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05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
背景技术
LED格栅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其使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在写字楼、学校、行政办公楼、商场、机场、工厂等公共场所,使用的数量相当大,占到总照明用的80%以上,其在格栅灯盘内安装LED灯管,都是以多支LED灯管全亮来达到照明效果。对于应用在公共场所的LED格栅灯,往往是很多区域不一定是人来人往,不需要一直提供照明,比如走廊,人过时,灯亮,人走后灯还一直亮着,这就会造成电能的浪费。而传统的LED格栅灯都是需要人为去按压控制开关来控制灯管的亮灭,而对于公共场所,使用这种控制方法去控制,在使用上带来很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智能化程度高,反应灵敏、控制方便,能及时控制灯的亮灭,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包括格栅灯盘,所述格栅灯盘固定连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置有LED发光件,所述灯板电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LED发光件亮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器的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感应器均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内。具体地,所述格栅灯盘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感应器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灯板与所述格栅灯盘的边缘之间。优选地,所述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具体地,所述格栅灯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灯板的凹槽,所述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具体地,所述格栅灯盘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格栅灯盘,所述灯板通过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内。具体地,所述LED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面,所述灯板的另一面紧贴于所述凹槽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灯盘于所述LED发光件处还设置有用于配光的配光构件,所述配光构件为棱晶片。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灯盘还连接有用于罩设所述灯板的灯罩,所述灯罩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格栅灯盘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灯罩上的卡钩和相对应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上的若干个卡槽,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具体地所述卡钩包括连接臂和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倒钩,所述倒钩卡扣于所述卡槽内,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灯罩。[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格栅灯盘固定连接的灯板上设置有LED发光件,灯板电连接有用于控制LED发光件亮灭的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有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来感应控制信号,进而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来控制LED发光件的亮灭,从而节能的目的。感应器和控制器配套使用,智能化程度高,控制灵敏,为控制LED格栅灯的使用带来便捷。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的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的格栅灯盘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包括格栅灯盘11,格栅灯盘11固定连接有灯板12,灯板12上设置有LED发光件(图中未示出),LED发光件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高亮度、低热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通过采用LED作为发光件,在达到同等亮度的情况下,其消耗的电量低,节能效率高。灯板12电连接有用于控制LED发光件亮灭的控制器13,控制器13电连接有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控制器13的感应器14,控制器13和感应器14均设置于格栅灯盘11内。通过感应器14来感应控制信号,进而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3来控制LED发光件的亮灭,实现需要照亮的时候将LED发光件点亮,不需要照亮的时候将LED发光件熄灭的目的。采用此种控制方式,在LED格栅灯使用的数量较多、且不方便统一控制管理的场合,如商场、机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为控制管理带来了便捷,减少了不需要照亮时却一直照亮而造成的浪费,为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当然,可以理解地,不仅公共场所可以采用此种智能控制方式,在其它需要提供照明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此种智能控制方式。具体地,感应器14所能感应的控制信号可为红外线、声音等控制信号。这样,通过控制器13接上感应器14,让LED格栅灯智能化,对LED发光件的亮灭进行控制。当感应器14 一直感应到控制信号时,LED发光件就常亮,没有感应信号时,LED发光件的亮度自然慢慢变回用户设定的最低亮度,以保证监控等设备的工作需要;当然,没有感应信号时,LED发光件也可以是熄灭状态。通过灯光控制器13控制灯的亮灭,以减少亮灯时间,达到节能。而且,由于减少了照亮的时间,进一步减小热量的产生,延长的LED格栅灯的使用寿命。感应器14和控制器13配套使用,智能化程度高,控制灵敏,为控制LED格栅灯的使用带来便捷。在本实施例中,格栅灯盘11采用一体化设计,对于新设计的办公场所或大厦,如果使用传统灯盘,再用LED灯管去改造,这样整体的价格相当于传统灯盘加上LED灯管的价格。一体化的格栅灯盘11就省去传统灯盘里的镇流器,LED灯管的外壳,这样就省去了一大半的成本,降低了整灯的成本,对于一体化格栅灯盘11进入千家万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地,格栅灯盘11呈矩形,灯板12的形状为长方形,通过将格栅灯盘11设置为矩形,使灯板12能够与格栅灯盘11很好的组合装配。当然,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的不同,格栅灯盘11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如圆形、多边形等,而灯板12的形状也可以做相应的改变。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格栅灯盘11开设有用于安装感应器14的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设置于灯板12与格栅灯盘11的边缘之间,感应器14设置于通孔处,采用此种安装方式且设置为通孔,方便感应器14感应控制信号,提高了控制的灵敏度。优选地,感应器14为红外感应器。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感应器14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电源,使LED发光件点亮,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断开电源,使LED发光件熄灭,做到人到灯亮,人离灯熄。方便安全、节能环保。当然,可以理解地,感应器14还可采用移动感应器、超声波感应器等其它类型的感应器来感应和发出控制信号,同样能达到对LED格栅灯控制使用的目的。具体地,格栅灯盘11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灯板12的凹槽(图中为示出),灯板12固定连接于凹槽内。将灯板12固定连接于凹槽内,灯板12上的热量便会传递至格栅灯盘11上,增大了灯板12上LED发光件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整个灯板12的散热效果,减少了 LED发光件的光衰,使LED发光件的照亮效果保持稳定。灯板12可以通过采用如螺丝、卡扣、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于凹槽内,使灯板12紧贴凹槽的底面,保证两者间热量传递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格栅灯盘11还设置有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电源模块连接于格栅灯盘11,灯板12通过端子17电连接于电源模块,端子17设置于格栅灯盘11内。端子17上设置有多个接口且具有拔插式结构,能够电连接有多个灯板12,在本实施例中,灯板12设置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可以理解地,灯板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照明的要求进行设置。通过端子17可以方便的将灯板12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提高了装配效率。而当需要对灯板12进行更换时,端子17的设置提高了更换的速度,为维修带来了便捷。在使用过程中,灯板12上的LED发光件和电源模块都会有热量的产生,通过将灯板12和电源模块分离设置,不集中于一体,避免了热量集中的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整个LED格栅灯的散热效果,延长了 LED格栅灯的使用寿命。具体地,LED发光件设置于灯板12的一面,灯板12的另一面紧贴于凹槽的底面。灯板12的一面排列设置有若干个LED发光件,LED发光件设置的个数越多,亮度越高。LED发光件设置的个数可以实际照明强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将LED发光件设置于灯板12的一面,灯板12的另一面紧贴于凹槽的底面,这样,LED发光件产生的热量便能够传递至凹槽的底面上,增大了灯板12整体的散热面积,降低了 LED发光件是光衰,延长的灯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格栅灯盘11于LED发光件处还设置有用于配光的配光构件,配光构件为棱晶片(图中未示出),将格栅灯盘11的发光面提升到格栅灯盘11的正表面处,且采用棱晶片进行扩光,使单向发光的LED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更柔和,无频闪、保护了眼睛。当然,还可采用如PC塑胶(PC Polycarbonate的缩写,即聚碳酸酯)等其它材料制成的配光构件进行配光。采用配光构件为LED发光件进行扩光,充分发挥了 LED发光件的多样性,无论从色温还是显色指数方面都可以根据客户自身的要求进行制作,选择面广。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格栅灯盘11还连接有用于罩设灯板12的灯罩15,灯罩15通过卡扣结构与格栅灯盘11固定连接。灯板12固定连接于格栅灯盘11内,而灯板12是整个格栅灯的核心元件,通过设置有灯罩15,将灯罩15罩住灯板12,使灯板12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防止其他物质进入而影响灯板12的正常使用,保护了灯板12不被损坏,而且提高的格栅灯的整体美观度。并且,通过设置有卡扣结构将灯罩15与格栅灯盘11固定连接,不仅连接稳定,而且拆卸时也方便。当然,可以理解地,灯罩15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与格栅灯盘固定连接,如采用螺丝、通过胶粘等方式。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卡扣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灯罩15上的卡钩16和若干个相对应设置于格栅灯盘11上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卡钩16卡于卡槽内。根据实际固定连接的需要在灯罩15的边缘设置卡钩16的数量,而格栅灯盘11则相对应设置卡槽的数量,以保证连接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卡钩16与卡槽相匹配使用,使灯罩15能够方便的固定连接于格栅灯盘11上,同时拆卸也方便。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卡钩16包括连接臂161和一体成型于连接臂161 —端的倒钩162,倒钩162卡扣于卡槽内,连接臂1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灯罩15。卡钩16与灯罩15 —体成型加工,其上的连接臂161在受压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一体成型于连接臂161 —端的倒钩162上设置有能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面,导向面可为斜面或弧面。当需将灯罩15固定连接于格栅灯盘11上时,将倒钩162对准格栅灯盘11上的卡槽,再对灯罩15施加压力,连接臂161受压发生一定的形变,进而倒钩162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卡勾于卡槽内,实现固定连接;而需要拆卸时,只需对卡钩16施加让倒钩162脱离卡槽的力,便能实现拆卸,整个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快捷,给使用带来了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格栅灯盘11内固定连接有灯板12,灯板12上设置有LED发光件,灯板12电连接于控制器13,控制器13电连接于感应器14,通过感应器14感应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3,从而实现对LED格栅灯的智能控制。感应器14和控制器13配套使用,智能化程度高、控制灵敏,实现了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智能化控制,大大减少了亮灯的时间,这样,LED发光件的产热量少,降低了 LED发光件的光衰,同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LED发光件处还设置有用于配光的配光构件,对LED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进行扩光处理,使LED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更柔和,无频闪、保护了眼睛,避免影响到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测验得出,在同等亮度的情况下,采用LED发光件发光比使用传统的节能灯要节省50%以上,对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对于传统尺寸为300mm*1200mm(即宽为300毫米,长为1200毫米)的灯盘,总功率72W (W为功率单位符号:瓦特)左右,使用格栅灯,达到同等亮度只要36W左右就可以完成。同时,采用感应器14和调节器对LED格栅灯进行智能化控制,每天大概只有1-2小时是处于正常照亮工作状态,大部分时间是以最低亮度工作,耗电量只有采用传统控制方式时的10-15%左右,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包括格栅灯盘,所述格栅灯盘固定连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置有LED发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电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LED发光件亮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器的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感应器均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盘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感应器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灯板与所述格栅灯盘的边缘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灯板的凹槽,所述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盘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格栅灯盘,所述灯板通过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灯板的一面,所述灯板的另一面紧贴于所述凹槽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盘于所述LED发光件处还设置有用于配光的配光构件,所述配光构件为棱晶片。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灯盘还连接有用于罩设所述灯板的灯罩,所述灯罩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格栅灯盘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灯罩上的卡钩和相对应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上的若干个卡槽,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包括连接臂和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臂一端的倒钩,所述倒钩卡扣于所述卡槽内,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灯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LED照明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包括格栅灯盘,所述格栅灯盘固定连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置有LED发光件,所述灯板电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LED发光件亮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器的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感应器均设置于所述格栅灯盘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的LED格栅灯,通过感应器来感应控制信号,进而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来控制LED发光件的亮灭,其智能化程度高,反应灵敏、控制方便,能及时控制灯的亮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052422SQ2013200181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
发明者潘希敏, 杨向红, 常保延, 王新中 申请人:深圳市泓亚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