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8369发布日期:2023-04-20 07:0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吸顶灯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灯具,特别是涉及吸顶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吸顶灯一般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底盘、灯罩,灯罩通过底盘与天花板等支撑物贴合锁紧。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2941481.x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吸顶灯安装基座及吸顶灯,包括连接与天花板的挂板和连接于灯具的底盘,通过旋合挂板和底盘实现灯具的快速安装。

2、但该结构中底盘和天花板之间存在较大宽度的间隙即为挂板的宽度,并没有真正达到吸顶的效果。另外,在挂板和底盘装配的时候,装配时不易对准。

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吸顶灯的安装结构仍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包括:

2、安装座,通过紧固件与支撑物固定连接;

3、灯体,具有发光侧和背光侧,所述背光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安装座并与其转动配合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至特定角度结合所述安装座以阻止两者分离的阻挡件。

4、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5、可选的,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沉槽的侧面,所述安装座的周侧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与所述阻挡件配合的支撑件。

6、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周侧面设置有安装时轴向定位所述阻挡件的挡圈。

7、可选的,所述挡圈对应所述支撑件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所述阻挡件的凹槽。

8、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制所述阻挡件转动离开所述支撑件的阻尼位。

9、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制所述阻挡件转动越过所述支撑件的限制位。

10、可选的,所述灯体包括背板和灯罩,灯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在背板上相对灯罩设置的发光组件,所述沉槽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相应的背板朝向灯罩一侧具有隆起,并且该侧设置有多个以该隆起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的加强筋,所述发光组件贴靠所述隆起和加强筋。

11、可选的,所述隆起具有容纳驱动电源连通所述沉槽的凹陷,所述沉槽内设置有接线盒。

12、可选的,所述灯罩具有第一翻边,所述背板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互套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13、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包围所述灯体周侧面的装饰环以及设置在灯体发光侧的防眩光组件。

14、本申请通过旋转装配的方式,将安装座和灯体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沉槽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容易将阻挡件和安装座对准,安装更省力。另外,安装座伸入沉槽,封闭了天花板和灯体之间的间隙,灯体与天花板直接贴近,吸顶的效果优异。



技术特征:

1.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设置于所述沉槽的侧面,所述安装座的周侧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与所述阻挡件配合的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周侧面设置有安装时轴向定位所述阻挡件的挡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对应所述支撑件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所述阻挡件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制所述阻挡件转动离开所述支撑件的阻尼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制所述阻挡件转动越过所述支撑件的限制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包括背板和灯罩,灯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在背板上相对灯罩设置的发光组件,所述沉槽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相应的背板朝向灯罩一侧具有隆起,并且该侧设置有多个以该隆起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的加强筋,所述发光组件贴靠所述隆起和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具有容纳驱动电源连通所述沉槽的凹陷,所述沉槽内设置有接线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具有第一翻边,所述背板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互套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包围所述灯体周侧面的装饰环以及设置在灯体发光侧的防眩光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顶灯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和灯体,安装座通过紧固件与支撑物固定连接;灯体具有发光侧和背光侧,所述背光侧设置有容纳所述安装座并与其转动配合的沉槽,所述沉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至特定角度结合所述安装座以阻止两者分离的阻挡件。本技术通过旋转装配的方式,将安装座和灯体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沉槽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容易将阻挡件和安装座对准,安装更省力。另外,安装座伸入沉槽,封闭了天花板和灯体之间的间隙,灯体与天花板直接贴近,吸顶的效果优异。

技术研发人员:钟杰,郭杰江,金彬彬,杭泽钢,赵艺佼,甘彩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晨辉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