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2809发布日期:2023-06-10 01:3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卡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卡扣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车灯早已全面进入led时代,伴随着车灯功能的增多,车灯内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例如线束存在着不同尺寸(一些功能一捆线只有2到3根线,一些功能一捆线有20到30根甚至更多的线)。目前现有卡扣采用的是开口结构,且无第三端子对线束进行压紧,如此一来用大的卡扣卡细的线捆时很容易脱出和晃动,容易使线束被活动的调光部件及行车过程中的振动磨损,造成短路或断路故障,如果用小的卡扣会存在粗的线束卡不进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如果同时一只灯里使用不同规格的卡扣则存在安装时容易搞错并且影响车灯装配效率的问题。

2、专利文献为cn20804613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卡扣及汽车线束卡扣安装结构,该汽车线束卡扣包括翻折部和承载部,翻折部包括连接端和卡接端,翻折部通过连接端与承载部可转动连接,承载部的一端相对翻折部的卡接端相应设有卡紧端,翻折部的卡接端可与承载部的卡紧端配合卡紧以使翻折部和承载部构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翻折部的卡接端还可脱离于承载部的卡紧端以将线束卡扣打开;该汽车线束卡扣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的汽车线束卡扣、门槛饰板和车身钣金,汽车线束卡扣通过固定卡座卡接在车身钣金上。该汽车线束卡扣可使底板线束平整地安装在门槛饰板下方,并为门槛饰板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点。上述方案采用环形卡扣,需要打开和关闭卡扣实现线束的限位,操作复杂且影响使用寿命。

3、专利文献为cn20853946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卡扣,包括:从两侧夹持线束的固定半环部和活动半环部;固定半环部的一端连接活动半环部的一端;固定半环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结构;活动半环部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固定半环部和活动半环部之间形成有供线束穿过的夹持空间;汽车线束卡扣定义有z轴方向;线束沿z轴方向穿过夹持空间;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卡接板;第二卡接结构包括:阻挡卡接板沿z轴方向运动的两个挡臂;在z轴方向上,卡接板位于两个挡臂之间;挡臂形成有用于钩住卡接板的钩状部。上述方案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扣装置。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卡扣装置,包括线束固定部1和安装部2,所述线束固定部1包括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以及第三端子13,其中:

3、所述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固定端连接于安装部2,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在使用状态下形成闭口结构;

4、第三端子13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第三端子13的自由端向第二端子12/第一端子11的方向延伸。

5、优选地,还包括定向结构3,所述定向结构3的上侧连接固定部1,下侧连接安装部2。

6、优选地,安装部2安装于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中,定向结构3的形状和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顶部的孔形状匹配。

7、优选地,固定部1和安装部2一体成型。

8、优选地,第一端子11的自由端形成弯钩结构110,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形成竖筋结构120,弯钩结构110与竖筋结构120相向设置,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端子11的自由端将被顶起,弯钩结构110和竖筋结构120互相勾住,形成闭环结构。

9、优选地,安装部2包括锯齿结构21和导向结构22,锯齿结构21设置在导向结构22上,锯齿结构21至少设置有两列,锯齿结构21与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为过盈配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三端子13为一舌形弹片。

11、优选地,第三端子13呈弧形装置,内弧面朝向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且第三端子13和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之间存在间距。

12、优选地,第一端子11自由端所在的侧壁和第二端子12自由端所在的侧壁形成线束引导面。

13、优选地,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所在的侧壁为弹性侧壁。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操作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利用舌形弹片的弹性变形特性以及弯钩结构110和竖筋结构120在舌形弹片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闭口结构,解决了卡扣在卡细的线束时线束在卡扣里晃动以及线束容易从卡扣开口处脱出的问题。

17、3、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同一只灯内虽然有不同粗细的线束,但可以通用同一种卡扣的目的,不但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固定部(1)和安装部(2),所述线束固定部(1)包括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以及第三端子(1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向结构(3),所述定向结构(3)的上侧连接固定部(1),下侧连接安装部(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部(2)安装于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中,定向结构(3)的形状和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顶部的孔形状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部(1)和安装部(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11)的自由端形成弯钩结构(110),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形成竖筋结构(120),弯钩结构(110)与竖筋结构(120)相向设置,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端子(11)的自由端将被顶起,弯钩结构(110)和竖筋结构(120)互相勾住,形成闭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部(2)包括锯齿结构(21)和导向结构(22),锯齿结构(21)设置在导向结构(22)上,锯齿结构(21)至少设置有两列,锯齿结构(21)与壳体安装用圆孔结构为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13)为一舌形弹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13)呈弧形装置,内弧面朝向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且第三端子(13)和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之间存在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11)自由端所在的侧壁和第二端子(12)自由端所在的侧壁形成线束引导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的自由端所在的侧壁为弹性侧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扣装置,包括线束固定部和安装部,所述线束固定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固定端连接于安装部,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自由端在使用状态下形成闭口结构;第三端子的固定端连接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的自由端向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的方向延伸。本技术解决了卡扣在卡细的线束时线束在卡扣里晃动以及线束容易从卡扣开口处脱出的问题,达到了同一只灯内虽然有不同粗细的线束,但可以通用同一种卡扣的目的,不但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龚晓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