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灯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02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防眩灯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灯罩,包括防眩主体和透光顶壳,该防眩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形,透光顶壳位于防眩主体的上端,且透光顶壳为透明的透光顶壳,防眩主体为半透明的防眩主体。采用了该结构的防眩灯罩,依照人的视觉角度,采用了双色双料注塑工艺,灯罩的防眩主体的部分容易对视觉产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雾度、低透光率的光学塑料,从而防止了眩光带来的不适感;透光顶壳位于灯罩的上端,该部分不会对于人体的视觉产生眩光,因此该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从而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程度。
【专利说明】防眩灯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防眩灯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传统日光灯管中,都含有汞,对环境和人的生活都会形成污染及危害。大多数含汞的光源都是和普通垃圾一样回收,而其都是采用玻璃作为外壳的,光源中的汞很容易从破碎的灯壳中被释放出来,汞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泥土中、水流中、甚至大气层、食物链中转移。因此,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的生物富集性,使得汞成为目前全球最引人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采用了无污染环保的LED光源产品逐步普及,并衍生出各类替换传统光源如白炽灯泡,卤素射灯,荧光灯的LED光源类照明,在利用LED的高效节能,绿色环境环保作为传统光源替换品时,没有充分发挥LED作为固态照明光源的其他诸多优点,但是一些LED灯具易产生眩光,使得使用者较为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眩光、有效提升灯具光效的防眩灯罩。
[000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灯罩具有以下构成:
[0005]该防眩灯罩,其主要特点是,包括防眩主体和透光顶壳,该防眩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形,所述的透光顶壳位于所述的防眩主体的上端,且所述的透光顶壳为透明的透光顶壳,所述的防眩主体为半透明的防眩主体。
[0006]该防眩灯罩中的透光顶壳为高透光率的塑料。
[0007]该防眩灯罩中的防眩主体为高雾度且低透光率的塑料。
[0008]该防眩灯罩中的防眩主体与所述的透光顶壳为一体设置。
[0009]该防眩灯罩中的防眩主体为锥形,该防眩主体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该防眩主体下端开口的直径。
[0010]采用了该结构的防眩灯罩,采用了双色双料注塑工艺,防眩主体容易对视觉产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雾度、低透光率的光学塑料,从而防止了眩光带来的不适感;透光顶壳位于灯罩的上端,该部分不会对于人体的视觉产生眩光,因此该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从而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程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灯罩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灯罩局部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14]I透光顶壳
[0015]2防眩主体【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17]该防眩灯罩,包括防眩主体2和透光顶壳I,该防眩主体2为两端开口的筒形,透光顶壳I位于防眩主体2的上端,且透光顶壳I为透明的透光顶壳1,防眩主体2为半透明的防眩主体2。透光顶壳I为透明的塑料,防眩主体2为半透明的塑料。防眩主体2与透光顶壳I为一体设置。防眩主体2为锥形,该防眩主体2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该防眩主体2下端开口的直径。
[0018]依照人眼的视觉角度,对视觉产生眩光的防眩主体2部分使用半透明的高雾度低透光率的塑料,透光顶壳部分I采用透明的高透光率的透明光学塑料,
[0019]采用了该结构的防眩灯罩,采用了双色双料注塑工艺,防眩主体容易对视觉产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雾度、低透光率的光学塑料,从而防止了眩光带来的不适感;透光顶壳位于灯罩的上端,该部分不会对于人体的视觉产生眩光,因此该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从而提高了灯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程度。
[0020]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眩灯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眩主体和透光顶壳,该防眩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筒形,所述的透光顶壳位于所述的防眩主体的上端,且所述的透光顶壳为透明的透光顶壳,所述的防眩主体为半透明的防眩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顶壳为高透光率的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体为高雾度且低透光率的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体与所述的透光顶壳为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体为锥形,该防眩主体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该防眩主体下端开口的直径。
【文档编号】F21V3/04GK203421617SQ201320572029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王李佳, 王强 申请人: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