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57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所述反射杯主要包括下部的控光部分和上部的外扩部分,并且所述外扩部分的下端面开口半径大于控光部分的上端面的开口半径。本发射杯应用在筒灯、射灯、轨道灯、埋地灯、洗墙灯等定向式照明灯具中,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控光部分的侧壁反射后,直接从外扩部分的上端面出射,不会在反射杯开口处形成耀眼的聚光点,从而解决了传统反射杯中光线二次相交产生眩光的问题,并能增大照明灯具的照射范围。
【专利说明】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
【背景技术】
[0002]筒灯、射灯、轨道灯、埋地灯、洗墙灯等灯具均属于设置有反射杯的定向式照明灯具,具有光线比较集中、流明值高等特点。随着LED照明技术不断改进,LED的出光效率不断提高,目前LED逐渐成为这类灯具的主要光源。然而由于LED本身体积小而亮度高的特点,使得其眩光问题也比较严重。
[0003]现有技术的反射杯请参照图1,目前常见的反射杯内壁通常为抛物线曲面,采用这种结构的反射杯,缺点是光源的光线经反射杯内壁二次反射后会在反射杯开口上相交,从而在发光面上形成耀眼的聚光点,容易给人造成眩晕的感觉。为解决灯具的眩光问题,现有技术常在灯具上装设有能防眩光的雾面罩,可是雾面罩又会降低筒灯的照明亮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通过该反射杯能防止光线二次相交,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所述反射杯的内腔侧壁包括下部的控光部分及上部的外扩部分,并且所述外扩部分的下端面开口半径大于控光部分的上端面的开口半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反射杯的中部设置有阶梯部分,所述控光部分、阶梯部分、外扩部分依次过渡连接成一体。
[0008]进一步,所述阶梯部分上设有用于吸收从玻璃盖板反射的光线的吸光层。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反射杯的中部为悬空部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扩部分的上端口边沿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设有吸光层。
[0011]进一步,所述吸光层为一圈吸光膜层或者吸光涂层。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应用在筒灯、射灯、轨道灯、埋地灯、洗墙灯等定向式照明灯具中,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控光部分的侧壁反射后,直接从外扩部分的上端面出射,不会在反射杯开口处形成耀眼的聚光点,从而解决了传统反射杯中光线二次相交产生眩光的问题,并能增大照明灯具的照射范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反射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反射杯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反射杯安装在灯具中的剖面图;[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反射杯安装在灯具中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所述反射杯的内腔侧壁包括下部的控光部分11、中部的阶梯部分12及上部的外扩部分13,并且所述外扩部分13的下端面开口半径大于控光部分11的上端面的开口半径,所述控光部分11、阶梯部分12、外扩部分13依次过渡连接成一体。将本反射杯装置在灯具中时,LED光源2发出的光经反射杯反射的光路如图3中虚线所示,光线经控光部分11的内壁一次反射后,直接出射到外扩部分13的开口端面外,不会在反射杯开口处形成耀眼的聚光点,从而解决了传统反射杯中光线二次相交产生眩光的问题,并能增大照明灯具的照射范围。
[0020]由于现有的定向式灯具通常会在灯具上设置有用于防水、防尘以及保护光源的玻璃盖板3,LED光源2出射的光线部分经玻璃盖板3反射后仍然会产生眩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在所述阶梯部分12上设有用于吸收从玻璃盖板3反射的光线的吸光层。
[0021]另外,所述反射杯的上端口边沿设置有外翻边14,由于玻璃盖板3反射的光部分也会在外翻边14边沿处形成眩光,因此本实施例在外翻边14处同样设有吸光层。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层为一圈吸光膜层或者吸光涂层。所述吸光膜层或者吸光涂层均采用吸光材料,利用吸光材料吸收从玻璃盖板3反射的光线,有效防止产生眩光。
[0023]实施例二
[0024]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所述反射杯包括装置在灯具下部的控光部分11以及装置在灯具上部的外扩部分13,并且所述外扩部分13的下端面开口半径大于控光部分11的上端面的开口半径,所述控光部分11和外扩部分13分别固定在灯具内,所述反射杯的中部为悬空部分。从灯具的玻璃盖板3反射的光线会从悬空部分射入控光部分11后方,因此不会产生眩光,所达到的防眩光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
[0025]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外扩部分13的上端口边沿同样设置有外翻边14,所述外翻边14设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为一圈吸光膜层或者吸光涂层。
[0026]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杯的内腔侧壁包括下部的控光部分(11)及上部的外扩部分(13),并且所述外扩部分(13)的下端面开口半径大于控光部分(11)的上端面的开口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杯的中部设置有阶梯部分(12),所述控光部分(11)、阶梯部分(12)、外扩部分(13)依次过渡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部分(12)上设有用于吸收从玻璃盖板(3)反射的光线的吸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杯的中部为悬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一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部分(13)的上端口边沿设置有外翻边(14),所述外翻边(14)设有吸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反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为一圈吸光膜层或者吸光涂层。
【文档编号】F21V7/10GK203628525SQ20132078391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黄婵 申请人:黄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