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7112发布日期:2023-09-20 18:1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透镜,具体是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


背景技术:

1、led光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光源,其受本身特性所限,辐射角度很大,容易扩散。因此,在使用led光源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聚光。例如中国专利cn202020356947.7公开了一种聚光透镜组及包含聚光透镜组的led光源,包括凹槽,第一透镜区域,第二透镜区域,出光面;其中,第一透镜区域位于凹槽的前方,第二透镜区域位于凹槽的侧面,凹槽位于聚光透镜组的底部,出光面位于聚光透镜组的顶部;所述第一透镜区域为凸透镜。但是,目前的聚光透镜进行聚光时,光线利用率较差,难以汇聚杂散光,导致灯具的光效较差。

2、故此亟需开发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可以汇聚部分杂散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聚光透镜光线利用率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聚光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第一聚光部和第二聚光部,所述第二聚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光部外,所述第一透镜的上表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有第一空腔。

4、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的上表面为锥面或圆台面。

5、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还包括第三聚光部,所述第三聚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聚光部外。

6、进一步,所述第二聚光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聚光部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聚光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聚光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锥面上。

7、进一步,所述第一聚光部、所述第二聚光部和所述第三聚光部为一体式结构。

8、进一步,所述第三聚光部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聚光部的最低位置。

9、进一步,还包括透镜组侧壁,所述透镜组侧壁与所述第三聚光部连接,所述透镜组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三聚光部外。

10、进一步,所述第二透镜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透镜的下表面也为平面。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聚光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聚光部的下表面为凸面。

12、洗墙灯,包括所述的聚光透镜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空腔,使得光学可以在空腔内多次折射,以聚拢更多的杂散光,提升光线利用率。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技术特征:

1.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第一聚光部和第二聚光部,所述第二聚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光部外,所述第一透镜的上表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有第一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上表面为锥面或圆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还包括第三聚光部,所述第三聚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聚光部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光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聚光部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聚光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聚光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锥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部、所述第二聚光部和所述第三聚光部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聚光部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聚光部的最低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组侧壁,所述透镜组侧壁与所述第三聚光部连接,所述透镜组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三聚光部外。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透镜的下表面也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聚光部的下表面为凸面。

10.洗墙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聚光透镜组。


技术总结
聚光透镜组及洗墙灯,涉及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第一聚光部和第二聚光部,所述第二聚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光部外,所述第一透镜的上表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有第一空腔。本技术通过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空腔,可以聚拢更多的杂散光,提升光线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晨阳,樊军,仇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光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