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0927发布日期:2020-07-31 21:5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照明传动机构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备操作越来越要求体现简捷化、快速化、高效化。从使用上来说,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操作部件预留越多,设备的可操作性越高,从设备外观上来说,操作部件的预留不能影响设备整体美观度,且要求操作部件具有良好的拆装性能,降低自身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以实现照明设备的快速、高效的布展撤收、即时转移、高位转移等搬运功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包括用于将光学单元从包装箱进行取放的顶部把手、用于辅助将光学单元与电控单元组装以及整个照射系统移动的中部扣手、用于将电控单元从包装箱进行取放的底部把手、对光学单元进行俯仰角度及方位角度的调整的灯桶操作把手;所述顶部把手、中部扣手、底部把手和灯桶操作把手均为两个;

所述两个顶部把手对称固定在u形臂左右两侧臂盖的上端;

所述两个中部扣手对称设置在u形臂臂体上;所述中部扣手采用便于人手伸入的内凹式结构;

所述两个底部把手对称固定在电控单元上盖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单元上盖包括上盖板和设置在上盖板四周的围板;所述上盖板、围板和电控单元下盖构成上端大、下端小的体型结构,四个围板构成连接上盖板和电控单元下盖的斜板;所述两个底部把手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围板上;

所述两个灯桶操作把手对称固定在灯桶后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在设备的高度方向上,合理布置了三处操作把手,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在光学单元后部,合理布置了灯桶操作把手,方便光学角度的调整。其次,本发明采用顶部把手与臂盖整体铸造加工,中部扣手与u形臂整体铸造加工的方法,减少操作部件的装配环节,提高结构整体的可靠性。最后,本发明将中部扣手采用内凹的结构形式,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兼顾了设备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整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臂盖及顶部把手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u形臂及中部扣手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电控单元上盖及底部把手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灯桶及灯桶操作把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组合,包括顶部把手4、中部扣手6、底部把手8和灯桶操作把手9;所述顶部把手4、中部扣手6、底部把手8和灯桶操作把手10均为两个。本照明设备在拆分包装状态下分为两部分,包括光学单元1和电控单元2,需要实现的操作包括,设备在拆分包装状态下由各包装箱内取出,并进行快速组装,组装完成后,需要对光学单元1进行俯仰角度及方位角度的调整,并根据需要对设备整体进行位置微调或整体转移。

利用底部把手8将电控单元2由包装箱内取出,并放置于地面上。利用顶部把手4将光学单元1由包装箱内取出,取出后辅助利用中部扣手6或灯桶操作把10手将光学单元1与电控单元2组装。安装固定后,可根据现场需要,利用中部扣手6对设备位置进行微调或转移。完成位置调整后,根据现场照射需要,利用灯桶操作把手10对光学单元进行俯仰角度及方位角度的调整。

设备撤收则是设备布展过程的逆反过程。

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整体外观示意图,包括光学单元1、电控单元2。

光学单元1需要实现俯仰角度和方位角度的调节功能,其作为一个整体包装。电控单元2是设备整体的支撑件。光学单元1与电控单元2之间设有u形臂5;u形臂5开口朝上,光学单元1通过转轴支撑在u形臂5臂体上;u形臂5臂体上左右两侧上端设有臂盖3;u形臂5下端通过轴承座支撑在电控单元2上端;

参照图2所示,两个顶部把手4对称固定在u形臂5左右两侧臂盖3的上端;臂盖3通过螺钉与u形臂连成一体。所述臂盖3是顶部把手4的基体,顶部把手4与臂盖3一体设计并铸造加工而成,为大圆角外观设计,兼顾设备整体的美观,同时减少装配件,降低故障率。

参照图3所示,两个中部扣手6对称设置在u形臂5臂体上;所述u形臂5是中部扣手6的基体,也是整个灯桶部件的支撑部件,中部扣手6采用内凹式设计,与u形臂一体铸造加工而成。内凹式设计,在保证设备整体外形美观的连续性的同时,能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结构可靠,操作舒适方便。

参照图4所示,所述两个底部把手8对称固定在电控单元上盖7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单元上盖7是底部把手8的安装基体,所述电控单元上盖7包括上盖板71和设置在上盖板71四周的围板72;所述上盖板71、围板72和电控单元下盖11构成上端大、下端小的体型结构,四个围板71构成连接上盖板71和电控单元下盖11的斜板;所述两个底部把手8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围板72上。电控单元上盖7采用大斜角设计,能将底部把手8完全包括在设备整体的最大外形之内,可以降低设备整体的外形,保持了设备整体外形的连续性。同时大斜角设计在底部把手8操作时,能提舒适的操作角度,保证设备整体在搬运过程中的操作舒适性。所述底部把手8的外形水平方向不超过所连接围板72的上下边界。

参照图5所示,两个灯桶操作把手10对称固定在灯桶9后端。所述灯桶9是灯桶操作把手10的安装基体,灯桶操作把手10是实现灯桶俯仰角度、方位角度调节的操作部件,左右两件对称安装,兼顾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灯桶操作把手10的安装利用灯桶9的闲置空间,不超出设备整体的最大外形,且能提供方便舒适的操作体验。

所述顶部把手4,用于设备整体搬移使用、光学单元1由包装箱取出使用、光学单元1放入包装箱使用、照射系统设备拆装使用等。所述中部扣手6用于设备整体搬移使用、光学单元1由包装箱取出使用等。所述底部把手8用于电控单元由包装箱取出使用、电控单元2放入包装箱使用,设备整体布置位置微调使用等。所述灯桶操作把手10,其主要功能包括光学单元1拆装辅助使用、光学单元1俯仰角度调节使用、光学单元1方位角度调节使用等。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光学单元从包装箱进行取放的顶部把手(4)、用于辅助将光学单元与电控单元组装以及整个照射系统移动的中部扣手(6)、用于将电控单元从包装箱进行取放的底部把手(8)、对光学单元进行俯仰角度及方位角度的调整的灯桶操作把手(10);所述顶部把手(4)、中部扣手(6)、底部把手(8)和灯桶操作把手(10)均为两个;

所述两个顶部把手(4)对称固定在u形臂(5)左右两侧臂盖(3)的上端;

所述两个中部扣手(6)对称设置在u形臂(5)臂体上;所述中部扣手(6)采用便于人手伸入的内凹式结构;

所述两个底部把手(8)对称固定在电控单元上盖(7)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单元上盖(7)包括上盖板(71)和设置在上盖板(71)四周的围板(72);所述上盖板(71)、围板(72)和电控单元下盖(11)构成上端大、下端小的体型结构,四个围板(72)构成连接上盖板(71)和电控单元下盖(11)的斜板;所述两个底部把手(8)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围板(72)上;

所述两个灯桶操作把手(10)对称固定在灯桶(9)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把手(4)与臂盖(3)一体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把手(8)通过螺钉与电控单元上盖(7)连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其特征在于,灯桶操作把手(10)通过螺钉与灯桶(9)连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把手(8)的外形水平方向不超过所连接围板(72)的上下边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照射系统的把手组合,包括顶部把手、中部扣手、用于底部把手和灯桶操作把手;所述顶部把手、中部扣手、底部把手和灯桶操作把手均为两个;所述两个底部把手对称固定在电控单元上盖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单元上盖包括上盖板和设置在上盖板四周的围板;所述上盖板、围板和电控单元下盖构成上端大、下端小的体型结构,四个围板构成连接上盖板和电控单元下盖的斜板;所述两个底部把手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围板上;所述两个灯桶操作把手对称固定在灯桶后端。本把手组合可实现照明设备的快速、高效的布展撤收、即时转移、高位转移等搬运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伟;王佳佳;李云;窦新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20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