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嵌两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投嵌两用灯具,包括一固定外框与一活动灯件。活动灯件设于固定外框内。活动灯件包含一灯体、一旋转框、一固持物与一升降框。灯体枢设于旋转框上。固持物固定于旋转框相对于灯体的另一侧。升降框夹设于固持物与旋转框之间,使得旋转框能够相对升降框转动以任意的调整照射角度。
【专利说明】投嵌两用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灯具,特别有关于一种投嵌两用灯具。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嵌灯包含灯架及灯具。灯架嵌设于天花板的嵌槽内,灯具固设于灯架上,使得灯具可从天花板朝下投射光线,以提供固定的出光范围。由于嵌灯对外所提供的出光范围是固定不变的,无法刻意朝向特定的区域投射光线,因此,近来灯具相关业者更开发出一种可转出或转入天花板的象鼻灯具,以便刻意朝向特定的区域投射光线。
[0003]然而,象鼻灯具虽可转出以朝向一特定区域投射光线,但却无法控制其转出天花板的长度,导致象鼻灯结构产生影响美观的问题或无法控制出光范围大小与出光方向的问题,如此对使用者而言仍存在不便与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投嵌两用灯具,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不便与缺点。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这种投嵌两用灯具包括一固定外框与一活动灯件。固定外框包含一收纳槽与至少一延伸臂。活动灯件包含一灯体、一旋转框、一固持物与一升降框。灯体位于收纳槽内。旋转框枢设于灯体上,固持物固定于旋转框相对灯体的另一侧。升降框夹设于固持物与旋转框之间,使得旋转框与固持物能够相对升降框转动,进而使灯体能够相对旋转框转动。升降框设于延伸臂上,使得灯体能通过延伸臂线性伸出收纳槽以及缩回收纳槽内。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升降框包含一开孔、一框体与一凹槽。凹槽位于框体上。开孔位于凹槽内。固持物嵌设于凹槽内,且旋转框位于开孔内。固持物呈环形,包含相对的一内侧壁与一外侧壁。固持物邻近内侧壁的区域贴合并锁固于旋转框上。框体被夹合于固持物邻近外侧壁的区域与旋转框之间。如此,旋转框即可随升降框线性往返地运动,又可于升降框上作相对的转动。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固持物包含至少一第一限位肋。这个第一限位肋自固持物的外侧壁侧向地伸向凹槽的内壁。升降框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限位肋。第二限位肋自凹槽的内壁侧向地伸向固持物的外侧壁。如此,通过第一限位肋被第二限位肋所限位,旋转框于升降框上的转动无法超过360度,降低了旋转框于连续地同向转动所导致的破坏。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升降框还包括至少一导槽。导槽形成于框体的外缘面。延伸臂包括一臂体与多个凸齿部。臂体可线性往返地嵌合于导槽内。这些凸齿部等距地线性排列于臂体的一面上,且任二相邻的凸齿部之间具有一限位凹部。投嵌两用灯具还包含至少一卡固弹片。卡固弹片的一端固接于框体的外缘面,卡固弹片的另一端倾斜地朝臂体的这面延伸,且另一端具有一凸点,凸点活动地抵接其中一限位凹部内。[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旋转框包含一框架与二支臂。这二个支臂分别延伸自框架一面的二相对位置。灯体枢设于这二个支臂之间,如此,灯体能够于这二个支臂之间相对旋转框转动。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灯体包含一外壳、一散热块、一反射杯与至少一发光元件。外壳是一中空的管体,枢设于这二个支臂之间。散热块锁固于外壳的一端。反射杯被承载于外壳内。发光兀件位于外壳内、固设于散热块上,且正对反射杯的开口,如此,发光元件能够透过反射杯朝外壳的另一端发光。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外框还包含多个冲压弹片。这些冲压弹片分别枢设于固定外框相对收纳槽的外缘,用以将固定外框支撑于一承载板,例如天花板上。
[0012]如此,由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投嵌两用灯具的设计,活动灯件可缩入收纳槽内以形成一嵌灯结构,或者,活动灯也可任意程度地伸出收纳槽外以形成一吸顶灯结构。之后,活动灯件的灯体还可相对旋转框旋转或相对升降框自转以形成一投射灯结构,不仅可控制其伸出嵌槽的长度,还可朝向特定的区域投射光线,消除上述影响美观的问题以及无法控制出光范围大小与出光方向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投嵌两用灯具的立体图;
[0014]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
[0015]图3绘示图1的活动灯件伸出固定外框的操作示意图;
[0016]图4绘示图3的灯体相对旋转框转动的操作示意图;
[0017]图5绘示图1的升降框的俯视图;
[0018]图6绘示图5的6-6局部剖面图;
[0019]图7绘示图2的灯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0021]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投嵌两用灯具1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投嵌两用灯具10包括一固定外框100与一活动灯件200。固定外框100包含一收纳槽120与二个延伸臂130。收纳槽120介于这二个延伸臂130之间。活动灯件200可伸缩地设于收纳槽120内,故,活动灯件200可沿这二个延伸臂130的延伸方向朝下(如Z轴)伸出收纳槽120外,或朝上(如Z轴)缩入收纳槽120内。
[0022]如图1与图2所示,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此实施方式中,活动灯件200包含一灯体210、一旋转框220、一固持物230与一升降框240。灯体210位于收纳槽120内。升降框240还可线性往返地设于延伸臂130上,故,灯体210能够伸出或缩入收纳槽120内。此外,旋转框220枢设于灯体210上,故,灯体210能够相对旋转框220转动。固持物230固定于旋转框220相对灯体210的另一侧。升降框240夹设于固持物230与旋转框220之间,使得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能够相对升降框240转动。
[0023]故,使用者可任意选择将灯体210收入或伸出收纳槽120,将可成为一嵌灯结构或吸顶灯结构。更进一步,当活动灯件200朝下伸出收纳槽120后,使用者也可任意选择灯体210相对旋转框220或升降框240转动的角度,将可成为一投射灯结构,以便朝向特定的区域投射光线,提供多角度光线投射的调整与控制,进而消除上述影响美观的问题以及无法控制出光范围大小与出光方向的问题。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2所示,升降框240还包括一框体241、一凹槽243、二引导块245与二卡固弹片250。凹槽243大致上设于框体241的一中心位置。这二个引导块245相对地位于框体241的外缘面。框体241的外缘面包围凹槽243,并且相对凹槽243设置。各引导块245上开设有一导槽246。然而,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视实际需求或限制,弹性选择将这二导槽直接设置于框体的外缘面。
[0025]上述这二个延伸臂130分别位于固定外框100的二相对位置,且朝一相同方向(如Z轴)延伸。各延伸臂130包括一臂体131与多个凸齿部132。这些凸齿部132等距地线性排列于臂体131的一面上,且任二相邻的凸齿部132之间形成有一限位凹部133。臂体131可滑动地衔接于导槽246上,故,臂体131与导槽246可进行相对的线性运动,通过导槽246与臂体131的线性衔接,活动灯件200能够于这二个延伸臂130之间,沿延伸臂130的延伸方向(如Z轴)进行线性运动。
[0026]各卡固弹片250的一端通过螺栓BI固接于引导块245上,其另一端倾斜地朝凸齿部132延伸,并抵接延伸臂130。特别是,各卡固弹片250的另一端具有一凸点251。凸点251抵接其中一个限位凹部133。如此,通过这二个卡固弹片250的凸点251分别抵接二延伸臂130上的其中一限位凹部133,活动灯件200 (包含灯体210、旋转框220、固持物230与升降框240)可被这二个延伸臂130所支撑,不致朝延伸臂130的延伸方向朝下(如Z轴)落下。
[0027]然而,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视实际需求或限制,弹性选择将各卡固弹片250的一端固接于框体的合适位置上。
[0028]安装时,如图3所示,图3绘示图1的活动灯件200伸出固定外框100的操作示意图。固定外框100可被固定地放置于一承载板300 (例如天花板)的一嵌槽310内,使得固定外框100的一侧可伸出嵌槽310并遮蔽嵌槽310。更具体的是,固定外框100还包含多个(例如3个)冲压弹片110,这些冲压弹片110等距地枢设于固定外框100相对收纳槽120的外缘,以将固定外框100牢牢地支撑于承载板300 (例如天花板)上。
[0029]如此,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选择将活动灯件200留在收纳槽120时,投嵌两用灯具10便可成为一嵌灯结构,以便灯体210朝下(如Z轴)提供固定出光方向与出光范围。
[0030]反的,如图1与图3所示,当使用者选择将图1的活动灯件200拉出收纳槽120时,使用者可朝下(如Z轴)拉动投嵌两用灯具10,使得各卡固弹片250的凸点251开始一一滑动并抵接下一个限位凹部133,直到抵接于最后的限位凹部133为止(图3)。投嵌两用灯具10便可成为一吸顶灯结构。
[0031]需了解到,由于这些限位凹部133为等距地单列排列,使用者可任意选择让各卡固弹片250的凸点251停留以抵接任一限位凹部133,以便选择活动灯件200伸出收纳槽120外的幅度,即灯体210朝下(如Z轴)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求转换成不同的灯具形态以呈现不同的效果。
[0032]回图2,为了让拉出收纳槽120的活动灯件200也可变为投射灯,并让使用者可任意选择灯体210相对旋转框220转动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框220包含一框架221与二支臂222。这二个支臂222分别延伸自框架221 —面221S的二相对位置。灯体210通过枢轴P枢设于这二个支臂222之间,故,灯体210能够于这二个支臂222之间相对旋转框220转动。
[0033]如图3与图4所示,图4绘示图3的灯体210相对旋转框220转动的操作示意图。如此,当图3的灯体210与这二个支臂222的连接处(参考枢轴P)已露出收纳槽120外时,使用者便可旋转灯体210,使得灯体210绕着枢轴P而相对旋转框220转动(图4)。
[0034]回图2所示,固持物230嵌设于凹槽243内。固持物230为一环形片,包含一缺口231、一内侧壁232与一外侧壁233。内侧壁232与外侧壁233皆围绕这个缺口 231,只是内侧壁232直接围绕出缺口 231,且与外侧壁233相对设置。
[0035]如图5与图6所示,如图5所示,图5绘示图1的升降框的俯视图。图6绘示图5的6-6局部剖面图。
[0036]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241上还具一开孔242。开孔242位于凹槽243内,与凹槽243与固持物230的缺口 231相互接通。旋转框220的一部分伸入开孔242内,固持物230邻近内侧壁232的区域贴合旋转框220,并通过螺栓B2锁固于旋转框220上,使得框体241被夹合于固持物230邻近外侧壁233的区域与旋转框220之间。故,灯体210、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不但可随升降框240进行线性往返地运动,又可于升降框240上绕着Z轴作相对的转动。
[0037]如此,回如图4所示,由于前文提到,灯体210与旋转框220可相对升降框240转动,故,当灯体210不朝Z轴方向出光时,使用者可让灯体210绕着Z轴相对升降框240转动后,调整灯体210朝一特定的区域集中出光。
[0038]在某个情况下,当灯体210与旋转框220连续地相对升降框240作同向转动时,灯体210的电线或防止活动灯件200坠落的安全铰线将可能被拉断,进而造成安全上的顾虑,如此,此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固持物230包含至少一第一限位肋234。这个第一限位肋234自固持物230的外侧壁233侧向地伸向凹槽243的内壁243W。升降框240还包含至少一第二限位肋244。第二限位肋244自凹槽243的内壁243W侧向地伸向固持物230的外侧壁233。如此,当灯体210、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相对升降框240转动一角度时,通过第一限位肋234被第二限位肋244所阻挡,灯体210、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便无法继续相对升降框240转动,进而让灯体210、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无法转动超过360度,如此便可降低了灯体210、旋转框220与固持物230于连续地同向转动所导致的破坏。
[0039]更细部地说,如图7所示,图7绘示图2的灯体210的分解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灯体210包含一外壳211、一散热块212、一反射杯213、一保护片214与至少一发光兀件215。外壳211是一中空的管体,枢设于这二个支臂222之间(图2)。反射杯213被承载于外壳211内。散热块212通过螺栓B3锁固于外壳211的一端。散热块212的一面为放置面212S。发光元件215位于外壳211内,且固设于散热块212的放置面212S上,且正对反射杯213的开口 213A,如此,发光元件215能够透过反射杯213朝外壳211的另一端发光。保护片214呈透光状,被夹设于外壳211与反射杯213之间。此外,散热块212的外缘表面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2F,用以热交换发光元件215的热能。
[0040]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可弹性更换合适出光角度的反射杯于外壳内。
[0041]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延伸臂、引导块、导槽、卡固弹片、发光元件与限位肋的数量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延伸臂、引导块、导槽、卡固弹片、发光元件与限位肋的实施方式。
[0042]如此,由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投嵌两用灯具的设计,活动灯件可活动地伸缩自收纳槽内以形成一嵌灯结构或一吸顶灯结构。之后,活动灯件的灯体还可相对旋转框旋转或相对升降框自转以形成一投射灯结构,不仅可控制其伸出嵌槽的长度,还可朝向特定的区域投射光线,消除上述影响美观的问题以及无法控制出光范围大小与出光方向的问题。
[004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外框,包含一收纳槽与至少一延伸臂;以及 一活动灯件,该活动灯件包含:一灯体,位于该收纳槽内;一旋转框,枢设于该灯体上,使得该灯体能够相对该旋转框转动;一固持物,固定于该旋转框相对该灯体的另一侧;以及一升降框,夹设于该固持物与该旋转框之间,该旋转框与该固持物能够相对该升降框转动,且该灯体能够相对旋转框转动,其中该升降框设于该延伸臂上,该灯体能通过该延伸臂线性伸出该收纳槽以及缩入该收纳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框包含: 一框体,具有一开孔;以及 一凹槽,位于该框体上,该开孔位于该凹槽内,其中该旋转框位于该开孔内,且该固持物嵌设于该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固持物呈环形,包含: 一内侧壁,该固持物邻近该内侧壁的区域贴合并锁固于该旋转框上;以及 一外侧壁,相对该内侧壁,其中该框体被夹合于该固持物邻近该外侧壁的区域与该旋转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固持物包含: 至少一第一限位肋,自该固持物的该外侧壁侧向地伸向该凹槽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框还包含: 至少一第二限位肋,自该凹槽的该内壁侧向地伸向固持物的该外侧壁,所述第二限位肋限制该第一限位肋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框还包括: 至少一导槽,形成于该框体的一外缘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延伸臂包括: 一臂体,可线性往返地嵌合于该导槽内;以及 多个凸齿部,等距地线性排列于该臂体的一面上,任二相邻的所述凸齿部之间具有一限位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卡固弹片,包含相对的二端,该卡固弹片的一端固接于该框体的该外缘面,该卡固弹片的另一端倾斜地朝该臂体的该面延伸,且该另一端具有一凸点,该凸点活动地抵接所述其中一个限位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框包含: 一框架;以及 二支臂,分别延伸自该框架一面的二相对位置,其中该灯体枢设于所述二支臂之间,该灯体能够于所述二支臂之间相对该旋转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体包含: 一外壳,枢设于所述二支臂之间,且该外壳是一中空的管体; 一散热块,锁固于该外壳的一端; 一反射杯,被承载于该外壳内;以及 至少一发光兀件,位于该外壳内、固设于该散热块的一面上,且正对该反射杯的一开口,该发光元件能够透过该反射杯朝该外壳的另一端发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嵌两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外框还包含: 多个冲压弹片,分别枢设于该固定外框相对该收纳槽的外缘,所述冲压弹片将该固定外框支撑于一承载板上 。
【文档编号】F21V21/12GK203431765SQ201320451556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王培松, 苏怡嘉, 张琼文, 黄军强 申请人:雷笛扬照明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