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标志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9084发布日期:2023-11-21 07:5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侧标志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侧标志灯及车辆,尤其是一种小型高效紧凑均匀点亮效果的侧标志灯。


背景技术:

1、在设计美标灯具时,必须要设计侧标志灯,但由于侧标志灯的法规值需求很低,所以通常的光学系统很容易满足法规值,因此如何用最省的空间,最少的led数去设计侧标志灯成为了重点。现有的侧标志灯,由于最终出射面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较大,导致需要额外的pcb板或额外的光学件来调整光路,才能使光线从出射面出射,额外的pcb板或额外的光学件占据较大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标志灯及车辆。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侧标志灯,包括:光源和若干个光学件,所述光学件上设置有入射面、折射反射面、二次入射面、高反射面以及出射面;所述折射反射面包括反射面和折射面;

3、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入射面进入所述光学件,进入所述光学件的光线:一部分光线到达所述反射面,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到达所述出射面;一部分光线到达所述高反射面,经所述高反射面反射后到达所述出光面;一部分光线到达所述折射面,经所述折射面折射后进入空气然后到达所述二次入射面,经所述二次入射面再次进入所述光学件;

4、经所述二次入射面再次进入所述光学件的光线:一部分到达所述出射面;一部分到达所述高反射面,经所述高反射面反射后到达所述出射面。

5、优选的,所述折射反射面为圆弧状,所述反射面和所述折射面均为圆弧面。

6、优选的,所述反射面为一连续面,所述折射面由多段折射平面拼接形成的面。

7、优选的,所述反射面为抛物面状结构。

8、优选的,所述高反射面上镀有铝层或设置有高反射皮纹。

9、优选的,所述出射面为菲涅尔透镜或所述出射面上设置有花纹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越大,所述反射面的曲率越大,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越小,所述反射面的曲率越小;

11、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12、优选的,所述侧标志灯与主功能灯led共用pcb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主要功能灯led的电路板的背面。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标志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采用能使入射光大角度偏转的凸起曲面结构,解决了由于最终出射面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较大,从而可能需要额外的pcb板或额外的光学件来调整光路的问题,实现了不用额外pcb板或额外的光学件,少led光源,通过大角度偏折光线的光学件就能满足侧标志灯的法规;

16、2、本发明为一种小体积,光路大偏转角度,少led光源,能和其他主要功能灯电路板共用的的侧标志灯;

17、3、本发明的侧标志灯,通过圆弧型结构的折射反射面和高反射面使光线实现大角度的反射和折射,再通过二次入光面和高反射面使折射后的光线到达出光面,解决了出射面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较大的问题,进而解决了需要额外设计pcb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70)和若干个光学件,所述光学件上设置有入射面(100)、折射反射面(110)、二次入射面(120)、高反射面(130)以及出射面(140);所述折射反射面(110)包括反射面(111)和折射面(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反射面(110)为圆弧状,所述反射面(111)和所述折射面(112)均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111)为一连续面,所述折射面(112)由多段折射平面拼接形成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111)为抛物面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反射面(130)上镀有铝层或设置有高反射皮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面(140)为菲涅尔透镜或所述出射面(140)上设置有花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越大,所述反射面(111)的曲率越大,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越小,所述反射面(111)的曲率越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标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标志灯与主功能灯led(150)共用pcb板(160),所述光源(170)设置于所述主要功能灯led(150)的电路板的背面。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侧标志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标志灯及车辆,包括:光源和若干个光学件,光学件上设置有入射面、折射反射面、二次入射面、高反射面以及出射面;折射反射面包括反射面和折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射面进入光学件,进入光学件的光线:一部分光线到达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到达出射面;一部分光线到达高反射面,经高反射面反射后到达出光面;一部分光线到达折射面,经折射面折射后进入空气然后到达二次入射面,经二次入射面再次进入光学件。本发明通过采用能使入射光大角度偏转的凸起曲面结构,解决了最终出射面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较大的问题,进而避免使用额外的PCB板或额外的光学件来调整光路。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睿,安林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