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28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LED灯条,其中,所述LED灯条包括LED基板以及位于所述LED基板表面上的N个LED灯珠;其中,所述N个LED灯珠首尾相接设置,且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且0°<θ≤45°,N、M为正整数,且M≤N。由于N个LED灯珠中的部分或全部的LED灯珠的出射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夹角,即将多个LED灯珠倾斜排列,从而减小多个LED灯珠占用的背光模组的宽度,使得背光模组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的数量增加,从而能够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参数的情况下,增加背光模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数量,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
【专利说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器本身不发光,而液晶显示器要正常的显示出图像,必须采用背光模组为其提供背光,如图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0003]导光板01,导光板01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011和底面012,以及垂直于所述出光面011和底面012,并连接所述出光面011和底面012的入光面013 ;
[0004]光源02,位于导光板01的入光面013的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02包括多个LED灯珠021以及LED灯条基板022,LED灯珠021首尾相接设置,呈直线排列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0005]增光膜和扩散膜等膜层结构03,膜层结构03均位于导光板01的出光面上,以增加背光模组出射光的均匀性和光亮度。
[0006]随着液晶显示模组朝着大屏幕、超薄、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不足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10]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出光面和底面的入光面;
[0011]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LED基板以及位于所述LED基板表面上的N个LED灯珠;
[0012]其中,所述N个LED灯珠首尾相接设置,且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且0° < Θ≤45°,N、M为正整数,且MSN。
[0013]优选地,M = N,且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 为 30。。
[0014]优选地,M = N,且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 为 45。。
[0015]优选地,M < N,且位于所述LED灯条两侧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 < Θ <45°,位于所述LED灯条中间部分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平行。[0016]优选地,M < N,且位于所述LED灯条两侧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平行,位于所述LED灯条中间部分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 < Θ≤45°。
[0017]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和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背面的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为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001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上包括N个首尾相接的LED灯珠,且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9,且0° < Θ≤45°,N、M为正整数,且M SN。即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部分或全部的LED灯珠的出射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夹角,即将多个LED灯珠倾斜排列,从而减小多个LED灯珠占用的背光模组的宽度,使得背光模组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的数量增加,从而能够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参数(如背光模组的宽度)的情况下,增加背光模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数量,进而相对于LED灯珠并排排列的背光模组,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背光模组单位宽度上的LED灯珠的数量增加,从而能够增加液晶显示装置单位面积上的亮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模组的亮度不足,尤其对于屏幕较大的液晶显示模组来说,现有的背光亮度不能满足客户对背光亮度的要求。
[0026]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虽然随着液晶显示模组的屏幕逐渐变大,能够容纳背光源的显示模组的宽度也随之变大,相应可以增加背光源LED灯珠的个数,但是增加的LED灯珠提供的亮度远不能满足因液晶显示模组屏幕增大对背光亮度的需求,即随着液晶显示模组屏幕的增大,其背光亮度不能满足要求。
[0027]基于此,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28]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出光面和底面的入光面;
[0029]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LED基板以及位于所述LED基板表面上的N个LED灯珠;[0030] 其中,所述N个LED灯珠首尾相接设置,且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且0° < Θ≤45°,N、M为正整数,且MSN。
[0031 ]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部分或全部的LED灯珠的出射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夹角,即将多个LED灯珠倾斜排列,从而减小多个LED灯珠占用的背光模组的宽度,使得背光模组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的数量增加,从而能够在不改变背光模组其他参数的情况下,增加背光模组单位宽度上设置的LED灯珠数量,进而相对于LED灯珠并排排列的背光模组,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
[0032]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35]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
[0037]导光板10,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出光面和底面的入光面;
[0038]LED灯条,LED灯条位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1的一侧,LED灯条包括LED基板以及位于LED基板表面上的N个LED灯珠20。
[0039]本实施例中,LED灯珠20首尾相接设置,且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201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为0,且0° < Θ≤45°,其中,N、M为正整数,且M SN。
[0040]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中LED灯条的排列方式,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LED灯条的排列方式,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LED灯条的排列方式与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中的LED灯珠的排列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其上的LED灯条上的LED灯珠首尾相接,且多个LED灯珠呈V形排列,每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存在夹角Θ。为了使每个LED灯珠出射的光直接射入导光板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满足0° < Θ <45°,从而避免了 LED灯珠出射的光在进入导光板之前,在其他LED灯珠出光面发生反射造成光亮度降低的现象。
[0041]优选的,所述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可以为15°、30°或45°等角度,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可以根据实际背光模组的面积或宽度进行设置,当背光模组的宽度较小时,优选的所述夹角Θ可以大些,如取45°,从而使得固定背光模组宽度上可以容纳更多的LED灯珠,进而最大限度的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当背光模组的宽度较大时,可以将所述夹角Θ的值相对选取小一些,只要能够增加背光亮度即可。
[0042]本实施例中全部的LED灯珠的出光面均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存在夹角,即上面的M = N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均相同,即,本实施例中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视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00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珠的出光面也可以存在部分倾斜,其余不倾斜的情况,如图4所示,位于LED灯条21上的两侧部分的LED灯珠211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1之间的存在的夹角,且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而位于LED灯条21中间部分的LED灯珠211的出光面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1相互平行,该情况下,由于存在部分倾斜的LED灯珠,使得LED灯珠占用的长度减小,从而能够在腾出来的空间中再设置更多的LED灯珠,进而增加了单位长度上LED灯珠的数量,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增加。
[0044]同样的,本实施中并不限定仅仅这一种形式,LED灯珠的排列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位于LED灯条中间部分的LED灯珠为倾斜的,位于中间部分的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存在夹角,而位于LED灯条两侧部分的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对倾斜的LED灯珠的数量不做限定,只要所述LED灯珠倾斜后,能够达到增设LED灯珠的效果,均为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和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背面的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为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LED灯条中的部分或全部的LED灯珠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存在大于0°小于等于45°的夹角,使得LED灯珠在LED灯条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减小,从而能够增加LED灯珠的设置,使得单位长度上LED灯珠的个数增加,进而增加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满足了大屏幕显示装置的亮度要求。
[0046]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出光面和底面的入光面; 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的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LED基板以及位于所述LED基板表面上的N个LED灯珠; 其中,所述N个LED灯珠首尾相接设置,且所述N个LED灯珠中的M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9,且0° < Θ≤45°,N、M为正整数,且MS 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M= N,且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M= N,且所述N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M< N,且位于所述LED灯条两侧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 < Θ ≤45°,位于所述LED灯条中间部分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M< N,且位于所述LED灯条两侧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平行,位于所述LED灯条中间部分的多个LED灯珠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 < Θ ≤45°。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和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背面的背光源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源模组为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3823596SQ20142024718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黄昌鹏, 王德维, 张树航, 连东海, 何基强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