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与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7340发布日期:2024-04-01 13:4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与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与光学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电子装置多利用平面显示模块进行画面的显示,其中又以液晶显示模块的技术较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在显示面板下方具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显示画面所需光线。

2、背光模块主要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入光侧面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导向导光板的出光面,借以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可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光学微结构,以提高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及亮度,并借此提高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以及光学品质。

3、一般而言,由于导光板的光学微结构凹入于导光板本体时的光学效率相较于凸出于导光板本体时的光学效率来的高,且其可借由迎光面角度的变化,来调整出射光线的指向性,因此目前具有高指向性的导光板的光学微结构多为内凹式的光学微结构。

4、然而,当导光板的光学微结构都为内凹式的光学微结构时,导光板设有光学微结构的表面容易与光学膜或反射片产生吸附现象,造成画面亮暗不均匀的现象。

5、“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块,能够抑制导光板的表面吸附于其他元件的表面上,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效率。

2、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其中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导光板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各光学微结构分别具有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光学面位于第二光学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一光学面自第一表面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入,第一光学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高度,第二光学面自第一表面朝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凸出,第二光学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的值为第一高度的值的1.2倍至1.5倍。

3、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光源模块包括前述的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

4、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与光源模块中,通过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光学面的配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导光板的光学效率,而使光源模块具有良好的辉度。并且,通过控制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光学面相对于导光板凸出的第二高度的值为光学微结构的第一光学面相对于导光板凹入的第一高度的值的1.2倍至1.5倍的配置,能够抑制导光板的表面吸附于其他元件的表面上。

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导光板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学微结构的轮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呈弧状,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交界线为第一弯曲弧线,所述第一弯曲弧线至所述第一弯曲弧线的端点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为所述第一弯曲弧线的端点连线的长度的0.01倍至0.1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交界线为第二弯曲弧线,所述第二弯曲弧线的弧度与所述第一弯曲弧线的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弧线的端点连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弯曲弧线的端点连线的长度的差值,为所述第一弯曲弧线的端点连线的长度的0.1倍到0.5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面的至少任一者设有多个条状微结构,且所述多个条状微结构沿与所述第一弯曲弧线平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学微结构分别还具有第三光学面,其中所述第二光学面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三光学面之间,所述第三光学面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入,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的值为所述第一高度的值的0.8倍至1.2倍,且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范围介于145度至15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介于145度至155度,所述第二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介于25度至3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学微结构的轮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呈圆盘状,且各所述光学微结构分别还具有第三光学面,其中所述第二光学面位于所述圆盘状的中央部,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三光学面位于所述圆盘状的周缘部,且所述第二光学面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三光学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学面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入,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的值与所述第一高度的值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三夹角的范围相同,而介于145度至173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交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介于25度至35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学面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入,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的值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光学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第三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的补角、所述第二夹角以及所述第三夹角的补角的范围介于7度至35度,且其角度大小依序为:所述第一夹角的补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补角。

14.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


技术总结
一种导光板与光源模块,能够抑制导光板的表面吸附于其他元件的表面上,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效率。导光板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入光面。导光板包括多个光学微结构。各光学微结构分别具有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第一光学面位于第二光学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一光学面自第一表面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入,第一光学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一高度。第二光学面自第一表面朝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凸出,第二光学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第二高度。第二高度的值为第一高度的值的1.2倍至1.5倍。

技术研发人员:姜骅峻,张明杰,李启龙,周民俊,房昱赋,林冠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