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5299发布日期:2023-11-17 20:2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特别是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凸显表演和烘托氛围,舞台灯的光学系统要求小光束角和小光斑,然而市面上常用的光束灯由于光束角太大、投影出的光斑范围较大,因而容易导致光斑亮度不够,影响舞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舞台效果出众的舞台灯的光学系统。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卡合安装有凹反射镜,所述凹反射镜的背面设置有不透光底座,所述不透光底座贯穿所述凹反射镜中部的通孔,所述不透光底座内侧的导光器件的一端向着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延伸并从不透光底座的内部向外露出,所述导光器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光源,所述壳体的底部开口由散热组件封闭,顶部开口由透光片封闭,所述透光片的中部具有与导光器件对应设置的平面反射镜,所述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凹反射镜的反射面。

4、所述导光器件为导光柱,所述不透光底座具有不透光导管和位于不透光导管底部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所述导光器件的一端从不透光导管中向外伸出。

5、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位于散热器上的铜基板,所述光源位于铜基板上,所述光源为多合一灯珠。

6、所述凹反射镜的边缘具有连接块,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具有与壳体一体的限位块,装配后,所述连接块插入到通槽中,所述限位块向内延伸后抵住所述凹反射镜的背面。

7、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向内的折边,相邻的折边之间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中设置有支撑块,装配后,所述透光片的边缘夹在折边和支撑块之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导光器件聚光后形成主光束,主光束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最后由凹反射镜调整光线路径后从透光片向外射出,形成较小的光束角和光斑,光斑亮度高,舞台效果出众。



技术特征:

1.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卡合安装有凹反射镜(2),所述凹反射镜(2)的背面设置有不透光底座(3),所述不透光底座(3)贯穿所述凹反射镜(2)中部的通孔(21),所述不透光底座(3)内侧的导光器件(4)的一端向着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延伸并从不透光底座(3)的内部向外露出,所述导光器件(4)的另一端安装有光源(5),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口由散热组件封闭,顶部开口由透光片(7)封闭,所述透光片(7)的中部具有与导光器件对应设置的平面反射镜(8),所述平面反射镜(8)的反射面面向所述凹反射镜(2)的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4)为导光柱,所述不透光底座(3)具有不透光导管(31)和位于不透光导管底部的支撑脚(32),所述支撑脚(32)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所述导光器件(4)的一端从不透光导管中向外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41)和位于散热器上的铜基板(42),所述光源(5)位于铜基板(42)上,所述光源(5)为多合一灯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反射镜(2)的边缘具有连接块(22),所述壳体(1)的内壁具有通槽(23),所述通槽(23)中具有与壳体一体的限位块(24),装配后,所述连接块(22)插入到通槽(23)中,所述限位块(24)向内延伸后抵住所述凹反射镜(2)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向内的折边(11),相邻的折边(11)之间设置有缺口(12),所述缺口(12)中设置有支撑块(13),装配后,所述透光片(7)的边缘夹在折边和支撑块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舞台灯的光学系统,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壳体的内部卡合安装有凹反射镜,凹反射镜的背面设置有不透光底座,不透光底座贯穿凹反射镜中部的通孔,不透光底座内侧的导光器件的一端向着壳体的顶部开口延伸并从不透光底座的内部向外露出,导光器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光源,壳体的底部开口由散热组件封闭,顶部开口由透光片封闭,透光片的中部具有与导光器件对应设置的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面向凹反射镜的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导光器件聚光后形成主光束,主光束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最后由凹反射镜调整光线路径后从透光片向外射出,形成较小的光束角和光斑,光斑亮度高,舞台效果出众。

技术研发人员:聂轩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利比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