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双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7303发布日期:2023-06-04 09:5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双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专利涉及透镜的,具体而言,涉及分体式双透镜。


背景技术:

1、透镜是用来改变led的光场分布的光学系统,为了提高透镜的成像效果,透镜的外层设置了鳞甲层,从而提高光源的成像效果。

2、例如,公开号为cn215764937u在先专利,公开了消除成像缺陷的混色透镜,包括投射部和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环绕包围所述投射部布置,且沿背离所述进光口方向,所述第一反射面呈扩口状布置,所述第一反射面用于聚光至所述投射部,第一反射面包括多个第一反射槽,各个第一反射槽呈环绕依序布置形成第一反射圈,沿背离投射部方向,各个第一反射圈呈层层扩散依序布置。

3、由于设置了第一反射槽,第一反射槽相当于鳞甲层,第一反射槽增大了光线的发射角度和范围,角度曲线在25左右才截止,这样,导致背景光较多,在具体的灯具使用时,直接导致副光斑较重,影响光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分体式双透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透镜的副光斑较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分体式双透镜,包括外透镜和内透镜,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内透镜呈扣合布置,所述内透镜包括进光面和出光面,光源件、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光源件用于发射光线,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分别呈透光布置,且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分别沿背离所述光源件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所述外透镜包括透镜面,所述透镜面具有内透面和外透面,所述内透面和所述外透面呈对应布置且呈透光布置,所述内透面设有鳞甲层,所述鳞甲层用于聚光,所述外透面沿背离所述内透面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

3、进一步的,所述鳞甲层包括多个鳞甲片,所述鳞甲片呈多边形布置,各个所述鳞甲片呈平铺状占据所述内透面,且所述鳞甲层覆盖所述内透面布置。

4、进一步的,所述鳞甲片呈六边形布置,所述鳞甲片具有六个鳞甲边,相邻所述鳞甲片的鳞甲边呈重合布置。

5、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形成出光径值,所述进光面的横截面形成进光径值,所述出光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进光径值。

6、进一步的,所述内透面的横截面形成内透径值,所述外透面的横截面形成外透径值,所述内透径值与所述外透径值呈一致且重合布置,所述内透径值大于所述出光径值。

7、进一步的,所述进光面形成进拱起弧度,所述出光面形成出拱起弧度,所述出拱起弧度大于所述进拱起弧度。

8、进一步的,所述外透镜具有多个镜柱,各个所述镜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多个镜槽,各个所述镜槽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述镜柱与各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镜柱嵌设所述镜槽布置;

9、或者,所述外透镜具有多个镜槽,各个所述镜槽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多个镜柱,各个所述镜柱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述镜柱与各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镜柱嵌设所述镜槽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双透镜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包括环壳部和锥壳部,所述环壳部和所述锥壳部呈对接且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环壳部呈环状布置,所述锥壳部呈锥台状布置,所述锥壳部沿背离所述环壳的方向呈径值逐渐缩小布置;所述锥壳部与所述内透镜呈套设布置,且所述锥壳部包围所述内透镜布置;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内透镜呈扣合形成扣合部,所述环壳部与所述扣合部呈扣合布置,且所述环壳部包围所述扣合部布置;所述环壳部同步包围各个所述镜柱和各个所述镜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外透镜具有两个所述镜柱,两个所述镜柱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两个镜槽,两个所述镜槽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所述镜柱与两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两个所述镜柱分别嵌设两个所述镜槽布置;

12、或者,所述外透镜具有两个镜槽,两个所述镜槽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两个镜柱,两个所述镜柱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所述镜柱与两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两个镜柱分别嵌设两个所述镜槽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外透镜具有三个所述镜柱,三个所述镜柱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呈三角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三个镜槽,三个所述镜槽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槽呈三角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与三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三个所述镜柱分别嵌设三个所述镜槽布置;

14、或者,所述外透镜具有三个镜槽,三个所述镜槽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槽呈三角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三个镜柱,三个所述镜柱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呈三角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与三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三个所述镜柱分别嵌设三个所述镜槽布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双透镜,使用时,光源件发出光线透过内透镜,光线先通过进光面再从出光面射出,在进光面和出光面的作用下,对光线起到聚光作用,降低光线的发射角度,增大光线进入外透镜,减少漫反光;然后,光线透过内透面和外透面朝外形成光斑,在鳞甲层的作用下,进一步起到聚光作用,同时,通过外透镜和内透镜的配合,使光斑曲线在10角度左右截止,从而使漫反光较小,极大降低副光斑,实现干净光斑,促使照明灯具类产品同时实现极限角度和干净光斑。



技术特征:

1.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透镜和内透镜,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内透镜呈扣合布置,所述内透镜包括进光面和出光面,光源件、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呈依序对应布置,所述光源件用于发射光线,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分别呈透光布置,且所述进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分别沿背离所述光源件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所述外透镜包括透镜面,所述透镜面具有内透面和外透面,所述内透面和所述外透面呈对应布置且呈透光布置,所述内透面设有鳞甲层,所述鳞甲层用于聚光,所述外透面沿背离所述内透面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甲层包括多个鳞甲片,所述鳞甲片呈多边形布置,各个所述鳞甲片呈平铺状占据所述内透面,且所述鳞甲层覆盖所述内透面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甲片呈六边形布置,所述鳞甲片具有六个鳞甲边,相邻所述鳞甲片的鳞甲边呈重合布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的横截面形成出光径值,所述进光面的横截面形成进光径值,所述出光径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进光径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透面的横截面形成内透径值,所述外透面的横截面形成外透径值,所述内透径值与所述外透径值呈一致且重合布置,所述内透径值大于所述出光径值。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面形成进拱起弧度,所述出光面形成出拱起弧度,所述出拱起弧度大于所述进拱起弧度。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具有多个镜柱,各个所述镜柱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多个镜槽,各个所述镜槽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述镜柱与各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镜柱嵌设所述镜槽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双透镜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包括环壳部和锥壳部,所述环壳部和所述锥壳部呈对接且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环壳部呈环状布置,所述锥壳部呈锥台状布置,所述锥壳部沿背离所述环壳的方向呈径值逐渐缩小布置;所述锥壳部与所述内透镜呈套设布置,且所述锥壳部包围所述内透镜布置;所述外透镜与所述内透镜呈扣合形成扣合部,所述环壳部与所述扣合部呈扣合布置,且所述环壳部包围所述扣合部布置;所述环壳部同步包围各个所述镜柱和各个所述镜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具有两个所述镜柱,两个所述镜柱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两个镜槽,两个所述镜槽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所述镜柱与两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两个所述镜柱分别嵌设两个所述镜槽布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具有三个所述镜柱,三个所述镜柱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呈三角对应布置,所述内透镜具有三个镜槽,三个所述镜槽沿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槽呈三角对应布置,三个所述镜柱与三个所述镜槽呈一一对应布置,且三个所述镜柱分别嵌设三个所述镜槽布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透镜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分体式双透镜,包括外透镜和内透镜,内透镜包括进光面和出光面,光源件用于发射光线,进光面和出光面分别呈透光布置,进光面和出光面分别沿背离光源件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外透镜包括透镜面,透镜面具有内透面和外透面,内透面设有鳞甲层,鳞甲层用于聚光,外透面沿背离内透面的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在进光面和出光面的作用下,对光线起到聚光作用,降低光线的发射角度,增大光线进入外透镜,减少漫反光;在鳞甲层的作用下,进一步起到聚光作用,通过外透镜和内透镜的配合,使光斑曲线在10角度左右截止,使漫反光较小,极大降低副光斑,实现干净光斑,促使照明灯具类产品同时实现极限角度和干净光斑。

技术研发人员:贺佐成,沈红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智宏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