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38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丝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
背景技术
节能荧光灯的使用非常广泛,如何进一步提高节能荧光灯的寿命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节能荧光灯的寿命在排除灯柱炸裂以及漏气等工艺缺陷造成的原因后,对工艺符合要求的节能荧光灯,它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汞的消耗程度和发射热电子的阴极寿命,而阴极寿命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节能荧光灯阴极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其灯丝耐离子轰击能力及快速激发电子的能力,当灯丝不能升温或升温缓慢导致阴极发射电子不足以点燃荧光灯或当附着在灯丝上的电子粉耗尽时,灯丝因受离子轰击产生断丝,荧光灯的寿命即告终结。因此,如何增强灯丝耐离子轰击的能力,提高灯丝的升温效能以及提高电子粉的储存量已成为延长节能荧光灯寿命的关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020535976. 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外绕
式双主丝双辅丝三螺旋灯丝,包括由二次缠绕体经一次单向均匀螺旋缠绕形成的灯丝主体和灯丝主体两端的灯丝丝脚,二次缠绕体由一次缠绕体单向均匀螺旋缠绕形成,一次缠绕体由内绕体和第一主钨丝以及单向均匀紧贴螺旋缠绕在内绕体和第一主钨丝上的第一辅钨丝组成;内绕体由第二主钨丝和单向均匀螺旋缠绕在第二主钨丝上的第二辅钨丝组成。上述灯丝结构中采用两根辅钨丝和两根主钨丝,使电子粉与钨丝粘连更加牢固,耐轰击能力大大加强,有效减少早期黄黑,提高阴极寿命;有效的增加钨丝的表面积电热转化效能高,热平衡快,灯丝热辐射面积大,阴极活性高;冷态电阻相对较小,指引了高光效荧光灯灯丝的生产方向。但是上述结构的外绕式双主丝双辅丝三螺旋灯丝,在加工灯丝主体过程中,需要单独加工灯丝丝脚,灯丝的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而且,电子粉储量小,灯丝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采用将灯丝主体的中心孔设计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使得灯丝主体不需要单独加工灯丝丝脚,降低了灯丝主体的加工难度,提高了灯管的绷丝效率,同时电子粉容量大,使用寿命长。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由一根主钨丝和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所述辅钨丝单向螺旋缠绕在主钨丝上;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所述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 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连续扭曲。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实际加工过程中,所述固定轴线与灯丝主体长度方向重合。[0008]为适应客户高速自动化生产,提高成品与优品率,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的两端带有封头。为增加灯丝强度以及电子粉的含量,作为优选,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两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加工时,可采用将一次缠绕体绕一根、两根或多根直径相等或不等的钥芯线或钢芯线等单向均匀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的横截面呈鸭梨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加工时可采用将辅钨丝绕一根主钨丝和一根芯线或者两根芯线螺旋缠绕形成。为提高阴极的耐轰击能力,作为优选,所述辅钨丝的数量为1-4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圆形孔为由两直边以及将这两直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弧线组成的非圆形孔,两直边可相互平行,也可不平行。或者,根据需要,上述两直边少许弯曲,但曲度小于两弧线的曲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灯丝主体的中心孔设计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使得灯丝主体不需要单独加工灯丝丝脚,降低了灯丝主体的加工难度,提高了灯管的绷丝效率与成品率;同时采用1-4根辅钨丝保护主钨丝,提高了阴极耐轰击能力,提高了荧光灯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缠绕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 新型的一次缠绕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一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5为利用图1所示一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灯丝主体预制体的侧视图。图7为利用图3所示一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灯丝主体预制体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辅式棒式灯丝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麻花型棒式)。图10为图9所示主辅式棒式灯丝两端设置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利用图1所示一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二次缠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二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13为图利用图2所示一次缠绕体绕制而成的二次缠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二次缠绕体的侧视图。图15为图9所示主辅式棒式灯丝分别在灯丝主体的A-A截面、B-B截面和C-C截面上中心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辅式棒式灯丝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直线型棒式)。图17为图16所示主辅式棒式灯丝在D-D截面上中心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0032]如图1-图10所示,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I,灯丝主体I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如图1-2所示,一次缠绕体6由一根主钨丝3和一根芯线2以及缠绕在主钨丝3和芯线2上的一根辅钨丝5组成。图1和图2中,主钨丝3和芯线2的直径不等,其中主钨丝3的直径小于芯线2的直径,主钨丝3和芯线2的横截面面积之比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辅钨丝5的数量为一根。如图5、图6和图9、图10所示,首先由一次缠绕体6在两根芯线7上单向螺旋缠绕形成灯丝主体预制体12。两根芯线7的直径相等,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绕制完成后,利用现有的成型工艺去除芯线2和芯线7 (去除方法采用酸液溶解),得到如图9中所示的麻花型棒式灯丝主体I。灯丝主体I的中心孔为椭圆形,由去除芯线后的灯丝主体预制体自然形成。当定型温度较低,无法将一次缠绕体完全定型时,去除芯线后,在应力的作用下,灯丝主体I将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该固定轴线与灯丝主体长度方向重合,灯丝中心孔的结构参见图15。可根据需要对麻花灯丝两端进行设置封头8,结构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一次缠绕体6也可选择如图3和图4的结构,其中主钨丝4和芯线13的直径相等。利用该方法绕制而成的一次缠绕体6绕制成灯丝主体预制体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两根芯线7直径相等。另外,当本实施例中最终成型温度较高时,去除芯线2和芯线7后一次缠绕体6完全定型,则可得到没有发生任何扭曲的直线型棒式灯丝主体I,该灯丝主体I的中心孔为椭圆形,其结构如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辅钨丝5的数量为两根或者三根。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灯丝主体I由二次缠绕体10单向螺旋缠绕形成,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体6单向螺旋缠绕形成。二次缠绕体10的结构如图11-图14,主要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次缠绕体6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图1和图2所示。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体6沿芯线11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次缠绕体6的结构同实施例1中图3和图4所示。二次缠绕体10由一次缠绕体6沿芯线11单向螺旋缠绕形成。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辅钨丝5的数量为两根或者三根。由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灯丝主体的结构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参见图9、图 10、图 16。实施例1-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灯丝主体I实际绷丝时,直接将灯丝主体I夹在芯柱上即可,无需额外加工灯丝丝脚。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中技术效果较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延展出的灯丝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灯丝主体的中心孔采用其他形状,或者对主钨丝或辅钨丝数量的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丝主体,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所述一次缠绕体由一根主钨丝和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所述辅钨丝单向螺旋缠绕在主钨丝上;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所述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同时连续扭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绕一固定轴线朝同一方向连续扭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的两端带有封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两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辅钨丝的数量为1-4根。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主辅式棒式灯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缠绕体的横截面呈鸭梨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辅式棒式灯丝,包括灯丝主体,灯丝主体由一次缠绕体经一次或多次单向螺旋缠绕形成,一次缠绕体由一根主钨丝和一根或多根辅钨丝组成,所述辅钨丝呈梨形或椭圆形单向螺旋缠绕在主钨丝上;在灯丝主体的横截面上所述灯丝主体的中心孔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灯丝主体的中心孔设计为长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提高了电子粉容量,阴极寿命加长。且灯丝主体不需要单独加工灯丝丝脚,降低了灯丝主体的加工难度,同时提高了灯管的绷丝效率与成品率适用于高速自动化生产。
文档编号H01J61/067GK202888124SQ20122056444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葛立东, 杜孟沙, 郭伟 申请人:绍兴安格照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