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269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包括贴覆于LED光源底面的用于导热的基板,基板与LED光源相接触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凸台,LED光源安装在凸台的下表面,所述基板上进一步设有1个或1个以上超高导热性能的热管,热管底部嵌在凸台内,并与凸台的下表面形成一光滑平面,露在基板上方的热管上端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一翅片组,所述基板上的上表面中间进一步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内设有用于安装灯杆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有安装槽。上述热管散热器通过导热基板和热管将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导到翅片上,达到散热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安全、散热效率高、散热温度均匀。
【专利说明】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LED发光效率的不断提高,LED光源以其明显的优势正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道路、隧道、景观等的照明灯具的应用。以大功率LED为光源的照明灯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LED发光的特殊性,其芯片在发光的过程中将产生非常可观的热量。而这些热量会导致LED芯片的光衰减,即降低了发光效率,光衰减严重时甚至会使LED失效。这些都严重制约了 LED光源在灯具中的开发与应用。因此散热是LED光源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3]目前实现大功率LED光源的主要有两种做法:
[0004]一种是组合多个小功率LED光源,一般多达上百颗甚至数百颗,电路设计复杂。目前常见的LED光源散热装置多是针对这种多个小功率LED光源组合的。由于小功率LED采用阵列组合方式,所产生的是均匀分布的低功率热源,因此散热器的设计较为简单,容易满足散热降温至所要求的范围。
[0005]另一种是直接使用集成大功率LED光源,价格比较贵,但由于具有光效高、体积小、灵活方便等优势,已然成为LED应用的发展趋势。集成式大功率LED —般单个LED光源即可达到50W、75W、100W甚至更大,而大功率LED光源在输出理想强度的光时会产生大量的集中热量,散热要求比多个小功率LED光源组合的方式更高,这对散热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超高导热性能、散热温度均匀且结构紧凑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9]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包括贴覆于LED光源底面的用于导热的基板,基板与LED光源相接触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凸台,LED光源安装在凸台的下表面,所述基板上进一步设有I个或I个以上超高导热性能的热管,热管底部嵌在凸台内,并与凸台的下表面形成一光滑平面,露在基板上方的热管上端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一翅片组,所述基板上的上表面中间进一步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内设有用于安装灯杆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有安装槽。
[0010]进一步,上述第二翅片组包括若干个薄片型翅片,垂直设置在基板的中间,且与基板为一体结构,其中,位于安装槽内的翅片低于安装槽外的翅片高度。集成大功率LED的中心位置产生的热量最集中,基板的中间设置第二翅片组,可以起初步的散热作用,而安装结构位于第二翅片组内,既可以起散热作用,又可作为灯杆安装结构使用,使整个热管散热器结构更紧凑。
[0011]进一步,上述安装结构的安装槽为倒T型。
[0012]进一步,所述热管为U形管,底部安装在基板凸台上,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翅片组。
[0013]上述第一翅片组包括若干个薄片型翅片,等间距平行安装在热管上。
[0014]进一步,上述凸台横截面为矩形,具有较大热容能力,有利于将LED光源的热量传递给翅片组。
[0015]进一步,所述基板的两侧设有与灯壳连接的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从两侧向中间依次设有凹槽、螺孔和固定筋,灯壳上也设有对应的装配结构,最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16]上述LED光源、基板、凸台、第二翅片组、热管的各个中心相重合。
[0017]采用上述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通过导热基板和热管将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导到翅片上,达到散热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安全、散热效率高,且散热温度均匀;
[0019]2、热管底部设置凸台,热管压入凸台下表面,并穿过基板安装,保证LED光源和热管、基板充分、紧密接触,有利于将LED光源的热量同时传递给热管和基板,进一步将热量快速传导到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而且通过凸台只需将基板局部加厚,其余部分可以做的更薄,有利于降低重量和成本;
[0020]3、基板的中间设置的用于安装灯杆的安装结构,既起到散热作用,又可用于安装灯杆,使结构的散热利用率更高;
[0021]4、基板两侧设置装配结构,与灯体拼接成一整体,起到了灯壳的作用,简化了灯具结构,使散热装置模块化,更利用灯具的轻量化和组装;
[0022]5、热管的有效布局,符合热管冷凝段、蒸发段等的工作原理和快速导热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发挥热管超导性能、快速带走热量;
[0023]6、第一翅片组合第二翅片组的有效布局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有利于翅片与空气的快速换热,提高了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0024]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施例的热管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施例的热管散热器部分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的热管散热器,包括贴覆于LED光源I底面的用于导热的基板2,基板2与LED光源I相接触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凸台21,凸台21横截面为矩形,LED光源I安装在凸台21的下表面;基板2上进一步设有3个超高导热性能的热管4,所述热管4为U形管,热管4底部嵌在基板凸台21内,并与凸台21的下表面形成一光滑平面,即凸台21下表面与热管4下表面齐平,热管4的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翅片组5。所述第一翅片组5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一致的薄片型翅片,等间距平行安装在热管4上。所述基板2上的上表面中间进一步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二翅片组3,第二翅片组3内设有用于安装灯杆的安装结构6,所述安装结构设有倒T型的安装槽61。上述LED光源1、基板2、凸台21、第二翅片组3、热管4的各个中心相重合。集成大功率LED的中心位置产生的热量最集中,因此基板2的中间设置第二翅片组3,起初步的散热作用。热管4底部压入基板凸台21下表面中心并形成一光滑平面,保证LED光源和热管充分、紧密接触,有利于热管4将热量快速传导到第一翅片组。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翅片组3包括若干个薄片型翅片,垂直设置在基板2的中间,且与基板2为一体结构,其中,位于安装槽61内的翅片低于安装槽61外的翅片高度。安装结构6位于第二翅片组3内,既可以起散热作用,又可作为灯杆安装结构使用,使整个热管散热器结构更紧凑。
[0029]所述基板2的两侧设有与灯壳连接的装配结构7,所述装配结构7从两侧向中间依次设有凹槽71、螺孔72和固定筋73,灯壳上也设有对应的装配结构,最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通过连接结构7与灯体拼结成一整体,起到了灯壳的作用。
[0030]上述热管4数量、第一翅片组5和第二翅片组3中翅片的数量根据LED光源的功率决定,翅片的个体形状和散热器的整体造型是根据灯具造型决定的,热管4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只要符合热管快速导热的布局要求就行。
[0031]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覆于LED光源底面的用于导热的基板,基板与LED光源相接触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凸台,LED光源安装在凸台的下表面,所述基板上进一步设有I个或I个以上热管,热管底部嵌在凸台内,并与凸台的下表面形成一光滑平面,露在基板上方的热管上端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一翅片组,所述基板上的上表面中间进一步设有起散热作用的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内设有用于安装灯杆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有安装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翅片组包括若干个薄片型翅片,垂直设置在基板的中间,且与基板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结构的安装槽为倒T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U形管,底部安装在基板凸台上,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翅片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翅片组包括若干个薄片型翅片,等间距平行安装在热管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台横截面为矩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的两侧设有与灯壳连接的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从两侧向中间依次设有凹槽、螺孔和固定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LED光源、基板、凸台、第二翅片组、热管的各个中心相重合。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656862SQ20132065309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蒋兰芳, 王丽辉, 杨哲人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工业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