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3188发布日期:2023-05-14 15:3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学透镜,特别涉及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


背景技术:

1、双色温光源是指光源本身有两种不同色温的光源并存,从而能够展现出不同颜色的白光,包括冷白、暖白、中性光,使用时,可以单独点亮冷白或暖白,或同时点亮中性光,可以根据环境需求改变色温。

2、目前双色温光源比较多的是通过传统的电镀方法进行设计,但这种方法得到的混光效果不够均匀、光效也不高外,电镀会造成透镜成本提升,且电镀品质也不易掌控。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通过菱格纹和表面网点的搭配可以加强双色温led的混光效果,而且通过透镜上的v型槽结构可以多实现一次收光,从而可以增强光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通过菱格纹和表面网点的搭配可以加强双色温led的混光效果,而且通过透镜上的v型槽结构可以多实现一次收光,从而可以增强光效。

2、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所述第一罩杯上形成有入光腔体,所述第二罩杯的上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形成有v型槽。

4、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罩杯的外表面形成有菱格纹。

5、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出光面上形成有网点。

6、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罩杯呈圆锥台形,且其面积较小的一端内凹形成所述入光腔。

7、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的中部内凹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罩杯的容置腔。

8、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呈倾斜的弧状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罩杯的周缘形成有若干个卡接条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相邻的所述卡接条结构之间形成有安装缺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的一种改进,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80°-100°。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形成v型槽,可以将出光面反射回来的光又反射回透镜的出光面,从而可以加强透镜的收光效果,提升光效。而且该v型槽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得整个透镜产品的外观更加新奇美观,兼具美学和光学效果,而且也大幅降低了透镜的高度,更加有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因为透镜太高会导致v型槽的反射效果较差,因此,整个透镜的高度可以大幅降低。

13、而且通过菱格纹和表面网点的搭配可以加强双色温led的混光效果,使混光更均匀。这是因为菱格纹可以做第一次混光,表面网点又可以做第二次混光,因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混光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所述第一罩杯上形成有入光腔体,所述第二罩杯的上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形成有v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杯的外表面形成有菱格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上形成有网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杯呈圆锥台形,且其面积较小的一端内凹形成所述入光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的中部内凹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罩杯的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呈倾斜的弧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杯的周缘形成有若干个卡接条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卡接条结构之间形成有安装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80°-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光学透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型槽双色温LED透镜,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罩杯和第二罩杯,所述第一罩杯上形成有入光腔体,所述第二罩杯的上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形成有V型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第二罩杯的下表面形成V型槽,可以将出光面反射回来的光又反射回透镜的出光面,从而可以加强透镜的收光效果,提升光效。而且该V型槽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得整个透镜产品的外观更加新奇,而且也大幅降低了透镜的高度,更加有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因为透镜太高会导致V型槽的反射效果较差,因此,整个透镜的高度可以大幅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龙,谢安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