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7751发布日期:2023-12-21 10:3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具体为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


背景技术:

1、led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在汽车的使用中通常都会使用到背光源,但现有的车载背光源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2、如申请号为201721471281.4公开一种高散热车载背光源,包括呈方形的散热铝合金外框和呈方形的底部铝框,散热铝合金外框和底部铝框扣合连接,散热铝合金外框和底部铝框之间的框架上设有铝基板,铝基板的四周边缘均与散热铝合金外框和底部铝框接触,铝基板的边缘与底部铝框之间设有导热胶,铝基板上安装led发光条,具有使产品内部与表面温度均匀,再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到空气当中的特点,现有的背光源被要求能够对周围环境提供光,背光源的led灯板普遍都是固定安装在背光板上的,不易对其进行更换,导致稳定性较差,现有的背光源散热效果较差,在背光源长时间使用后,背光板聚集的热量难以快速的散发,容易降低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3、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被要求能够对周围环境提供光,背光源的led灯板普遍都是固定安装在背光板上的,不易对其进行更换,导致稳定性较差,现有的背光源散热效果较差,在背光源长时间使用后,背光板聚集的热量难以快速的散发,容易降低背光源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包括放置架以及设置在放置架内部的led灯条,所述放置架的一侧开设有放置口,放置架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放置口和卡槽均与led灯条相匹配,放置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条,转动条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放置架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放置架顶部的旋钮。

3、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放置架内部的齿条,旋钮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架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4、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齿轮和齿条的设置,使得旋钮的传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推进了工作流程。

5、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固定槽相匹配,放置架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拉动杆,拉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6、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拉动杆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可以将放置口随时关闭或打开,提高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与卡槽相匹配,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设置有两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槽的内部。

8、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松开拉动杆后挡板可自动将放置口关闭,提高了使用效果。

9、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壳体,下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的内部设置有微型风扇,散热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口。

10、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微型风扇和散热口的设置,使得聚集在散热槽内部的热量能改及时的被排出,提高了散热效果。

11、优选的,所述散热口位于微型风扇的下方,放置架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吸热板,吸热板位于led灯条的下方,且吸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片。

12、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吸热板和导热片的设置,使得多余的热量能够及时的排走,提高了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申请通过旋钮、拉动杆、挡板和转动条的设置,实现了便于对led灯条进行拆卸的作用,且还能够提高led灯条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被要求能够对周围环境提供光,背光源的led灯板普遍都是固定安装在背光板上的,不易对其进行更换,导致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15、2、本申请通过微型风扇、导热片、散热口和吸热板的设置,实现了能够高效的对led灯条散发出的热量进行排出的作用,提高了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包括放置架(1)以及设置在放置架(1)内部的led灯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1)的一侧开设有放置口(11),放置架(1)的内侧开设有卡槽(111),放置口(11)和卡槽(111)均与led灯条(2)相匹配,放置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条(12),转动条(1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21),放置架(1)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机构(13),固定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在放置架(1)顶部的旋钮(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3)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放置架(1)内部的齿条(133),旋钮(131)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架(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齿轮(132),齿轮(132)与齿条(133)相啮合,齿条(1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34)与固定槽(121)相匹配,放置架(1)的顶部还滑动连接有拉动杆(14),拉动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42),挡板(142)与卡槽(111)相匹配,挡板(1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3),且复位弹簧(143)设置有两组,复位弹簧(1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槽(1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壳体(15),下壳体(15)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151),散热槽(151)的内部设置有微型风扇(152),散热槽(151)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口(1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153)位于微型风扇(152)的下方,放置架(1)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吸热板(16),吸热板(16)位于led灯条(2)的下方,且吸热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片(16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涂层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高亮度一体化车载背光源,包括放置架以及设置在放置架内部的LED灯条,放置架的一侧开设有放置口,放置架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放置口和卡槽均与LED灯条相匹配,放置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条,转动条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放置架的内部还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放置架顶部的旋钮。本实用通过旋钮、拉动杆、挡板和转动条的设置,实现了便于对LED灯条进行拆卸的作用,且还能够提高LED灯条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被要求能够对周围环境提供光,背光源的LED灯板普遍都是固定安装在背光板上的,不易对其进行更换,导致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玉,李韶武,郝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恒扬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