和图4所示。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体6沿芯线11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辅钨丝5的数量为两根或者三根。由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灯丝主体的结构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参见图9和图10。实施例1-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灯丝主体I实际安装时,直接使用灯丝主体I绷丝即可,无需额外加工灯丝丝脚。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中技术效果较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延展出的灯管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灯丝主体的中心孔采用其他形状,或者对主钨丝或辅钨丝数量的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由两根主钨丝以及缠绕在这两根主钨丝上的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连续扭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的两端带有封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两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钨丝的数量为1-4根。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主钨丝相互贴紧且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主钨丝的截面积之比为1:1 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主丝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由两根主钨丝以及缠绕在这两根主钨丝上的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灯丝主体的中心孔加工成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大大提高了灯丝主体的可调性,方便了灯管的绷丝工序,提高绷丝效率,且该结构的灯丝采用双主丝提高了阴极的耐轰击性能,阴极升温快有效提高了灯管寿命。
文档编号H01J61/067GK202888123SQ2012205640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葛立东, 杜孟沙, 郭伟 申请人:绍兴安格照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