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1843发布日期:2023-04-29 15:3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备供电,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一些照明系统中,用于供电的线缆通常需要穿过多个悬臂连接至照明设备,然而由于悬臂之间通常是转动连接,容易在悬臂转动时造成扭缆,导致线缆受损,从而带来接触不良和短路的风险,而且悬臂之间也无法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因此,现有的照明系统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能够避免悬臂频繁转动造成线缆受损,从而带来的接触不良和短路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设备;电源,用于提供电能;悬臂结构,与所述照明设备耦接,所述悬臂结构包括: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其中,所述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具有各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和所述后级悬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供电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源提供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照明设备,所述供电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和受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前级悬臂的第二端,所述受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后级悬臂的第一端;其中,当所述供电模块中的供电线圈和所述受电模块中的受电线圈电磁耦合时,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受电模块传输电能。

3、可选的,所述照明设备为手术灯。

4、可选的,所述供电线圈绕设于供电磁芯上,所述受电线圈绕设于受电磁芯上;其中,所述供电磁芯呈圆柱状,所述受电磁芯具有圆柱状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受电磁芯相适配;或者,所述受电磁芯呈圆柱状,所述供电磁芯具有圆柱状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受电磁芯相适配。

5、可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所述供电磁芯和所述供电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供电线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输入所述供电装置的直流电信号转化为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供电线圈,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调整所述交流电信号的大小。

6、可选的,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输入所述供电装置的直流电信号的电压和/或电流。

7、可选的,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当检测到输入所述供电装置的直流电信号异常的次数达到计数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指示单元输出第一指示信号,以指示所述供电装置进入故障停机状态。

8、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侧壁、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受电模块;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供电磁芯,所述供电磁芯垂直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一盖帽,所述第一盖帽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

9、可选的,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一保护件,所述第一保护件包裹所述供电磁芯和所述供电线圈,且所述第一保护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的第二面。

10、可选的,所述受电模块包括:中空的第二壳体,所述受电磁芯和受电线圈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受电线圈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整流电路、负载电阻,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受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负载电阻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侧壁、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后级悬臂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受电磁芯,所述受电磁芯垂直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受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盖帽,所述第二盖帽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开口。

12、可选的,所述受电模块还包括:安装组件,包括:第二保护件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二保护件包裹所述受电磁芯和所述受电线圈,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保护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面。

13、可选的,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从外部经由所述安装孔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14、可选的,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用于启动或关闭所述供电装置,所述开关设置于第一盖帽或第二盖帽上。

15、可选的,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稳压装置,所述稳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设备电连接,所述稳压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设备;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悬臂结构和供电装置,其中,悬臂结构与照明设备耦接,悬臂结构包括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具有各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和后级悬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供电装置的供电模块设置于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受电模块设置于后级悬臂的第一端;当供电模块中的供电线圈和受电模块中的受电线圈电磁耦合时,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输电能,由此将电源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照明设备。

1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转动连接的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上分别设置供电模块和受电模块,利用供电模块中的供电线圈和受电模块中的受电线圈电磁耦合时电磁能量转化的原理实现非接触式供电,不仅使得悬臂之间可以沿转轴任意角度旋转,还能够避免悬臂转动时造成线缆受损导致的接触不良和短路等问题。此外,由于避免了线缆磨损和扭缆等问题,也有利于延长照明系统的工作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为手术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圈绕设于供电磁芯上,所述受电线圈绕设于受电磁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输入所述供电装置的直流电信号的电压和/或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指示单元,当检测到输入所述供电装置的直流电信号异常的次数达到计数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指示单元指示所述供电装置进入故障停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侧壁、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固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受电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模块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侧壁、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后级悬臂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朝向所述供电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模块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从外部经由所述安装孔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稳压装置,所述稳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照明设备电连接,所述稳压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设备;电源,用于提供电能;悬臂结构,与照明设备耦接,悬臂结构包括: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其中,前级悬臂和后级悬臂具有各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和后级悬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供电装置,用于将电源提供的电能传输至照明设备,供电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和受电模块,供电模块设置于前级悬臂的第二端,受电模块设置于后级悬臂的第一端;其中,当供电模块中的供电线圈和受电模块中的受电线圈电磁耦合时,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输电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避免悬臂的频繁转动造成线缆受损,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和短路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鹏,朱秀晶,时雯,吴小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德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