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2974发布日期:2023-09-21 15:5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灯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体。


背景技术:

1、以往,车辆上安装有灯体,要考虑灯体的回收利用。

2、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灯体,具备:凹状的密封积存部,设于壳体;密封腿部,设于透镜;及,密封部件,介于密封积存部与密封腿部之间。此时,为了缓和物体撞击透镜时的冲击而防止透镜脱落,密封积存部中设有断裂部,所述断裂部用于在应力作用于透镜时发生断裂而透镜相对于壳体向壳体侧移动。

3、[先前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4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期望灯体的刚性较高,在回收利用灯体时易于分离透镜。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体,其刚性较高,回收利用时易于分离透镜。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本发明的一态样为一种灯体,具备:壳体,安装于车体;及,透镜,与前述壳体接合;前述透镜具有能够发热的可发热区域。

6、也可以是,前述可发热区域形成于前述透镜的与前述壳体接合的区域或其附近。

7、也可以是,前述透镜具有透镜本体及与前述壳体接合的肋,前述可发热区域形成于前述肋。

8、也可以是,前述透镜具有透镜本体及与前述壳体接合的肋,前述可发热区域相对于前述透镜本体的前述肋,形成于面方向内侧的附近。

9、也可以是,前述可发热区域包含能利用电磁波照射而发热的填料、或形成有能利用电磁波照射而发热的涂覆层。

10、也可以是,前述可发热区域是能利用电阻发热而发热的导电部件,前述导电部件形成为可与电源连接。

11、也可以是,前述透镜具有能利用溶剂而溶解的可溶解区域,以代替前述可发热区域。

12、也可以是,前述透镜相对于前述车体形成为凸状,前述壳体具有压力调节孔。

13、(发明的效果)

1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灯体,其刚性较高,回收利用时易于分离透镜。



技术特征:

1.一种灯体,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可发热区域形成于前述透镜的与前述壳体接合的区域或其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透镜具有透镜本体及与前述壳体接合的肋,前述可发热区域形成于前述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透镜具有透镜本体及与前述壳体接合的肋,前述可发热区域相对于前述透镜本体的前述肋,形成于面方向内侧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可发热区域含有能利用电磁波照射而发热的填料、或形成有能利用电磁波照射而发热的涂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可发热区域是能利用电阻发热而发热的导电部件,前述导电部件形成为可连接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透镜具有能利用溶剂而溶解的可溶解区域,以代替前述可发热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其中,前述透镜相对于前述车体,形成为凸状,前述壳体具有压力调节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体,具备:壳体,安装于车体;及,透镜,与前述壳体接合;前述透镜具有能够发热的可发热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猪瀬昇志,生井沢正树,中村忠久,竹内和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