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5283发布日期:2023-10-22 02:4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光源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源,尤其是涉及一种光源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诸如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d,ld)、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d,led)等固态半导体光源被应用在投影仪、照明器具等各种用途。

2、一些已知的例子是:光源包括壳体与两个以上固态半导体光源,壳体内形成安装空间,上述固态半导体光源以芯片的形式设置在壳体的安装空间内,以被壳体支持,壳体上设置窗口,以向外部投射固态半导体光源出射的光束。另一些已知的例子是:光源还包括用于对固态半导体光源进行保护的保护元件。

3、上述例子中,固态半导体光源与固态半导体光源之间、或者是固态半导体光源与保护元件之间,一般是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在一些场景下,这些元件之间的距离较远,因而连接它们的导线的长度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以解决光源中导线过长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包括:

3、壳体,具有安装空间;

4、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以及

5、中继元件,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

6、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7、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底面具有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

8、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间隔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通过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

9、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连线上。

10、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均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包括:

12、壳体,具有安装空间;

13、多个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以及

14、中继元件,多个导电层,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间隔,所述多个导电层各自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电性连接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导电层设置为朝向所述两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两个发光元件。

15、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16、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

17、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电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导电层之间,对应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位于两个导电层中的一个导电层的上表面,并与另一个导电层通过导线相连。

18、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也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19、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衬底设置为环形构造,并且位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光面面向所述环形构造的中心轴线。

20、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21、第一电源电极,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一端通过导线相连;以及

22、第二电源电极,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相连。

23、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包括:

24、壳体,具有安装空间;

25、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26、保护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发光元件耦接,以保护所述发光元件;以及

27、中继元件,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为朝向所述保护元件和/或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

28、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29、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导电层包括:

30、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入端之间,设置为朝向所述保护元件和/或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入端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入端;

31、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端之间,设置为朝向所述保护元件和/或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端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端;

3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彼此间隔。

33、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

34、第一电源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以及

35、第二电源电极,所述发光元件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

36、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元件位于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并且所述保护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37、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保护元件也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38、在某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元件包括齐纳二极管。

39、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源。

4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通过中继元件减小了发光元件与发光元件之间或发光元件与保护元件之间的导线长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底面具有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间隔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通过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导线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连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导电层均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7.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电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导电层之间,对应的所述发光元件,其位于两个导电层中的一个导电层的上表面,并与另一个导电层通过导线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也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衬底设置为环形构造,并且位于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光面面向所述环形构造的中心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14.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设置为平面型导电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输入端与输出端,所述导电层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位于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并且所述保护元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保护元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绝缘衬底,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保护元件也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包括齐纳二极管。

2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以及照明装置,属于光源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的光源包括:壳体,具有安装空间;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以及中继元件,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可以减少导线的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壮,陈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