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透镜投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7245发布日期:2023-08-18 04:4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多透镜投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led灯投射,特别涉及多透镜投射组件。


背景技术:

1、在申请专利时经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217382652u的中国专利:多透镜投射组件,包括散热组件和光照组件,其通过金属散热片、led光源、聚光器和聚光透镜组装而成,但是其led灯过多热量高,散热效果差,没有调焦功能,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透镜投射组件,解决了散热效果差和无法变焦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多透镜投射组件,包括:灯箱和镜框,所述镜框一侧内嵌有第一透镜,且远离第一透镜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灯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另一端穿过灯箱固定连接镜框,所述灯箱内设有环形滑道,所述滑道一端固定连接灯箱左侧内壁,所述连接管道另一端滑动连接环形滑道,所述滑道另一端固定连接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中间电联有led灯芯,所述灯芯前固定连接有聚光器且背面固定连接有导热体,所述聚光器前固定连接有第二透镜,所述导热体另一侧固定连接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后固定连接有风扇。

3、根据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所述灯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板。

4、根据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所述灯箱固定连接控制板和升降杆的两侧设有散热孔。

5、根据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所述灯箱后侧设有防尘过滤网,所述防尘过滤网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灯箱内两侧。

6、根据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所述镜框前设有固定第一透镜的螺丝孔。

7、根据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所述金属散热片和风扇底部均固定连接灯箱内底部。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金属散热片、导热体和风扇组合,较之前相比散热效果更好,使用时间更长。

1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升降杆带动镜框前后移动变焦,较之前相比可调整焦点位置。

1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箱(1)和镜框(3),所述镜框(3)一侧内嵌有第一透镜(4),且远离第一透镜(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2),所述灯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3),所述升降杆(13)另一端穿过灯箱(1)固定连接镜框(3),所述灯箱(1)内设有环形滑道(12),所述滑道(12)一端固定连接灯箱(1)左侧内壁,所述连接管道(2)另一端滑动连接环形滑道(12),远离所述环形滑道(12)的一端固定连接led灯板(5),所述led灯板(5)中间电联有led灯芯(9),所述led灯芯(9)前固定连接有聚光器(11)且背面固定连接有导热体(10),所述聚光器(11)前固定连接有第二透镜(14),所述导热体(10)另一侧固定连接金属散热片(6),所述金属散热片(6)后固定连接有风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固定连接控制板(15)和升降杆(13)的两侧设有散热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后侧设有防尘过滤网(8),所述防尘过滤网(8)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灯箱(1)内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3)前设有固定第一透镜(4)的螺丝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透镜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片(6)和风扇(7)底部均固定连接灯箱(1)内底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多透镜投射组件,其包括:灯箱和镜框,所述镜框一侧内嵌有第一透镜,且远离第一透镜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灯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另一端穿过灯箱固定连接镜框,所述灯箱内设有环形滑道,所述滑道一端固定连接灯箱左侧内壁,所述连接管道另一端滑动连接环形滑道,所述滑道另一端固定连接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中间电联有LED灯芯,所述灯芯前固定连接有聚光器且背面固定连接有导热体,所述聚光器前固定连接有第二透镜,所述导热体另一侧固定连接金属散热片,所述金属散热片后固定连接有风扇。通过上述结构,在LED灯芯后方设有导热板和金属散热片能更有效地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沈忠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博事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