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8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可以应对器具主体外形的小型化,也可以将反射体安装于器具主体的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10)具备器具主体(30)及反射体(32)。器具主体(30)具有:形成有开口部(52)的筒状的装饰框(37)、及设置于装饰框(37)的侧面的被嵌合部(58),且灯装置(12)配置于装饰框(37)内侧。反射体(32)从开口部(52)插入而配置于装饰框(37)的内侧,以灯装置(12)的光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且在侧面具有与被嵌合部(58)凹凸嵌合的嵌合部(77)。
【专利说明】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安装有反射体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例如在筒灯等的照明器具中,将反射体插入安装在配置有规定光源的筒状的器具主体的开口部中。在该反射体的安装中,主要使用配设于器具主体的侧面的反射体安装弹簧,插入于器具主体的开口部的反射体卡于反射体安装弹簧,从而将反射体安装于器具主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0757号公报
[0004]在使用规定的光源的基础上,将器具主体配置于有限的设置空间时,器具主体外形必须要小,但是有时配设于器具主体的侧面的反射体安装弹簧与光源相干扰,则无法使用反射体安装弹簧安装反射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应对器具主体的外形的小型化,也可以将反射体安装于器具主体的照明器具。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及反射体,器具主体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筒状的框部、及设置于框部的侧面的被嵌合部,并且在框部的内侧配置有光源。反射体从开口部插入而配置于框部的内侧,以光源的光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且在侧面具有与被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部。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在反射体的侧面的嵌合部凹凸嵌合于设置在器具主体的框部的侧面的被嵌合部中,因而不使用反射体安装弹簧即可将反射体安装于器具主体,从而可期待能够应对器具主体外形的小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
[0009]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0010]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0011]图4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散热体的仰视图。
[0012]图中:10-照明器具,12-作为光源的灯装置,17-发光元件,30-器具主体,32-反射体,37-作为框部的装饰框,38-安装弹簧,52-开口部,53-平面部,55-弹簧安装部,58-被嵌合部,75-平板部,77-嵌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照明器具10是埋设于在天花板部件上开口的埋入孔中的筒灯等埋入式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10例如使用了扁平型的灯装置12作为光源,该灯装置采用了 GH76P型等的灯头结构。并且,照明器具10虽然使用直径为规定尺寸的灯装置12,但是照明器具是与直径为例如IOOmm左右的埋入孔对应的小直径尺寸,且器具外径比以往更小。
[0015]灯装置12具备圆筒状的筐体13,且在该筐体13的上面侧中央立设有筒状的壁部14。筐体13中配设有贯穿壁部14且例如由压铸铝制成的圆盘状的导热体15。导热体15的上部侧作为从筐体13突出的突出部16而构成。在导热体15的突出部16的周边部,多个键槽15a和多个键15b分别配设在规定的位置上。
[0016]在导热体15的下表面安装有具有发光元件17的发光模块18。发光模块18为在基板19上安装有作为发光元件17的多个LED芯片且通过含有荧光体的封固树脂而封固成一体的 COB (Chip On Board)模块。另外,发光兀件 17 可使用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封装体,或者也可使用EL元件等其他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0017]发光模块18安装成通过环状的安装框20而被按于导热体15的下表面的状态。在发光模块18的下方,对置地配置有通过筒状的反射板21而被保持的圆板状的透光罩22。在筐体13的下面安装有环状的罩23,该罩向反射板21按压透光罩22的周边部而进行保持。在罩23的中央形成有透光窗24,该透光窗使透过透光罩22的光通过,罩23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灯装置12转动操作的触指突起部25。
[0018]在筐体13的上面侧周边部突出设置有多根例如6根销26。在多根销26中,2根为连接于发光模块18的电源供给用,剩下的为信号传输用。
[0019]而且,照明器具10具备:器具主体30,灯座31、反射体32以及电源装置33。
[0020]器具主体30具备:散热体36、配设于该散热体36的下部的作为框部的装饰框37、及安装于该装饰框37的多个安装弹簧38。
[0021]散热体36例如由压铸铝等金属材料制成。散热体36具备:平面状的安装面部40、从该安装面部40的周边部突出设置的周壁部41、及从安装面部40的上表面突出的多个散热片42。
[0022]安装面部40的下面突出有安装台部43,该安装台部43上螺纹固定有灯座31,并且可热传导地接触安装于灯座31的灯装置12的导热体15的上表面。在与灯座31对置的安装面部40的周边部区域形成有配线槽45,该配线槽可配置与灯座31连接的电线44。配线槽45可设置于安装台部43的全周,也可根据连接于灯座31的电线44的布线区域设置于周向上的局部。并且形成有与配线槽45连通且上下贯穿安装面部40的配线孔46。
[0023]在周壁部41的周向多处形成有平面部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壁部41的周向上等间隔的3处形成有平面部47。平面部47中,周壁部41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均是平面状,且内表面侧向周壁部41的内侧突出未弯曲的量。因此,在平面部47处,配线槽45的槽宽度变窄,但在除平面部47以外的圆弧部分,配线槽45的槽宽度较宽,且形成有配线孔46。在周壁部41形成有用于螺纹固定装饰框37的多个孔缘48。孔缘48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向周壁部41的内表面及外表面的二者突出。
[0024]散热片42为多个散热片42相互隔着间隔而设置,且多个散热片42之间连通有配线孔46。
[0025]另外,装饰框37例如由压铸铝等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开口的筒状。装饰框37具备筒部50、及从该筒部50的下端向外侧突出的环状装饰框部51,在筒部50及装饰框部51的内侧形成有开口部52。
[0026]在筒部50的周向上的多处形成有平面部53。平面部53形成在与散热体36的平面部47相对应的位置即等间隔地形成在筒部50的周向上的3处。平面部53中,筒部50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均是平面状,内表面侧向开口部52内突出未弯曲的量。在筒部50的与散热体36的孔缘4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螺纹固定的孔缘54。孔缘5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向筒部50的内表面及外表面的二者突出。
[0027]在平面部53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安装弹簧38的弹簧安装部55。在该弹簧安装部55形成有引导部56和卡止孔57,该引导部使安装弹簧38从上方滑入从而安装,该卡止孔使安装于引导部56的安装弹簧38卡合以防止脱落。
[0028]在平面部53的弹簧安装部55的上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反射体32的被嵌合部58。该被嵌合部58由横宽的孔59构成。
[0029]在装饰框部51,至少形成有I个凹口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2个凹口部60,一个与被嵌合部58的位置相对应,另一个与相邻的被嵌合部58之间的位置相对应而配置。
[0030]装饰框37由于通过成型模而成型,因而为了在成型后从成型模抽出,在外表面及内表面形成有起模锥度。在装饰框37的外表面,形成有上部侧的直径比下部侧小的例如I °的起模锥度,以便从成型模向下方拔出装饰框37。装饰框37的内表面以分模线37a为边界在上部侧和下部侧具有不同倾斜方向的起模锥度,在分模线37a上侧,形成有下部侧的直径比上部侧小的例如2°的起模锥度,以便从成型模向下方拔出装饰框37,在分模线37a下侧,形成有上部侧的直径比下部侧小的例如2°的起模锥度,以便从成型模向上方拔出装饰框37。如此,在装饰框37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起模锥度的角度不同,并且,在装饰框37的内表面以分模线37a为边界,在上部侧和下部侧具有不同倾斜方向的起模锥度。
[0031]另外,安装弹簧38由板簧构成,一端设置有安装于弹簧安装部55的安装片62,从该安装片62弯曲有通过弹性向侧向展开的展开部63。在安装片62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通过安装于弹簧安装部55而卡合于卡止孔57以防止脱落。
[0032]另外,灯座31具备: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环状的灯座主体65、及配置于该灯座主体65的多个端子66。在多个端子66中,2个为电源供给用,其余为信号传输用。
[0033]在灯座主体65的中央形成有插通灯装置12的突出部16的圆形插通口 67。在灯座主体65的下表面,沿周向形成有灯装置12的各个销26所插入的长孔状的多个连接孔68。在各连接孔68的上侧配置有端子66,插入于连接孔68的灯装置12的销26与端子66电连接。
[0034]在灯座主体65的内周面突出形成有多个键65a,同时形成有多个大致L字形的键槽65b。灯座31的键65a及键槽65b与灯装置12的键槽15a及键15b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使灯装置12的键槽15a及键15b与灯座31的键65a及键槽65b对位,将灯装置12的突出部16插入于灯座31的插通口 67,并且通过转动灯装置12从而能够将灯装置12可装卸地安装于灯座31。
[0035]灯座31通过支承机构被支承于散热体36的安装面部40。在该支承机构中,通过将灯装置12安装于灯座31,从而将导热体15的上表面按压于散热体36的安装面部40以提闻导热性。[0036]另外,反射体32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开口的筒状。反射体32具备:朝向下方扩开的筒状的反射部72、及从反射部72的下端向外侧向向突出的环状的缘部73。在反射部72的内表面形成有例如由二次曲面构成的反射面74,且反射部72的上端配置于灯装置12的透光窗24的周边附近,反射部72的下端配置于装饰框37的装饰框部51的附近。缘部73能够嵌合于装饰框37的装饰框部51的内周侧。
[0037]在反射体32的侧面,从缘部73侧朝向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作为立起部的多个平板部75,同时在这些平板部75之间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引导板部76。平板部75的外表面为平面状,且形成在与装饰框37的平面部53相对应的位置即等间隔地形成在反射体32的周向上的3处。引导板部76形成在与装饰框37的圆弧状内周面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而且,只有在平板部75嵌合于装饰框37的平面部53的位置,才能够将反射体32插入于装饰框37的开口部52内。
[0038]平板部75及引导板部76的前端侧为可在反射体32的径向上弹性变形的自由端,平板部75比引导板部76更向上方突出。
[0039]平板部75的前端侧附近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被嵌合部58凹凸嵌合的嵌合部77。嵌合部77由从平板部75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78构成,且卡合于被嵌合部58的孔59。突起78的上面侧为了易于进入平面部53的内面侧而形成为圆弧面,下表面为了能够卡合于孔59并且能够从孔59脱落而形成为倾斜面。
[0040]另外,电源装置33通过电线44与灯座31连接。并且,电源装置33具备:电源回路、DC / DC转换器、控制IC等,其中,电源回路将商用交流电源整流平滑并且转换为直流电源;DC / DC转换器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将该直流电源转换为规定的直流输出供给于灯装置12 ;控制IC控制开关元件的振荡。并且,如果是能够调光的电源装置33,则检测灯装置12的发光元件17的电流并且与调光信号所对应的基准值相比较,通过控制IC来控制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
[0041]并且,将如此构成的照明器具10埋设于在天花板部件上开口的埋入孔中。首先,将从埋入孔引出的电源线或信号线等的规定的电线连接于电源装置33,并且将电源装置33端部朝向上方插入于埋入孔,在天花板部件的上方区域将电线装置33倾斜成水平,同时从器具主体30的上部侧开始向埋入孔插入。将器具主体30插入埋入孔时,先按压安装弹簧38以使其沿器具主体30的侧面弹性变形,同时将安装弹簧38也插入埋入孔。将安装弹簧38插入埋入孔后,解除安装弹簧38的按压,从而通过安装弹簧38的弹性变形的回弹力,安装弹簧38展开且与天花板部件的上侧抵接,同时将器具主体30相对于天花板部件向上方提升。由此,装饰框部51成为抵接于天花板部件的下表面即天花板面的设置状态,通过安装弹簧38而保持设置状态。
[0042]将灯装置12从器具主体30的开口部52插入且安装于灯座31。将灯装置12的突出部16插入灯座31的插通口 67,并且将灯装置12的键槽15a及键15b插入灯座31的键65a及键槽65b,通过转动灯装置12,从而将灯装置12安装于灯座31。在灯装置12安装于灯座31的状态下,灯装置12的销26与灯座31的端子66电连接,另外,导热体15的上表面与散热体36的安装面部40接触,进而通过灯座31将导热体15的上表面按压于散热体36的安装面部40,能够实现从灯装置12到散热体36的良好的导热性。
[0043]将反射体32从器具主体30的开口部52插入且安装于器具主体30。此时,在反射体32的平板部75与装饰框37的平面部53嵌合的位置,将反射体32插入装饰框37的开口部52内。此时,从平板部75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78进入平面部53的内面侧,平板部75向反射体32的中心侧弹性变形。平板部75侵入装饰框37的内侧后,引导板部76侵入装饰框37的内侧,反射体32和装饰框37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得到定位。并且,在反射体32刚好到达安装于装饰框37的安装位置之前,突起78到达装饰框37的孔59的位置,突起78通过平板部75的弹性变形所对应的回弹力嵌入孔59,将反射体32提升至相对于装饰框37的安装位置并且卡止。即,装饰框37的被嵌合部58与反射体32的嵌合部77凹凸嵌合。安装位置上的反射体32的缘部73嵌入到装饰框部51的内侧而被保持。
[0044]另外,从电源装置33通过灯座31向灯装置12供给电力,从而使灯装置12的发光兀件17点亮。点亮的发光兀件17所产生的光透过透光罩22,透过透光罩22的一部分光通过反射体32的内侧向规定的照射方向直接照射,透过透光罩22的一部分光在反射体32的反射面74反射向规定的照射方向照射。
[0045]在灯装置12点亮时,发光元件17所产生的热主要从基板19热传导到导热体15,且从该导热体15的突出部16的上表面热传导到散热体36,从散热体36的多个散热片42向空气中散热。
[0046]另外,将灯装置12卸下时,首先,从器具主体30卸下反射体32。卸下反射体32时,将手指从设置于装饰框37的装饰框部51的凹口部60扣住反射体32的缘部73,将反射体32下拉,由此,突起78从孔59脱落,即嵌合部77从被嵌合部58脱落,能够使反射体32向下方移动而从装饰框37卸下。此时,若从与相邻的被嵌合部58之间的位置对应而配置的凹口部60进行卸下反射体32的操作,则在反射体32的缘部73与装饰框37的装饰框部51之间产生隙间,易于将手指扣住。另外,若从与被嵌合部58的位置对应而设置的凹口部60进行卸下反射体32的操作,则突起78易于从孔59直接脱落。
[004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中,将设置于反射体32的侧面的嵌合部77凹凸嵌合于设置在器具主体30的装饰框37的侧面的被嵌合部58,因而不使用反射体安装弹簧即可将反射体32安装于器具主体30,且能够应对器具主体30外形的小型化。
[0048]另外,将装饰框37的被嵌合部58设置在弹簧安装部55,因此能够将被嵌合部58与弹簧安装部55 —同设置,从而能够提高装饰框37的制造性。
[0049]并且,在与弹簧安装部55的位置对应的装饰框37的内面形成平面部53,在反射体32的侧面设置平板部75,在平板部75上设置嵌合部77,因而能够相对于装饰框37定位反射体32的周向上插入位置,将反射体32插入装饰框37时使被嵌合部58和嵌合部77容易凹凸嵌合,从而能够提高反射体32的安装操作性。
[0050]并且,装饰框37形成为周面被封堵的筒状,因此装饰框37的外表面的表面积扩大,从灯装置12传递到装饰框37的热从装饰框37的外表面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
[00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中,在散热体36的安装面部40中与灯座31对置的区域上,设置有配线槽45,因此将灯座31安装于散热体36时,能够将连接于灯座31的电线44配置于配线槽45,电线44的处理变得容易,抑制电线44夹在灯座31和散热体36之间,或者电线44露出于灯座31的内侧,能够容易地将灯座31安装于散热体36,从而能够提闻组装性。[0052]并且,由于装饰框37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起模锥度的角度不同,因而能够减小装饰框37的外径尺寸。例如,通过增大装饰框37的内面侧的起模锥度的角度,能够确保起模性,另外,通过减小装饰框37的外面侧的起模锥度的角度,能够减小装饰框37的下部侧的外径尺寸。而且,在装饰框37的内表面,以分模线37a为边界在上部侧和下部侧中具有不同倾斜方向的起模锥度,因而与仅由一个起模锥度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装饰框37的内径尺寸。
[005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制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于实用新型范围和宗旨,并且也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器具主体,其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筒状的框部、及设置于所述框部的侧面的被嵌合部,在所述框部的内侧配置有光源; 反射体,从所述开口部插入而配置于所述框部的内侧,以所述光源的光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且在侧面具有与所述被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部的侧面形成有弹簧安装部,在该弹簧安装部安装有向所述框部的侧向展开的安装弹簧, 所述被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弹簧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弹簧安装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框部的内面形成有平面部, 在所述反射体的侧面设置有平板部,该平板部能够以与所述平面部对置的方式插入所述开口部,在该平板部上设置有所述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具有发光元件, 所述框部形成为周面被封堵的筒状。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3744049SQ20142012259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一条祐辅, 樋口一斋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