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81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改变从发光元件放射的光的配光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室外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时,为了对被照明物进行照明而使用便携式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有时要对被照明物的小范围进行照明有时要对大范围进行照明,因而通过在光轴方向上改变光源和反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调整配光。在这种照明装置中,在使用LED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情况下,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一端,并从该导光部件的另一端射出光,从而使导光部件的另一端作为模拟光源。在该照明装置,也可以使反射部件相对于模拟光源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调整配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0-146857号公报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改变导光部件和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调整配光时,使反射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然而可想而知,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时也同样可以调整配光。然而,在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调整配光时,由于导光部件本身需要移动,因而存在配光会导致光照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调整配光也能够提高光照效率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发光元件;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入射侧控光部件,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入射面。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发光元件;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射出侧控光部件,与导光部件一体沿光轴方向移动,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发光元件;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入射侧控光部件,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入射面;射出侧控光部件,与导光部件一体沿光轴方向移动,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根据本实用新型,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调整配光,也能够提高光照效率。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扩散配光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上述照明装置的扩散配光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上述照明装置的聚光配光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上述照明装置的聚光配光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上述照明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6是上述照明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0照明装置,30发光 元件,34导光部件,35入射面,36射出面,39配光调整机构,50入射侧控光部件,55反射部件,58射出侧控光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 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照明装置10为便携式照明装置,其具备有从前表面射出光的照明装置主体11、与该照明装置主体11连接的未图示的蓄电池。照明装置主体11具有大致筒状的框体14,在该框体14的下部突出设置有可供握持的把手部15。在把手部15的下部导出有与蓄电池连接的电线16,在把手部15的背面上部侧设置有在点灯和熄灯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17。在框体14的背面安装有散热体18。如图1至图4所示,框体14具有圆柱形的周面部21以及配置在该周面部21的背面侧的背面部22,并且在其前表面形成有照射开口 23。在框体14的前端,通过安装环25安装有用于覆盖照射开口 23的透光性罩24。在框体14的背面部22的中央形成有开口,散热体18覆盖该开口而安装在框体14的背面。在框体14内配置有发光模块28,该发光模块28安装在上述框体14背面所安装的散热体18上。该发光模块28具备有基板29、安装在该基板29上的发光元件30。发光元件30使用LED或者有机EL等。使用LED时,可以将LED通过COB (Chip On Board)方式安装在基板上,也可以使用表面安装型LED封装体。基板29通过多个螺丝31安装在散热体18,且构成为能够将发光元件30的热量从基板29有效地导热给散热体18。而且,在框体14内,设置有相对于发光兀件30的前表面沿光轴方向对置的导光部件34。该导光部件34例如用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或者玻璃等材料以光轴a为中心形成为圆柱状。另外,导光部件34可以是截面为多边形例如14边形的柱形,也可以是内面为反射面的中空部件。在导光部件34的与发光元件30对置的光轴方向的一端即后端形成有发光元件30放射的光入射的圆形入射面35,在相对于该入射面35成为相反侧的光轴方向上的另一端即前端,形成有将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光射出的圆形射出面36。该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构成为模拟光源。而且,导光部件34通过配光调整机构39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该配光调整机构39在导光部件34的左右两侧区域中具有安装在框体14的背面部22的一对固定部件40、以及相对于该一对固定部件40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滑动的一对滑动部件41。所述滑动部件41上支承有导光部件34,滑动部件41和导光部件34可以沿光轴方向一体地进行移动。而且,配光调整机构39在导光部件34的下方区域具有以轴(螺钉)43为中心可以摆动地安装在设置于框体14的背面部22上的支承片42的操作杆44。设置在操作杆44 一端的长孔45连接于滑动部件41的轴(螺钉)46,设置在操作杆44的另一端的操作部47从框体14背面向外部突出。操作部47配置在把手部上部的后方区域且开关17的附近位置。而且,通过使操作杆44左右摆动,可以使导光部件34沿着光轴方向前后移动。而且,在固定部件40上安装有使发光元件30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的入射侧控光部件50。该入射侧控光部件50是以光轴a为中心形成为前后开有开口的圆筒状的入射侧反射部件,其具有从发光元件30侧向前方的导光部件34侧扩大的第I反射部51、及设置在该第I反射部51前端的圆筒状的第2反射部52。
在第I反射部51的内面形成有反射面51a,其使从发光元件30入射的光向光轴方向反射。该反射面51a可以形成为例如抛物面、圆锥面、球面等任何一个反射面形状。形成为抛物面时,将发光元件30设置于抛物面的焦点,由此可以使抛物面反射的光成为与光轴a平行的平行光。形成为球面时,将发光元件30设置于球面半径的1/2位置,由此可以使球面反射的光成为与光轴a平行的平行光。在第2反射部52的内面形成有反射面52a,其使从发光元件30入射的光向光轴方向进行反射。而且,在第2反射部52的内侧,在导光部件34向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内,总是插入配置有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侦U。而且,在框体14内设置有使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射出的光向光轴方向反射的反射部件55。该反射部件55以光轴a为中心形成为前后开口的圆筒状,前端通过安装环25与透光性罩24 —同固定在框体14。在反射部件55的内面形成有反射面55a,该反射面55a形成为例如以导光部件34移动到最后方的聚光配光状态下的射出面36的中心为焦点的抛物面。利用抛物面的反射面55a可以将光反射成与光轴a平行的平行光。另外,反射面55a可以形成为例如抛物面、圆锥面、球面等任何一个反射面形状。而且,在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射出的光的配光的射出侧控光部件58。该射出侧控光部件58是以光轴a为中心形成为前后开有开口的圆筒状的射出侧反射部件,形成为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的周围向前方扩开的形状。在射出侧控光部件58的内面形成有反射面58a,其对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放射的光进行反射。该反射面58a根据配光可以形成为例如抛物面、圆锥面、球面等反射面形状。通过将反射面58a形成为圆锥面,可以得到使圆锥面反射的光扩散的配光。反射面58a形成为抛物面并在该抛物面的焦点上配置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的中心,可以得到使抛物面反射的光成为与光轴a平行的平行光的配光。通过将反射面58a形成为球面并在该球面半径的1/2的位置上配置导光部件34射出面36的中心,可以得到使球面反射的光成为与光轴a平行的平行光的配光。[0035]而且,在框体14内的下部设置有点灯电路61。该点灯电路61,通过开关17与蓄电池相连接,将从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使发光元件30点灯的规定的直流电力并供给至发光元件30。而且,散热体18由例如铸铝等导热性以及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具有圆盘形状的基板安装部64,该基板安装部上安装发光模块28的基板29。在基板安装部64的周围形成有多个散热片65,在基板安装部64的背面安装有散热部件66,该散热部件上突出设置有多个栓销。下面,对上述结构的照明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及图2表示照明装置10的扩散配光状态。在该照明装置10的扩散配光状态中,配光调整机构39的操作杆44的操作部47操纵到右方向的扩散配光侧,导光部件34及射出侧控光部件58向前方的照射开口 23侧前进移动。接着,操纵开关17导通使发光元件30点灯,则从发光元件30放射的光中的沿着光轴方向朝向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的光直接入射到入射面35,而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朝向入射侧控光部件50的光会在入射侧控光部件50反射并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光,在导光部件34内全反射的同时向射出面36导光,并从射出面36射出。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射出的光中的沿着光轴方向以及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朝向照射开口 23的光透过透光 性罩24从照射开口 23直接扩散放射至外部。而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朝向射出侧控光部件58的光则在射出侧控光部件58向扩散方向反射并透过透光性罩24从照射开口 23扩散放射到外部。此时,通过反射部件55进行配光控制的光相对较少,由此从照明装置10放射的光成为相对扩散的配光。在该照明装置10的扩散配光状态下,虽然发光元件30和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之间的距离较大,但是通过入射侧控光部件50可以使从发光元件30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因而可以抑制光的损失、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而且,通过射出侧控光部件58将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放射出的光向扩散的方向进行反射,因而能够获得扩散的配光。而且,图3及图4表示照明装置10的聚光配光状态。在该照明装置10的聚光配光状态中,配光调整机构39的操作杆44的操作部47被向左方向的聚光配光侧操纵,导光部件34及射出侧控光部件58以从照射开口 23向后方远离的方式后退移动。接着,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射出的光中的沿着光轴方向朝向照射开口 23的光透过透光性罩24从照射开口 23直接放射至外部。而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朝向反射部件55的光在反射部件55反射而成为与光轴方向平行的平行光,透过透光性罩24从照射开口 23向外部聚光放射。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朝向射出侧控光部件58的光则在射出侧控光部件58反射,进而反射后的一部分光又在反射部件55反射,并透过透光性罩24从照射开口 23向外部放射。此时,通过反射部件55进行配光控制的光相对较多,由此从照明装置10放射的光成为相对聚光的配光。在该照明装置10的聚光配光状态下,发光元件30和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之间也有空隙,但是通过入射侧控光部件50可以使发光元件30所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因而可以抑制光的损失,并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而且,通过射出侧控光部件58使朝向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光反射,能够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接着,通过调整配光调整机构39的操作杆44的向左右方向的滑动量,可以调整导光部件34及射出侧控光部件58的前后方向位置,并调整为希望的配光。而且,发光元件30点灯所产生的热量被导热到散热器18,并从散热体18的散热片65以及散热部件66等散热,从而控制发光元件30的升温。上述结构的照明装置10,使导光部件34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调整配光,也能够提高光照效率。即,通过入射侧控光部件50使发光元件30所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因而即使导光部件34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导致发光元件30和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之间存在空隙,光也不会从发光元件30和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之间泄露,从而能够抑制光损失,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入射侧控光部件50具有从发光元件30侧向前方的导光部件34侧扩开的第I反射部51、及设置在该第I反射部51的前端的圆筒状的第2反射部52,而且在第2反射部52的内侧,在导光部件34向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内,总是插入配置有导光部件34的入射面35,因而即使导光部件34沿光轴方向移动,也不会在导光部件34和入射侧控光部件50之间发生光泄露,从而能够抑制光的损失。此外,用于控制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放射的光的配光的射出侧控光部件58与导光部件34 —体沿光轴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将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朝向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光有效地用于照明装置10的光照上,从而能够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而且,由于具备有射出侧控光部件58,与不具备时相比,在扩散配光状态下光无法到达使反射光成为与光轴方向平行的平行光的反射部件55,因而可以提高光的扩散性,另外在聚光配光状态下,光不会从后退移动后的导光部件34和反射部件55之间泄露,因而可以提高照明装置10的光照效率。另外,射出侧控光部件58如果将其反射面58a形成为抛物面或者球面并具备聚光配光的配光特性,则可以将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朝向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光形成为与光轴方向平行的平行光,在聚光配光状态下能够照射聚光性高的光。而且,通过改变射出侧控光部件58相对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36的安装位置,能够进一步调整配光特性。入射侧控光部件50以及射出侧控光部件58不只限于反射部件,还可以使用透镜或棱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提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作限定。这些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只要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可以作各种省略、替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或者变形,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或要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兀件; 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 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 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入射侧控光部件,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入射面。
2.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兀件; 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 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 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射出侧控光部件,与导光部件一体地沿光轴方向移动,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
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兀件; 导光部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 反射部件,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 配光调整机构,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与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入射侧控光部件,使发光元件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入射面; 射出侧控光部件,与导光部件一体沿光轴方向移动,对从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射出的光进行配光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即使在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以调整配光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光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10)具备有导光部件(34),其在光轴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使发光元件(30)放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面(35),在光轴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使从入射面(35)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面(36)。并设有对从导光部件(34)的射出面射出出来的光进行反射,并向导光部件的射出面的前方照射的反射部件(55)。并设有使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改变导光部件的射出面和反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配光调整机构(39)。并设有使发光元件所放射的光入射到导光部件的入射面的入射侧控光部件(50)。
文档编号F21L2/00GK203115507SQ20132015373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远山刚, 北田孝雄, 徳原直人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