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733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其中,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线,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光学膜材以及围绕光学膜材的模组框架,模组框架的面向液晶面板所在方向的端面位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模组框架通过端面支承液晶面板。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模组框架的面向液晶面板所在方向的端面位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这样可以把模组框架的端面制造得很窄,由此使显示装置的边框缩窄,极大有利于显示装置向窄边框化发展。
【专利说明】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静态方法显示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装置正向薄体化、窄边化、轻量化高速发展。
[0003]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就是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装置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现有的带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通常是将液晶面板I放置于模组框架2的内侧,即模组框架2的面向液晶面板I所在方向的端面3位于液晶面板I的正面一侧,这样使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制约了显示装置向窄边框化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较小的,符合窄边框化的发展潮流的背光模组与
显示装置。
[0005]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光学膜材以及围绕所述光学膜材的模组框架,所述模组框架的面向所述液晶面板所在方向的端面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所述模组框架通过所述端面支承所述液晶面板。
[0006]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与所述液晶面板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材的容纳腔室,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面上连接有向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延伸的承托板,所述光学膜材设置于所述承托板上。
[0007]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光学膜材上连接有与所述卡槽对应配合的配合端,所述配合端伸入所述卡槽中,以此所述光学膜材与所述模组框架卡合连接在一起。
[0008]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材的外侧壁与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白色遮挡体。
[0009]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的第一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覆晶薄膜的容纳槽。
[0010]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用于支承光源的支承板以及与所述支承板连接的用于支承所述模组框架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支承板垂直。
[0011]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端面相对应的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的面向方向与所述端面的面向方向相反,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内凹面接触,所述侧壁板通过所述内凹面支承所述模组框架。
[0012]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上设置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端面相对应,所述侧壁板伸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壁接触,所述侧壁板通过所述槽底壁支承所述模组框架。
[0013]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支承板的用于支承所述光源的内承面上设置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置有泡棉。
[0014]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本发明的背光模组。
[0015]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的所述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与所述端面接触的第一块体以及第二块体,所述液晶面板伸入所述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之间,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块体以及所述第二块体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限位。
[0016]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正面一侧的外框部以及与所述外框部连接的侧框部,所述外框部与所述第二块体接触,所述侧框部由侧面包围所述模组框架。
[0017]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侧框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块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伸入所述通孔,以此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侧框
部固定在一起。
[0018]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侧框部的第二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通孔的黑色遮挡体。
[0019]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模组框架的面向液晶面板所在方向的端面位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这样可以把模组框架的端面制造得很窄,由此使显示装置的边框缩窄,极大有利于显示装置向窄边框化发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液晶面板I以及用于向液晶面板I提供光线的背光模组2。背光模组2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实施例。
[0026]背光模组2包括设置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的光学膜材3以及围绕光学膜材3的模组框架5,模组框架5包括面向液晶面板I的背面的端面6,端面6位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即模组框架5的面向液晶面板I所在方向的端面6位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模组框架5通过端面6支承液晶面板I。
[0027]不同于现有的带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将液晶面板放置于模组框架的内侧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实施例中,模组框架5的面向液晶面板I的端面6位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当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液晶面板I的正面向上放置,液晶面板I即放置于模组框架5上,也就是说,模组框架5通过端面6支承液晶面板I。这样可以把模组框架5的端面6制造得很窄,由此使显示装置的边框缩窄,极大有利于显示装置向窄边框化发展。
[0028]背光模组2中,模组框架5与液晶面板I形成用于容纳光学膜材3以及光源4的容纳腔室10,模组框架5的内侧面27上连接有向容纳腔室10的内部延伸的承托板28,光学膜材3设置于承托板28上。
[0029]承托板28向容纳腔室10的内部延伸的一端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向容纳腔室10的内部倾斜的倾斜板,倾斜板与模组框架5形成三角形结构,这种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承托板28的稳定,进一步使光学膜材3保持稳定。
[0030]背光模组2中,模组框架5的内侧面27上设置有卡槽29,光学膜材3上连接有与卡槽29对应配合的配合端31,配合端31伸入卡槽29中,以此光学膜材3与模组框架5卡
合连接在一起。
[0031]背光模组2中,光学膜材3的外侧壁与模组框架5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白色遮挡体32。白色遮挡体32 —方面用于防止漏光,另一方面防止异物进入容纳腔室10内部。
[0032]背光模组2还包括背板9,背板9包括用于支承光源4的支承板41以及与支承板41连接的用于支承模组框架5的侧壁板42,侧壁板42与支承板41垂直。
[0033]背光模组2中,模组框架5上设置有与端面6相对应的内凹面36,内凹面36的面向方向与端面6的面向方向相反,侧壁板42与内凹面36接触,侧壁板42通过内凹面36支承模组框架5。
[0034]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模组框架5的端面6上设置有限位块7,限位块7包括与端面6接触的第一块体11以及第二块体12,液晶面板I伸入第一块体11与第二块体12之间,限位块7通过第一块体11以及第二块体12对液晶面板I进行限位。
[0035]限位块7的存在,增强了液晶面板I的四个边角处的强度,进一步保证显示装置整体坚固,有利于使显示装置的边框进一步缩窄。
[0036]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还包括外框架8,外框架8包括设置于液晶面板I的正面一侧的外框部21以及与外框部21连接的侧框部22,外框部21与第二块体12接触,侧框部22由侧面包围模组框架5。
[0037]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侧框部22上设置有通孔23,限位块7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块体11与所述第二块体12的连接体,连接体伸入通孔23,以此限位块7与侧框部22固定在一起。上述限位块7与侧框部22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了液晶面板I的四个边角处的强度,有利于使显示装置的边框更进一步缩窄。
[0038]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侧框部22的第二外侧面25上设置有用于覆盖通孔23的黑色遮挡体26。黑色遮挡体26 —方面用于防止漏光,另一方面防止异物进入显示装置内部。
[0039]实施例二
[0040]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仅在于背光模组的不同。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用于向液晶面板I提供光线。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实施例。
[0041]背光模组2’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的不同在于,背光模组2’的模组框架5’的第一外侧面2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覆晶薄膜20的容纳槽37。上述容纳槽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液晶面板的安装强度,同样有利于使显示装置的边框更进一步缩窄。
[0042]背光模组2’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的不同还在于,模组框架5’上设置卡接槽39,卡接槽39的槽底壁45与端面6’相对应,侧壁板42’伸入卡接槽39内,侧壁板42’与卡接槽39的槽底壁45接触,侧壁板42’通过槽底壁45支承模组框架5’。
[0043]背光模组2’中,支承板41’的用于支承光源4的内承面上设置有置物槽52,置物槽52内设置有泡棉53,以保护光源4。
[0044]泡棉53对光源4的电路板起缓冲、保护作用;而置物槽52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背板9’的强度。
[0045]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可以互相调换。
[00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光学膜材以及围绕所述光学膜材的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的面向所述液晶面板所在方向的端面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所述模组框架通过所述端面支承所述液晶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与所述液晶面板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学膜材的容纳腔室,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面上连接有向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延伸的承托板,所述光学膜材设置于所述承托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光学膜材上连接有与所述卡槽对应配合的配合端,所述配合端伸入所述卡槽中,以此所述光学膜材与所述模组框架卡合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材的外侧壁与所述模组框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白色遮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的第一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覆晶薄膜的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用于支承光源的支承板以及与所述支承板连接的用于支承所述模组框架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支承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端面相对应的内凹面,所述内凹面的面向方向与所述端面的面向方向相反,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内凹面接触,所述侧壁板通过所述内凹面支承所述模组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上设置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端面相对应,所述侧壁板伸入所述卡接槽内,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底壁接触,所述侧壁板通过所述槽底壁支承所述模组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用于支承所述光源的内承面上设置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置有泡棉。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的所述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与所述端面接触的第一块体以及第二块体,所述液晶面板伸入所述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之间,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块体以及所述第二块体对所述液晶面板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正面一侧的外框部以及与所述外框部连接的侧框部,所述外框部与所述第二块体接触,所述侧框部由侧面包围所述模组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块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块体与所述第二块体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伸入所述通孔,以此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侧框部固定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部的第二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通孔的黑色遮挡体。
【文档编号】F21S8/00GK103836463SQ20141005889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志丹, 尹大根, 马青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