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塑反射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由自上而下的第一PMMA层、第一PMMA发泡层、PC层、第二PMMA发泡层和第二PMMA层组成,且上述第一PMMA层、第一PMMA发泡层、PC层、第二PMMA发泡层与第二PMMA层一体挤压成片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片因采用PMMA和PC材料制成,成型时可采用共同挤出工艺,挤出工艺在挤出过程中不存在应力问题,则可简易的加工成厚度较厚的片材,挤出工艺加工越厚的片材越容易,加工较为简易;加工成厚度较厚的片材,同时,通过PMMA和PC材料成型出来的反射片具有可吸塑性,其能够进行二次成型,这样,经挤压成型后反射片材的表面能够二次成型出各种几何形状,光线照射到此反射片的几何形状后利用几何形状的特性能够被充分反射和利用,提高了光能的使用效率,反射效果较佳。
【专利说明】—种可吸塑反射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组件,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射片。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现有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导光板和背光源,其中背板大都被当作外观及保护背光源、导光板等组件作用,一般是采用成本较低的塑料(如ABS塑料)制成,此种背板不仅对于光无法达到反射效果,反而会造成光学能量的损失,因此须藉由反射片来弥补背板造成的光学损失,则现有的背光模组均具有处于背板内侧的反射片。
[0003]现有的反射片由自上而下的基材和其内掺杂有氧化鈦粒子的PET层组成,该基材与PET层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并通过双向拉伸工艺一体成型出反射片。现有的反射片因采用其内掺杂有氧化鈦粒子的PET层来起到反光作用,这样反射片只能采用双向拉伸工艺来成型,而双向拉伸工艺成型出来的反射片的厚度较薄,无法制作厚反射片,而大尺寸背光模组一般需使用厚反射片,这样,若传统的反射片硬要加工成厚反射片的话工艺较为复杂,同时,在拉伸过程中具有内应力的产生,使反射片材成型后无法进行二次成型,从而使反射片的表面最终只能呈光滑的表面,则光线射在光滑表面的反射片上时易造成光线的流失,反射效果较差。
[0004]鉴于上述理由,本发明人对反射片的上述缺陷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塑反射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型厚反射片的工艺较为复杂和无法二次成型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该反射片由自上而下的第一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和第二 PMMA层组成,且上述第一 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与第二 PMMA层一体挤压成片体结构。
[0007]第一 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与第二 PMMA层的总厚度为 0.25mm一0.85mm。
[0008]上述片体结构的其一表面上吸塑成型有若干个凹腔,各上述凹腔间隔排列分布。
[0009]上述凹腔为方形凹腔,各上述方形凹腔呈矩阵排列分布,且上述方形凹腔的腔底中心处下凹有圆形凹腔。
[0010]上述方形凹腔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若干条闭环形凸条,各上述闭环形凸条沿方形凹腔的深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上述方形凹腔的四内侧面呈由上而下渐缩的梯形面。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由于反射片由自上而下的第一 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和第二 PMMA层组成,PMMA发泡层上的微小气泡料上具有反散与散射作用,这样,光线穿透PMMA层射入至PMMA发泡层时PMMA发泡层可将光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反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片因采用PMMA和PC材料制成,成型时可采用共同挤出工艺,挤出工艺在挤出过程中不存在应力问题,则可简易的加工成厚度较厚的片材,挤出工艺加工越厚的片材越容易,加工较为简易;同时,通过PMMA和PC材料成型出来的反射片具有可吸塑性,其能够进行二次成型,这样,经挤压成型后反射片材的表面能够二次吸塑成型出各种几何形状,光线照射到此反射片的几何形状后利用几何形状的特性能够被充分反射和利用,提高了光能的使用效率,反射效果较佳,则在不增加辉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使背光模组减少LED灯的数量,大大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成本,还可节省能源,另,PMMA层和PMMA发泡层在PC层的两侧呈对称设置,使成型后的反射片的正反两面均具有反射功能,可方便安装者在背光模组上的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二次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二次成型后的剖示图。
[0015]图中:
[0016]底层I高反射层2
[0017]反射粒子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如图1-3所示,该反射片100由自上而下的第一PMMA层1、第一 PMMA发泡层2、PC层3、第二 PMMA发泡层4和第二 PMMA层5组成,且第一PMMA层1、第一 PMMA发泡层2、PC层3、第二 PMMA发泡层4与第二 PMMA层5通过挤出工艺一体挤压成片体结构,第一 PMMA层1、第一 PMMA发泡层2、PC层3、第二 PMMA发泡层4与第二PMMA 层 5 的总厚度为 0.25mm—0.85mm。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由于反射片100由自上而下的第一PMMA层1、第一 PMMA发泡层2、PC层3、第二 PMMA发泡层4和第二 PMMA层5组成,PMMA经微发泡工艺后其内具有无数个微小气泡,各微小气泡对光具有反射与散热作用,即PMMA发泡层具有反散与散射作用,这样,光线穿透第一 PMMA层I射入至第一 PMMA发泡层2时第一 PMMA发泡层2将光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反射效果;光线也可穿透第二 PMMA层4射入至第二 PMMA发泡层5,经第二 PMMA发泡层5将光线反射出去,从而达到反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片因采用PMMA和PC材料制成,成型时可采用共同挤出工艺,挤出工艺在挤出过程中不存在应力问题,则可简易的加工成厚度较厚的片材,挤出工艺加工越厚的片材越容易,加工较为简易;同时,通过PMMA和PC材料成型出来的反射片具有可吸塑性,其能够进行二次吸塑成型,这样,此反射片材的表面可吸塑成型出各种几何形状,光线照射到此反射片的几何形状后利用几何形状的特性能够被充分反射和利用,提高了光能的使用效率,反射效果较佳,则在不增加辉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使背光模组减少LED灯的数量,大大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整体成本,还可节省能源;另,成型后的反射片的正反两面均具有反射功能,可方便安装者在背光模组上的安装。
[0020]本实用新型中,该片体结构的其一表面上吸塑成型有若干个凹腔,该凹腔为方形凹腔101,且各方形凹腔101呈矩阵排列,方形凹腔101的腔底中心处下凹有圆形凹腔102,方形凹腔101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若干条闭环形凸条103,各闭环形凸条103沿方形凹腔101的深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方形凹腔101的四内侧面呈由上而下渐缩的梯形面;这样,通过凹腔可实现区域光控效果,减少光能损失,提高光效,同时通过对凹腔形状的限定,和凹腔内部的形状限定能够实现区域光控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光能使用效率。
[0021]本实用新型中,各凹腔也可呈不规则排列方式排列。
[0022]本实用新型中,凹腔也可为圆形、异形等其它形状。
[0023]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由自上而下的第一 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和第二 PMMA层组成,且上述第一 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与第二 PMMA层一体挤压成片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特征在于:第一PMMA层、第一 PMMA发泡层、PC层、第二 PMMA发泡层与第二 PMMA层的总厚度为0.25mm—0.8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片体结构的其一表面上吸塑成型有若干个凹腔,各上述凹腔间隔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凹腔为方形凹腔,各上述方形凹腔呈矩阵排列分布,且上述方形凹腔的腔底中心处下凹有圆形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吸塑反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方形凹腔的内侧壁上凸设有若干条闭环形凸条,各上述闭环形凸条沿方形凹腔的深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上述方形凹腔的四内侧面呈由上而下渐缩的梯形面。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4114844SQ20142045479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苏文露, 邓福平 申请人: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