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1720发布日期:2021-03-30 19:3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



背景技术:

筒灯由于具有光线明亮、精致豪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和展览中。但目前的明装筒灯所采用的发光方式一般是光源直接透出,这种照射方式,因为光源强度太强,集中性较好,具有较大的眩光值。眩光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分布不适当或者亮度变化太大所产生的刺眼效应,当人们与光源对视时,光源发出的高亮度光线会强烈刺激和伤害人的视网膜神经。目前的筒灯,当安装在不同环境下时,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去调节灯具而使得灯具防眩光,而且目前的筒灯通常是靠自身的散热外壳来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效率极低,筒灯很容易过热,从而缩短筒灯的使用寿命。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并能改善灯具的眩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包括:散热器壳体、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顶面的安装盖、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防眩光组件;

所述散热器壳体为一端开口的桶状,其顶面的中间部分向内凹形成凹腔,所述散热风扇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安装盖将所述凹腔盖合,所述散热器壳体的侧壁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凹腔的下方;

所述防眩光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发光组件外围的防眩光环以及套设于所述防眩光环外围的面环,所述防眩光环在面环与发光模组间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腔底壁的电路板、贴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灯珠、设于所述电路板外围的反光杯支架、设于所述反光杯支架上的反光杯、设于所述反光杯底部的透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凹腔侧壁的反光杯固定桶,所述反光杯固定桶内部底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透光板以及反光杯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凸缘上,从而使得反光杯固定桶将透光板与反光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环外侧的顶端设有第二凸缘,所述面环内侧的底端设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三凸缘之间设有阻尼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环的底端设有凸齿。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呈喇叭状。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散热风扇,对灯具内的空气进行引导,使热空气通过通风孔排放至外界,大大提高灯具的散热效率,防止灯具过热,从而提高灯具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眩光环,该防眩光环可在灯具内上下移动,根据不同的环境可调节防眩光环伸出的深度,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改善强光对人眼造成的不舒适感,由于防眩光环可调节任意深度,因而可更好地配合各个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效果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效果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包括:散热器壳体1、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顶面的安装盖2、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内的散热风扇3、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内的发光组件4、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1内的防眩光组件5。

所述散热器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桶状,其顶面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腔11,所述散热风扇3置于所述凹腔11内,所述安装盖2将所述凹腔11盖合。所述散热器壳体1的侧壁设有若干通风孔12,所述散热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滤网13。散热风扇3将筒灯内部的热空气引流至外界,筒灯内部的热空气通过通风孔12以及滤网13散发至筒灯外部。所述发光组件4位于所述凹腔11的下方,发光组件4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能够由上方的散热风扇3及时地排放出去,从而防止灯具过热。

所述发光组件4包括:设于所述凹腔11底壁的电路板41、贴装于所述电路板41上的灯珠、设于所述电路板41外围的反光杯支架42、设于所述反光杯支架42上的反光杯43、设于所述反光杯43底部的透光板44、以及固定于所述凹腔11侧壁的反光杯固定桶45。所述反光杯支架42中间开有一通孔,所述电路板41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反光杯43呈喇叭状,其用于控制光斑的光照距离与光照面积,从而保证光斑效果。所述透光板44能够将灯珠发出的光投射出去,并且能有效防止反光杯43被灰尘污染而影响光学效果。

所述反光杯固定桶45内部底端设有第一凸缘451,所述透光板44以及反光杯43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凸缘451上,从而使得反光杯固定桶45将透光板44与反光杯43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壳体1上。

所述防眩光组件5包括:套设于所述发光组件4外围的防眩光环51以及套设于所述防眩光环51外围的面环52,所述防眩光环51在面环52与发光模组4间上下移动。所述防眩光环51的底端设有凸齿511,所述位于筒灯外部,用户通过手持该凸齿511来调节防眩光环51伸出于筒灯的深度。

所述防眩光环51外侧的顶端设有第二凸缘512,所述面环52内侧的底端设有第三凸缘521,所述第二凸缘512与第三凸缘521之间设有阻尼胶圈53。当防眩光环51被拉出到极限时,第二凸缘512卡合到第三凸缘521上,防止防眩光环51掉落。

请参阅图3与图4,当需要调节灯具的防眩光效果时,只需手动移动防眩光环51,防眩光环51伸出的深度不同,截光角也随之改变,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调节合适的截光角来达到最完美的防眩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散热风扇,对灯具内的空气进行引导,使热空气通过通风孔排放至外界,大大提高灯具的散热效率,防止灯具过热,从而提高灯具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眩光环,该防眩光环可在灯具内上下移动,根据不同的环境可调节防眩光环伸出的深度,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改善强光对人眼造成的不舒适感,由于防眩光环可调节任意深度,因而可更好地配合各个环境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壳体、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顶面的安装盖、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散热器壳体内的防眩光组件;

所述散热器壳体为一端开口的桶状,其顶面的中间部分向内凹形成凹腔,所述散热风扇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安装盖将所述凹腔盖合,所述散热器壳体的侧壁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凹腔的下方;

所述防眩光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发光组件外围的防眩光环以及套设于所述防眩光环外围的面环,所述防眩光环在面环与发光模组间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腔底壁的电路板、贴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灯珠、设于所述电路板外围的反光杯支架、设于所述反光杯支架上的反光杯、设于所述反光杯底部的透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凹腔侧壁的反光杯固定桶,所述反光杯固定桶内部底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透光板以及反光杯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凸缘上,从而使得反光杯固定桶将透光板与反光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环外侧的顶端设有第二凸缘,所述面环内侧的底端设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三凸缘之间设有阻尼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环的底端设有凸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呈喇叭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散热性可调节防眩光筒灯,包括:散热器壳体、设于散热器壳体顶面的安装盖、设于散热器壳体内的散热风扇、设于散热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以及设于散热器壳体内的防眩光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散热风扇,对灯具内的空气进行引导,使热空气通过通风孔排放至外界,大大提高灯具的散热效率,防止灯具过热,从而提高灯具的使用寿命。且通过设置防眩光环,该防眩光环可在灯具内上下移动,根据不同的环境可调节防眩光环伸出的深度,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改善强光对人眼造成的不舒适感,由于防眩光环可调节任意深度,因而可更好地配合各个环境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颜换明;姜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奇丽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