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7932发布日期:2023-09-04 13:0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漂浮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景观照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漂浮灯。


背景技术:

1、漂浮灯是用于漂浮在水面上并用于起到景观照明功能的照明装置,目前市面上的漂浮灯中的浮子与发光组件是连接于一体的,或者发光组件中的壳体为浮子的一部分,当发光组件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漂浮灯,从而存在更换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灯,其内部发光组件能够与浮子拆分开来,即当发光组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发光组件即可,从而存在更换成本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包括发光组件和浮子,浮子的中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凹腔,发光组件由下至上嵌装在凹腔中,发光组件的外壁与凹腔的侧壁紧贴,凹腔的上端设置有通孔,发光组件的发光端由下至上活动贯穿通孔后伸出于浮子外。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发光组件是内嵌在位于浮子中部的凹腔中的,从而当发光组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发光组件即可,即只需将损坏的发光组件从浮子中拆出,并将新的发光组件装配到位于浮子中部的凹腔中即可,从而存在更换成本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底座、第一电路板、支撑套、第二电路板、套管和灯罩,底座密封式地连接在壳体下端的开口处,第一电路板、支撑套和第二电路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中且第一电路板、支撑套和第二电路板通过底座压紧在壳体的内部,支撑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抵靠;壳体上端的中部设置有凸台,凸台嵌入在通孔中并与通孔的内壁紧贴,套管的下端插入在凸台中并与凸台粘结密封,套管的上端固定有灯珠,灯罩套设在灯珠和套管上端的外部,灯罩与套管上端的外壁粘结密封,灯珠的引脚贯穿套管后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电池,电池的其中一个电极与第一电路板接触导电,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与第二电路板接触导电,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底座的中部密封式地固定有软胶按钮,第二电路板的下端固定有按钮开关,软胶按钮用于触发按钮开关以控制灯珠的亮灭;通过采用这种发光组件后,当按动软胶按钮时,软胶按钮能够触发按钮开关,此时,第一电路板的其中一个电源端能够与电池的其中一个电极连通,第一电路板的另一个电源端能够通过按钮开关与电池的另一个电极连通,从而能够使得灯珠发光,灯珠发光时,灯珠的光线能够通过灯罩透出,当再次按动软胶按钮以使软胶按钮触发按钮开关时,灯珠能够熄灭。

5、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电池与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导电弹簧,导电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电路板固定并电连接,导电弹簧的上端与电池的另一个电极接触导电;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电路板能够通过导电弹簧可靠地与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第一电路板的下端固定有弹性导电针,弹性导电针的下端与第二电路板接触导电;在该结构中,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导电针解除导电的导电片,通过弹性导电针的设置,第一电路板能够方便地与第二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当按钮开关接通时,第一电路板的其中一个电源端能够与电池的其中一个电极连通,电路板的另一个电极能够通过弹性导电针、按钮开关和按钮开关后与电池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底座的上端插入在壳体的下端中并与壳体螺纹连接,底座与壳体之间嵌装有密封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底座与壳体之间能够实现可靠地密封。

8、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底座下端的中部设置有沿底座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凸筋,凸筋用于与手指相抵靠以便于将底座拧紧到壳体的下端上或将底座从壳体的下端拧下;通过在底座下端的中部设置凸筋后,当底座需要与壳体拧紧或拧松时,手指可与凸筋相抵靠,以便于使得底座相对壳体转动。

9、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底座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卡孔,软胶按钮的上端插入在卡孔中,软胶按钮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卡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边,环形卡槽与环形凸边配合卡接并密封;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软胶按钮与底座能够方便地装配在一起,且软胶按钮能够方便地与底座密封连接在一起。

10、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支撑套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定位柱,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与若干个第一定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每个第一定位柱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一定位孔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一电路板能够与支撑套之间实现周向限位和定位的目的,即能够给第一电路板与支撑套的装配带来方便。

11、本实用新型的漂浮灯,其中,底座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定位柱,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与若干个第二定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每个第二定位柱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二定位孔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电路板与底座之间能够实现周向限位和定位的目的,即能够给第二电路板与支撑套的装配带来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漂浮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和浮子(1),所述浮子(1)的中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凹腔(11),所述发光组件由下至上嵌装在凹腔(11)中,所述发光组件的外壁与凹腔(11)的侧壁紧贴,所述凹腔(11)的上端设置有通孔(12),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端由下至上活动贯穿所述通孔(12)后伸出于浮子(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壳体(2)、底座(3)、第一电路板(4)、支撑套(5)、第二电路板(6)、套管(7)和灯罩(8),所述底座(3)密封式地连接在壳体(2)下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一电路板(4)、支撑套(5)和第二电路板(6)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2)中且第一电路板(4)、支撑套(5)和第二电路板(6)通过底座(3)压紧在壳体(2)的内部,所述支撑套(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4)和第二电路板(6)相抵靠;所述壳体(2)上端的中部设置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嵌入在通孔(12)中并与通孔(12)的内壁紧贴,所述套管(7)的下端插入在凸台(21)中并与凸台(21)粘结密封,所述套管(7)的上端固定有灯珠(71),所述灯罩(8)套设在灯珠(71)和套管(7)上端的外部,所述灯罩(8)与套管(7)上端的外壁粘结密封,所述灯珠(71)的引脚贯穿套管(7)后与第一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设置有电池(9),所述电池(9)的其中一个电极与第一电路板(4)接触导电,所述电池(9)的另一个电极与第二电路板(6)接触导电,所述第一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板(6)电连接;所述底座(3)的中部密封式地固定有软胶按钮(10),所述第二电路板(6)的下端固定有按钮开关(61),所述软胶按钮(10)用于触发按钮开关(61)以控制灯珠(71)的亮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9)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设置有导电弹簧(62),所述导电弹簧(62)的下端与第二电路板(6)固定并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簧(62)的上端与电池(9)的另一个电极接触导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4)的下端固定有弹性导电针(41),所述弹性导电针(41)的下端与第二电路板(6)接触导电。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插入在壳体(2)的下端中并与壳体(2)螺纹连接,所述底座(3)与壳体(2)之间嵌装有密封圈(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下端的中部设置有沿底座(3)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凸筋(32),所述凸筋(32)用于与手指相抵靠以便于将底座(3)拧紧到壳体(2)的下端上或将底座(3)从壳体(2)的下端拧下。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卡孔(33),所述软胶按钮(10)的上端插入在卡孔(33)中,所述软胶按钮(10)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101),所述卡孔(3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边(34),所述环形卡槽(101)与环形凸边(34)配合卡接并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5)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定位柱(51),所述第一电路板(4)上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柱(51)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孔(42),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柱(51)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一定位孔(42)中。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漂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定位柱(35),所述第二电路板(6)上设置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柱(35)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孔(63),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柱(35)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第二定位孔(63)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一种漂浮灯,包括发光组件和浮子,浮子的中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凹腔,发光组件由下至上嵌装在凹腔中,发光组件的外壁与凹腔的侧壁紧贴,凹腔的上端设置有通孔,发光组件的发光端由下至上活动贯穿通孔后伸出于浮子外;本技术内部发光组件能够与浮子拆分开来,即当发光组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发光组件即可,从而存在更换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晗达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