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炫目车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905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炫目车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不炫目车灯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夜间会车时,无论远光灯还是近光灯,车灯都会对对方司机的眼睛造成眩目问题,近光灯虽然没有远光灯的危害大,但仍然眩目看不清车前道路,甚至一些司机人为的不关闭远光灯,加上视觉疲劳,人眼对光线的反应敏感度下降,危险性进一步增加,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很容易出事故。据统计,晚7时至清晨6时发生重大车祸的比率几乎占到一半,会车时由于眩目看不清道路,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车灯“眩目”的实质是对方车灯发出的强光射入自己眼中造成的。眩目的危害是看不清道路,造成视觉疲劳,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近年来,不少单位和个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虽有一些创新性,都各有利蔽,但从根本上仍然没有解决汽车车灯眩目的问题,在会车时容易引发不该发生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针对车灯炫目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适配于所有车型的不炫目车灯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炫目车灯装置,包括设于光源前方的缝隙体、设于车辆侧壁的侧灯、光传感器、控制器、电磁开关,所述缝隙体设于前照灯灯罩内,所述缝隙体上设有缝隙体高低调节杆和缝隙体左右调节杆,所述光传感器设于车体前方并靠近司机眼部的区域,所述光传感器、控制器、电磁开关依次电连通,所述电磁开关分别与侧灯和远光灯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体呈叠状排列,缝隙体相互间留有缝隙并向同一方向倾斜。缝隙体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设置合适的缝隙体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体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前照灯灯罩内。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侧灯设有侧灯手动控制开关。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侧灯的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体材质为不反光、不变形、持久耐用材质制成。例如:塑料片等。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不炫目车灯装置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安装便捷,操作方便,适配于所有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炫目车灯装置前照灯内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炫目车灯装置电路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炫目车灯装置侧灯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炫目车灯装置缝隙体计算方法示意图。

其中,1、缝隙体,2、侧灯,3、光传感器,4、控制器,5、电磁开关,6、前照灯灯罩,7、司机眼部,8、远光灯,9、前照灯近光灯,101、缝隙体高低调节杆,102、缝隙体左右调节杆,103、固定螺栓,104、缝隙体间距,201、侧灯手动控制开关,A、角A,B、角B,C、角C,D、侧灯照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方案不炫目车灯装置,包括设于光源前方的缝隙体1、设于车辆侧壁的侧灯2、光传感器3、控制器4、电磁开关5,所述缝隙体1设于前照灯灯罩6内,所述缝隙体1上设有缝隙体高低调节杆101和缝隙体左右调节杆102,所述光传感器3设于车体前方并靠近司机眼部7的区域,所述光传感器3、控制器4、电磁开关5依次电连通,所述电磁开关5分别与侧灯2和远光灯8电连通。

其中,缝隙体1呈叠状排列,缝隙体1相互间留有缝隙并向同一方向倾斜。缝隙体1通过固定螺栓103固定于前照灯灯罩6内。侧灯2设有侧灯手动控制开关201。缝隙体1材质为不反光、不变形、持久耐用材质制成。

具体使用时,本装置一是可解决远光灯炫目问题,将本方案各零部件组装于车体适配位置,当车辆在晚间或光线昏暗处会车时,车体上的光传感器3接收到对方车辆的远光灯8光信号,光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作用电磁开关5,电磁开关5控制远光灯8熄灭并使侧灯2开启,侧灯2为普通照路灯光,如图3所示,此时可照亮两侧路面;当会车结束时,光传感器3接收不到对方远光灯8信号,控制器4作用电磁开关5,电磁开关5控制侧灯2熄灭同时远光灯8开启,从而有效解决远光灯8会车时的炫目问题。

本装置二是可解决近光灯炫目问题,采用缝隙体1可有效避免光源直接进入对面司机眼中,通过控制缝隙体间距104,让灯光从特定的缝隙中照射出去,让这些缝隙体1保证前照灯灯光照射的方向在对面司机眼部7的高度以下,并且保证对面司机看不到光源的强光,达到既照亮前进的道路,又照射不到对方眼睛中的目的。这样会车时,司机就不会被灯光互相“眩目”了,从而减轻视觉疲劳,极大的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缝隙体间距104以及形状的确定是根据前照灯灯光距离地面的高度位置和照射距离的不同进行计算,不同种类的车需要设置不同缝隙体间距104以及安装的角度。同时,选择适宜的材料、适宜的工艺也相当重要,这是保证会车不眩目的关键。缝隙体间距104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案例1,假设前照灯近光灯9高度为0.85米,司机眼部7高度为1.3米。前照灯近光灯9照射距离20米时相应的参数:设角C=角A+角B,角C的值就是:tan(1.3-0.85)/20的角再加上tan0.85/20的角,即正切值为0.0225的角再加上正切值为0.0425的角,即1.2889度加2.4336度等于3.7225度,3.7225度角的正切值是0.065。由此可知:如果角C的底边长为5厘米,则另一直边长为0.3253cm,即缝隙体间距104为0.3253cm。计算公式为缝隙体间距104=0.065×角C底边长。

案例2,假设前照灯近光灯9高度为0.85米,司机眼部7高度为1.3米。前照灯近光灯9照射距离30米时相应的参数:设角C=角A+角B,角C的值就是:tan(1.3-0.85)/30的角再加上tan0.85/30的角,即正切值为0.015的角再加上正切值为0.02833的角,即0.85937度加1.62276度等于2.48213度,2.48213度角的正切值是0.043348462267(下面按0.043345计算),由此可知:如果角C的底边长为5厘米,则另一直边长为0.21675cm,即缝隙体间距104为0.21675cm。计算公式为缝隙体间距104=0.043345×角C底边长。

案例3,假设前照灯近光灯9高度为0.85米,司机眼7部高度为1.3米。前照灯近光灯9照射距离100米时相应的参数:设角C=角A+角B,角C的值就是:tan(1.3-0.85)/100的角再加上tan0.85/100的角,即正切值为0.0045的角再加上正切值为0.0085的角,即0.25783度加0.487度等于0.74483度,0.74483度角的正切值是0.013000468206(下面按0.013计算),由此可知:如果角C的底边长为5厘米,则另一直边长为0.065cm,即缝隙体间距104为0.065cm。计算公式为缝隙体间距104=0.013×角C底边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