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2572发布日期:2023-05-05 15:5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光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灯具照明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光灯具。


背景技术:

1、随着灯具市场规模日益发展,现有灯具的功能和参数也越来越强大,如根据需求对灯具进行调光调色。目前具备调光调色灯具的光源大多采用双色灯珠,但双色灯珠的光线出射后因混光不充分而容易形成均匀度低的出光面,从而影响灯具的使用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的情况,常规的做法是增加光源与扩散板间的距离或者光源与光面边缘的距离,从而实现充分混光。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灯具整体尺寸会增加,降低灯具的美观性,同时还会降低照射面上的光照强度。另一种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增设扩散板或扩散片实现混光。但是为了保证混光效果选用的大雾度扩散板,常常会损耗光通量,并导致光线出射发散,利用率偏低,并最终导致均匀度和照度值偏低,影响灯具的整体性能。

3、另外,在一些灯具的使用场合中,常常对灯具的照射范围有特殊的需求。如台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置于使用者的前方,而传统台灯的照射范围以及最强光强通常位于台灯的正下方,没有充分落入到使用者的读写区域内,从而降低了台灯的实用性。同时,台灯的光源点还容易对使用者产生直接眩光。

4、综上,为了优化灯具的照明效果,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充分混光且照明范围前移灯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光灯具,该混光灯具通过反光罩和发光组件间的位置配合,使光线分别沿着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出射,并在出光面进行充分混合,同时还使光线相对灯壳发生偏斜,使照射范围前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混光灯具,包括灯壳以及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混光光学模组,所述混光光学模组包括反光罩和发光组件,所述反光罩内侧设有反射曲面,所述反光罩下方为出光面,所述发光组件设有发光面,所述发光组件以所述发光面垂直于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反光罩的其中一端,且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反光罩内侧;

4、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所述反射曲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形成第一光路;

5、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直接从所述出光面出射,形成第二光路;所述第一光路和所述第二光路共同形成混合光路。

6、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单元,所述基板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7、优选地,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出光面处。

8、优选地,所述反射曲面为镜面反射面。

9、优选地,所述反射曲面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在的一端;所述发光面由所述发光单元形成,所述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

10、优选地,在所述反光罩和所述发光组件共同所在的横截面上,以所述发光单元为原点,以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基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反光罩上设有坐标为(xf,yf)的f点,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出光面上设有坐标为(xm,ym)的m点,所述反光罩上经过任意一点所述f点的切线斜率kf符合下式:

11、

12、优选地,所述灯壳设有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连接的遮光部,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遮光部之间。

13、优选地,所述遮光部朝所述灯壳内侧延伸,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侧壁相靠近,并位于所述遮光部的内侧。

14、优选地,所述灯壳为弧形结构,所述发光组件面向所述灯壳凸起的一侧。

15、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以及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灯壳相适配。

16、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7、(1)发光组件侧置于反光罩的一端,同时发光组件与反光罩上的反射曲面配合,使不同角度的光线分别沿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出射,并在出光面进行混合,充分实现混光。

18、(2)另一方面,反射曲面与侧置的发光组件相配合,使光线均匀反射在灯壳的前向范围内。即,使光线照射范围落入到读写区域范围内,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直接眩光的产生,优化灯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以及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混光光学模组,所述混光光学模组包括反光罩和发光组件,所述反光罩内侧设有反射曲面,所述反光罩下方为出光面,所述发光组件设有发光面,所述发光组件以所述发光面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反光罩的其中一端,且所述发光面朝向所述反光罩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单元,所述基板垂直于所述出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出光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曲面为镜面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曲面设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高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在的一端;所述发光面由所述发光单元形成,所述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光罩和所述发光组件共同所在的横截面上,以所述发光单元为原点,以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基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反光罩上设有坐标为(xf,yf)的f点,所述第一光路在所述出光面上设有坐标为(xm,ym)的m点,所述反光罩经过任意一点所述f点的切线斜率kf符合下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设有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连接的遮光部,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遮光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朝所述灯壳内侧延伸,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侧壁相靠近,并位于所述遮光部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为弧形结构,所述发光组件面向所述灯壳凸起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以及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灯壳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光灯具,包括灯壳以及安装在灯壳内的混光光学模组,混光光学模组包括反光罩和发光组件,反光罩内侧设有反射曲面,反光罩下方为出光面,发光组件设有发光面,发光组件以发光面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式设置于反光罩的其中一端,且发光面朝向反光罩内侧;发光组件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反射曲面反射后从出光面出射,形成第一光路;发光组件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直接从出光面出射,形成第二光路;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共同形成混合光路。该混光灯具的混光光学模组中,发光组件侧置于反光罩,并利用反光罩和发光组件的配合,在实现充分混光的同时实现照射范围前移,有效避免眩光的产生,提高光线均匀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华,吴海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