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灯的视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72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多灯的视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多灯的视筒结构,包括空心圆筒,在空心圆筒的一个开口端安装有目视筒,在目视筒上安装有凹透镜,在空心圆筒的另一端安装有灯盘,在所述灯盘上至少安装有两个作为光源的灯泡。本实用新型在灯盘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多个灯泡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相对于现有的单一灯泡,灯泡位于中心点上,多个灯泡位于非中心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灯泡作为光源,训练睫状肌带动眼球进行上下、左右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睫状肌的多种训练方式,即能够避免出现训练单一、睫状肌疲劳的问题,又能够提高训练的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
【专利说明】多灯的视筒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近视治疗的器械,具体是指多灯的视筒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看远模糊,以凹球面透镜可矫正。我国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向低龄化、高度数发展的趋势。而且,升学压力、与生活现代化相关的环境因素如电脑普及等,还将对近视眼患病率产生持续影响。中小学生视カ下降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ー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近视眼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已成为广大群众所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防治近视、保护青少年视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大事,也是需要人人皆知、人人參与的大事。但目前还有不少人对近视眼的防治知识了解较少,以至于在预防上重视不够、在治疗上方法不当,促使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0003]近视治疗仪是具有远视化“离焦”作用的特殊眼镜或仪器,如各种远化镜或眼灵敏度训练仪等。从80年代的第一代非光学按摩仪发展到90年代第二代光学性质远化镜,再进展到2000年的第三代近视仪:近视灵敏镜远化镜、谐振灵敏度远化镜;2000年之后发展到第四代的自动远化镜、台式记忆远化镜。近年来再进展到第五代近视优化训练仪:由自动远化镜与灵敏镜综合组成,是目前帮助300度近视学生提高裸眼视カ达1.0以上并避免戴眼镜的最有效的近视治疗仪。但是目前的凹面镜近视防治仪存在一定的问题:凹面镜近视防治仪对眼功能系统睫状肌的训练是通过设置ー个固定光源,然后利用此光源的灭/亮来模拟某ー标的物的位移变化,相当于模拟标的物在垂直于面部的一条直线上运动,对睫状肌的训练比较单一,睫状肌使眼球左右上下转动的训练不能实现,故也导致了现有凹面镜近视防治仪对近视的恢复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灯的视筒结构,解决目前的凹面镜近视防治存在的睫状肌使眼球左右上下转动的训练不能实现的问题,达到训练眼球转动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多灯的视筒结构,包括空心圆筒,在空心圆筒的一个开ロ端安装有目视筒,在目视筒上安装有凹透镜,在空心圆筒的另一端安装有灯盘,在所述灯盘上至少安装有两个作为光源的灯泡。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凹面镜近视防治矫正仪的局部做出的改进,具体是针对其视筒结构做出的改进,其包括现有的空心圆筒,空心圆筒的两端开ロ,其中一端用于患者的眼睛观看,在这一端ロ处安装有目视筒,目视筒插接在空心圆筒内,目视筒的直径小于空心圆筒的直径,在目视筒的端ロ安装有凹透镜,在空心圆筒的另ー个开ロ端安装有灯盘,灯盘用于安装光源,通常是采用灯泡作为光源,通过灯泡的亮和灭的切換来模拟某ー标的物的位移变化,相当于模拟标的物在垂直于面部的一条直线上运动,这种模式下,可以训练睫状肌聚焦,从而矫正聚焦的位置,但是其不能够训练睫状肌带动眼球上下左右移动,造成训练单一, 申请人:基于对此问题的发现,采用在灯盘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多个灯泡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相对于现有的单一灯泡,灯泡位于中心点上,多个灯泡位于非中心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灯泡作为光源,训练睫状肌带动眼球进行上下、左右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睫状肌的多种训练方式,即能够避免出现训练単一、睫状肌疲劳的问题,又能够提高训练的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视カ恢复。
[0007]所述灯泡为发绿光的ニ极管。具体地讲,灯泡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根据视觉神经、晶状体、睫状肌自身的特点,采用发绿光的ニ极管可以有效地吸引睫状肌,达到训练的效果,一般不采用损伤较大的蓝色光源。
[0008]在所述空心圆筒与灯盘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凹面镜,所述灯泡位于凹面镜内側。进ー步讲,为了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微弱光线被有效利用,采用在灯泡的外侧增加ー个凹面镜的结构,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微弱光线被聚焦,然后射入患者的眼睛,凹面镜整体呈环状,所有的灯泡均位于环状的凹面镜内,采取合适的凹面镜參数就可以调整其聚光的焦距。
[0009]所述的灯泡为五个,其中四个均匀分布并围合形成圆形,另外ー个位于该圆形的圆心上。具体地讲,作为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五个发光二极管形成光源,其中一个位于灯盘的圆心上,其余四个环绕在圆心外侧,井形成圆形,如此,构成对称设置,有利于睫状肌训练的对称性。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I本实用新型多灯的视筒结构,在灯盘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多个灯泡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相对于现有的单一灯泡,灯泡位于中心点上,多个灯泡位于非中心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灯泡作为光源,训练睫状肌带动眼球进行上下、左右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睫状肌的多种训练方式,即能够避免出现训练単一、睫状肌疲劳的问题,又能够提闻训练的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视カ恢复;
[0012]2本实用新型多灯的视筒结构,根据视觉神经、晶状体、睫状肌自身的特点,采用发绿光的ニ极管可以有效地吸引睫状肌,达到训练的效果,一般不采用损伤较大的蓝色光源;
[0013]3本实用新型多灯的视筒结构,在灯泡的外侧增加ー个凹面镜的结构,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微弱光线被聚焦,然后射入患者的眼睛,凹面镜整体呈环状,所有的灯泡均位于环状的凹面镜内,采取合适的凹面镜參数就可以调整其聚光的焦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ー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7]1-空心圆筒,2_目视筒,3_凹透镜,4_灯盘,5_灯泡,6_凹面镜。【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灯的视筒结构,包括空心圆筒1,空心圆筒I的两端开ロ,其中一端用于患者的眼睛观看,在这一端ロ处安装有目视筒2,目视筒2插接在空心圆筒I内,目视筒2的直径小于空心圆筒I的直径,在目视筒2的端ロ安装有凹透镜3,在空心圆筒2的另ー个开ロ端安装有灯盘4,灯盘4用于安装光源,采用灯泡5作为光源,本实施例中的灯泡5为发绿光的发光二极管,数量为五个,其中ー个位于灯盘4的圆心上,其余四个环绕在圆心外侧,井形成圆形,构成对称设置。根据实际的需求,也可以增加或减少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五个灯泡5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灯泡5作为光源,训练睫状肌带动眼球进行上下、左右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睫状肌的多种训练方式,即能够避免出现训练単一、睫状肌疲劳的问题,又能够提高训练的效率,有利于患者的视カ恢复。
[0021]实施例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灯的视筒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灯泡5的外围安装有ー个凹面镜6,凹面镜6整体呈环状,其两端分别与空心圆筒1、灯盘4连接,作为简单的变形,也可以将灯盘4与空心圆筒I直接连接,凹面镜位于空心圆筒I内。
[002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歩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多灯的视筒结构,包括空心圆筒(1),在空心圆筒(I)的一个开ロ端安装有目视筒(2 ),在目视筒(2 )上安装有凹透镜(3 ),在空心圆筒(I)的另一端安装有灯盘(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盘(4)上至少安装有两个作为光源的灯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的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5)为发绿光的ニ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灯的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圆筒(I)与灯盘(4)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凹面镜(6),所述灯泡位于凹面镜(6)内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灯的视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泡(5)为五个,其中四个均匀分布并围合形成圆形,另外ー个位于该圆形的圆心上。
【文档编号】F21V7/00GK203447482SQ20132045496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胥超 申请人:成都启明星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