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48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防眩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灯,包括散热柱,固定板,透镜,防眩罩,灯壳,及连接散热柱与灯壳的连接片。固定板上设有发光体,透镜的上表面有反光罩,灯壳具有筒状部及位于筒状部下端的环状体。环状体的内径小于筒状部的内径,并形成第一内台肩,防眩罩由一圆筒部与一敞口部构成,并在两者的结合部形成有第二内台肩,敞口部搁置在第一内台肩上。同一透镜上的反光罩具有相同的出光角,不同透镜的反光罩具有不同的出光角,每个透镜均可被择一地搁置在第二内台肩上。连接片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灯壳和散热柱连接时,透镜被紧压在固定板与防眩罩间。优点是需要变换不同出光角的光线时,仅需旋开连接片一端的紧固件,对透镜进行更换即可。
【专利说明】防眩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了结构的防眩灯。
【背景技术】
[0002]防眩灯通常嵌在天花板上,并朝下投射光线,投射的光线有一定的锥角,角度的大小是由反光罩的形状决定的,现有一种防眩灯的反光罩是与透镜一体成型的,并固定在灯体内部,当用户有不同出光角使用需求时,同一只防眩灯无法得到满足,只得购买不同出光角的防眩灯。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用户随时变换投射出光角大小的防眩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灯包括散热柱,散热柱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孔,内表面的顶壁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发光体和定位孔;透镜,透镜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发光体对应的反光罩及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防眩罩;灯壳,灯壳具有筒状部,筒状部上部的周壁设有第二孔,筒状部的下端为一环状体;连接片,连接片的两端设有腰圆孔。环状体的内径小于筒状部的内径,并形成第一内台肩;防眩罩由一圆筒部与一敞口部构成,并在两者的结合部形成有第二内台肩;敞口部搁置在第一内台肩上;透镜有两个以上,同一透镜上的反光罩具有相同的出光角,不同透镜的反光罩具有不同的出光角,每个透镜均可被择一地搁置在第二内台肩上;连接片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灯壳和散热柱连接时,透镜被紧压在固定板与防眩罩之间。
[0005]由以上方案可见,当用户需要变换防眩灯投射的出光角时,仅需拆开连接片任意一端的紧固件,即可取下透镜,更换具有合适出光角反光罩的透镜,以实现投射出不同出光角的光线。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连接片与散热柱的紧固件为螺钉,第一孔为螺纹孔;连接连接片与灯壳的紧固件为铆钉,第二孔为光孔。
[0007]由以上方案可见,当用户需要防眩灯具有不同投射出光角的光线时,仅需旋开连接片与散热柱一端的螺钉,对透镜进行更换,以实现投射出不同出光角的光线。
[0008]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连接片与散热柱的紧固件为铆钉,第一孔为光孔;连接连接片与灯壳的紧固件为螺钉,第二孔为螺纹孔。
[0009]由以上方案可见,当用户需要防眩灯具有不同投射出光角的光线时,还可以旋开连接连接片与灯壳的螺钉,对透镜进行更换,以实现投射出不同出光角的光线。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片为二至四片,沿散热柱及灯壳的周向均布,第一孔与第二孔的数量与连接片的数量对应。
[0011]由以上方案可见,当连接片为三或四片时,虽然更换透镜时比较繁琐,但提高了整个防眩灯的结构强度,更好的选择是采用两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眩灯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0014]图3是灯壳的立体图;
[0015]图4是防眩罩的立体图;
[0016]图5是透镜的立体图;
[0017]图6是固定板的立体图;
[0018]图7是散热柱的立体图;
[0019]图8是连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2所示,防眩灯有一个散热柱1,在散热柱I的周壁上对称地设有二个作为第一孔的螺纹孔11,散热柱I内表面的顶壁通过一对螺钉将固定板2固定,固定板2上设有三只发光体21和三个定位孔22。透镜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发光体21 —一对应的三个反光罩32及与定位孔22 —一对应的三个定位柱31。灯壳6由筒状部62和环状体63构成,筒状部62上部的周壁设有二个作为第二孔的光孔61。二只连接片5的两端设有腰圆孔51。环状体63的内径小于筒状部62的内径,如此形成第一内台肩64 ;防眩罩4由一圆筒部41与一敞口部42构成,并在两者的结合部形成有第二内台肩43;敞口部42搁置在第一内台肩上64。本例中透镜3有三个,主要尺寸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反光罩32的出光角不同,即第一只透镜3上的反光罩具有18度的出光角,第二只透镜3上的反光罩具有25度的出光角,第三只透镜3上的反光罩具有35度的出光角,图2中仅不出了其中一只透镜3,其他二只透镜3作为防眩灯的备件供用户选择使用。连接片5通过铆钉8和螺钉7分别与灯壳6和散热柱I连接时,透镜3的下端是搁置在第二内台肩43上的,上端则被固定板2压紧。
[0022]如图3所示,第一内台肩64与筒状部62内表面的连接处形成有一个凸台65。
[0023]如图4所示,敞口部42的周壁上形成有一槽口 44,当敞口部43搁置在第一内台肩64上时,凸台65将卡在槽口 44里,用以防止防眩罩4相对灯壳6旋转。
[0024]如图5所示,透镜3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发光体21对应的反光罩32及与定位孔22对应的定位柱31。
[0025]如图6所示,固定板2上设有三个定位孔22及三只发光体21,在边缘设有二只槽孔23。
[0026]如图7所示,散热柱I下端有一个内凹面,由此形成了围绕该内凹面的周壁,在周壁上设有二个作为第一孔的螺纹孔11。用螺钉穿过固定板2上的槽孔23并拧在螺孔12中,以此方式将固定板2安装在内凹面,即顶壁上。
[0027]如图8所示,连接片5折成Z形,以适应灯壳6外径大于散热柱外径时的连接,腰圆孔51的设置是为了适应不同出光角反光罩的高度不同时,以便于调节轴向间距并在轴向压紧。
【权利要求】
1.防眩灯,包括 散热柱,所述散热柱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孔,内表面的顶壁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发光体和定位孔; 透镜,所述透镜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发光体对应的反光罩及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 防眩罩; 灯壳,所述灯壳具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上部的周壁设有第二孔,所述筒状部的下端为一环状体;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设有腰圆孔; 其特征是: 所述环状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径,并形成第一内台肩; 所述防眩罩由一圆筒部与一敞口部构成,并在两者的结合部形成有第二内台肩; 所述敞口部搁置在所述第一内台肩上; 所述透镜有两个以上,同一透镜上的反光罩具有相同的出光角,不同透镜的反光罩具有不同的出光角,每个所述透镜均可被择一地搁置在所述第二内台肩上; 所述连接片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灯壳和所述散热柱连接时,所述透镜被紧压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防眩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其特征是: 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散热柱的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 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灯壳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所述第二孔为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其特征是: 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散热柱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所述第一孔为光孔; 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灯壳的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第二孔为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灯,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片为二至四片,沿所述散热柱及所述灯壳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片的数量对应。
【文档编号】F21S8/04GK203533367SQ20132064720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洪春福 申请人:珠海世大照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